青島“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思路出爐
來源:中國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1-03-04 點擊:次
3月2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十四五”時期青島增強科技創新的重點目標和舉措。站在歷史新起點,青島科技工作將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刻把握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國家戰略疊加歷史機遇和內涵特征,積極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增強城市科技創新策源能力,著力打造優勢特色產業、培育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營造國際化創新創業生態,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為青島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建設國際化特色鮮明的國家創新型標桿城市
經過5年奮斗,未來要把青島建設成為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一帶一路”沿線創新創業優選地,建設國際化特色鮮明的國家創新型標桿城市。
打造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聚焦國家科技創新戰略需求,建設國家實驗室及若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組織實施重大科技攻關,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全面提升,在國家科技創新布局和全球創新網絡中發揮關鍵節點作用。到2025年,推動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盡快入列,按照省政府統一部署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打造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依托高科技頭部企業集聚高端創新要素,突破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工業互聯網、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現代海洋、新材料等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輻射帶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6500家,上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50家,高新技術產業累計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60%以上。
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創新創業優選地。突出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城市特質,創新人才體制機制,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暢通成果轉化渠道,健全科技創新政策,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不斷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交流合作,打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建設青春之島、創業之城。到2025年,年辦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數量超過8000人次,PCT專利年申請量超過1500件,打造一批國內一流標桿孵化器。
“十四五”時期,青島科技創新的重點任務和舉措可歸納為“三個六”戰略支撐和“一個十”行動舉措。即:打造六大戰略科技力量,增強城市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打造六大創新型產業集群,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六大創新服務體系,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實行未來科技產業培育行動、關鍵技術攻關行動、科技型企業倍增行動、高企上市培育行動、創新創業菁英集聚行動、科技惠民示范行動、科技金融結合促進行動、孵化器提升行動、科技成果轉化行動、科創IP打造行動等“十大科技創新行動”。
打造六大戰略科技力量,增強城市科技創新策源能力
創建國家實驗室,支持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面向海洋強國戰略重大需求,聚焦海洋空間、海洋資源、海洋生態等戰略方向,實施“透明海洋”“藍色藥庫”等重點科研任務,突破重大前沿科學問題,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建設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的綜合性研究基地,打造體現國家意志、實現國家使命、代表國家水平的戰略科技力量,推動早日入列。
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推進超級計算升級項目加快投入運行。推進海洋科學考察船隊建設,實現深遠海科學考察航次和設備開放共享。支持建設吸氣式發動機熱物理試驗裝置、海洋生態系統智能模擬研究設施、海上綜合試驗場等大科學裝置。
打造高端創新平臺。加快推進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國家深海基地、山東省能源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創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前瞻性謀劃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和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爭創一流高校與科研機構。支持駐青高校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建設新興技術和交叉融合學科。支持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企業在青設立以產業技術研發為主的新型研發機構。支持科研機構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不斷增強科技研發和產業化能力。
