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區域經濟研究 >

新常態下河南省轉型發展的策略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8-15 點擊:

  在經濟新常態下,河南省,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同時也呈現出自身特有的階段性特征。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推動河南轉型跨越發展,必須科學分析形勢,創新思路方法,破解發展難題,增創發展新優勢,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進程,讓河南在實現中國夢進程中更加出彩。
  
  一、科學分析,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在經濟新常態下,河南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同時也呈現出自身特有的階段性特征。對河南省而言,需要做到“換擋不失速”、“陣痛要短促”、“消化加注入”。首先,發展不夠仍是河南面臨的最大現實,保持較快增速仍是首要任務。沒有一定的速度。轉型發展就是空談。其次,河南正處在爬坡過坎、攻堅轉型的關鍵時期,結構調整任務重,但面臨機遇難得。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率先度過結構調整陣痛期,才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后來居上。在實際工作推進中。必須統籌考慮產業發展、城鎮建設、居民社會保障等之間的互適匹配關系,做到各項工作推進快、慢協調適宜,避免“木桶短板”問題。三是要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針對性,進一步提高調控的靈活性和前瞻性。通過改革創新注入新的動力,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二、調試方法。創新政策思路
  
  1.微刺激。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必須主動作為,以政府適度有序的刺激彌補市場的失靈。但是,刺激不是全面擴張的“強刺激”,而是有導向、有選擇的“微刺激”。核心是要抓住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治理等市場缺失領域預調微調,熨平經濟波動,防止大起大落,避免經濟運行偏離正常軌道,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2.點調控。過去“一刀切”式的宏觀調控忽略了地區間、行業間、企業間的差異,針對性、精準性、靈活性不高,調控效果往往事與愿違。宏觀調控亟須由簡單粗放向科學精準轉變,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瞄準靶點,定向調控,精準發力,做到“噴灌”、“滴灌”,不搞“大水漫灌”。重點是依靠市場的力量和改革的辦法。在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補短板、惠民生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施策,避免陷入一哄而上、重復投資、無序擴張的發展困境,確保政策有的放矢,切實提高增長效率。
  
  3.線推進。通過空間線性推進方式,密切各城市間的聯系,深化產業分工協作,促進入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的相互流動,推動實現更高水平的人口集中和產業集聚,帶動區域經濟整體協調發展。重點是構建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型發展軸,推動鄭州與開封、許昌、新鄉、焦作等地同城化發展,打造全國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組合型大鄭州都市區。同時,強化“米”字形發展軸帶節點城市間的互聯互動,聚力發展省域核心城市、市域中心城市、縣域中心城市、鄉鎮區域中心小城市(中心鎮)四級節點,構建放射狀、“葫蘆串”、集群型、網絡化城鎮空間格局,鞏固提升河南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核心紐帶作用。
  
  4.歸市場。在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政府干預必須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為前提。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是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是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重點是科學調整政府職能,制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積極向市場和社會放權分責,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未來—個時期,對于市場主體能夠自主決定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自行調節的,應交由市場承擔,減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預。
  
  5.變形態。長期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增長方式主要依賴土地、能源、勞動力等要素投入,甚至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經濟發展粗放型特征突出。河南也是如此(見圖2)。步入新常態后。隨著要素成本上升和環境約束趨緊,傳統的要素驅動、規模擴張的粗放式經濟增長形態難以為繼,必須在發展主動力、核心競爭力、產業價值鏈等方面謀求新突破,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強產定鏈與創新鏈有機融合,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和競爭優勢,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6.促融合。融合發展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顯著趨勢,也是推動全球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特別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下,傳統業態與新型業態相互滲透,制造業與服務業、服務業與服務業加速融合,不僅激發了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而且創造了大量的消費需求,培育形成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應適應產業融合發展新趨勢,以技術滲透融合為依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服務業內部各業態間的融合發展,通過產業融合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為經濟發展增添新活力、開拓新空間。
  
  三、聚焦關鍵。破解發展難題
  
  1.戰略新布局。推動河南經濟提質轉型發展,必須突出戰略謀劃,強化頂層設計,掣局謀勢,搶占先機。應立足基本省情,把握階段特征,拓展發展思路,加強全局性、方向性、戰略性問題研究,努力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上推進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進程。重點是延伸豐富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三大戰略規劃”,并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密切結合起來,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分工格局重構,提升河南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地區。同時,積極謀劃實施創新驅動、大鄭州都市區以及沿黃、沿淮、沿南水北調生態保護等重大戰略。 內容來自
  
