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前(qian)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解讀 >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沛縣“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

中(zhong)共沛縣縣委關于制定(ding)沛縣國民經濟(ji)和社會發展(zhan)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2-23 點擊:

中共沛縣縣委關于制定沛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沛縣“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

 中國共產黨(dang)沛(pei)縣第十三屆委員(yuan)會(hui)第十次全體會(hui)議

 
 中國共產黨沛縣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根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市委精神,在總結“十二五”和分析形勢的基礎上,深刻認識并準確把握新常態下我縣面臨的新形勢新變化新特點,就制定《沛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如下建議。
  
  一、回顧總結“十二五”發展成就和經驗,準確把握“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重大戰略,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沛縣
  
  (1)“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十二五”時期,是沛縣發展史上轉型升級進展最優、創新活力提升最快、民生福祉增進最多的又一個黃金發展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和省市決策部署,密切結合縣情實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全面深化改革統領全局,以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以改革創新為主要動力,以改善民生為根本追求,以“三重一大”為關鍵抓手,開拓創新,真抓實干,順利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是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全縣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持續高于省市平均水平,預計2015年全縣GDP超過6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59億元,2011年在蘇北以縣為單位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2015年全國百強縣評比中列第52位。
  
  二是產業層次實現新提升。煤鹽化工、鋁加工、農產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鏈向高端攀升,境內集聚上市企業11家,形成光伏光電、裝備制造兩大優勢產業,成為全市轉型升級示范區。現代農業綜合測評蘇北第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8000余家,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占比約54%。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2.7%,電子商務在全國兩千多個縣中排名221位,被評為全省農業電子商務示范縣。
  
  三是改革創新實現新突破。在全省首創縣政府頒發農村土地經營權證,賦予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職能;成立了漢潤農村土地流轉經營公司;加快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率先探索建立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積極推進相對集中行政審批許可權改革,創新開展第三方評議,政務環境、機關作風明顯改善。與南通如皋聯合辦學,推行末位淘汰和全員競聘制度,中考優生率、高考升學率大幅提升。在蘇北第一家對城區和農村客運班線實現公司化改造,城鄉公交一體化體系加速構建,行政村班車通達率100%。
  
  四是城鄉面貌呈現新變化。“1+5+100”城鄉一體化新格局加速構建,沛北一體化上升為市戰略,加快推進新城區、改造提升老城區、完善配套開發區,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鎮化率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0個百分點。“兩河兩路”工程加快推進,西北繞城公路、東環立交橋建成通車,38.92公里外環路全線貫通。5個市重點中心鎮創建達標,村莊環境整治全市領先。
  
  五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提升。在蘇北地區率先通過國家生態縣考核驗收,垃圾收運、污水處理實現城鄉全覆蓋。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為45.09%、42.99%、14.54平方米。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全市領先,沛縣飲用水源列入中國四大好水序列。千島濕地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安國湖濕地公園被批準為省級濕地公園。
  
  六是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取得新進步。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社會保障體系全面覆蓋,低收入人口脫貧任務全面完成。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醫院新城醫院一期投入運營,地表水廠建成運行;新建夕陽紅老年公寓等養老機構,養老床位達到5303張;全縣建成公益性公墓246個,殯葬改革成果全市領先。創新領導約訪和每周有約制度,依法治縣扎實推進,平安建設水平逐年提高。公眾安全感和群眾法治建設滿意度連續五年全市領先,被評為省“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縣”、全國法治縣創建先進單位,治理能力被國家治理雜志評定為全省第四。微山湖接邊地區連續13年保持穩定。
  
  在“十二五”發展中,我們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堅持把“四化同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指引,自覺把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作為推動經濟行穩致遠的根本之策,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各項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一是始終堅持把“三重一大”作為強力引擎。堅持重點工作項目化,每年推出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大城建和為民實事工程項目以及事關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大事,一年接著一年干,通過重點的突破帶動和促進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二是始終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活力源泉。牢固確立創新意識,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和黨的建設各個領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構建了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立足沛縣城鄉實際,在加快新型城鎮化的同時,積極推動城鄉一體發展,加大中心鎮和新型社區建設力度,實現城市發展與農村新型社區建設互動并進、共同發展。
  
