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專題研究 > 鄉村振興戰略專題 > 振興動態 >

宿遷奮力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來源:中國江蘇網 日期:2019-07-16 點擊:

  宿遷市宿豫區新莊鎮杉荷園里,萬畝荷花競相綻放,吸引眾多游人前來觀賞;宿城區耿車鎮育美森園藝創始人李平帶領員工做起“網紅”,通過視頻直播銷售多肉植物;泗陽縣張家圩鎮小史集村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現場,工人們忙著加工模板、砌筑墻體……夏日里的宿遷廣大農村滿眼蔥綠,生機勃勃,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振興畫卷。
  
  “我們通過實施生態高效農業倍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集體經濟振興等一批鄉村振興重點行動計劃,形成‘1個實施意見+1個實施規劃+N個專項行動計劃’的‘1+1+N’政策框架體系,促進要素優先向農業農村匯集,推動政策優先向農業農村傾斜。”宿遷市委書記張愛軍說,宿遷將牢記“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命,多措并舉提高農民收入,加快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抓好農村公共空間治理,奮力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產業興旺促增收 讓農民鼓起錢袋子
  
  6月20日,泗陽縣眾興鎮界湖村食用菌種植戶孫業亮格外忙碌,訂購電話接個不停。“產業園包技術、包銷售,我們只負責種植,每戶一年能賺十萬塊!”孫業亮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去年,泗陽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投入財政產業富民扶持資金120萬元,在江蘇珍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4座草菇棚,產權明晰到村。村集體將草菇棚返租給企業,企業將草菇棚倒包給農戶種植,提供原料、管理、技術、銷售等服務,實現企業、村集體和農戶“三方共贏”。
  
  除了運用“企業+村集體+農戶”方式發展農業,農業產業園還挖掘成子湖生態價值,用“農”字牌打出“陽光下的似水年華”旅游品牌,每年吸引游客85萬人次。產業融合催生出富民的乘法效應,去年,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4萬元。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去年起,宿遷著力打造優質稻米、標準化果蔬、園藝型花木、農牧循環型生豬、精深加工型肉禽、生態河蟹六大百億級產業,計劃到2022年,形成千億級三產融合型農業產業。
  
  “在鄉情牽引下,外出打拼多年后我還是決定回到家鄉創業,回報父老鄉親。”宿城區王官集鎮唐圩村返鄉興村新村干、村黨支部副書記王先兵創辦的阿兵家庭農場和江蘇融達管業科技有限公司吸納了100余名村民就業。
  
  為破解農村青年人才匱乏、優秀村干部難選難留問題,宿遷自2017年6月起選聘帶項目、能干事的本鄉本村大學生擔任返鄉興村新村干,為強村富民注入有生力量。兩年來,全市2600余名返鄉興村新村干創辦各類項目1600余個,帶動5萬多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創業。
  
  產業興旺生機勃發,得到實惠最多的還是農民群眾。數據顯示,一季度宿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42元,同比增長8.2%;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3274元,拉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3.7個百分點,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達45.5%。
  
  農房改善促優居 讓農民住上好房子
  
  漫步宿豫區仰化鎮澗河村,青瓦白墻的新農居錯落有致,濃濃的古韻風撲面而來,碧水環抱下村莊景色宜人。而在兩三年前,這里農房雜亂無章,房前屋后經常能看到畜禽糞便。
  
  從低矮的瓦房搬進敞亮的新居,澗河村村民李志俠高興地說:“房子變大了,周圍環境變好了,感覺一下子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我們采取的是‘逆規劃’設計手法,村內原有水系全部保留,對原有老樹、竹林等都編號保留,盡可能地保留村莊肌理原狀,真正留住鄉愁。”澗河特色村規劃設計總負責人吳文森介紹說。
  
  對于搬遷農戶中的建檔立卡低收入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等四類重點群體,沭陽縣的做法是在每個農村新型社區專門預留部分安置房,采取“農戶申請、村組評議公示、鄉鎮審核”方式,予以托底保障。
  
  “搬遷過渡補助、宅基地退出補助,加上房屋搬遷補助,一共11萬多,村里新房屋安置價13萬元,算起來自己添1萬多就可以住上新房了。”面對記者關于搬遷安置政策的詢問,泗陽縣張家圩鎮小史集村村民蔡維亮說得一清二楚。
  
  宿遷市市長王昊說,“按照定戶頭、定程序、定標準的‘三定要求’,全市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體實行‘應托盡托’,年底前將完成2萬戶農村四類重點對象住房條件改善任務。”在建設標準上嚴格把控,認真落實項目建設導則,精心精細施工,著力打造農房建設“精品工程”“樣板工程”,確保群眾住上安心房、放心房。去年以來全市已累計搬遷農戶7.1萬戶,開工建設項目92個。
  