  2.結構再平衡。近年來,河南三次產業結構發生了積極變化(見圖3)。但結構優化依然是戰略重點。要通過產業結構、城鄉結構、投資結構、需求結構、收入結構的優化調整,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圍繞建設先進制造業大省、高成長服務業大省、現代農業大省“三個大省”目標,推動稟賦升級、載體升級和價值鏈升級,促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產業鏈向中高端方向發展,著力構建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以城鄉一體化發展為核心,加快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推動城鄉統籌布局和產業融合發展、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衡覆蓋,有效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矛盾問題。以優化投資結構為主線,圍繞調結構、促轉型、破瓶頸、補短板、增后勁、惠民生,加大傳統產業技改、新興產業培育、社會民生改善等領域的投資,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拓寬投融資渠道,穩步提高投資質量和投資效益。優化調整需求結構,增強消費需求拉動力,穩步擴大出口規模。重點發揮人口多、市場大的優勢,著力改善居民消費條件、提升居民消費能力,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縮小城鄉、區域、行業和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持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逐步形成“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
  
  3.要素緊約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升,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最大瓶頸制約。河南人多地少,資源承載壓力大,面對建設用地的剛性需求。應著力通過土地挖潛、節約集約、監督管理等途徑緩解用地壓力。破解資金難題,總的看要靠市場機制,用市場化的手段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新渠道。人才是百業興旺的根基,要通過提升勞動技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將“人口優勢”轉變為“人才優勢”,加快從人力資源大省向人力資源強省的轉變。
  
  4.創新主動力。適應新常態的新要求,必須盡快轉變資源依賴、要素驅動、投資拉動的傳統增長模式,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經濟轉型發展的核心支撐,切實增強經濟增長的動力。重點是圍繞構建現代創新體系,加強創新主體、創新平臺、創新載體、創新機制、創新人才等關鍵環節建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產品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步伐,積極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引導社會投資和人力資本向創新集聚,努力實現由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堅持把“互聯網+”作為創新驅動的重要支撐,加快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積極開發融合型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和競爭優勢。
  
  5.產業精益化。精益生產、追求卓越是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的基石,是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經濟新常態下,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征。應主動適應新常態,圍繞先進制造業大省建設目標,加快改變產業粗放發展模式,著力構建設備精良、技術精湛、制造精密、產品精致的產業精益化發展新格局,推動傳統制造業向“高精特優”的先進制造業轉變,不斷提升產品質量、企業品牌價值和河南制造整體形象。
  
  6.全局生態化。推進美麗河南建設,必須徹底改變“先污染后治理、邊治理邊污染”的思想,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先進理念,切實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積極推進全局生態化,在更高層次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清、氣爽的生態體系,有效改善環境質量,不斷提高宜居生活水平。要整合安陽、新鄉、焦作、濟源等市資源,建設南太行國家公園。探索建設伏牛山、大別山、淮河國家級水資源保護區,打造綠色生產力。加快濮商周平原林業發展,建設綠色銀行。
  
  四、全面突破。實現“七平”目標
  
  以“四個全面”為統領,力求在經濟增長、產業支撐、民生保障等各方面實現明顯突破,努力實現“七平”目標。
  
  1.平穩增長。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是發展的基本底線和重要保障。只有經濟平穩增長才會有就業的穩定、收入的提高、民生的改善,才會有深化體制改革和推進結構調整的空間。應努力推動經濟平穩增長,質量效益穩步提高,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在轉型調整中實現新的發展。
  
  2.平衡調控。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要在保持定力的同時主動作為。統籌處理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方面的關系,平衡使用各種政策工具,尋求最佳平衡點,有效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水平,努力保持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3.建好平臺。載體是推進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選準建好載體,產業就有了堅實穩健的發展平臺。應緊緊圍繞戰略部署,推動產業集聚區、“兩區”等科學發展載體提質轉型創新發展,持續提升產業集群發展水平。同時,積極謀劃現代物流、科技創業、健康養老、文化創意等新型載體,增強產業承載能力,增創產業發展新優勢。
  
  4.抓好平常。“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必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工作實踐中,應建立健全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的工作推進機制,不吹“季風”、不搞“運動”,重在平時、抓好平常,日日相繼、久久為功。
  
  5.促進平等。平等、公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下社會各階層的最大公約數之一,是集結最廣泛的社會力量進行全面深化改革、突破發展困境的關鍵。應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扶貧攻堅為重點,促進社會平等公平,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6.平安社會。以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為基本目標,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平安建設,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有效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平安穩定,確保人民群眾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加快建設平安河南。
  
   7.平靜城鄉。持續推進民生改善,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推動民生保障向“勞有應獲、學有良教、老有頤養、病有適醫、住有安居”方向發展,讓發展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讓普通百姓安安靜靜過上好日子,切身感受到更加實在的幸福生活。