  三是始終堅持把生態文明作為價值追求。堅持走綠色、低碳、環保發展之路,大力實施天藍、地綠、水清、城靚、路暢“五大行動計劃”,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沛縣建設,建成一批生態綠地和人文景觀,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四是始終堅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根本宗旨。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實施各項民生工程,集中力量解決百姓身邊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熱點難點問題,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鞏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社會局面
  
  。五是始終堅持把為公真干作為鮮明導向。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為抓手,切實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干部隊伍建設,建立鄉鎮分類考核和村級重點工作考核體系,充分發揮考核的導向和激勵作用,營造了政通人和、心齊勁足、風清氣正的濃厚氛圍。這些經驗是沛縣未來發展的寶貴財富。
  
  (2)“十三五”時期沛縣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與“十二五”相比,“十三五”無論增長與發展,還是轉型與改革,都將處在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變化的深刻性、復雜性、艱巨性前所未有。綜合分析“十三五”時期國際國內形勢,機遇和挑戰交錯,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共存,但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沛縣仍將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總體平穩較快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
  
  經過“十二五”時期的奮斗,全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已經邁上了一個新的能級,環湖西路、龍湖大道、外環路全線建成通車,標志著沛縣環形發展架構基本形成,徐沛快速通道的加快建設,標志沛縣即將融入徐州半小時都市圈,沛縣在承接產業轉移、聚集生產要素方面的承載力和競爭力會越來越強,沛縣將成為徐州都市圈重要的節點城市。同時,沛縣未來發展也將遇到不利因素和嚴峻挑戰,主要是經濟增長下行、風險因素增加、資源環境制約和區域經濟競爭激烈。發展方式還較為粗放,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生態環境制約、科技人才資源匱乏,實現產業中高端發展難度加大。社會建設和治理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機關作風效能與發展要求還不太適應,黨員干部領導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們必須明大勢,看大局,準確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清醒認識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從嚴從實,揚長避短,奮發作為,不斷開創沛縣發展新局面。
  
  (3)“十三五”時期沛縣發展的指導思想
  
  “十三五”時期,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協同發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深化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推進依法治縣為保障,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保障改善民生為追求,切實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在實力沛縣、活力沛縣、宜居沛縣、美麗沛縣和幸福沛縣建設上邁上新臺階,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新沛縣。
  
  (4)“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根據中央、省、市確定的未來五年發展目標,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確定我縣“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奮斗目標是:
  
  ——經濟更加殷實,實力沛縣建設邁上新臺階。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GDP年均增長9.5%左右,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9%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2%以上,到2020年末,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90億元,人均GDP達到14600美元左右;經濟結構邁向中高端,基本形成以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干的現代產業體系,農業基本實現現代化,推動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打造沛縣經濟發展“升級版”,建設經濟強縣。
  
  ——體制更加完善,活力沛縣建設邁上新臺階。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創新驅動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體制機制;對外開放布局全面展開。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基本形成,全面建立起開放包容的外向型經濟體制機制。
  
  ——城鄉更加均衡,宜居沛縣建設邁上新臺階。以“全域規劃、多規合一”規劃體系為引領,以中心城市輻射為帶動,以產業向園區集中、居住向城鎮和新型社區集中、土地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三集中”為路徑,因地制宜,科學實施,有序推進,推動中心城市精致化、鎮區特色化、農村社區化,加快構建以中心城市為支撐,中心鎮和管理示范鎮為紐帶,農村新型社區為基礎的“1+5+100”新型城鎮體系,推進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社保、社會管理六個一體化。
  
  ——生態更加優良,美麗沛縣建設邁上新臺階。強化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嚴控污染增量和削減污染存量并舉,發揮生態紅線的剛性約束和引領作用,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單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保持在省市平均水平以下,建成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努力實現經濟增長、污染總量下降,促進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努力實現城市與農村和諧統一,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讓沛縣人民共同享有更清新的空氣、更清澈的水質、更清潔的環境,共同享受天藍、地綠、水凈、景美的宜居生活。
  
