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如何做好未來產業?蘇州市未來產業發展的分析建議值得收藏!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4-06-26 點擊:

 蘇州太湖智庫此前站在蘇州角度撰寫了對蘇州市未來產業發展的分析建議,并得到了時任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的肯定性批示,

 最近,蘇州市委召開專題會議,市委書記就我市未來產業的布局、發展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這是市委科學研判形勢趨勢,推動蘇州產業發展的重要決策。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我們在強調穩增長、穩當前的同時,更要強化對未來產業發展的前瞻謀劃。當前新一輪科技變革正重構全球創新版圖,未來產業面向未來,決定著今后產業和區域競爭力,對經濟社會具有全局帶動和重大引領作用。蘇州能否在這一賽道上領先一步,亟待加強謀劃、搶先布局。

現形成相關分析建議,供領導參閱。

一、未來產業知幾何

 當前大家都在說未來產業,都在抓未來產業,但我們對此了解多少?我們必須對其內涵特征和發展趨勢有一個精準把握。這是加強謀篇布局的重要前提。

現在對于什么是未來產業,提法很多。未來產業事實上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內涵上有交叉重合,而不同專家對此也有很多描述。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權威闡述是:要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由此可見, 所謂未來產業,就是引領重大變革的顛覆性技術及其新產品、新業態所形成的產業,是以滿足未來人類和社會發展的新需求為目標,以新興技術創新為驅動力,旨在拓展人類生存發展空間、增強人類自身能力、服務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興產業,代表著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新方向,充分體現了科技的前沿性、產業的引領性和層次的高端性、發展的高成長性等特征。具體可以概括為四“新”,一是依托新科技。未來產業的快速發展主要是基于顛覆性技術的突破和產業化,并依托于技術之間、技術與產業之間的深度融合。二是引領新需求。未來產業不僅可以更好滿足人們現有需求,還將創造新的應用場景和新消費需求。三是創造新動力。未來產業將引導市場主體向更先進的生產力聚集,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是拓展新空間。未來產業將幫助我們不斷突破認知極限和物理極限,提升社會生產力水平,拓展新的發展和生存空間。

當前,全球未來產業發展呈現三大趨勢。

 從產業創新方向看,全球主要創新型國家產業布局集中在智能、低碳、健康等前沿方向。智能體現在對半導體、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技術、機器人、腦神經信息等前沿技術集群的部署;低碳體現在對新能源、生物能源、綠色交通、氫能、低碳工業、低成本核能等前沿技術集群的部署;健康體現在對未來醫學、生物信息學、疫苗研發、精準醫療等前沿技術集群的部署。

 從產業轉型趨勢看,注重未來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創新。未來產業在孵化細分產業的同時,為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提供了新機遇。隨著5G和6G通信、空間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突破,新興技術廣泛應用,帶動傳統產業變革并有望形成未來產業。美國利用先進技術升級傳統制造業、俄羅斯基于新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提出九大市場方向等,都是在傳統產業基礎上孵化新興方向并形成未來產業。

 從產業組織模式看,形成從技術、生產、產品到商業的全產業創新鏈。未來產業具有較強前瞻性和不確定性,需要各類產業新技術、新要素、新主體聯合推動。主要創新型國家注重技術轉化與知識產權并行,推動“政產學研用金”等多方互動形成創新鏈。比如,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州政府與企業共同推進常駐研究員機制,允許科研人員在其所屬機構和未來產業研究所之間自由流動,推動技術、生產和產品創新銜接;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在各研究中心建立技術轉移機構,引入社會資本成立基金會促進成果轉化。

二、產業變革正從“模糊期”進入“爆發期”

