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 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 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 創新型產業集群
- 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
- 國家高新區
- 創新型城市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 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 國家農高區
- 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
-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 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 國家生態工業園
四川:選擇部分糧食主產縣,支持其整縣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2-04-14 點擊:次
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園區建設為抓手加快構建“10+3”現代農業體系,實施“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業農村改革,促進農民全面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2021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9500萬畝以上,糧食產量達到700億斤以上,生豬出欄量穩定在5800萬頭左右,全省農民收入平均增幅高于城鎮居民和全國農民收入平均增幅。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啟動實施,“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啟動,農村改革深入推進,鄉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到2025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農業生產經營服務體系不斷優化,構建起符合四川實際的現代農業園區梯級發展體系,帶動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形成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態勢。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邁上新臺階,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突破,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行動取得重要進展,農村生活設施便利化初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鄉風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全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
二、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三)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并逐項分類優化調整,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推動“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省直有關部門要抓緊完善政策優化調整的具體實施辦法。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及時發現、及時幫扶,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實行業主管部門工作責任。
(四)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以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為基礎,對農村低收入人口開展動態監測。完善農村低收入人口認定辦法。對脫貧人口中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按規定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并及時開展救助。
(五)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政策體系,持續加大就業和產業扶持力度,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分類研究縣城安置、場鎮安置、跨村聚居點安置等搬遷群眾的社會保障、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保護、安置住房確權頒證等問題。完善集中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安置區社區管理服務水平,實施“彝路相伴”三年行動計劃、“牽手伴行”三年行動計劃。
(六)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分類摸清各類扶貧項目形成的資產底數,分級確定縣、鄉、村、戶資產權屬,實行臺賬管理。
(七)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推動明確一批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確定一批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指導市縣自主確定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進行集中支持。優化對大小涼山彝區的扶持政策,支持涼山州按規定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示范工作。支持涉藏地區、革命老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
(八)優化調整幫扶工作機制。深化東西部協作,配合中央單位開展定點幫扶。調整完善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定點幫扶關系、職責任務和工作重心,深化省內對口幫扶工作。從已脫貧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所在村中,確定一批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根據需要繼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組織選派新一輪省內對口幫扶干部人才。調整優化涼山州綜合幫扶。落實脫貧攻堅幫扶干部人才關心激勵政策。
三、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安全
(九)穩步提高糧食產量。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提升糧食主產縣綜合生產能力,劃定非主產縣糧食面積、產量和自給率底線,分類壓實糧食生產責任,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只增不減。健全產糧大縣支持政策體系。選擇部分糧食主產縣,支持其整縣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深化“天府菜油”行動,建設一批“魚米之鄉”。開展厲行節約制止餐飲浪費系列行動。推動出臺四川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嚴格開展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未能完成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的縣(市、區)不得參加涉農工作評優。按程序開展四川省“稻香杯”暨農業豐收獎評選。
(十)保障生豬等“菜籃子”產品供給。深入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強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落實生豬生產扶持政策,加快生豬產業轉型升級,2021年生豬生產基本恢復到常年水平。穩定蔬菜、水果生產面積,推進牛羊、小家畜禽和水產健康養殖。建立健全重要農產品市場預測預警機制。