  ——民生更有保障,幸福沛縣建設邁上新臺階。把群眾的利益訴求作為努力奮斗的根本動力,全面提高群眾文明素質、收入水平、幸福指數,提前實現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就業比較充分,社會保障更加完善,教育、文化、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醫療滿足群眾需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人民群眾更多更實在更公平地改革發展成果。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社會風尚好,文化軟實力強,政府治理更加有效,公平正義得到保障,尊法守法成為習慣,誠信友善蔚為風氣,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5)“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和重大戰略
  
  發展戰略是發展理念的集中體現。“十三五”時期,必須認真貫徹中央提出的“六個堅持”原則,自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施“五大戰略”,堅決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加積極主動應對新一輪歷史性深刻變革。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作為沛縣發展的最大法寶,不斷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創新,尤其要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兩個方面同步發力,堅持企業為主體、產業為方向、人才為支撐、制度為保障,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工程,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實現“四個對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牢牢把握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實施統籌融合發展戰略。
  
  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統籌推進以一體化為動力的城鄉融合和區域融合、以“四化”同步發展為支撐的產城融合、以“互聯網+”為引領的新一輪產業融合,在增強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在統籌融合中實現新的發展。充分認識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實施綠色化發展戰略。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著力推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的綠色化,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牢固樹立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實施開放包容發展戰略。主動融入國家全方位對外開放總布局,加快“一帶一路”融通合作,積極融入長三角,實施內外開放并舉、引資和引智并重、引進來和走出去聯動推進,以更加開放的事業、更加包容的胸懷構筑對外開放新格局。認清貫徹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實施民生共建共享戰略。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惠及人民,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突出解決民生民計問題,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積極探索減少相對貧困、促進共同富裕的路子,提升城鄉居民保障水平、健康水平和教育文化水平,使全縣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過上更有保障更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二、突出開放發展,以轉型升級為主線,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6)推動經濟中高速增長。堅持把解放思想作為發展動力之“源”,以更加開放的理念,更加開闊的視野,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針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新特征,深入挖掘擴大內需潛力,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增強投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充分發揮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繼續把“三重一大”作為擴大投資的主抓手和基本盤,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擴大有效投資,優化投資結構,鼓勵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資,特別是擴大工業投資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充分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落實和創新鼓勵消費的各項政策,改善居民消費環境, 創新消費模式和產品業態,積極培育養老、健康、信息、旅游、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的消費增長點,通過擴大服務消費帶動居民消費增長。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7)做強做優新型工業。今后五年,沛縣仍處于工業化中前期。要堅持新型工業化第一方略,以“集群、集聚、高端、高新、融合發展”為方向,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構建現代工業體系。做強鋁加工、煤鹽化工、農產品加工三大支柱產業,煤鹽化工產業加快高端化、循環化、清潔化發展步伐;鋁加工產業重點抓好設備、工藝和產品更新,壯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農產品加工堅持以品質、標準和品牌為導向,開發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打造有影響力的地方品牌。全面提升紡織、冶金鑄造等優勢傳統產業,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產業集中度,實現精深化、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和鏈條式發展,形成產業競爭新優勢。
  
  加快能源產業發展步伐,大力推進煤電一體化,協調推進永泰能源2臺100萬KW火力發電機組、協鑫集團2GW太陽能光伏電站建設,全面提升能源基地建設水平。著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光伏產業關鍵技術突破、產業體系完善和系統集成開發,形成多晶硅鑄錠2GW、多晶硅切片2GW、太陽能電池片2GW、電池組件2GW、太陽能光伏電站2GW等300億元產值的上下游產業鏈,建設涵蓋光伏研發、制造、監測、貿易、金融在內的產業基地,打造全國“光伏領跑者”計劃示范基地。加快發展電子信息制造業,加快突破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產業領域。
  
  (8)大力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健全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現代農業支持保護體系,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鼓勵工商資本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提高農業規模化、社會化服務水平。持續推進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加快建設大沙河“一帶三區六園”,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培育打造大沙河經濟帶。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督體系。堅守耕地紅線,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開展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著力提高農業物質裝備和技術水平,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繼續推進黃河故道等農業綜合開發;推進農機農藝配套,逐步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強化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農業防災抗災能力”。
  
