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一帶一路”的國內區域開放和協調發展
來源:未知 日期:2016-12-05 點擊:次
對外開放水平在地域間分布不均衡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擴大開放是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重要途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應該加快國內大通道建設,并與國際經濟合作走廊相連通,促進國內要素資源的跨區域流動和產業布局調整,推動國內區域間協調發展。在國內大通道沿線設立自貿試驗區,推進沿線區域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西部地區需要在轉變觀念、體制機制創新、產業規劃引導、財稅金融政策支持、人才培養等方面采取措施,為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明顯落后于東部沿海地區,見表1,這不利于我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通過對接“一帶一路”,加強國內大通道建設和產業布局調整,促進國內各地區開放型經濟協同發展,對于我國經濟獲得新的增長動力和長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需要各地區協調發展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國民經濟整體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從供給側來看,有助于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實現區域之間的資源有效流動和產業合理布局,促進各地經濟更好地互相補充、互相協作,為經濟長期穩定增長提供持續的動力;從需求側來看,將提高各地居民收入水平進而擴大市場需求,帶動經濟可持續發展。例如,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都是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對于保持社會安定,鞏固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中國地區開放程度存在較大差異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們計算了國內各省份的貿易開放度(也稱“外貿開放度”)和資本開放度(也稱“外資開放度”),來衡量各地的對外開放程度,見表2。兩個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2014年我國各地(di)人(ren)均可支配(pei)收(shou)入和(he)經濟開放度
注:本圖是根據表2數據繪制的。圖中橫軸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縱軸是貿易開放度和資本開放度。(三)對外開放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對外開放是加速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對外開放水平在地域間分布不均衡是我國區域經濟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從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前10位的省份中,只有內蒙古是中部地區的,其余都是開放水平較高的東部沿海省市。
未來要縮小地區差距,關鍵的一步是要加速提升欠發達地區的對外開放水平。“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我國擴大開放和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一方面,它強調提高面向西北的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的對外開放水平,為中西部地區開拓了新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帶動產業、技術、資金等資源流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當前東部地區生產成本上升和日益增大的結構轉型壓力,促進制造業向中西部轉移,加強東、中、西部之間的經濟聯動性。
二、對接“一帶一路”,加快國內大通道建設
(一)國內大通道建設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指出,根據“一帶一路”走向,陸上依托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一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關聯緊密,要進一步推動合作,取得更大進展。
建設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和海上運輸大通道,國內大通道建設要走在前面。“一帶一路”沿線有相當大的區域在我國境內,加快國內大通道建設,聯通“一帶一路”境內沿線區域,對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至關重要。只有與國際經濟合作走廊相連的國內大通道建設暢通了,跨境物流和人流才能暢通,才能推動沿線區域的對外開放,國際經濟合作走廊的建設才能真正發揮跨境合作的作用。
(二)推進國內大通道建設,聯通“一帶一路”境內外沿線區域
1.國內大通道建設的重要性和支持政策。將國內綜合運輸體系以及全國骨干流通大通道體系的建設,與“一帶一路”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的建設相聯通,建立國內跨區域大通道和合作機制,能夠將國內外“一帶一路”沿線物流人流連接起來,促進沿線經濟要素流動和有效配置,帶動區域經濟開放和協同發展。
在國內交通和物流大通道建設中,必須以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為抓手,優化道路聯通網絡,完善中西部地區物流體系,提高與東部沿海地區的連接連通水平。建立健全跨區域流通發展協調機制,加強流通信息化建設,提升交通運輸管理和運營效率。應該制定相關財政金融稅收政策,支持對接“一帶一路”的國內大通道建設。
2.綜合交通運輸和流通體系建設,為國內大通道建設創造了條件。我國已經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交通體系建設政策措施,綜合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并還在不斷完善之中,這為對接“一帶一路”的國內大通道建設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2007年,交通運輸部通過了《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建設“五縱五橫”10條綜合運輸大通道和4條國際區域運輸通道。2015年5月,商務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全國流通節點城市布局規劃(2015—2020年)》,確定2015 —2020年“3縱5橫”全國骨干流通大通道體系,并明確劃分國家級、區域級和地區級流通節點城市。2016年3月“兩會”審議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堅持網絡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體化服務、綠色化發展,建設國內國際通道聯通、區域城鄉覆蓋廣泛、樞紐節點功能完善、運輸服務一體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三、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中西部地區改革開放
在“一帶一路”沿線經濟走廊建設中,需要大力發揮園區平臺的節點支撐作用,如境外合作園區、跨境經貿合作園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在國內大通道的建設中,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自貿區”)可以發揮引領開放和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我國在新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其目標在于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外商投資管理模式創新、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一帶一路”國內大通道建設,在沿線區域合理布局自貿試驗區,能有效促進沿線區域改革開放、產業布局調整和經濟發展。
