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前(qian)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解讀 >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智庫專家熱議“十三五”規劃和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3-10 點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魏禮群
  
  深刻認識“十三五”規劃的重要意義及鮮明主線

  
  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是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對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全面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制定和實施五年計劃(規劃),是我們黨和國家領導、組織、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實踐證明,中長期規劃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明確國家未來發展的總體方向、目標任務、大政方針,合理引導社會共識和市場預期;有利于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提前謀劃重大項目建設和突出加強發展的薄弱環節;有利于凝心聚力,抓住用好國家戰略機遇,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等。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最后一個五年,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階段。這段時期承載的目標任務極為繁重艱巨。只有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才能實現這一時期的戰略目標,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十三五”規劃的突出亮點與鮮明主線,是處于統領地位的五大發展理念。其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擺脫片面追求速度、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保持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按照既定規劃堅定前行;加大改革力度,掃除體制障礙,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動力、增強活力;創新政策體系,優化資源配置,為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提供有力保障;全社會統一思想、同心協力,共同把美好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胡鞍鋼
  
  “十三五”時期主要目標解析

  
  “十三五”規劃的總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可細分為經濟目標、創新目標、協調目標、生態目標和民生目標等,這些分目標是通過定量指標來呈現的,具體如下:
  
  經濟目標: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十三五”經濟增長預期目標6.5%—7%,這是考慮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考慮了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穩增長主要是為了保就業、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
  
  創新目標:強化創新引領作用,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以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這一指標為例,中國要從2015年的57%提高到2020年的85%,提高28個百分點,這是巨大的飛躍。
  
  協調目標: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區域差距,既是調整經濟結構的重點,也是釋放發展潛力的關鍵。本次規劃在戶籍人口規模方面提出了達到45%的水平。戶籍人口指標的提高,是為了強化以人為中心的城鎮化。這一指標提出以后,城鎮化更加注重質量的提升,對地方具有很大的約束。
  
  生態目標: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從具體指標來看,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設定一條紅線,從全國來看年均增速不超過3256萬畝,這就要求提高建城區空間利用效率,包括合理增加人口、經濟密度等。“萬元GDP用水量下降”,口徑從萬元工業增加值拓展到萬元GDP,這涉及農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的計算,也就是要求全面高效率使用水資源。
  
  民生目標: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具體指標包括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長0.57年,以及創造就業、減貧養老、城鎮棚戶區改造、人均預期壽命等,可見,“十三五”規劃是關乎民生福祉的規劃。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 李揚
  
  應對經濟下行應更好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

  
  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擴大財政赤字是必要的。
  
  這是因為,在支出方,我們需要維持并不斷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保證公民福祉,促進經濟發展;在收入方,由于經濟增速放緩,財政收入增長速度下行,為減少企業負擔,還須大規模減稅降費。如此一增一減,財政赤字增加就成為合乎邏輯的結果。我們說,經濟新常態下,積極的財政政策應當更加積極,主要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財政赤字不斷增加,政府的去杠桿就會遇到問題。經過全方位分析,我們認為:其一,中國經濟欲求長足發展,必須堅持去杠桿的長期方向;其二,去杠桿是一項緊縮性的政策措施,而目前中國經濟需要的是擴張性政策。基于此,我們必須承認,在經濟下行階段,去杠桿必須準備打持久戰。黨中央強調去杠桿,一是確定了一項長期戰略任務,二是提醒大家要在適當增加需求的同時加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此次財稅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的亮點很多。從政策角度分析最重要的就是盡管財政困難逐年增加,但政府承諾絕不增加居民和企業的任何負擔。而這正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點,有助于從根本上激發企業活力。經濟問題再復雜,最根本的是企業要有活力,從這個意義上說,財稅體制改革將減負作為一個重要支點非常到位。
  
  總收入、總支出以及收支結構問題解決之后,還要解決效率問題。財政績效管理問題是一篇大文章,是完善公共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們才剛剛起步,各種制度亟待完善,已建立的制度更亟待落實。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蔡昉
  
  扎實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十三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指出“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完成約1億人居住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上述目標的確立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農民工市民化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抓手,同時也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五大發展理念特別是共享發展理念的要求。
  
  我國現階段經濟增速放緩,很大程度上是供給側的原因,歸根結底與勞動力短缺相關。首先,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從2011年開始出現負增長,造成勞動力短缺、工資上漲。勞動生產率如果跟不上工資上漲速度,單位勞動成本就會上升,競爭力、比較優勢就會下降。其次,受教育程度較高的新成長勞動力增長變慢,整體勞動力的素質以及人力資本改善速度就會放緩,資本過度替代勞動,致使投資回報率下降。再次,勞動力存量減少了,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就會變慢,資源重新配置的速度就會降低,從而不利于生產率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增加勞動力供給,就牽住了解決問題的“牛鼻子”。但增加勞動力供給不可能增加總量,只能在提高勞動參與率方面努力,即促進更多勞動年齡人口進入生產性的非農產業就業。因而,實現穩定的農民工市民化,有利于增加有效的勞動力供給,實現資源的重新配置。從增加勞動力供給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角度看,戶籍制度改革就成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組成部分。
  