  將農村公共空間治理作為推動鄉村振興又一抓手,宿遷把公共空間精準“騰出來”、有效“用起來”、真正“美起來”、長效“管起來”。前不久,泗洪縣上塘鎮墊湖村干部群眾一起清塘口、修設施,煥然一新的村莊面貌讓村民幸福感倍增。“我們通過對村集體資產資源進行清理,整治回收11面塘口220畝、村集體土地383畝,依托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對外發包,村集體增收14.78萬元。”墊湖村黨委書記周磊說。
  
  鄉風治理促文明 讓農民過上好日子
  
  讓宿城區屠園鄉古山河小區居民陳月生高興的是,搬進新居后,他家分到了一分地的“小菜園”。為了滿足農村群眾戀土情結、降低生活成本,鄉里專門在小區附近劃定約600畝的“小菜園”。
  
  居住環境變美了,配套更人性化,群眾的生活也在提檔升級。
  
  在宿豫區關廟鎮水漢新村,村內道路平坦整潔,垃圾分類投放,農戶自家小院也打掃得干干凈凈。村民自治積分制管理得分情況公示牌十分醒目,各家戶主姓名后對應放置了“紅牌”“黃牌”。
  
  “我們從去年開始推行《村民自治積分制考核辦法》,以積分評出優劣,以積分兌換獎勵,一下子激發了村民的參與熱情。大家相互比、相互看,不文明行為越來越少了,鄰里關系也變得更加和睦了。”水漢新村黨支部書記韓嘯說。
  
  深化移風易俗,離不開村規民約的約束。湖濱新區皂河鎮龍崗村以村規民約引領鄉風文明,已逐漸呈現出喜人變化。以前村里群眾辦酒席每戶要出禮金500元,而如今一般只要一兩百元。
  
  鄉風文明是鄉村建設的靈魂。在常態長效建設文明城市過程中,宿遷推動文明建設由城市向農村拓展,出臺《宿遷市鄉風文明提升行動計劃》,開展核心價值觀宣傳普及、農民文明素養提升、文明村鎮創建拓展等“七大提升行動”,逐步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去年以來,全市共有12組18人入選中國好人榜,其中9組15人來自農村地區;33人入選江蘇好人榜,其中18人來自農村。



主頁 > 專題研究 > 鄉村振興戰略專題 > 振興動態 >

宿遷奮力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2019-07-16 來源:中國江蘇網 點擊:

  宿遷市宿豫區新莊鎮杉荷園里,萬畝荷花競相綻放,吸引眾多游人前來觀賞;宿城區耿車鎮育美森園藝創始人李平帶領員工做起“網紅”,通過視頻直播銷售多肉植物;泗陽縣張家圩鎮小史集村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現場,工人們忙著加工模板、砌筑墻體……夏日里的宿遷廣大農村滿眼蔥綠,生機勃勃,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振興畫卷。
  
  “我們通過實施生態高效農業倍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集體經濟振興等一批鄉村振興重點行動計劃,形成‘1個實施意見+1個實施規劃+N個專項行動計劃’的‘1+1+N’政策框架體系,促進要素優先向農業農村匯集,推動政策優先向農業農村傾斜。”宿遷市委書記張愛軍說,宿遷將牢記“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命,多措并舉提高農民收入,加快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抓好農村公共空間治理,奮力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產業興旺促增收 讓農民鼓起錢袋子
  
  6月20日,泗陽縣眾興鎮界湖村食用菌種植戶孫業亮格外忙碌,訂購電話接個不停。“產業園包技術、包銷售,我們只負責種植,每戶一年能賺十萬塊!”孫業亮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去年,泗陽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投入財政產業富民扶持資金120萬元,在江蘇珍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4座草菇棚,產權明晰到村。村集體將草菇棚返租給企業,企業將草菇棚倒包給農戶種植,提供原料、管理、技術、銷售等服務,實現企業、村集體和農戶“三方共贏”。
  
  除了運用“企業+村集體+農戶”方式發展農業,農業產業園還挖掘成子湖生態價值,用“農”字牌打出“陽光下的似水年華”旅游品牌,每年吸引游客85萬人次。產業融合催生出富民的乘法效應,去年,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4萬元。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去年起,宿遷著力打造優質稻米、標準化果蔬、園藝型花木、農牧循環型生豬、精深加工型肉禽、生態河蟹六大百億級產業,計劃到2022年,形成千億級三產融合型農業產業。
  
