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淮安奮力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7-10 點擊:次
田園鄉村奏和諧,特色產業富口袋,集中居住破難題,鄉風文明開新篇……在江蘇省淮安市,這幾年攻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添優勢,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勠力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淮安樣本。而隨著鄉村振興生動實踐漸入佳境,在城鄉鋪展開來的是業旺、景美、民富的美麗新畫卷。
初夏,盱眙縣黃花塘鎮時集村的稻田里一派忙碌的景象,遠遠的就能聽見村民們爽朗的笑聲,一到夏季,來時集村收購龍蝦的商戶就排起長龍般的隊伍,村民們的口袋也鼓了起來,誰能想到多年前,時集村還是個地勢低洼,農民收入長期停滯不前的小村子。
2008年,外出打工的村民萬金友回鄉照顧生病癱瘓在床的妻子,腦筋活絡的他受到啟發,在自家3畝稻田里套養龍蝦,一年下來僅龍蝦一項就賣了3000多元。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嘗到了甜頭,時集村兩委考察研究后,次年決定以蝦稻共生作為村里的特色產業,村干部帶頭種養。十年下來,村里蝦稻種養戶發展到400多戶,村集體收入也從10多萬上升到200多萬元,村里9000多畝地,目前有三分之二用來從事蝦稻共生生產,且基本上都是戶均十幾畝的散戶種養,“農民收入從以前的每畝800元增加到3000元,增收近3倍。”時集村黨總支書記劉建保高興地說。
“一只蝦”帶動“一片稻”。盱眙在全省率先創新發展的蝦稻共生種養新模式,不用任何化肥農藥,種植業和養殖業相結合,農田生態系統達到良性循環,出產的大米是地道的有機無公害米,是顧客眼里的“香餑餑”,“盱眙龍蝦香米”品牌也連獲首屆全國優質漁米評比金獎、江蘇好大米十大品牌等殊榮,成為蝦稻共生產業新的增長極。
目前,盱眙共建成沿洪澤湖大道10萬畝蝦稻共生產業園等4個萬畝以上示范基地,培育50畝以上規模種養大戶4000余戶,全縣“蝦稻共生”面積達65萬畝、占全部龍蝦養殖面積的81%,盱眙龍蝦年交易量超12萬噸,加盟店超2000家,產業規模超百億元,帶動10余萬人創業就業。
盱眙龍蝦、洪澤食用菌、淮安大米……一個個興旺的產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出來,淮安市緊扣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競爭力和綜合效益,推進優勢產業提檔升級,推進新業態新主體建設,聚焦發展農業產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的優質項目,推進品牌綠色農業發展。2018年,新開工投資超3000萬元農業產業化項目138個,新竣工項目109個,全年完成投資50.92億元,特優高效種植、特種綠色水產、特色生態休閑等高附加值高顏值農業產業提速增效。
住得美,農民贊
藍天白云下,映入眼的或綠,或紅,或黃,或紫,五彩斑斕,精致地勾繪出陽光、水波、綠蔭、青草、鮮花的層次,芬芳的花香,清脆的鳥鳴,恰如其分的形成金湖小橋流水人家的安逸與閑致,幽靜與活力。
似錦繁花,清悠碧水,與青磚黛瓦相映成輝,荷藕種植基地里的荷葉亭亭隨風搖曳生姿,作為金湖縣唯一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的黃莊別出心裁的景觀散發出濃郁的鄉土氣息。近年來,塔集鎮按照“特色生態、特色產業、特色文化”的要求,聘請南大教授對黃莊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和改造提升,使黃莊的屋舍風格保留著最原始的味道。前不久,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來這里調研,走東家到西家,與當地群眾面對面溝通交流,實地調研解農民住房條件改善情況,對黃莊充分挖掘鄉土特色文化、建設“留住鄉愁記憶”的村莊做法表示充分肯定。
閔橋鎮為新江淮民居設計定位的荷韻小鎮,是淮安市首批16個特色小鎮項目之一,周邊村民主動找到村里要求搬遷到荷韻小鎮,正在積極探索新的架構下的基層治理新路。“房子寬敞明亮,小區配套齊全、環境優美,還臨近荷花蕩景區,比住城里還舒坦。”看著即將入住的二層聯排農家別墅,閔橋鎮安置戶閔甫生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對以后的生活充滿向往。
自農房改善工作啟動以來,金湖縣按照“分級強化、分類引導、分片整合”的總體思路,堅持先行規劃、先建后拆、先試先推,在全面掌握農民群眾的住房情況、真實意愿和實際需要的基礎上,大力實施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5320”工程,計劃用5年時間,引導3萬農戶進城入鎮赴點,建成20個縣級集中居住點。
越來越舒適的居住環境,越來越開懷的百姓笑容,都得益于淮安緊密結合優化鄉鎮布局和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著力改善農民住房條件、農村人居環境、農村公共服務條件。僅在2018年,淮安市共布置新建、改建620個農民群眾集中居住點,創成村莊環境長效管護示范鄉鎮67個,新建成美麗宜居鄉村89個,新創省級水美鄉村21個,以市為單位在蘇北率先建成國家生態市,盱眙縣、洪澤區建成首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區,新創成省級生態文明示范鎮村63個。
文化興,群眾悅
在漣水,阿累讀書節、“快樂生活·幸福漣水”文化惠民“十百千”工程、“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主題活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極大豐富了漣水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周末的漣水是熱鬧的。淮劇《江姐》選段《繡紅旗》,《祥林嫂》選段《花轎臨門》等十多個節目輪番在漣城街道百姓大舞臺精彩上演,不僅有“白玉蘭戲劇配角獎”得主許晴和她的淮劇團同行現場獻藝,還邀請了陳德林、黃素萍、何雙林等淮劇表演藝術家前來助興,讓上千名戲迷過足了癮,臺上臺下共同唱起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光影中,百姓發自內心的笑容格外亮眼。
“百姓大舞臺”的負責人陸金萍說,2016年底搭起來的“百姓大舞臺”以淮劇票友免費演出為主,還不時邀請上海、鹽城等地的淮劇團來“客串”一下,目前已為群眾免費演出150余場,讓戲迷們開了眼界。
近年來,漣水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平臺,以“鄉土文化”復興為切入點,緊盯“鄉村振興”目標定位,持續實施“文化回歸振興”工程,弘揚好人文化、創新鄉賢文化,深挖紅色文化資源,讓鄉風文明“活”起來,讓鄉土文化“香”起來,讓百姓精神“足”起來。
漣水鄉風文明的發展是淮安積極弘揚向上向善新風的一個縮影。淮安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深入推進農村文明創建。據介紹,去年組織全市10余家演出團隊、演職人員6000余人次深入鄉村開展活動,輻射觀眾22萬余人次。淮安文化好戲連臺,“運河傳情 匠心筑夢”——第二屆中國(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展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江蘇省主場活動在此舉行,淮安市民在家門口享受免費文化大餐。為重現南船北馬運河之都的昔日勝景,自2013年啟動的32公里里運河文化長廊已經展現現代新畫卷,中國漕運文化的核心展示區、中國水工文化的經典集成區、運河生態文旅江淮經典體驗區和運河保護利用綜合示范區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