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 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 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 創新型產業集群
- 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
- 國家高新區
- 創新型城市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 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 國家農高區
- 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
-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 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 國家生態工業園
新重慶新農村|南川 推進“五個振興” 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3-02-02 點擊:次
建設農業強國,當前要抓好鄉村振興。南川擁有空氣富氧、土壤富硒、水源富鍶“三富資源”,農業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適農條件優越,是全市農業大區。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南川全面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精準協同、因地制宜,全力創建首批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春天如約而至,放眼充滿希望的南川廣闊田野,一粒粒種子正在蓄積向上生長的力量,一個個奮斗的身影正在譜寫“振興奮進曲”。
做強特色產業激活鄉村“源頭活水”
鄉村振興,首要是產業振興。
近年來,南川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培育壯大中藥材、古樹茶、方竹筍和南川米、藍莓“3+2”特色優勢產業,強龍頭、補鏈條、興產業、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鏈條升級,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向科技創新要動力
1月28日,全新的美食紀錄片《最是一抹中國味》第三集在央視科教頻道同全國觀眾見面,重慶火鍋如約登場,鮮嫩的南川方竹筍成為鏡頭的聚焦對象。
方竹筍是南川金佛山的特產之一,一年只有八九月份出產,采摘時間極短,且易變質。“毛筍可保存一個星期,剝了殼最多放3天。”在金山鎮金獅村經管了4000多畝方竹筍的村民李傳發介紹。
方竹筍被譽為“筍中之王”,因富含大量粗纖維而口感脆嫩,但也讓它極易氧化。保鮮時間短就成了產業發展壯大的瓶頸。
“我從低溫保存藥品和海鮮的案例上得到靈感,又從西南大學得到了技術支持,建立起一套由液氮機、液氮罐、凍庫等組成的液氮保鮮系統。”從1993年就開始銷售方竹筍的重慶市軒瑞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賀族剛介紹。
采用該技術后,在采筍季節,毛殼筍經分揀、洗凈后,再注入零下196℃的液氮,送進零下18℃的凍庫儲存。
“液氮速凍的優勢在于保護了筍的生物組織,只需自然解凍,就能還原95%以上的口感和營養。”在賀族剛看來,液氮鮮筍更大的價值在于打破了方竹筍秋采、秋賣的局限,讓“一月食”變為“全年吃”,為錯季節銷售、提質增價提供了保障。
利用這套系統,去年企業存儲鮮筍在800噸以上,今年有望增加到3500噸。
方竹筍的變化,折射的是南川堅持以科技創新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南川以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為主抓手,聚焦“3+2”特色優勢產業,持續強化科技創新引領,為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以藍莓為例,依靠科技,種植實現了智慧管理,經過精細加工后延伸出零食、飲品、洗面奶等新產品。
2022年,南川全區“3+2”特色產業一二三產綜合產值達40.3億元,同比增長22.1%。
向品牌提升要口碑
近日,三泉鎮半河社區4組的茶園里,業主朱貴強正在查看茶葉長勢。他承包的1200畝茶山即將進入盛產期。
“茶園長得好,是根據農技人員的指導,用有機肥替代化肥。”朱貴強介紹,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項目,講究科學施肥,讓茶葉吃上了“營養餐”,保證了茶葉品質。
品質是品牌化發展的前提。2022年,南川圍繞糧油、果蔬、茶葉等產業推廣配方肥128.8萬畝、實施有機肥推廣示范項目1.15萬畝。
品質向好、品牌則興。2022年一項項對南川茶葉品質的贊譽接踵而來——“巴味渝珍”杯重慶市第五屆斗茶大賽茶葉品牌推介活動中,“南川大樹茶”獲五星冠軍;第十四屆“三峽杯”名優茶評比活動中,“南川大樹茶”產品獲亞太茶茗大獎特別金獎……
茶葉品牌影響力的持續提升,絕非偶然。為進一步打造高品質、有口碑的農業“金字招牌”,近年來,南川順應市場發展規律和消費升級新變化,持續引導經營主體參加南川“金佛山”區域公用品牌創建,提升“金山紅古樹紅茶”“金佛山方竹筍”“金佛山藍莓”等重點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2022年,南川區新增農業品牌7個,有效期內農業品牌達125個。
在“質”上立得住,讓牌子叫得響,更要讓銷路走得遠。為此南川深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打造以“方竹筍、南川米、南川茶”為主的電商拳頭產品。2022年,全區農產品網絡銷售額達到5.2億元。
向農文旅融合要效益
2023年川渝春晚重慶南川分會場,12位舞蹈演員化身“大觀十二金釵”,為觀眾淋漓盡致地展現大觀原點的詩意與文化。人與畫的融合,正是如今游客步入大觀原點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南川依托山水自然、鄉村田園特色優勢,舉辦農文旅融合研討會,挖掘鄉村的生態、旅游、文化價值,探索培育鄉村休閑體驗、生態健康養生、特色產業支撐、景區景點依托4種類型的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以“大觀原點”為引領,培育新業態,建設大觀園景村一體、農旅融合示范帶,推動鄉村旅游迭代升級,以此為藍圖,全區累計創建市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鎮村35個。
聚焦生態健康養生型,突出森林康養、文旅康養、運動康養、中醫康養“四大業態”,規劃建設高端健康養老園區,打造養老、溫泉、運動等產品體系,大健康產值突破100億元。
聚焦特色產業支撐型,堅持“穩糧強特”,以“3+2”特色優勢產業為重點,聚焦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全市首個藍莓科技產業園落地南川。
聚焦景區景點依托型,依托金佛山、山王坪等景區景點,策劃鄉村旅游精品主題游線,形成以景點串線路、以線路帶區域的發展格局,打造主城近郊游、周末游和鄉村度假首選地。
2022年,鄉村旅游接待2326.9萬人次、增長14.9%,實現鄉村旅游綜合收入86.83億元、增長26.4%。
向綜合改革要活力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如何構建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政策機制,讓廣大農民都盡快富裕起來?