 未來產業的發展,當前可謂是正從“模糊期”進入“爆發期”,大家蜂擁而上、競相布局。

 從國外看,許多國家紛紛大力投資未來產業。2022年7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22年和2023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下調至3.2%和2.9%。全球經濟復蘇面臨嚴峻挑戰,各國都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全球科技創新空前活躍,前沿技術不斷出現多點群發式突破,各國紛紛出臺推動前沿技術轉化的政策方案,把發展未來產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美國《2021財年政府研發預算優先事項》和《2022財年政府研發預算優先事項和全局行動備忘錄》均提出保持未來產業領先地位,強調支持未來工業、能源環境、空天科技等領域基礎和應用研究。今年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中,未來產業是投資重點,同時通過為前沿技術提供場景測試、標準制定支持以促進技術轉化。英國2020年發布《未來科技貿易戰略》,提出增加技術投資和大力吸引外資進入5G、工業4.0、光子學等新興產業。英國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成立靶向醫療、化合物半導體等13個未來制造業研究中心,支持早期研究的商業化以推動未來制造業更快采用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倫敦形成了以算法為核心的技術創新優勢和基于算法優勢的創業生態系統,為大量有數據有應用場景的公司提供動力。德國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工業帶來的重創,2020年推出1300億歐元刺激經濟計劃,其中500億歐元計劃投資未來產業,重點聚焦藥物和疫苗研發、電動汽車、氫能、數字化和通信技術、人工智能和量子技術等領域前沿技術開發。日本《第五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提出超智能社會,并在這一愿景下部署未來產業前沿技術。2021年公布《第六期科技創新基本計劃》,將注重以數字技術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建設脫碳社會,強化5G、超級計算機、量子技術等重點領域的研發。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發布《政府中長期研發投入戰略(2019—2023年)》,未來產業和新產業是投入重點之一,涉及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安全、食品、計算機、生物醫療等領域。值得一提的是,該國在監管方式上有所創新,引入負面清單制度和“監管沙盒”制度等,放松新產業管制,給予其更寬松的生長環境。

從國內看,一些發達城市已率先進行未來產業布局。

上海積極布局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近期出臺《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集中力量、滾動培育,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未來產業創新高地,將圍繞未來健康、示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5大未來產業集群,建設15個左右未來產業先導區,攻關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產品,形成一批“中國標準”, 到2030年,未來產業產值達到5000億元左右。同時根據大中小企業功能的不同,積極在融通模式上創新,起到以大帶小,大小共進的作用,繼續引導大企業面向中小企業開放應用場景和創新資源,實施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推動新技術、新應用在上海落地生根、持續發展。鼓勵發展一批產業生態型創新聯合體,集聚產業鏈上下游重點企業、研發機構和典型用戶單位,聚焦基礎底層技術和行業共性技術,在技術創新、標準互認、產業配套等方面形成協同關系,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深圳明確產業重點支持方向,合成生物、區塊鏈、細胞與基因、空天技術等未來產業在5至10年內有望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在10至15年內有望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產業政策、資金扶持、產業空間、人才獎勵、平臺服務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每年面向未來產業布局基礎研究項目100個以上。同時,針對未來產業在底層軟件、關鍵零部件、重大裝備、測試與儀器儀表等前沿領域開展核心技術攻關,破解關鍵技術等產業發展共性瓶頸性問題,采用“賽馬制”“揭榜掛帥”等方式,按不超過總投資的50%、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予以支持,資助最高1000萬元,實施未來產業創新產品首購制度、成立未來產業基金群等。面向未來產業探索項目經理人制,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項目,單個項目資助金額不超過1億元。

浙江提出到2035年打造5組未來產業國際公共專利池,培育5家以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未來產業“鏈主”企業,構建5個以上規模超千億元的未來產業集群,成為全球未來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和優質企業集聚地。聚焦未來網絡,加快智能計算理論技術和創新產品突破;聚焦元宇宙,加強高性能計算芯片研發;聚焦前沿新材料,重點發展石墨烯、超導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新一代3D打印材料等領域;聚焦柔性電子,突破柔性電子材料、綠色照明、傳感與傳感器件技術。圍繞量子信息、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控核聚變及核技術應用、低成本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智能仿生與超材料等6個領域的未來產業,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集聚產業發展創新能量。支持在科教資源優勢突出、產業基礎雄厚的高新區、特色小鎮等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加快構建“源頭創新—成果轉化—產品開發—場景應用”未來產業培育鏈,積極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建立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人工智能、德清北斗地信、海寧第三代半導體、空天產業(無人機與衛星互聯網)、未來網絡(6G)、中國眼谷眼健康、寧波柔性電子和紹興市越城區第三代半導體等8個未來產業先導區。力爭到2025年,匯聚產業鏈領軍企業30家,實現產值50億元以上,形成一批標準、專利和制度性成果。