(十一)堅決守住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壓實耕地保護主體責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禁違規占用耕地和違背自然規律綠化造林、挖湖造景、超標準建設綠色通道,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擴大自然保護區,深入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整治行動,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職瀆職的嚴肅追究責任。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特別是口糧生產,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油、菜、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全省2021年新建高標準農田470萬畝,“十四五”期間新建1000萬畝以上。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補助力度,確保中央和省市縣財政補助資金每畝共計不低于3000元。對建成的高標準農田要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增加的耕地作為占補平衡補充耕地指標在省域內調劑,所得收益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嚴格新增耕地核實認定和監管,占優必須補優。健全耕地數量和質量監測監管機制,加強耕地保護督察和執法監督,開展“十三五”時期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開展農村撂荒地專項整治,禁止閑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對“非糧化”和耕地撂荒趨勢惡化的市縣按規定進行通報約談。
(十二)加強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及前期工作,2021年開工青峪口水庫、米市水庫。實施“十四五”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加快推進樂山市沫江堰灌區等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全面啟動射洪市前鋒渠灌區等中型灌區改造。推進小型水源工程建設。
(十三)打好種業翻身仗。實施新一輪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加快推進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建設,科學布局建設一批種質資源圃(場、區)。大力培育現代種業園區,支持成都建設國家區域農作物種業創新中心、綿陽建設國家區域畜禽種業創新中心,支持建立育種創新聯合體。加大應用現代生物和信息技術開展育種攻關力度。推進國家級育種制種基地建設,支持一批省級優勢種業基地加快發展。扶持一批領軍型種業企業,支持育繁推一體化大型種業企業發展。實施生豬種業提升行動,培育“川系”種豬品牌。鼓勵和支持建設種業強市、強縣。
(十四)強化科技和裝備支撐。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實施優勢特色產業瓶頸技術創新工程。加快推進成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西南農業智能裝備科技創新中心、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市(州)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加強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農業機械化和信息化技術創新工程,加強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實施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開展以“五良”融合為牽引的全程機械化技術集成行動,推廣應用現代化農業新裝備新技術,到2025年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以上。推進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產地低溫直配中心建設,加快構建農產品烘干冷鏈保鮮設施體系。
(十五)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健全化肥、農(獸)藥等農業投入品減量使用制度。強化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防控。嚴格落實農產品質量生產經營主體責任。深化國家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市縣建設。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優質特色農產品,培育發展“川字號”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及產品品牌。
四、以園區建設為抓手構建“10+3”現代農業體系
(十六)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集聚發展。圍繞糧油等大宗農產品,加強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健全管理機制,實行“園長制”。研究制定四川省現代農業園區管理條例。到2025年,創建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園區300個以上、市縣級現代農業園區3000個以上。實施現代農業產業提升工程,建設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十七)推動農產品加工業提檔升級。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建設一批產地初加工設施。培育一批優質白酒、糧油、肉制品、精制茶、果蔬、中藥材等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建設一批省級特色農產品加工園區。實施農產品加工企業提升行動,培育一批行業領航企業,開展農產品加工中小企業梯度培育。
(十八)構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加快發展鄉村現代物流業。按部署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推進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建設,發展農產品從產地到銷地的直銷和配送。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改造提升農產品市場。加強縣域鄉鎮商貿設施和到村物流站點建設。加快發展鄉鎮生活服務業,支持建設立足鄉村、貼近農民的生活消費服務綜合體。組織開展流動售貨車下鄉、汽車下鄉、家電下鄉、大宗商品以舊換新等活動。
(十九)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推進現代農業園區景區化建設,建設一批鄉村旅游特色景區和重點村。推進美麗休閑鄉村建設,培育省級農業主題公園和休閑農莊。發展森林康養、田園養生、鄉村民宿、中醫藥旅游、會展博覽等新產業新業態。
(二十)因地制宜發展現代林竹產業。支持發展竹、花卉苗木、木本油料、林草中藥材、工業原料林等特色林竹產業,加快建設一批現代林草產業園區。推進林下生態種植、養殖、采集等復合經營。推進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建設。到2025年,全省新增市(州)級以上林草產業園區33個,竹林面積穩定在1800萬畝以上,竹加工轉化率達到80%。
(二十一)扎實做好農民工工作。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發展“川字號”勞務品牌,穩定和擴大外出務工規模。完善回引優秀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深入貫徹《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全面落實實名制管理、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總承包單位代發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農民工工資等制度。嚴格落實農民工欠薪工作屬地責任制,將其納入對本級政府有關部門和下級政府的目標績效考核,對根治欠薪工作推進不力、欠薪問題嚴重的按規定進行通報。
(二十二)加快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聯合重慶市共同編制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規劃,啟動實施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國家優質糧油保障基地、國家重要的生豬生產基地、渝遂綿優質蔬菜生產帶、優質道地中藥材產業帶、長江上游柑橘產業帶和安岳檸檬產區、渝南綿蠶桑產業帶、長江上游生態漁業產業帶,打造全球泡菜出口基地和川菜產業、茶產業、竹產業基地。加快成德眉資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
五、實施“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行動
(二十三)加強鄉村規劃編制工作。2021年基本完成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加快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積極有序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規劃編制。對暫時沒有編制村規劃的村,嚴格按照縣鄉國土空間規劃中確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設管理要求進行建設。加強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完善審批和管理制度,依法嚴肅查處違規亂建行為。加強對鄉村風貌的管控和引導,系統保護自然風光、田園景觀和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及歷史文化資源。