  “在鄉情牽引下,外出打拼多年后我還是決定回到家鄉創業,回報父老鄉親。”宿城區王官集鎮唐圩村返鄉興村新村干、村黨支部副書記王先兵創辦的阿兵家庭農場和江蘇融達管業科技有限公司吸納了100余名村民就業。
  
  為破解農村青年人才匱乏、優秀村干部難選難留問題,宿遷自2017年6月起選聘帶項目、能干事的本鄉本村大學生擔任返鄉興村新村干,為強村富民注入有生力量。兩年來,全市2600余名返鄉興村新村干創辦各類項目1600余個,帶動5萬多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創業。
  
  產業興旺生機勃發,得到實惠最多的還是農民群眾。數據顯示,一季度宿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42元,同比增長8.2%;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3274元,拉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3.7個百分點,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達45.5%。
  
  農房改善促優居 讓農民住上好房子
  
  漫步宿豫區仰化鎮澗河村,青瓦白墻的新農居錯落有致,濃濃的古韻風撲面而來,碧水環抱下村莊景色宜人。而在兩三年前,這里農房雜亂無章,房前屋后經常能看到畜禽糞便。
  
  從低矮的瓦房搬進敞亮的新居,澗河村村民李志俠高興地說:“房子變大了,周圍環境變好了,感覺一下子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我們采取的是‘逆規劃’設計手法,村內原有水系全部保留,對原有老樹、竹林等都編號保留,盡可能地保留村莊肌理原狀,真正留住鄉愁。”澗河特色村規劃設計總負責人吳文森介紹說。
  
  對于搬遷農戶中的建檔立卡低收入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等四類重點群體,沭陽縣的做法是在每個農村新型社區專門預留部分安置房,采取“農戶申請、村組評議公示、鄉鎮審核”方式,予以托底保障。
  
  “搬遷過渡補助、宅基地退出補助,加上房屋搬遷補助,一共11萬多,村里新房屋安置價13萬元,算起來自己添1萬多就可以住上新房了。”面對記者關于搬遷安置政策的詢問,泗陽縣張家圩鎮小史集村村民蔡維亮說得一清二楚。
  
  宿遷市市長王昊說,“按照定戶頭、定程序、定標準的‘三定要求’,全市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體實行‘應托盡托’,年底前將完成2萬戶農村四類重點對象住房條件改善任務。”在建設標準上嚴格把控,認真落實項目建設導則,精心精細施工,著力打造農房建設“精品工程”“樣板工程”,確保群眾住上安心房、放心房。去年以來全市已累計搬遷農戶7.1萬戶,開工建設項目92個。
  
  將農村公共空間治理作為推動鄉村振興又一抓手,宿遷把公共空間精準“騰出來”、有效“用起來”、真正“美起來”、長效“管起來”。前不久,泗洪縣上塘鎮墊湖村干部群眾一起清塘口、修設施,煥然一新的村莊面貌讓村民幸福感倍增。“我們通過對村集體資產資源進行清理,整治回收11面塘口220畝、村集體土地383畝,依托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對外發包,村集體增收14.78萬元。”墊湖村黨委書記周磊說。
  
  鄉風治理促文明 讓農民過上好日子
  
  讓宿城區屠園鄉古山河小區居民陳月生高興的是,搬進新居后,他家分到了一分地的“小菜園”。為了滿足農村群眾戀土情結、降低生活成本,鄉里專門在小區附近劃定約600畝的“小菜園”。
  
  居住環境變美了,配套更人性化,群眾的生活也在提檔升級。
  
  在宿豫區關廟鎮水漢新村,村內道路平坦整潔,垃圾分類投放,農戶自家小院也打掃得干干凈凈。村民自治積分制管理得分情況公示牌十分醒目,各家戶主姓名后對應放置了“紅牌”“黃牌”。
  
  “我們從去年開始推行《村民自治積分制考核辦法》,以積分評出優劣,以積分兌換獎勵,一下子激發了村民的參與熱情。大家相互比、相互看,不文明行為越來越少了,鄰里關系也變得更加和睦了。”水漢新村黨支部書記韓嘯說。
  
  深化移風易俗,離不開村規民約的約束。湖濱新區皂河鎮龍崗村以村規民約引領鄉風文明,已逐漸呈現出喜人變化。以前村里群眾辦酒席每戶要出禮金500元,而如今一般只要一兩百元。
  
  鄉風文明是鄉村建設的靈魂。在常態長效建設文明城市過程中,宿遷推動文明建設由城市向農村拓展,出臺《宿遷市鄉風文明提升行動計劃》,開展核心價值觀宣傳普及、農民文明素養提升、文明村鎮創建拓展等“七大提升行動”,逐步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去年以來,全市共有12組18人入選中國好人榜,其中9組15人來自農村地區;33人入選江蘇好人榜,其中18人來自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