建設企業技術創新平臺。加快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構建風險共擔、收益共享、多元主體的協同創新共同體。支持頭部企業牽頭建設技術創新中心、創新創業共同體和制造業創新中心等技術創新平臺,提升重點產業領域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
塑造全球創新網絡關鍵節點。加快建設中日科學城、天安中韓科技園和中以跨境雙核創新孵化器等重大項目,支持建設中德青年科學院、中德工業大學等高端創新平臺。搭建國際技術轉移與國際科技合作平臺,爭建科技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促進國際技術成果在青轉化落地。
打造六大創新型產業集群,培育發展新動能
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系統布局人工智能、5G、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強化新興交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打造國際領先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行業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面向垂直細分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到2025年,爭取建成若干千億級規模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形成工業互聯網產業新生態,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開展高速磁浮、智能化軌道交通系統等前沿引領技術研發,加快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列車、新一代全自動市域快軌列車等前沿新產品以及關鍵核心裝備產業化。到2025年,軌道交通裝備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以上,打造世界級軌道交通創新高地。
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突破氫能與燃料電池、車體輕量化材料、高續航電池、智能網聯汽車、大功率快速充電等關鍵技術,推進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發展零部件配套產業。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帶動汽車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新高地。
現代海洋產業集群。突破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海洋儀器儀表、深遠海養殖等領域關鍵共性技術,開發綠色智能船舶、深海與極地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海水淡化裝備及深遠海漁業養殖裝備等產品。實施“藍色藥庫”開發計劃,建立海洋藥物先導化合物發現與成藥關鍵技術體系,加速海洋創新藥物、海洋生物醫療器械和生物功能制品研發與產業化。
新材料產業集群。開展橡膠新材料、綠色聚合物制造、高性能綠色輪胎、橡膠輪胎智能裝備等技術開發應用。布局發展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領域配套的關鍵戰略材料,培育高端軟磁材料等標志性產品和頭部企業。強化先進石墨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產業化應用。
生命健康產業集群。開展基于基因檢測、醫用可穿戴、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長壽科技與裝備研發,發展長壽科技產業。開展生物創新藥物及海洋創新藥物、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及快速檢測設備研發,研發高端醫學影像設備、微創手術器械、醫療低溫存儲設備、高端醫用材料等數字診療裝備。
打造六大創新服務體系,優化創新創業生態
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發揮科創母基金作用,聚焦硬科技,吸引戰略投資機構參股成立子基金并直投高端科技產業化項目。探索科技信貸綜合風險補償新模式,建立科技信貸“白名單”,引導商業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進一步推動設立科技支行,大力推廣“投(保)貸”等各類科技金融產品。深化國家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實施“區塊鏈+跨境金融服務”。實施科技金融特派員和金融輔導員計劃,為企業提供定制化政策輔導和融資服務。
科技人才服務體系。搭建人才招聘e平臺,支持用人單位面向全球招引人才,擴大“藍洽會”等引才品牌影響力。實施大學生“聚青計劃”,給予在青就業創業大學生住房、創業、社保補貼,吸引大學生來青、留青、回青創新創業。建立人才服務大數據平臺,統籌落實好稅收優惠、子女教育、醫療保健、住房保障、交通出行等人才服務方面的各項政策。
技術轉移服務體系。深化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打造以藍色經濟為特色的國家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聚集區。推進半島科創聯盟發展,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助力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深化產學研對接合作,突出市場化導向,在產業細分領域組織對接活動,挖掘企業技術需求,匹配高校院所創新源頭,促進科技成果供給端與需求端精準對接。推進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和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市場化運營,優化專業領域分中心布局,以承接項目落地、快速轉化產業化為目標,形成海洋科技成果產業化示范基地。
創業孵化服務體系。支持有條件的頭部企業、高校院所等單位建設專業孵化器,爭取打造一批國內一流水平的標桿孵化器。在日本、韓國、以色列等國家建立離岸孵化基地,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青年創業空間,探索“海外預孵化—本地加速孵化”模式,引進海外優質項目、成果和人才資源。在北京、深圳等國內創新資源密集城市建設異地孵化器,服務更多優質企業在青對接產業配套資源。
