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園區中的智慧運營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4-23 點擊:次
園區從最初的追求自動化,后來發展為數字化,將進一步深化為智慧化。目前,我國園區信息化發展較快,很多園區已經奠定了數字園區較好的基礎,因此,智慧園區建設運營一定要充分利用和優化已建設的基礎和各項工程,實現與數字園區的充分對接過渡;更應抓住當前信息產業經歷的重大創新和變革的機遇,大力發展智慧產業,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結合,使信息化成為推動園區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的重要力量,實現園區建設、發展思路和理念的全面智慧。
智慧運營是借助新一代的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決策分析優化等信息技術,運用感知化、互聯化、智能化的手段,對構成園區空間和園區功能載體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信息資源、智力資源以及園區中分散的、各自為政的物理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產業配套設施和商業配套設施等進行集聚、重組和營運,通過監測、分析、整合以及智慧響應的方式,理順運營數據、系統、流程的關系,最大限度地盤活園區資源,促進園區資源配置的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和最優化,實現智慧園區建設投入和產出的良性循環、園區功能的整體提升以及園區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使園區成為一個具有較好協同能力和調控能力的有機整體。
智慧園區運營的核心是“智慧”地盤活各方資源,有效釋放資源潛力。一方面,綜合應用各類IT網絡技術,通過虛擬園區等方式加強園區內部的互動溝通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增強園區運營主體、園區企業等各個方面的資源整合能力,對園區內各方的優勢資源加以整合推廣,共同打造整體的園區強勢品牌。雙贏是智慧園區的運營理念,智慧運營給園區和園內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收益和品牌效應,給園區個人帶來了貼心的服務和優美的居住環境。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加強了園區的招商、創新支持和決策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可吸引更多的創新型企業入駐,從而帶來園區整體價值的提升。園區企業獲得智慧服務的同時,也可以在園區的智慧服務中獲得更快的發展速度,實現與園區共同快速成長的“雙贏”局面。
智慧運營目標
智慧園區的智慧運營要以用戶為中心,以用戶需求為導向設計服務項目,以“一體化、個性化”的方式提供服務,既滿足大眾化也兼顧個性化的需求,并實現政府、企業和公眾之間的互動,特別是應重點向園區主體提供資金、市場、技術、人才、管理服務等。隨著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園區各類智慧應用包括智能電網、智能水網、智慧交通等需朝著提升公眾切身體驗的方向發展,最終實現園區的智慧管理及服務。此外,園區應強化園區的管理服務功能,有效集聚政策、資源、市場、產業等發展要素,進而發揮園區的經濟發展推動作用,有效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一)提升園區管理機構服務能力
通過園區信息化的應用,能夠有效推動管理機構職能轉變,構建服務型園區管理單位。通過業務管理系統的應用,將極大地提高園區管理機構工作效率,而在此之上實現的大數據分析與信息管理,能夠進一步提高園區決策的科學性。
(二)提供高效的園區基礎設施管理
園區通過智慧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園區基礎設施在其生命周期內的高可用性、高效率高負荷、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運轉。同時,對于基礎設施正常的損耗和可能故障,智慧技術能夠做到提前預警、實時監控、自動反饋,甚至可以做到自動處理或者提前處理,最終實現園區整體的可靠運轉。
(三)促進園區經濟健康持續增長
園區通過搭建統一電子商務平臺、統一的物流平臺和企業服務平臺,可以有效降低園區企業整體的經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并給企業提供新的發展機會。而通過園區整體的智慧型系統建設,將顯著提高園區發展對各類資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信息化技術在企業管理經營與工業生產過程中,將有助于企業自身經營管理的科學性,并在生產環節進一步提高企業生產效率。
(四)促進節能減排、保護園區環境
大力推進園區內新型信息系統應用,有利于發展資源能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工業,有利于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有利于加快形成低消耗、可循環、低排放、可持續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有利于保障園區能源、資源安全。
(五)實現高度的安全保障