  (9)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實施沛城中心商業區、現代物流園、臨港產業園、濱湖電子商務和科技創業園 “一區三園”集聚計劃,努力把沛縣建設成為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城市、京杭大運河的能源原材料集散樞紐、徐州都市圈北翼最大的農產品物流基地和電子商務強縣。圍繞全產業鏈的整合優化,重點發展現代金融、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新型服務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著力推動制造業服務化。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加快發展健康服務、養老服務、旅游服務、中介服務等生活型服務業。
  
  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和提升,深入實施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提升工程,加快推進服務業集聚區提檔升級,大力培育科技創業、現代物流、軟件和服務外包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努力構建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服務產業集聚帶。突出“文化+生態”,完善漢文化景區、沿微山湖生態旅游帶、沿黃河故道休閑農業觀光帶旅游產業布局,深化品牌創建和旅游線路打造,整合提升旅游市場營銷體系,推動旅游業加快發展。
  
  (10)加快提升園區開發建設水平。進一步舉全縣之力建設開發區,強化沛縣經濟開發區的工業經濟主戰場作用,按照完善功能、集聚產業、強化管理、提升水準的總體要求,加大開發力度,抓好擴容升級,發揮好對全縣的示范引領作用,爭創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根據鎮級工業集中區產業規劃和控制性詳規,加快推進楊屯、魏廟、張莊、敬安、安國5個工業集中區建設,使其成為高產優質發展的主產區、創新創業的示范區。實施工業建設用地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鼓勵各鎮區建設高標準廠房。堅持多渠道投入和市場化運作,加快電子商務園、創業園、科技園等各類功能性園區建設,建設一批標準廠房,形成小企業孵化基地,打造可分類承擔不同企業需求的創業創新載體,孵化培育一批創新發展的中小企業。推進龍固循環經濟產業園規范發展,提升園區發展質量和效益,創建省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和省級開發區。
  
  (11)推動“互聯網+”向各行業滲透。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積極發展基于網絡的互聯網經濟、平臺經濟等新興業態,突出抓好互聯網與農業、工業、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運用于各類產業發展的全過程全領域。實施“數字興農”工程,積極發展智慧農業。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融合主攻方向,建設一批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實施智慧醫療工程和智慧養老工程。扎實推進電子商務發展,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實行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加快構建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體系,扶持、規范和引導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沛縣更多農產品“網上賣”,努力構建具有特色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模式,推動電子商務示范村建設,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迅速成長。
  
  (12)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堅持走出去、請進來,以更高的標準抓招商,全面梳理排定優勢產業建鏈、補鏈、強鏈的關鍵環節、目標客戶,有針對性地招引一批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項目,完善產業配套,加速產業裂變,延伸產業鏈條,帶動重點產業的集聚發展。充分發揮出口對增長的促進作用,抓好重點外貿出口企業發展,優化產品結構,努力擴大一般貿易,保持出口存量穩中有升。創新技術、產品、管理、營銷、商貿模式,鼓勵引導企業深度參與國際分工,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培育發展外經、外貿新的增長點。

  三、突出創新發展,以深化改革為抓手,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
  
  (13)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現代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完善土地流轉平臺,逐步實現農村集體土地全縣統一政策、統一調控、統一監管。大力發展示范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規范農民合作社發展,深化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創建。深入推進農業龍頭企業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扶持與農戶利益聯結緊密的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工商資本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向農業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優化財政農業投入結構和方式,健全財政農業投入與信貸、保險、社會資本的合作機制,引導更多資源投向農業農村領域。繼續發揮好“富民助農貸、興農貸、金農貸、潤農金”等金融產品作用,加大對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村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創新農業保險產品,探索試點家庭農場保證保險、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等“保險+信貸”新型險種,構建具有沛縣特色的農業保險管理體系,穩步提高農業保險覆蓋面和風險保障水平。
  
  (14)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突出增強市場主體活力和競爭力,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積極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促進金融創新發展。深化國有企業分類改革,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法人制度和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做大做強骨干重點企業,清理、關閉停產企業,努力實現國有資本收益的穩步增長。加大企業上市指導服務和政策扶持力度,鼓勵推動企業上市。全面清理行政事業性和經營服務性收費,清理和廢除一批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消除各類違法違規實施優惠政策的行為;健全完善現代市場規則,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市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健全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制度體系,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完善中心鎮國土空間規劃;積極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健全財政引導資金“撥改投”“撥改保”新模式。加強融資平臺建設,以中醫院、棚戶區改造、徐沛快速通道、采煤塌陷地生態修復等項目為龍頭,大力推進PPP模式,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
  