  國家行政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陳寶生
  
  更新觀念,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為政之道,民生為本。我們要念之再三、銘之肺腑,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改善民生,是貫徹共享發展理念的核心要義,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政府工作的重點所在。
  
  改善民生是共享發展理念的核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發展動力,更是發展目的。把民生改善作為共享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能形成發展動力和發展目的的良性循環。人民群眾是力量的源泉,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收入高了,獲得感多了,就會產生更大的創造力和創新力,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動力就更加強大。
  
  改善民生需要更新觀念。面對民生新問題,需要創新思維方式。一是“公共”思維。更加注重把握好惠民生的公共性、普惠性原則,提供更多更優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二是“兜底”思維。政府要量力而行,集中更多精力和財力保基本、兜底線,做到廣覆蓋,編織安全網。三是“民樂”思維。惠民生要順民心。政府要創造公平公正的環境,讓老百姓辦事方便,創業方便,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改善民生應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就業。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多渠道就業,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今年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的目標。二是增收。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著力縮小收入差距。三是扶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我們要堅持精準扶貧脫貧,支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扶貧脫貧攻堅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隆國強
  
  堅持開放發展 實現百年目標

  
  開放發展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開放發展理念要求我們用全球視野謀劃未來發展。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閉關鎖國必然導致落后挨打,對外開放是強國之路。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大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我們必須深入分析國際環境的新變化,準確把握新機遇,清醒認識新挑戰,用好新的戰略機遇期。
  
  開放發展理念要求我們制定對外開放新戰略。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主動或被動地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但像中國這樣成功的卻是少數。這告訴我們,不開放必然落后,但開放戰略不對也難以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國際環境深刻變化,我國比較優勢深刻轉換,都要求我國制定對外開放新戰略。唯有如此,才能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永立潮頭。
  
  落實開放發展理念要求構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針對國際環境與國內發展條件的新變化,我們要進一步擴大開放,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和國際競爭新優勢。我們要著力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的投資環境和營商環境,以服務業開放為重點,吸引高端產業,匯聚高端人才。要著力推進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資跨國公司,提升我國企業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要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自由貿易區戰略,著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升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地位。要不斷推進我國在全球分工價值鏈中的地位,爭搶新技術新產業的制高點,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本組稿件由本報記者王斯敏、王琎、楊謐、張勝采訪整理


主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解讀 >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智庫專家熱議“十三五”規劃和政府工作報告

2016-03-10 來源:未知 點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魏禮群
  
  深刻認識“十三五”規劃的重要意義及鮮明主線

  
  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是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對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全面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制定和實施五年計劃(規劃),是我們黨和國家領導、組織、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實踐證明,中長期規劃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明確國家未來發展的總體方向、目標任務、大政方針,合理引導社會共識和市場預期;有利于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提前謀劃重大項目建設和突出加強發展的薄弱環節;有利于凝心聚力,抓住用好國家戰略機遇,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等。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最后一個五年,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階段。這段時期承載的目標任務極為繁重艱巨。只有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才能實現這一時期的戰略目標,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十三五”規劃的突出亮點與鮮明主線,是處于統領地位的五大發展理念。其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擺脫片面追求速度、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保持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按照既定規劃堅定前行;加大改革力度,掃除體制障礙,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動力、增強活力;創新政策體系,優化資源配置,為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提供有力保障;全社會統一思想、同心協力,共同把美好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胡鞍鋼
  
  “十三五”時期主要目標解析

  
  “十三五”規劃的總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可細分為經濟目標、創新目標、協調目標、生態目標和民生目標等,這些分目標是通過定量指標來呈現的,具體如下:
  
  經濟目標: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十三五”經濟增長預期目標6.5%—7%,這是考慮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考慮了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穩增長主要是為了保就業、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
  
  創新目標:強化創新引領作用,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以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這一指標為例,中國要從2015年的57%提高到2020年的85%,提高28個百分點,這是巨大的飛躍。
  
  協調目標: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區域差距,既是調整經濟結構的重點,也是釋放發展潛力的關鍵。本次規劃在戶籍人口規模方面提出了達到45%的水平。戶籍人口指標的提高,是為了強化以人為中心的城鎮化。這一指標提出以后,城鎮化更加注重質量的提升,對地方具有很大的約束。
  
  生態目標: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從具體指標來看,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設定一條紅線,從全國來看年均增速不超過3256萬畝,這就要求提高建城區空間利用效率,包括合理增加人口、經濟密度等。“萬元GDP用水量下降”,口徑從萬元工業增加值拓展到萬元GDP,這涉及農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的計算,也就是要求全面高效率使用水資源。
  
  民生目標: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具體指標包括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長0.57年,以及創造就業、減貧養老、城鎮棚戶區改造、人均預期壽命等,可見,“十三五”規劃是關乎民生福祉的規劃。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 李揚
  