三、關于我市加快發展的若干建議

根據調研,初步提出以下建議。

 1、選準產業:精準聚焦發展重點,形成差異化、高端化競爭優勢。發展未來產業,選準方向是首要環節。我們有必要把握三個維度,一是充分把握科技發展前沿,比如在信息、生物、制造和能源四大領域進行統籌超前部署,例如量子科技、類腦智能、下一代通信技術等。二是充分考慮國家需求,針對保障國防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生物安全、金融安全、網絡安全等重大問題,培育未來產業,支撐未來發展,例如新一代育種技術、氫能與儲能、第三代半導體、區塊鏈等。三是充分把握自身比較優勢,包括產業基礎、載體和人才優勢、區位條件等等,與北上深廣和長三角區域城市形成配套協同、聯動互動格局。未來產業的發展,既要符合世界科技發展的大趨勢、大方向,防止失去新科技革命、產業革命的機遇,也要符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當前各地都在強調發展未來產業,并且制定了相關規劃,明確了重點。建議我市加強比較研究和趨勢研究,在我市十大板塊確立發展重點,尤其要在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等重點區域,聚焦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加快形成重點突破。

 2、科技引領:加強高端科研載體建設,充分發揮研發創新的重要引領作用。發展未來產業,科技是龍頭。要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為抓手,加強一流高端科研機構的引進和建設,進一步發揮蘇州實驗室、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等高端研發平臺優勢,著力打造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和新興產業技術創新、全球科技創新要素的匯聚地;以開放共享為重點,探索構建“離岸創新”機制,優化完善科技創新的設施條件體系,加快構建布局合理、技術領先、運行高效、支撐有力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系,提升設施建設的集約化布局水平;以發展需求為導向,搭建產學研融合、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的開放創新合作網絡。

 3、企業帶動:大力培育科技領軍企業,以集群式發展推動全產業鏈創新能力提升。發展未來產業,企業是主體。當前蘇州正加快打造產業創新集群,推動未來產業的集群化發展、推動科技領軍企業的集聚化發展,是關鍵環節。在未來產業發展中,要充分發揮鏈主企業在原始創新、顛覆性創新方面的引領作用,全面提升創新鏈產業鏈水平;要推動產業集群式發展,帶動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細化有關支持政策,支持民營企業深度參與未來產業創新聯合體建設;要發揮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技術識別、市場應用前景判斷方面的重要優勢,不斷強化專業化協作和配套能力;要實現大中小企業在創新鏈上的協同,構建信息共享機制和快速高效的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加快形成從基礎研究到產品開發的一體化攻關機制,簡化創新鏈條,縮短創新周期。

 4、政策扶持:切實加強政策精準細化,形成未來產業發展的長效引導機制。發展未來產業,扶持政策是重要保障。未來產業普遍涉及科技發展的最前沿,而且應用化、商業化轉化能力需要長期驗證,可能短期內難以看到市場成果,其高不確定性、高風險性和長周期性,決定了政府難以投入過多資源進行大面積扶持。同時,由于其在短期內無法轉化為利潤,寄希望于企業在現有發展環境下自主培育也不現實。因此,有效培育未來產業的關鍵在于政府的精準引導,政策需要更加精準地引導資本對接,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培育未來產業優良的成長環境,比如完善支持未來產業發展的多層次金融體系,引導社會資本支持未來產業發展,探索設立未來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前沿技術的工程化、產業化,并作為種子基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比如強化政府資金的杠桿作用,吸引風投、創投資本的進入等,打造“科學預見—科技研發—投資孵化—產業落地—收益回報—迭代預見”的良性循環。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如何做好未來產業?蘇州市未來產業發展的分析建議值得收藏!