(二十四)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提質擴面。有序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建設,實施撤并建制村暢通工程和鄉村振興產業路旅游路工程。全面實施“路長制”。強化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監管。實施鄉村運輸“金通工程”和平安渡運工程。加強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管理,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有條件的地方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到2025年全省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88%以上。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鄉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持續推動天然氣供氣設施向農村延伸。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推動農村光纖寬帶和4G網絡深度覆蓋、5G網絡向農村延伸。推動“智慧廣電”網絡鄉村全覆蓋。
(二十五)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繼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縣和農村“廁所革命”重點縣項目,分類有序新(改)建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置體系,到2025年力爭實現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設施全覆蓋、村民小組專職保潔員全覆蓋。深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強鄉政府駐地和被撤并鄉政府駐地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持續開展水美新村建設。推進村莊清潔行動常態化。加大農村危舊房屋排查和改造力度,按時完成改造任務。加大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政策支持力度。逐步推行農村住房建設全過程管理,推進“數字農房”建設,提升農房建設質量和鄉村宜居水平。
(二十六)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統籌實施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長江上游重點生態區生態保護和修復等國家重大生態工程,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持續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加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加強水土流失治理。推進森林草原防滅火專項整治。全面推行林長制。深化河湖長制,推進農村河湖“清四亂”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全面實施節水行動。深入推進畜禽糞污、秸稈和廢舊農膜等資源化利用。加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漁政執法監督,落實長江十年禁漁。
(二十七)提升鄉村基本公共服務。推進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健全縣域內教師交流輪崗機制,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向農村學校流動,職務(職稱)評聘向鄉村教師傾斜。推進城鄉教育聯合體和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對在農村基層工作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在職稱晉升等方面按規定給予適當政策傾斜。新進入村衛生室從事預防、保健和醫療服務的人員,應具備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實施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補短板工程。完善氣象防災減災綜合服務。推動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向鄉村延伸。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合理提高政府補助標準。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發展農村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提升敬老院照護服務能力,完善縣鄉村銜接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及困境兒童的關愛服務。支持建設鄉鎮社會工作服務站點。加強農村殯葬基礎設施建設。
(二十八)加強和創新鄉村社會治理。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增強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有序開展鄉鎮、村集中換屆,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村“兩委”成員特別是黨組織書記。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做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動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發展質量、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將減輕鄉鎮黨委、政府和村級組織不合理負擔作為省委為基層減負督查重點內容。統籌推進鄉村綜治中心、基層派出所、司法所、基層法庭建設。常態化推進農村地區掃黑除惡,深化“六無”平安村建設。深入開展農村安全專項整治。
(二十九)提升新時代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在鄉村深入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實施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工程,接續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百千萬”工程。積極探索構建文化傳承體系,促進優秀傳統農耕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開展農村生產生活遺產和民俗文化保護傳承工作。
六、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三十)創新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按部署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全面規范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賦予市場主體資格。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定完善章程,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機制。建立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等作用。以縣(市、區)為單位,建立工作機制,完善政策舉措,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多種方式與各類經營主體開展合作,共同開發利用集體資產資源,探索股份合作、資源合作、資金入股、租賃經營等新型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農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體資產資源“三權分置”改革及扶貧資產、合并村資產盤活等結合起來,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探索推進合并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到2025年基本實現合并村集體經濟完全融合發展。推動出臺四川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
(三十一)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適時開展農村宅基地管理地方立法。做好房地一體的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各地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應安排至少10%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產業發展和村民住宅建設用地。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開展閑置農房盤活利用和農村公路確權工作。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盤活存量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按中央部署依法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機制。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認定機制。
