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 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 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 創新型產業集群
- 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
- 國家高新區
- 創新型城市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 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 國家農高區
- 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
-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 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 國家生態工業園
加快推進互助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3-01-03 點擊:次
加快推進互助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
王國棟
農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互助土族自治縣的農業通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融合并進,農產品綜合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先后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一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第一批馬鈴薯和油菜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2022年,互助縣成功入選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名單,并被省上確定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先行示范縣,農業發展方式進一步轉變,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不斷加快。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精心打造“七彩農業”名片,努力推動低效農業向高效農業轉變、粗放經營向集約發展轉變、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加快建設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堅持規模化發展,打造產業集群。農業規模化發展是提高農產品有效供給、激活農業發展潛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解決“撂荒地”問題、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重要舉措。當前,縣內農村勞動力進城步伐不斷加快、土地流轉經營呈逐年上升態勢,發展規模化農業勢在必行。我們將從培育壯大高原特色農業出發,圍繞油菜、馬鈴薯等優勢產業,發展壯大特色突出、優勢明顯、效益高、前景廣、市場潛力大的特色種植業,建立具有發展潛力的特色農業基地,努力形成無公害農產品優勢布局,促進生產要素向特色化和優勢產業集中。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對照黨的二十大提出的要求,集中利用5年時間,攻堅高標準農田建設,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高標準農田全覆蓋。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把土地流轉與土地整理等結合起來,鼓勵龍頭企業等規模經營主體,在不改變土地集體所有制和土地用途、完善農民利益保護相關措施的前提下,積極流轉土地,促進土地規模化經營,打造產業集群。
堅持科技化發展,強化產業支撐。科技支撐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核心。互助縣作為以農業為基礎產業的縣區,要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必須做好“科技”文章。我們將進一步激活“雙國家級”農業示范園區功能,發揮好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作用,突出市場化、優質化導向,加快推動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不斷加強與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大學等高校的合作,積極實施科研創新基地等項目建設,重點抓好高原雜交油菜、青稞、馬鈴薯制繁種及組培研究、高原現代農業科技研發、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推廣和設施農業科技示范,提高農業發展科技含量。積極構建職能明確、機構完善、隊伍充實、保障有力、運轉高效的科技服務體系,探索實行科技特派員制度,進村入戶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切實提高科技人員的服務能力和農民群眾科技素質,同時,鼓勵科技人員深入基層開展創辦、領辦經濟實體和創業服務,大膽嘗試技術承包、股份合作等新型有償科技推廣方式,讓科技服務真正融入農業現代化全過程。
堅持標準化發展,優化產業體系。農業標準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石,沒有農業的標準化,就談不上建設農業現代化。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最終也需要標準化發展來實現。互助縣的農業,絕大多數區域每年只能實現一季種植,發展效率很難達到內地水準,走標準化發展是互助實現低效農業向高效農業轉變的根本出路。我們將大力推動生產模式的標準化,建立健全農產品從種植到收儲全環節的標準化體系,特別是結合種業振興行動,積極爭取“北繁高地”核心區落戶互助,加快培優本土優勢品種,不斷引進外地優良品種,加大高原制種業發展和馬鈴薯脫毒種薯的繁育力度,實現由農業大縣向制繁種大縣的跨越。大力推動經營模式的標準化,探索園區、企業、協會、基地、農戶“1+1”或“1+N”經營模式,調整優化“菜籃子”基地布局,加快農產品收儲、交易和推廣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產銷銜接,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市場化運作。
堅持融合化發展,延伸產業鏈條。農業是惟一可以接二連三、融合發展的產業,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產業。互助縣作為全省的生態資源大縣和全國惟一的土族自治縣,走以農業為基礎的融合發展之路大有可為。我們將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將現代農業與城市建設、旅游業發展緊密結合,注重體現鄉土氣息、田園風光元素,著力發展休閑觀光等富有現代元素的高端農牧業,推動全縣現代農業和旅游業的共同發展。積極探索綠色有機循環農業的新模式,整合溫棚建設等項目,把蔬菜種植等環節結合起來,重點打造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的產業鏈,形成種植—養殖、種植—養殖—加工型的綠色有機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大力發展創意農業,把鄉村休閑觀光農業、文化藝術活動、農業技術、農副產品和農耕活動以及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完善草木花卉園等休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將創意農業培育成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助農增收的“拳頭”產業。
堅持品牌化發展,提高產業效益。推進農業品牌化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手段。互助縣平均海拔2700米,年均氣溫3.4℃,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發展冷涼農業的優勢區域,也是生產無公害農產品和高原制繁種的理想之地。馬鈴薯等農產品享譽省內外,如何打造品牌、推廣品牌是當下農業發展的關鍵。我們將大力實施品牌化戰略,以打好“綠色牌”“有機牌”為目標,在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基礎上,認真抓好無公害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不斷擴大油菜等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基地規模,大力實施農產品“三品一標”質量認證工程,著力打造“高原、生態、有機”的農畜產品品牌,以品牌促效益,促進農產品提擋升級。同時,借助網絡等媒介,利用青洽會等平臺,激活“互豐牌”雜交油菜等農畜產品老字號、老品牌,努力打造互助長白蔥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加快開發和推廣地理標志認證品牌,實現品牌資源有效利用。
(作者為互助土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