2024-06-26 來源:高新院 vwcr.cn 點擊:

 蘇州太湖智庫此前站在蘇州角度撰寫了對蘇州市未來產業發展的分析建議,并得到了時任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的肯定性批示,

 最近,蘇州市委召開專題會議,市委書記就我市未來產業的布局、發展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這是市委科學研判形勢趨勢,推動蘇州產業發展的重要決策。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我們在強調穩增長、穩當前的同時,更要強化對未來產業發展的前瞻謀劃。當前新一輪科技變革正重構全球創新版圖,未來產業面向未來,決定著今后產業和區域競爭力,對經濟社會具有全局帶動和重大引領作用。蘇州能否在這一賽道上領先一步,亟待加強謀劃、搶先布局。

現形成相關分析建議,供領導參閱。

一、未來產業知幾何

 當前大家都在說未來產業,都在抓未來產業,但我們對此了解多少?我們必須對其內涵特征和發展趨勢有一個精準把握。這是加強謀篇布局的重要前提。

現在對于什么是未來產業,提法很多。未來產業事實上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內涵上有交叉重合,而不同專家對此也有很多描述。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權威闡述是:要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由此可見, 所謂未來產業,就是引領重大變革的顛覆性技術及其新產品、新業態所形成的產業,是以滿足未來人類和社會發展的新需求為目標,以新興技術創新為驅動力,旨在拓展人類生存發展空間、增強人類自身能力、服務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興產業,代表著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新方向,充分體現了科技的前沿性、產業的引領性和層次的高端性、發展的高成長性等特征。具體可以概括為四“新”,一是依托新科技。未來產業的快速發展主要是基于顛覆性技術的突破和產業化,并依托于技術之間、技術與產業之間的深度融合。二是引領新需求。未來產業不僅可以更好滿足人們現有需求,還將創造新的應用場景和新消費需求。三是創造新動力。未來產業將引導市場主體向更先進的生產力聚集,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是拓展新空間。未來產業將幫助我們不斷突破認知極限和物理極限,提升社會生產力水平,拓展新的發展和生存空間。

當前,全球未來產業發展呈現三大趨勢。

 從產業創新方向看,全球主要創新型國家產業布局集中在智能、低碳、健康等前沿方向。智能體現在對半導體、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技術、機器人、腦神經信息等前沿技術集群的部署;低碳體現在對新能源、生物能源、綠色交通、氫能、低碳工業、低成本核能等前沿技術集群的部署;健康體現在對未來醫學、生物信息學、疫苗研發、精準醫療等前沿技術集群的部署。

 從產業轉型趨勢看,注重未來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創新。未來產業在孵化細分產業的同時,為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提供了新機遇。隨著5G和6G通信、空間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突破,新興技術廣泛應用,帶動傳統產業變革并有望形成未來產業。美國利用先進技術升級傳統制造業、俄羅斯基于新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提出九大市場方向等,都是在傳統產業基礎上孵化新興方向并形成未來產業。

 從產業組織模式看,形成從技術、生產、產品到商業的全產業創新鏈。未來產業具有較強前瞻性和不確定性,需要各類產業新技術、新要素、新主體聯合推動。主要創新型國家注重技術轉化與知識產權并行,推動“政產學研用金”等多方互動形成創新鏈。比如,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州政府與企業共同推進常駐研究員機制,允許科研人員在其所屬機構和未來產業研究所之間自由流動,推動技術、生產和產品創新銜接;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在各研究中心建立技術轉移機構,引入社會資本成立基金會促進成果轉化。

二、產業變革正從“模糊期”進入“爆發期”