園區通過全覆蓋的監控網絡和對監控信息的智能化分析能力,可以實現針對社會犯罪、危害公共安全行為、群體事件的提早發現、及時響應、提前預防。對于企業的生產安全保障,能促進企業自身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對于消防安全和減災防災工作,智慧技術中的感知能力和智能分析能力,將提供更加強有力的保證。
(六)實現和諧社會、和諧工作、和諧園區
通過在園區實施社會安全管理系統、社區應急管理系統,并著重搭建包括勞動保障、醫療衛生、科學教育等在內的園區社會化服務平臺,是園區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個人工作與個人生活達到和諧統一、共同發展的目標。
智慧園區運營中心
以信息化為核心的智慧園區運營涉及眾多部門之間的業務協同和重點系統之間的互操作,需要在園區一把手給予充分重視的基礎上,設立一個獨立的運營機構,領導智慧園區推進工作,負責智慧園區建設、運營的宏觀指導、管理及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協調和管理。除設立運營機構外,還必須建立智慧園區順暢運行的運營機制。
通過統一的信息化平臺,實現內部各系統的全面集成與實時監控,達到業務流程信息化、設備設施智能化、工作環境人性化、生活環境舒適化。
智慧運營服務創新
不同的動力因素會促使智慧園區進行不同的服務創新活動,其服務創新既有基于技術維度的創新,又有基于服務本身的創新。從目前我國園區的整體情況看,主要涵蓋以下幾種服務創新。
(一)產品創新
產品創新指對市場而言的全新服務產品的開發和引入。這種創新的范圍最為狹窄,對創新對象的描述也最為準確,它與制造業的產品創新很類似,只不過表現形式有所區別,像物流企業中的產品創新多為一種全新的服務概念、過程或方法。例如,DHL公司推出的“珍寶箱服務”,就是針對重要貨物運輸所推出的新產品,因此是典型的產品創新。
(二)服務內容創新
智慧園區在吸取國內外優秀經驗的同時,要根據園區類型、發展階段、發展目標等因素做好個性化服務設計。如廈門國家火炬高新區內的廈門云計算中心推出的國內首創的“公證云”業務平臺,提供電子數據取證、存證、公證的一站式服務,還建有搜索云和云安全服務平臺,面向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用戶提供互聯網輿情服務,提供高效便捷的輿情分析報告。
(三)服務形式創新
我國許多園區經歷多年的發展,服務形式固化,與以服務創新推動產業發展的模式背道而馳。要突破瓶頸必須創新服務形式,如寧波軟件園與中國銀行、中信銀行啟動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工作,結合軟件企業的特性推出“著作權質押貸款”的全新融資產品,不需要他人擔保,只需要憑一些經過評估后的著作權證書進行質押,就可獲得融資。
(四)服務渠道創新
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為服務渠道創新提供了技術基礎,而用戶需求的變化為其帶來驅動力。如無錫高新區的服務注重與互聯網的融合,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構建門戶網站欄目,還開通了WAP手機版網頁、園區手機客戶端,將管理和服務延伸至移動互聯網,適應現代人多終端、移動化、24小時在線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引領智慧園區的管理和服務潮流。
(五)服務體制創新
服務機構的設置和職能劃分不合理,導致資源調配困難、流程交錯重復等協調性難題一直制約著園區服務水平的提升。智慧園區必須創新服務體制,從源頭開始解決問題,以服務需求為導向建立決策精準、運轉高效、整合協合的服務機制。如蘇州工業園以“小政府、大社會”理念推動園區的體制改革,在國內最早實行大部制,早在1994年成立,園區內七個局辦所有的工作人員,加起來僅相當于其他縣級市三分之一的人員,政府人員的服務效率比較高。
(六)過程創新
廣義上講,服務的過程就是產品創新。因為服務本質上是一種無形的產品,產品創新和過程創新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因此很難區分,狹義上講,過程創新是指服務生產、傳遞的程序或規則的變化,它是針對某一服務的運作和傳遞過程而言的。過程創新可以分兩類:生產過程的創新,稱為“后臺創新”;傳遞過程的創新,稱為“前臺創新”。
(七)組織創新
指服務組織要素的增減,組織形式和結構的變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和引入。
(八)市場創新
指服務企業在市場中的新行為,包括開辟全新市場,在原有市場內開發新的細分市場,進入另一個行業和市場,以及在市場上與其他行為主體之間關系的變化等。如DHL公司推出的“高爾夫快遞”服務,就是將市場中的高爾夫愛好者單獨劃分,形成新的細分市場,是典型的市場創新。
(九)傳遞創新
指服務企業的傳遞系統中的創新,包括企業與顧客交互作用界面的變化。傳遞創新充分反映出服務創新的顧客參與和交互作用的特性。服務創新方式的優劣和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服務提供的結果和顧客感知的服務質量。傳遞創新與過程的“前臺創新”經常是同一創新,而某些技術創新也可以看作成傳遞界面的創新。
智慧園區運營是以管理服務為支點,以創新發展為動力,為園區提供科學的決策、精準的管理;為企業提供高效的服務、創新的動力;為園區居民提供貼心的服務、優美的環境,最終實現園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產業價值鏈提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