  (15)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突出抓好簡政放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探索實施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全面落實“5張清單、1個平臺、7項相關改革”等舉措,全面清理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項目,扎實推進以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本藍圖管規劃、一個窗口管接件、一個中心管審圖、一張表格管評估、一把尺子管勘測、一張票據管收費、一個號碼管服務“八個一”為主要內容的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改革,探索建立具有沛縣特色的政府治理模式,努力把沛縣打造成為全國行政效率最高、審批事項最少、發展環境最優的地區之一。完善各類考核評價體系和考核制度,加快構建高效規范科學的街道管理體制、行政執法體制,深入推進百姓辦事零障礙,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16)深化民主法制領域改革。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完善縣人大及其常委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規范人大詢問工作機制,完善人大常委會同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機制。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健全完善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健全重要情況通報、重大決策咨詢制度。健全依法決策機制,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和重大行政決策實施后評估制度。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深化社區居委會自治改革,完善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深入推進法治沛縣建設,按照中央和省委統一部署,同步推進司法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
  
  (17)深化社會體制改革。圍繞增強文化軟實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全面落實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教師管理體制、教育管理體制、學校辦學體制改革。深化醫療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加大公立醫院改革力度,探索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完善基層醫療衛生體制,創新人事薪酬管理制度,進一步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升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創新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機制,完善“第三方”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規范穩評程序、健全問責機制,改革信訪工作制度,建立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機制。創新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社會面大巡防體系。創新基層基礎工作體系,完善綜治和平安建設信息化綜合服務系統。
  
  (18)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繼續加大對創業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創業培訓、創業政策、創業載體、創業服務和創業氛圍“五位一體”新機制,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的良好環境。大力建設創業載體,加快建設創業園區,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創業園區投資建設高標準廠房,引導創業企業集中入駐園區標準廠房,實現創業者“拎包入駐”;加快培育創業示范街區,加強規劃指導,進一步提升輻射力和帶動力;加快打造專業特色市場,進一步整合提升傳統商貿專業市場,規劃新建一批現代服務業專業市場,讓每個有創業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創業空間,讓自主發展精神蔚然成風。
  
  (19)大力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技術研發能力建設,推進企業研發機構提檔升級,推動創新政策、創新資源、創業人才向企業集聚。壯大以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為重點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加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走出一條具有沛縣特色的資源性城市可持續發展之路。
  
  大力培養和集聚創業創新人才。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實行載體、項目、金融、服務聯動配套,大力引進和培養集聚科技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復合型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完善激勵機制,優化發展條件,用好用活各類人才,營造有利于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環境。
  
  扎實推進科技強縣建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強化科技同經濟、創新成果同產業、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四個對接”,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加快培育公共研發平臺,引導大中型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普遍建立校企聯盟,推進企業依靠自主創新實現轉型升級。
  
  四、突出協調發展,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
  
  (20)完善“1+5+100”城鎮新格局。立足城鄉一體,堅持多規合一,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加大“六個一體化”統籌推進力度,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促進城鄉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加快推進沛北一體化。加快修編沛縣主城區及新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做好5個重點中心鎮和8個管理示范鎮總體規劃、100個新型農村社區規劃的實施工作; 啟動編制城市綠地系統、城區交通等專項規劃,完善城區重點地段、重點片區、重要節點城市設計,做好黃河故道流域片區規劃編制,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中心鎮和特色鎮為支撐、一般鎮為基礎、新型農村社區為紐帶的“一心(中心城區)、三軸(徐沛公路沿線發展軸、徐沛快速通道沿線發展軸、大沙河和沛豐路沿線發展軸)、多點(13個城鎮鎮區、100個新型農村社區)”的城鎮空間格局。
  