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加快高價值專利培育,推進企業知識產權標準化管理,支持企業申請PCT,開展國際專利布局。實施專利導航工程,圍繞新興產業,加大高質量專利儲備,推動新興產業加快成為專利密集型產業。發揮頭部企業、高校院所創新優勢,圍繞重點產業培育一批核心技術專利。健全市場化專利運營機制,加快推進專利技術交易市場建設。推進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重點市建設,構建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開展知識產權專項執法維權行動,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科研管理服務體系。建立科技攻關應急機制,開辟“綠色通道”,簡化工作流程。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更加注重成果創新性、先進性、應用價值和經濟社會效益評價。開展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直接費用調劑權全部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建立以信任為前提、誠信為底線的科研管理機制。建立科技創新容錯機制,堅決查處學術不端和違背科研倫理的行為。
實施十大科技創新行動
未來科技產業培育行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重點在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空天海洋、信息科學等領域,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探索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重大原創性、顛覆性技術,促進技術交叉融合,超前布局未來科技產業。
關鍵技術攻關行動。面向戰略需求與重大場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采取競爭立項、定向委托、組閣揭榜等方式,組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產業發展技術瓶頸。建立科技攻關應急機制,開辟“綠色通道”,開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技術攻關。
科技型企業倍增行動。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規模,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普惠性政策,持續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首購創新產品目錄,通過首購、訂購支持創新產品推廣應用。推廣實施科技創新券,鼓勵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購買研究開發、檢驗檢測等服務。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質量,完善高企認定便利化措施。建立以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的立項機制,支持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共建研發基地、協同創新中心等方式,與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形成創新共同體,開發以應用為導向的高新技術產品和成果。
高企上市培育行動。加強對高新技術企業服務指導,遴選成長性好、研發投入大、技術優勢顯著、產業帶動性強的企業進入上市培育庫,“一企一專班”開辟上市綠色通道,在科研立項、科技獎勵、平臺建設、人才政策和科技金融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發揮上市服務聯盟作用,支持企業與科創板、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效對接、做優做強,成為爆發式成長、競爭力突出的高科技頭部企業。
創新創業菁英集聚行動。聚焦重點產業集聚人才,引進培養產業領軍人才、行業拔尖人才等高層次人才。按照企業需求制定人才政策,給予頭部企業人才定制權,提高人才與產業發展匹配度。實行“按薪定才”,向按薪酬等次確定的高層次人才發放人才“服務綠卡”,享受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綠色通道服務。開展外國人才外匯服務試點,為外國人才換用匯提供便利。用足用好國家外國高端人才R簽證申請確認函權限下放政策,符合條件最長可辦理10年期簽證。
科技惠民示范行動。圍繞農業科技、人口與健康、城市發展等民生領域,開展優質新品種選育、重大疾病防控、地方病防治、食品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防控、環境生態治理等關鍵技術攻關,著力解決一批關系民生的重大科技問題。加強民生科技成果推廣轉化,推動一批先進適用技術成果的應用示范,提高城市醫養健康、防災減災、管理治理水平與能力。
科技金融結合促進行動。依托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青島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等科技金融服務平臺,聯合銀行、擔保、保險、創投等機構,全方位服務科技企業。鼓勵符合條件的機構開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跨境基金業務,爭取國家外匯局支持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跨境基金業務。常態化組織“線上+線下”融資路演對接活動,促進企業需求與資本供給精準對接。
孵化器提升行動。持續引進有產業資源、有服務體系的高端服務機構和平臺型企業,建設企業孵化加速基地,培育新興產業和支撐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支持各區(市)結合區域優勢,在細分產業領域建設專業孵化器,支持孵化器特色發展。實施高素質“創業伙伴”行動,將培養造就新生代創業家隊伍,培養鼓舞大學生成長為新一代創業者。壯大創業孵化職業化隊伍,從企業家、律師、投資人等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中,遴選建立創業導師庫。
科技成果轉化行動。深化產學研對接合作,通過專業化的項目篩選、推介、路演,促進企業技術需求對接。引導高校院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開放資源,為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提供支撐。鼓勵高校以市場應用為導向,建設獨立法人的技術轉移轉化基地,開展概念驗證和科技成果中試熟化。支持高校開展技術轉移學科建設和學歷教育,共建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培養職業技術經理人隊伍。
科創IP打造行動。持續舉辦青島創新節、創新創業大賽、創客訓練營、科技活動周、科創沙龍等系列創新創業品牌活動,宣傳科創人物,講好科創故事,樹立科創典型,厚植科創文化,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充分展示青島的創新創業生態,讓科創成為城市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