南川的答案是改革。
為此,該區對85個鄉村“三變”改革試點村分類清理,全面摸清資源資產。
以興隆鎮金花村為例,該村面積13.18平方公里,轄9個農業社,有1325戶4320人。經清理核實,全村有耕地8078畝、林地7866畝,集體資產1919.55萬元,其中,經營性資產95萬元。
家底摸清是基礎,農民變成股民才是關鍵。為此該村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則,確定了土地股和戶籍股,將資產進行了量化,以戶為單位,為1325戶農戶頒發了股權證。
身份一變,效果明顯。
村民將土地等資源交給村里的股份經濟聯合社,聯合社通過招商引資,聯合10多家農業公司先后發展藍莓、白茶、再生稻、果蔬等萬余畝產業基地,涉及800余戶3000余人,農戶每年實現土地收益305萬元,農村閑置勞動力參與基地務工,每年實現務工收益525萬元,農戶作為村級股份經濟聯合社股東,每年實現股東分紅43多萬元。
金花村只是南川深化農村“三變”改革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南川把實施農村“三變”改革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創新探索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集體經濟組織全程托管”、“資源入股+鄉村旅游”等“三變”模式,最大限度盤活沉睡資源資產,讓土地“活”起來,讓經濟“火”起來。
當這種變化放大到全區,成效更為明顯。2022年,南川為13.94萬戶農戶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真正為農民“確實權、頒鐵證”;全區244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實現總收入7210.97萬元,平均收入29.55萬元,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76.23%。
文化潤心振鄉村
“春臨大地花開早,福滿人家喜事多。老人家,祝你身體健康新年快樂。”前不久,南川區民主鎮一片歡樂喜慶的氛圍,該區書法家協會在此開展文化下鄉送春聯活動,聞訊趕來的村民絡繹不絕。
活動現場書法家們一字排開,鋪紙研磨,各顯身手,共贈送春聯300余副,并將書法、貼春聯等傳統文化一并送達,讓村民在年味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推進文化惠民服務,讓百姓在家門口享“大餐”。去年,南川區在184個行政村開展送流動文化服務3066場次,打造大有山歌、曳步舞、蓮蕭特色品牌3個,開展“一村一品”展示活動3次。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近年來,南川區把文化建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培根鑄魂工程抓緊、抓實、抓細。從建設農家書屋到送文化下鄉,從賡續鄉土文化到培育文明鄉風,一項項文化惠民行動既提升了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也極大豐富了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振了村民精氣神、孕育了鄉村新風尚。
將“鄉村小舞臺”搭建到農家門口,鼓勵群眾自創自編自演,吸引群眾上臺互動3.2萬余人次;開展“幸福照出來·一起向未來”活動,發動群眾拍家鄉新貌、講百姓故事……隨著村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長,該區堅持“送文化”“種文化”相結合,為基層文化“補血益氣”的同時,激發群眾的“造血”能力,迸發出鄉村振興的澎湃活力。
文化下鄉“送”“種”結合,公共文化服務觸手可及。去年,南川區深入實施鄉村文化振興“百鄉千村”示范工程,投入專項資金270萬元提檔升級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新建鄉情陳列館5個,打造“耕讀人家”40余個。
近年來,該區將文明實踐活動的觸角延伸到農家院壩,創新在農家院壩、村社廣場等群眾“家門口”建設“壩壩加油站”2600余個,牢筑精神文明“新陣地”。去年,開展黨的二十大主題微宣講、文明直通車等活動1.4萬余場次。
鏈接>>>
“數讀”2022年鄉村振興——
產業振興——中藥材、古樹茶、方竹筍、南川米和藍莓“3+2”特色產業綜合產值達40.3億元,同比增長22.9%。
文化振興——獲評重慶好人2名;開展家庭建設活動17場次;評出“南川好人”5名、集體1個,星級文明戶等545人(戶)。
人才振興——培訓新型農業服務主體97家,新增龍頭企業5家;開展工種培訓3174人次、創業培訓132人次。
生態振興——新建無害化衛生廁所2280戶;新建農村生活污水管網18公里;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0.4%。
組織振興——選派10名區政協委員掛任“名譽村主任”;組建區級黨建工作指導團;組建“黨群小家”130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