  (21)強化中心城市集聚效應。按照“精心、精致、精細、精品”的要求高標準建設城市功能性基礎設施,老城區突出抓好交通疏解、功能優化、服務提升工程,基本完成棚戶區、城中村搬遷改造,進一步提升承載力和服務力;新城區圍繞夯實基礎、完善功能、優化服務,重點抓好功能性項目建設,增強科技創新、現代物流、文教衛體和養老等方面公共服務功能,增強吸納力和集聚力。
  
  (22)提升新型鎮村內涵。按照優化空間、強化集聚、提升品質、放大特色的思路,積極探索農民就地城鎮化、服務社區化、生活市民化的有效路徑。充分挖掘各鎮區位條件、自然資源、人文景觀和產業基礎等特色優勢,優化提升鎮村體系布局規劃和各鎮建設規劃,加快推進5個重點中心鎮建設,進一步加大管理示范鎮推進力度,全面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全力打造各有強項、各展優勢、各具特色的產業強鎮、生態美鎮和文化名鎮。穩妥推進100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按照康居村、美麗村、整潔村標準建設重點村、特色村和一般自然村,建設美麗鄉村。
  
  (23)統籌完善城鄉功能配套。樹立“大交通”理念,著眼于縣域互聯互通,長遠規劃,分步實施,加快建設內暢、外聯、互通的基礎設施體系。突出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徐沛快速通道、湖西航道疏浚、沛縣港遷建、龍河路拓寬等重點工程建設。圍繞提高各功能區域互聯互通水平、緩解城市擁堵等重點,強化交通方式無縫對接,實現功能組團間內部暢通,推動交通與城市空間、產業布局和人口分布的有機融合。優先發展公共交通,著力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擴大公交覆蓋面,加快農村客運線路改造步伐,提高城鄉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加強城鄉停車場(點)規劃建設,科學設置交通信號燈,合理排布交通指引線,方便群眾出行。加快沛縣經濟開發區產城融合發展,優先保障民生工程,優化生產生活布局,深入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推動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公共服務功能。實施地下管網改造工程,加快建設海綿城市。
  
  (24)提高城鄉管理水平。推進城鄉管理一體化,強化城鄉共建共管,以“城更靚”環境綜合整治“931”行動為抓手,不斷拓展“大城管”體系,有效運行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完善城市管理機制和體制,加強和推進城鄉管理隊伍正規化、執法規范化和監督管理信息化工作,推動城市管理的職能向農村延伸、服務向農村覆蓋。建立健全村莊環境整治長效管理機制,繼續完善“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城鄉垃圾收運體系建設,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使全縣農村的村容村貌更加整潔、鄉村特色更加鮮明,讓廣大農民群眾享有更加美好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推進城鄉管理社會化,鞏固提升文明城市驗收成果,創新理順物業管理機制,促進城鄉管理重心下沉、運轉高效、水平提升,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文明意識、環境意識和社會公德意識,讓沛縣城鄉時時、處處都給人留下“美”的印象。
  
  五、突出綠色發展,以生態環境改善為路徑,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25)狠抓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以微山湖為區域集中供水主水源地,積極開展應急備用水源地建設,完善全縣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深入開展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對鎮、村的集中式、分散式飲用水源劃定保護區。認真落實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深入開展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城市揚塵等各類污染源的綜合治理,切實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加強固體廢棄物管理,落實“污染者治理責任”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從源頭上削減固體廢物產生量;逐步建立固體廢物網上動態申報信息平臺,實現固體廢物動態管理。持續開展城市和村莊環境整治行動,城市著眼提升長效管理水平,重點加強城郊結合部、棚戶區、老舊小區、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綜合整治;農村實行整村推進、連片治理,進一步完善環保工作機制。
  
  (26)加快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強化節能減排,實施節能重點工程,淘汰紡織塑編、冶金鑄造等落后產能,深入推進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加強重點耗能企業節能管理,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新機制;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全力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執行嚴于國家要求的主要耗能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做到增產不增污、增產減污。推行循環清潔生產方式,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發展低能耗、低水耗、高附加值的產業和產品,系統總結循環經濟試點示范經驗,全面推廣不同層面的循環經濟發展典型模式,引導和激勵企業自覺實施清潔生產,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目標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27)強化綠色支撐保障。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提倡綠色消費、適度消費,推廣綠色產品,全面推進綠色辦公。強化生態文化建設,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形成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強化生態文明共建共享,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公益活動。完善生態制度,提升綠色決策水平,對涉及到影響群眾環境權益的重大事項,嚴格執行集體決策、社情民意反映、專家咨詢、公示聽證、環境評價、責任追究等制度,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加快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確保公共財政每年用于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支出的增幅高于經濟增長速度,積極探索運用稅費手段提高環境污染成本,完善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補償機制。完善黨政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提升生態環境指標比重,加快制定生態環境破壞責任終身追究辦法。嚴格環境執法,依法嚴厲打擊破壞環境、危害生態的各類刑事犯罪。
  