 未來產業的發展,當前可謂是正從“模糊期”進入“爆發期”,大家蜂擁而上、競相布局。

 從國外看,許多國家紛紛大力投資未來產業。2022年7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22年和2023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下調至3.2%和2.9%。全球經濟復蘇面臨嚴峻挑戰,各國都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全球科技創新空前活躍,前沿技術不斷出現多點群發式突破,各國紛紛出臺推動前沿技術轉化的政策方案,把發展未來產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美國《2021財年政府研發預算優先事項》和《2022財年政府研發預算優先事項和全局行動備忘錄》均提出保持未來產業領先地位,強調支持未來工業、能源環境、空天科技等領域基礎和應用研究。今年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中,未來產業是投資重點,同時通過為前沿技術提供場景測試、標準制定支持以促進技術轉化。英國2020年發布《未來科技貿易戰略》,提出增加技術投資和大力吸引外資進入5G、工業4.0、光子學等新興產業。英國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成立靶向醫療、化合物半導體等13個未來制造業研究中心,支持早期研究的商業化以推動未來制造業更快采用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倫敦形成了以算法為核心的技術創新優勢和基于算法優勢的創業生態系統,為大量有數據有應用場景的公司提供動力。德國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工業帶來的重創,2020年推出1300億歐元刺激經濟計劃,其中500億歐元計劃投資未來產業,重點聚焦藥物和疫苗研發、電動汽車、氫能、數字化和通信技術、人工智能和量子技術等領域前沿技術開發。日本《第五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提出超智能社會,并在這一愿景下部署未來產業前沿技術。2021年公布《第六期科技創新基本計劃》,將注重以數字技術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建設脫碳社會,強化5G、超級計算機、量子技術等重點領域的研發。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發布《政府中長期研發投入戰略(2019—2023年)》,未來產業和新產業是投入重點之一,涉及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安全、食品、計算機、生物醫療等領域。值得一提的是,該國在監管方式上有所創新,引入負面清單制度和“監管沙盒”制度等,放松新產業管制,給予其更寬松的生長環境。

從國內看,一些發達城市已率先進行未來產業布局。

上海積極布局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近期出臺《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集中力量、滾動培育,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未來產業創新高地,將圍繞未來健康、示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5大未來產業集群,建設15個左右未來產業先導區,攻關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產品,形成一批“中國標準”, 到2030年,未來產業產值達到5000億元左右。同時根據大中小企業功能的不同,積極在融通模式上創新,起到以大帶小,大小共進的作用,繼續引導大企業面向中小企業開放應用場景和創新資源,實施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推動新技術、新應用在上海落地生根、持續發展。鼓勵發展一批產業生態型創新聯合體,集聚產業鏈上下游重點企業、研發機構和典型用戶單位,聚焦基礎底層技術和行業共性技術,在技術創新、標準互認、產業配套等方面形成協同關系,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深圳明確產業重點支持方向,合成生物、區塊鏈、細胞與基因、空天技術等未來產業在5至10年內有望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在10至15年內有望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產業政策、資金扶持、產業空間、人才獎勵、平臺服務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每年面向未來產業布局基礎研究項目100個以上。同時,針對未來產業在底層軟件、關鍵零部件、重大裝備、測試與儀器儀表等前沿領域開展核心技術攻關,破解關鍵技術等產業發展共性瓶頸性問題,采用“賽馬制”“揭榜掛帥”等方式,按不超過總投資的50%、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予以支持,資助最高1000萬元,實施未來產業創新產品首購制度、成立未來產業基金群等。面向未來產業探索項目經理人制,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項目,單個項目資助金額不超過1億元。

浙江提出到2035年打造5組未來產業國際公共專利池,培育5家以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未來產業“鏈主”企業,構建5個以上規模超千億元的未來產業集群,成為全球未來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和優質企業集聚地。聚焦未來網絡,加快智能計算理論技術和創新產品突破;聚焦元宇宙,加強高性能計算芯片研發;聚焦前沿新材料,重點發展石墨烯、超導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新一代3D打印材料等領域;聚焦柔性電子,突破柔性電子材料、綠色照明、傳感與傳感器件技術。圍繞量子信息、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控核聚變及核技術應用、低成本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智能仿生與超材料等6個領域的未來產業,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集聚產業發展創新能量。支持在科教資源優勢突出、產業基礎雄厚的高新區、特色小鎮等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加快構建“源頭創新—成果轉化—產品開發—場景應用”未來產業培育鏈,積極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建立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人工智能、德清北斗地信、海寧第三代半導體、空天產業(無人機與衛星互聯網)、未來網絡(6G)、中國眼谷眼健康、寧波柔性電子和紹興市越城區第三代半導體等8個未來產業先導區。力爭到2025年,匯聚產業鏈領軍企業30家,實現產值50億元以上,形成一批標準、專利和制度性成果。