  應對經濟下行應更好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

  
  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擴大財政赤字是必要的。
  
  這是因為,在支出方,我們需要維持并不斷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保證公民福祉,促進經濟發展;在收入方,由于經濟增速放緩,財政收入增長速度下行,為減少企業負擔,還須大規模減稅降費。如此一增一減,財政赤字增加就成為合乎邏輯的結果。我們說,經濟新常態下,積極的財政政策應當更加積極,主要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財政赤字不斷增加,政府的去杠桿就會遇到問題。經過全方位分析,我們認為:其一,中國經濟欲求長足發展,必須堅持去杠桿的長期方向;其二,去杠桿是一項緊縮性的政策措施,而目前中國經濟需要的是擴張性政策。基于此,我們必須承認,在經濟下行階段,去杠桿必須準備打持久戰。黨中央強調去杠桿,一是確定了一項長期戰略任務,二是提醒大家要在適當增加需求的同時加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此次財稅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的亮點很多。從政策角度分析最重要的就是盡管財政困難逐年增加,但政府承諾絕不增加居民和企業的任何負擔。而這正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點,有助于從根本上激發企業活力。經濟問題再復雜,最根本的是企業要有活力,從這個意義上說,財稅體制改革將減負作為一個重要支點非常到位。
  
  總收入、總支出以及收支結構問題解決之后,還要解決效率問題。財政績效管理問題是一篇大文章,是完善公共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們才剛剛起步,各種制度亟待完善,已建立的制度更亟待落實。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蔡昉
  
  扎實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十三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指出“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完成約1億人居住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上述目標的確立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農民工市民化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抓手,同時也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五大發展理念特別是共享發展理念的要求。
  
  我國現階段經濟增速放緩,很大程度上是供給側的原因,歸根結底與勞動力短缺相關。首先,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從2011年開始出現負增長,造成勞動力短缺、工資上漲。勞動生產率如果跟不上工資上漲速度,單位勞動成本就會上升,競爭力、比較優勢就會下降。其次,受教育程度較高的新成長勞動力增長變慢,整體勞動力的素質以及人力資本改善速度就會放緩,資本過度替代勞動,致使投資回報率下降。再次,勞動力存量減少了,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就會變慢,資源重新配置的速度就會降低,從而不利于生產率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增加勞動力供給,就牽住了解決問題的“牛鼻子”。但增加勞動力供給不可能增加總量,只能在提高勞動參與率方面努力,即促進更多勞動年齡人口進入生產性的非農產業就業。因而,實現穩定的農民工市民化,有利于增加有效的勞動力供給,實現資源的重新配置。從增加勞動力供給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角度看,戶籍制度改革就成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組成部分。
  
  國家行政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陳寶生
  
  更新觀念,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為政之道,民生為本。我們要念之再三、銘之肺腑,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改善民生,是貫徹共享發展理念的核心要義,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政府工作的重點所在。
  
  改善民生是共享發展理念的核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發展動力,更是發展目的。把民生改善作為共享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能形成發展動力和發展目的的良性循環。人民群眾是力量的源泉,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收入高了,獲得感多了,就會產生更大的創造力和創新力,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動力就更加強大。
  
  改善民生需要更新觀念。面對民生新問題,需要創新思維方式。一是“公共”思維。更加注重把握好惠民生的公共性、普惠性原則,提供更多更優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二是“兜底”思維。政府要量力而行,集中更多精力和財力保基本、兜底線,做到廣覆蓋,編織安全網。三是“民樂”思維。惠民生要順民心。政府要創造公平公正的環境,讓老百姓辦事方便,創業方便,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改善民生應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就業。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多渠道就業,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今年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的目標。二是增收。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著力縮小收入差距。三是扶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我們要堅持精準扶貧脫貧,支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扶貧脫貧攻堅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隆國強
  
  堅持開放發展 實現百年目標

  
  開放發展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開放發展理念要求我們用全球視野謀劃未來發展。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閉關鎖國必然導致落后挨打,對外開放是強國之路。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大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我們必須深入分析國際環境的新變化,準確把握新機遇,清醒認識新挑戰,用好新的戰略機遇期。
  
  開放發展理念要求我們制定對外開放新戰略。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主動或被動地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但像中國這樣成功的卻是少數。這告訴我們,不開放必然落后,但開放戰略不對也難以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國際環境深刻變化,我國比較優勢深刻轉換,都要求我國制定對外開放新戰略。唯有如此,才能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永立潮頭。
  
  落實開放發展理念要求構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針對國際環境與國內發展條件的新變化,我們要進一步擴大開放,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和國際競爭新優勢。我們要著力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的投資環境和營商環境,以服務業開放為重點,吸引高端產業,匯聚高端人才。要著力推進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資跨國公司,提升我國企業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要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自由貿易區戰略,著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升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地位。要不斷推進我國在全球分工價值鏈中的地位,爭搶新技術新產業的制高點,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本組稿件由本報記者王斯敏、王琎、楊謐、張勝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