  (28)促進礦地和諧發展。開展工礦廢棄地復墾試點,積極進行塌陷地治理,建成礦業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樣板區,積極創建國家級綠色礦業示范區。嚴格保護各類各級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結合黃河故道綜合開發,協調土地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提高土地生態環境質量;構建和保護城鎮之間的綠色生態空間。加強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嚴守“濕地紅線”,開展重點區域濕地恢復與綜合治理,強化濕地資源檢測,加強微山湖湖濱省級濕地公園和安國湖省級濕地公園等濕地資源環境保護。

  六、突出共享發展,以民生民計為根本,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加快實現百姓富和社會文明程度高
  
  (29)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努力實現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企業薪酬調查和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等基本制度,健全最低工資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完善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健全支付保障機制。進一步做好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工作,完善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健全津貼補貼和績效工資水平動態調整機制。鼓勵居民財產向資本轉化,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經營性收入。穩步提升居民轉移性收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持續加大扶貧攻堅力度,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積極落實產業扶持、轉移就業、金融支持、醫療救助、社保政策兜底等措施,確保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一人不少、一戶不落”地實現脫貧。
  
  (30)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基本保障全面覆蓋、補充保障協調發展、兜底保障無縫銜接、困難群體幫扶有力、保障待遇合理增長、財政保障形成機制、經辦服務高效便捷,統籌城鄉的更可靠社會保障體系。整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健全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和經辦服務體系,完善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政策,擴大參保繳費覆蓋面,建立健全合理兼顧各類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確定和正常調整機制。強化社會救助托底功能,完善城鄉低保標準增長機制,積極推進城鄉低保一體化。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加大對困難群體救助幫扶力度。
  
  (31)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加快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最大限度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實現就業機會更加充分、就業環境更加公平、就業能力更加提升、就業結構更加優化、勞動關系更加和諧。結合產業升級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轉業軍人就業。健全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構建勞動者從學習到工作各個階段,適應勞動者多樣化、差異化需求的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創新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暢通職工表達合理訴求渠道。增強失業保險制度預防失業、促進就業功能,完善就業失業監測統計制度。
  
  (32)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建設現代醫療衛生體系,保證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加大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力度,落實執業醫師多點執業制度,探索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快構建“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就醫秩序。重點辦好人民醫院、中醫院,支持婦幼保健、精神、康復等專科醫院。推進衛生信息化建設,建成縣級醫療衛生服務信息化平臺。堅持中西醫并重,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構建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促進民營醫療機構健康發展。著力構建現代醫療衛生監管體系,依法嚴厲打擊非法行醫、制售假劣藥品與醫療器械等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違法行為。整合城鄉居民醫保,提高籌資標準,優化補償方案,全面啟動大病保險工作,落實農村重大疾病保障惠民政策。加強醫療服務監管,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務水平。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創新養老服務體制機制,努力滿足廣大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33)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以教育現代化建設為統領,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深化辦學體制改革,提升與如皋合作辦學水平,完善集團化辦學體系;積極推進教師工資分配制度改革,激發教師隊伍活力。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更大力度發展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義務教育,辦強辦優高中教育,加快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現代職業教育,積極發展成人教育和社區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健全教師管理和激勵制度。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優化城鄉中小學布局,著力縮小城鄉、區域、學校、群體之間的差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實現全覆蓋。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
  