(三十二)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完善供銷合作社行業指導體系。深入實施供銷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惠農工程,拓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加強農產品現代流通網絡建設。加快社有企業市場化改革。分類改造提升基層供銷社,推進供銷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三社”融合發展。
(三十三)培育多元化農村市場主體。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行動,扶持更多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戶家庭農場,到2025年基本實現每個村民小組有一個家庭農場。開展農民合作社發展質量提升行動。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多種類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技術、裝備、設施導入小農戶。支持各類農村市場主體建設區域性農業展示推廣服務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市縣設立國有鄉村振興投資企業。
(三十四)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投入保障。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實施財政鄉村振興資金專項庫款保障管理,確保專款專用。持續加大公共財政對鄉村振興的投入,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不斷增加。省市縣預算內投資進一步向農業農村傾斜。制定落實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考核措施,確保到“十四五”期末用于農業農村比例提高到50%以上。各地要按規定逐步提高一般債券支出中用于支持鄉村振興的比重,有序擴大用于支持鄉村振興的專項債券發行規模。發揮財政投入引領作用,支持市縣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支持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券。建立涉農主體信用“白名單”制度。支持市縣建設域內共享的涉農主體信用信息數據庫,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推行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制度,逐步擴大規模。支持發展政府性農業融資擔保,合理降低擔保費率。引導銀行保險機構探索開發信用類金融支農產品和服務。推廣以獎代補做法,支持各地擴大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范圍和規模。推進“保險+期貨”創新。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掛牌上市、發行債券。
(三十五)創新職業農民培養機制。實施高素質現代農民培育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按部署將農民工、高素質農民和在崗基層農技人員納入高職擴招范圍。積極辦好職業院校涉農專業。實施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大力發展“新農科”,建設一流涉農專業和課程。制定四川省新型職業農民教育總體規劃,建立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積極探索職業農民制度。探索在具有一定基礎的農民中培養社會工作人才。
(三十六)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加快打通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性通道。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有條件的地方按照小城市標準建設縣城。加快小城鎮發展,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深入開展省級百強中心鎮培育,建設一批省級特色小鎮。積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在縣城內就近就業落戶城鎮。持續推進成都西部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深化城鄉融合發展綜合改革。
(三十七)擴大農業開放合作。建設一批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加大四川農產品出口主體培育力度。推動中國(成都)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和成都市青白江區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有序推進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建設。建好中法、中智等農業產業園。加快建設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辦好四川農業博覽會。
七、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
(三十八)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工作機制。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建立健全上下貫通、精準施策、一抓到底的鄉村振興工作體系。全面實行市縣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和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制。市縣黨委要定期研究鄉村振興工作,縣委書記主要精力要抓“三農”工作。把市縣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和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抓鄉村振興工作情況作為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內容。建立鄉村振興聯系點制度,市縣黨委、政府負責人及部門(單位)都要確定聯系點。開展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輪訓。加強黨對鄉村人才工作的領導,將鄉村人才振興納入黨委人才工作總體部署,健全適合鄉村特點的人才培養機制,強化人才服務鄉村激勵約束。加快建設政治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選派優秀干部到鄉村振興一線崗位,把鄉村振興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廣闊舞臺,對在艱苦地區、關鍵崗位工作表現突出的干部優先重用。開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評激勵。
(三十九)加強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建設。充分發揮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成員單位出臺重要涉農政策要征求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意見并進行備案。強化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決策參謀、統籌協調、政策指導、推動落實、督促檢查等職能,每年分解“三農”工作重點任務,落實到各責任部門,定期調度工作進展。有關部門每年年初和年底要向同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報告本部門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工作計劃和執行情況。加強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
(四十)健全鄉村振興考核落實機制。各市(州)黨委、政府每年向省委、省政府報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嚴格落實《四川省市縣黨政和省直部門(單位)領導班子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辦法(試行)》,加強考核結果運用。強化鄉村振興督查,創新完善督查方式,推進政策措施落地落實。健全“三農”統計調查體系,開展鄉村振興進展情況監測評估。穩步推進反映全產業鏈價值的農業及相關產業統計核算。
(四十一)引導社會力量共同推進鄉村振興。制定引導和鼓勵工商資本投資鄉村振興的政策措施。發揮統一戰線資源、智力等優勢,助力推進鄉村振興。發揮工商聯橋梁紐帶作用,實施鄉村振興“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慈善資源進一步向農村地區、農村人口傾斜和匯聚。加大以工代賑項目實施力度,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建立鄉村振興榮譽制度,按規定適時申報表彰為鄉村振興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加強鄉村振興宣傳工作,在全社會營造共同推進鄉村振興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