目前,我國已經在上海、天津、廣東、福建設立了四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過一兩年的實踐,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和完善市場監管、擴大市場開放、優化產業結構、探索園區建設模式、深化與港澳臺合作、對接國家發展戰略、輻射周邊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成效突出,對我國的改革開放進程產生了意義深遠的影響。在促進區域新型業態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方面,自貿區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國現有四個自貿區由北到南布局在東部沿海地區,對我國東部地區的對外開放和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已經顯現。根據我國綜合交通網和全國骨干流通網絡建設規劃,從對接“一帶一路”國際經濟走廊的需要出發,未來自貿區應該更加向中西部和沿邊地區大通道沿線布局,如全國流通大通道體系“3縱5橫”中的中線京港澳流通大通道和西線呼昆流通大通道的沿線區域。例如,湖北、河南位于中線京港澳流通大通道區域,并且武漢和鄭州都是區域性經濟重鎮,在對外開放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增強;廣西、新疆位于西南、西北對外交通走廊和海上絲綢之路走廊的境內外連接區域,其中廣西位于內蒙古臨河至廣西防城港綜合運輸通道的南端和中國一中南半島國際經濟合作走廊的核心位置,新疆位于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一中亞一西亞、西北北部以及隴海蘭新沿線流通大通道的出入境位置;川渝是西線呼昆流通大通道上的經濟重鎮并新開通了連接歐洲地區的渝新歐、蓉新歐等鐵路運輸專線。因此,在湖北、河南、廣西、新疆、川渝等地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對于深化改革開放、促進國內大通道建設、加快區域間經濟要素流動和產業布局調整、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等,都將發揮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四、統籌協調國內產業布局調整與“走出去”戰略
受各地自然條件和歷史因素的影響,我國區域產業布局存在明顯的不均衡,主要表現為工業制造業集中于東部地區,中西部更多是資源型產業。2014年沿海省份的工業增加值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1.7%。雖然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一系列區域性開發戰略的推動下,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保持了較好的增長態勢,但是產業結構仍然以資源礦產型產業為主,是資源和勞務輸出地。要實現區域間經濟協同發展,全國產業結構布局調整勢在必行,各地立足本地優勢發展特色產業至關重要。對接“一帶一路”的國內大通道建設,能夠降低經濟要素、商品和人員在國內區域間流動的成本,減少生產性資源在區域間配置的扭曲,充分發揮各地的比較優勢和市場作用,推動國內區域間和境內外產業結構的轉移與重新布局,實現區域協同發展。
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走出去”戰略,擴大對外投資和國際產能合作。整體而言,與“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相比,我國處于產業價值鏈的高端,有能力向這些國家提供各種生產機械和交通運輸設備等,“一帶一路”沿線將是我國企業“走出去”的重點區域。
與此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我國中西部地區在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方面,也有很大空間。我國中西部許多區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比較優勢和產業發展階段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國內大通道建設將消除中西部地區交通不便的障礙,中西部地區資源豐富、低成本生產的優勢能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配套能力也會增強,而且中西部地區人口眾多、市場空間廣闊,可為轉移產業提供豐富的勞動力和消費潛力。在國內大通道和國際經濟合作走廊相連通的條件下,我國區域間產業布局調整和“走出去”戰略能夠有效結合起來,企業可以在境內外更廣闊的空間內配置生產性資源和優化產業布局,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
在對接“一帶一路”的國內大通道沿線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優化產業布局,對于“一帶一路”跨境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建設和沿線國家地區之間的經貿合作也將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政策建議
(一)轉變觀念,樹立市場經濟的開放競爭思想
首先,應該在市場經濟的思想觀念上完成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對接,樹立競爭觀念、效率觀念、信用觀念,為中西部地區開放發展、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打下思想基礎;其次,要樹立對外開放思想和國際化視野,學習東部沿海地區和國際先進經驗,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促發展;再次,要強化政府服務理念,加強為市場和企業服務的主動性,改變“坐等要”觀念,積極宣傳和引導東部產業轉移投資本地區;最后,必須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強化大局意識,從經濟社會長期發展的角度,積極建設國內大通道和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
(二)轉變政府職能,構建承接產業轉移的良好環境
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政府服務的透明度和效率,為擴大開放和承接產業轉移構建良好環境,具體包括:(1)減少審批事項,優化審批程序。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提高公共服務水平。(2)提高市場監管能力,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規范市場秩序。復制推廣上海等自貿區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經驗,保護和鼓勵合法、守法經營。(3)加強法治建設,依法行政,從法律制度上切實保障轉移產業的合法權益。減少以往常見的各種亂收費、亂攤派現象,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4)健全完善市場體系建設。從市場準入、市場規劃、市場建設等方面著手,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高中西部不發達地區市場化水平。抓住對接“一帶一路”國內大通道建設的機遇,構建統一大市場,暢通市場與物流,實現中西部與東部及國際市場的全面對接,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和開拓國內外市場創造條件。
(三)選準產業承接點,有效承接東部產業轉移
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應堅持“積極承接、合理選擇”的方針,立足本地區的生產要素稟賦和生產技術水平,從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中長期目標出發,承接引進切合本地區實際的相關產業。
(四)從財稅金融等方面支持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
抓住“一帶一路”推進的有利時機,完善投融資法規及招商引資政策,在財稅、金融、投資等方面,加強對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政策扶持,支持中西部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上的投入,通過貼息、減免稅收或設立專項資金等方式引導投資或產業流向中西部地區。支持中西部地區金融產業發展,做大做強金融龍頭企業,增強金融造血功能,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行業的金融支持。
(五)中西部地區應該重視人力資源儲備和引進
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必須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既要吸引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上,也要加強培養儲備人才以及高素質勞動力。通過多途徑開發人力資源,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和他們獲取、掌握知識和技術的能力,為中西部地區產業素質的提升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所需的人力資源和智力支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政策研究”課題組(執筆:許宏強 趙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