主頁 > 新聞中心 > 區域經濟研究 >

新常態下河南省轉型發展的策略

2016-08-15 來源:未知 點擊:

  在經濟新常態下,河南省,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同時也呈現出自身特有的階段性特征。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推動河南轉型跨越發展,必須科學分析形勢,創新思路方法,破解發展難題,增創發展新優勢,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進程,讓河南在實現中國夢進程中更加出彩。
  
  一、科學分析,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在經濟新常態下,河南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同時也呈現出自身特有的階段性特征。對河南省而言,需要做到“換擋不失速”、“陣痛要短促”、“消化加注入”。首先,發展不夠仍是河南面臨的最大現實,保持較快增速仍是首要任務。沒有一定的速度。轉型發展就是空談。其次,河南正處在爬坡過坎、攻堅轉型的關鍵時期,結構調整任務重,但面臨機遇難得。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率先度過結構調整陣痛期,才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后來居上。在實際工作推進中。必須統籌考慮產業發展、城鎮建設、居民社會保障等之間的互適匹配關系,做到各項工作推進快、慢協調適宜,避免“木桶短板”問題。三是要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針對性,進一步提高調控的靈活性和前瞻性。通過改革創新注入新的動力,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二、調試方法。創新政策思路
  
  1.微刺激。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必須主動作為,以政府適度有序的刺激彌補市場的失靈。但是,刺激不是全面擴張的“強刺激”,而是有導向、有選擇的“微刺激”。核心是要抓住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治理等市場缺失領域預調微調,熨平經濟波動,防止大起大落,避免經濟運行偏離正常軌道,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2.點調控。過去“一刀切”式的宏觀調控忽略了地區間、行業間、企業間的差異,針對性、精準性、靈活性不高,調控效果往往事與愿違。宏觀調控亟須由簡單粗放向科學精準轉變,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瞄準靶點,定向調控,精準發力,做到“噴灌”、“滴灌”,不搞“大水漫灌”。重點是依靠市場的力量和改革的辦法。在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補短板、惠民生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施策,避免陷入一哄而上、重復投資、無序擴張的發展困境,確保政策有的放矢,切實提高增長效率。
  
  3.線推進。通過空間線性推進方式,密切各城市間的聯系,深化產業分工協作,促進入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的相互流動,推動實現更高水平的人口集中和產業集聚,帶動區域經濟整體協調發展。重點是構建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型發展軸,推動鄭州與開封、許昌、新鄉、焦作等地同城化發展,打造全國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組合型大鄭州都市區。同時,強化“米”字形發展軸帶節點城市間的互聯互動,聚力發展省域核心城市、市域中心城市、縣域中心城市、鄉鎮區域中心小城市(中心鎮)四級節點,構建放射狀、“葫蘆串”、集群型、網絡化城鎮空間格局,鞏固提升河南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核心紐帶作用。
  
  4.歸市場。在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政府干預必須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為前提。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是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是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重點是科學調整政府職能,制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積極向市場和社會放權分責,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未來—個時期,對于市場主體能夠自主決定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自行調節的,應交由市場承擔,減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預。
  
  5.變形態。長期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增長方式主要依賴土地、能源、勞動力等要素投入,甚至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經濟發展粗放型特征突出。河南也是如此(見圖2)。步入新常態后。隨著要素成本上升和環境約束趨緊,傳統的要素驅動、規模擴張的粗放式經濟增長形態難以為繼,必須在發展主動力、核心競爭力、產業價值鏈等方面謀求新突破,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強產定鏈與創新鏈有機融合,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和競爭優勢,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6.促融合。融合發展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顯著趨勢,也是推動全球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特別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下,傳統業態與新型業態相互滲透,制造業與服務業、服務業與服務業加速融合,不僅激發了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而且創造了大量的消費需求,培育形成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應適應產業融合發展新趨勢,以技術滲透融合為依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服務業內部各業態間的融合發展,通過產業融合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為經濟發展增添新活力、開拓新空間。
  
  三、聚焦關鍵。破解發展難題
  
  1.戰略新布局。推動河南經濟提質轉型發展,必須突出戰略謀劃,強化頂層設計,掣局謀勢,搶占先機。應立足基本省情,把握階段特征,拓展發展思路,加強全局性、方向性、戰略性問題研究,努力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上推進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進程。重點是延伸豐富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三大戰略規劃”,并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密切結合起來,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分工格局重構,提升河南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地區。同時,積極謀劃實施創新驅動、大鄭州都市區以及沿黃、沿淮、沿南水北調生態保護等重大戰略。 內容來自
  