三、關于我市加快發展的若干建議

根據調研,初步提出以下建議。

 1、選準產業:精準聚焦發展重點,形成差異化、高端化競爭優勢。發展未來產業,選準方向是首要環節。我們有必要把握三個維度,一是充分把握科技發展前沿,比如在信息、生物、制造和能源四大領域進行統籌超前部署,例如量子科技、類腦智能、下一代通信技術等。二是充分考慮國家需求,針對保障國防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生物安全、金融安全、網絡安全等重大問題,培育未來產業,支撐未來發展,例如新一代育種技術、氫能與儲能、第三代半導體、區塊鏈等。三是充分把握自身比較優勢,包括產業基礎、載體和人才優勢、區位條件等等,與北上深廣和長三角區域城市形成配套協同、聯動互動格局。未來產業的發展,既要符合世界科技發展的大趨勢、大方向,防止失去新科技革命、產業革命的機遇,也要符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當前各地都在強調發展未來產業,并且制定了相關規劃,明確了重點。建議我市加強比較研究和趨勢研究,在我市十大板塊確立發展重點,尤其要在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等重點區域,聚焦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加快形成重點突破。

 2、科技引領:加強高端科研載體建設,充分發揮研發創新的重要引領作用。發展未來產業,科技是龍頭。要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為抓手,加強一流高端科研機構的引進和建設,進一步發揮蘇州實驗室、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等高端研發平臺優勢,著力打造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和新興產業技術創新、全球科技創新要素的匯聚地;以開放共享為重點,探索構建“離岸創新”機制,優化完善科技創新的設施條件體系,加快構建布局合理、技術領先、運行高效、支撐有力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系,提升設施建設的集約化布局水平;以發展需求為導向,搭建產學研融合、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的開放創新合作網絡。

 3、企業帶動:大力培育科技領軍企業,以集群式發展推動全產業鏈創新能力提升。發展未來產業,企業是主體。當前蘇州正加快打造產業創新集群,推動未來產業的集群化發展、推動科技領軍企業的集聚化發展,是關鍵環節。在未來產業發展中,要充分發揮鏈主企業在原始創新、顛覆性創新方面的引領作用,全面提升創新鏈產業鏈水平;要推動產業集群式發展,帶動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細化有關支持政策,支持民營企業深度參與未來產業創新聯合體建設;要發揮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技術識別、市場應用前景判斷方面的重要優勢,不斷強化專業化協作和配套能力;要實現大中小企業在創新鏈上的協同,構建信息共享機制和快速高效的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加快形成從基礎研究到產品開發的一體化攻關機制,簡化創新鏈條,縮短創新周期。

 4、政策扶持:切實加強政策精準細化,形成未來產業發展的長效引導機制。發展未來產業,扶持政策是重要保障。未來產業普遍涉及科技發展的最前沿,而且應用化、商業化轉化能力需要長期驗證,可能短期內難以看到市場成果,其高不確定性、高風險性和長周期性,決定了政府難以投入過多資源進行大面積扶持。同時,由于其在短期內無法轉化為利潤,寄希望于企業在現有發展環境下自主培育也不現實。因此,有效培育未來產業的關鍵在于政府的精準引導,政策需要更加精準地引導資本對接,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培育未來產業優良的成長環境,比如完善支持未來產業發展的多層次金融體系,引導社會資本支持未來產業發展,探索設立未來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前沿技術的工程化、產業化,并作為種子基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比如強化政府資金的杠桿作用,吸引風投、創投資本的進入等,打造“科學預見—科技研發—投資孵化—產業落地—收益回報—迭代預見”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