  2.結構再平衡。近年來,河南三次產業結構發生了積極變化(見圖3)。但結構優化依然是戰略重點。要通過產業結構、城鄉結構、投資結構、需求結構、收入結構的優化調整,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圍繞建設先進制造業大省、高成長服務業大省、現代農業大省“三個大省”目標,推動稟賦升級、載體升級和價值鏈升級,促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產業鏈向中高端方向發展,著力構建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以城鄉一體化發展為核心,加快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推動城鄉統籌布局和產業融合發展、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衡覆蓋,有效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矛盾問題。以優化投資結構為主線,圍繞調結構、促轉型、破瓶頸、補短板、增后勁、惠民生,加大傳統產業技改、新興產業培育、社會民生改善等領域的投資,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拓寬投融資渠道,穩步提高投資質量和投資效益。優化調整需求結構,增強消費需求拉動力,穩步擴大出口規模。重點發揮人口多、市場大的優勢,著力改善居民消費條件、提升居民消費能力,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縮小城鄉、區域、行業和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持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逐步形成“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
  
  3.要素緊約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升,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最大瓶頸制約。河南人多地少,資源承載壓力大,面對建設用地的剛性需求。應著力通過土地挖潛、節約集約、監督管理等途徑緩解用地壓力。破解資金難題,總的看要靠市場機制,用市場化的手段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新渠道。人才是百業興旺的根基,要通過提升勞動技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將“人口優勢”轉變為“人才優勢”,加快從人力資源大省向人力資源強省的轉變。
  
  4.創新主動力。適應新常態的新要求,必須盡快轉變資源依賴、要素驅動、投資拉動的傳統增長模式,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經濟轉型發展的核心支撐,切實增強經濟增長的動力。重點是圍繞構建現代創新體系,加強創新主體、創新平臺、創新載體、創新機制、創新人才等關鍵環節建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產品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步伐,積極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引導社會投資和人力資本向創新集聚,努力實現由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堅持把“互聯網+”作為創新驅動的重要支撐,加快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積極開發融合型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和競爭優勢。
  
  5.產業精益化。精益生產、追求卓越是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的基石,是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經濟新常態下,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征。應主動適應新常態,圍繞先進制造業大省建設目標,加快改變產業粗放發展模式,著力構建設備精良、技術精湛、制造精密、產品精致的產業精益化發展新格局,推動傳統制造業向“高精特優”的先進制造業轉變,不斷提升產品質量、企業品牌價值和河南制造整體形象。
  
  6.全局生態化。推進美麗河南建設,必須徹底改變“先污染后治理、邊治理邊污染”的思想,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先進理念,切實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積極推進全局生態化,在更高層次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清、氣爽的生態體系,有效改善環境質量,不斷提高宜居生活水平。要整合安陽、新鄉、焦作、濟源等市資源,建設南太行國家公園。探索建設伏牛山、大別山、淮河國家級水資源保護區,打造綠色生產力。加快濮商周平原林業發展,建設綠色銀行。
  
  四、全面突破。實現“七平”目標
  
  以“四個全面”為統領,力求在經濟增長、產業支撐、民生保障等各方面實現明顯突破,努力實現“七平”目標。
  
  1.平穩增長。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是發展的基本底線和重要保障。只有經濟平穩增長才會有就業的穩定、收入的提高、民生的改善,才會有深化體制改革和推進結構調整的空間。應努力推動經濟平穩增長,質量效益穩步提高,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在轉型調整中實現新的發展。
  
  2.平衡調控。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要在保持定力的同時主動作為。統籌處理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方面的關系,平衡使用各種政策工具,尋求最佳平衡點,有效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水平,努力保持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3.建好平臺。載體是推進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選準建好載體,產業就有了堅實穩健的發展平臺。應緊緊圍繞戰略部署,推動產業集聚區、“兩區”等科學發展載體提質轉型創新發展,持續提升產業集群發展水平。同時,積極謀劃現代物流、科技創業、健康養老、文化創意等新型載體,增強產業承載能力,增創產業發展新優勢。
  
  4.抓好平常。“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必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工作實踐中,應建立健全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的工作推進機制,不吹“季風”、不搞“運動”,重在平時、抓好平常,日日相繼、久久為功。
  
  5.促進平等。平等、公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下社會各階層的最大公約數之一,是集結最廣泛的社會力量進行全面深化改革、突破發展困境的關鍵。應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扶貧攻堅為重點,促進社會平等公平,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6.平安社會。以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為基本目標,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平安建設,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有效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平安穩定,確保人民群眾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加快建設平安河南。
  
   7.平靜城鄉。持續推進民生改善,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推動民生保障向“勞有應獲、學有良教、老有頤養、病有適醫、住有安居”方向發展,讓發展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讓普通百姓安安靜靜過上好日子,切身感受到更加實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