  (34)加快文化強縣建設。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加快建設文化凝聚力和引領力強、文化事業和產業強、文化人才隊伍強的文化強縣,努力構筑思想文化建設高地和道德風尚建設高地。加強先進思想文化引領。廣泛開展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用“24字”價值標準引導人、教育人、塑造人。繼續深化好人文化建設,打造“沛縣好人”特色品牌,廣泛開展弘揚良好家風、鄉風、校風、行風活動,深化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大力推進法治文化建設,扎實推進“七五”普法,增強全民守法意識。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進一步樹立“文化+”發展理念,充分挖掘利用漢文化,繼續實施“舞動漢風”工程,扶持優秀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加強特色文化品牌建設,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增加公共文化投入,推進鎮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更加注重文化設施的使用和管理,建立公共文化資源交流共享平臺,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提高文化設施利用效率和服務水平。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全面提升全縣公民的科學素質。
  
  加快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業和文化產品,不斷擴大文化出口貿易和對外交流。大力開展普及性文化藝術教育活動,加快推進“書香沛縣”建設,提升全民閱讀率,帶動全民文化素養提升。
  
  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健全社會輿情引導機制,突出發揮報紙、廣播、電視、政府網站等主流媒體作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堅持正面引導與依法管理相結合,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傳播網絡正能量,強化依法管網力度,清朗網絡空間。深入開展“掃黃打非”。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提升新媒體格局下的輿論傳播力和價值引導力。
  
  (35)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扎實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用法治精神提升治理內涵,用法律制度規范治理行為,深入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推進綜合執法,實現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加快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司法誠信和社會誠信建設,構建社會誠信體系,全面提高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深入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強化重大事項決策前風險評估、實施中風險管控和決策過錯責任追究。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運用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化解矛盾糾紛。
  
  深化信訪工作制度改革,堅持黨政領導約訪和每周有約制度,疏導和化解群眾矛盾。加強法律援助工作,切實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加快完善立體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大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整治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
  
  加強基層基礎建設,進一步充實加強基層政法綜治組織力量,完善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廣泛宣傳、發動、組織廣大人民群眾以及各類社會組織參與平安法治沛縣建設,建立和完善專群結合、以專帶群的創建工作體系。
  
  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機制,實現全體公民在社會發展的各方面都享有平等的生產和發展權力。堅持執法為民、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守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36)全面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強化黨委政府安全生產責任,完善監管工作機制,建立企業安全生產誠信承諾制度、安全生產不良信用記錄和“黑名單”制度、安全生產誠信報告和公示制度。加強安全生產源頭管控,加強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完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強化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實行安全生產巡查、督查、暗查制度,嚴格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加強安全生產事故深度調查,依法嚴肅追究事故責任,堅決懲治重特大安全事故背后的職務犯罪。建立最嚴格、覆蓋全過程的食品藥品監管制度,深化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刑事犯罪,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七、堅持從嚴從實,切實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全面實現“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保證
  

  勝利實現我縣“十三五”規劃,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集中全縣人民智慧,凝聚全縣人民力量,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
  
  (37)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加強黨委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制度化建設,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健全決策咨詢機制。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準確把握重大政策,切實抓好重大工程,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堅定不移地把“三重一大”牢牢抓在手上,繼續以重點的突破帶動經濟社會全局發展。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調控能力,堅持未雨綢繆、防范在先,突出問題導向,強化底線思維,有針對性地抓好經濟、社會、生態和公共安全方面的風險防范和化解工作。自覺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切實提高領導各項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法治化軌道。
  
  (38)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落實“三嚴三實”要求,忠實執行黨的群眾路線,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加強作風建設,以優良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嚴肅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利益,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管理、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構建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圍繞干部公道正派、權力公開規范、社會公平正義主線,堅定信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把加強學習擺在突出位置,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推動科學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
  
  (39)充分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切實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合作共事,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對臺和僑務政策,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不斷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更好地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全面落實“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切實擔起“兩個率先”的光榮使命,同心同德推動發展,凝心聚力抓好落實,努力把“十三五”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譜寫建設美好新沛縣新篇章。



主頁 > 新聞中心 > 政策解讀 >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沛縣“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

2015-12-23 來源:未知 點擊:

中共沛縣縣委關于制定沛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沛縣“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

 中國共(gong)產黨沛縣(xian)第十(shi)三屆委員會第十(shi)次(ci)全體會議

 
 中國共產黨沛縣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根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市委精神,在總結“十二五”和分析形勢的基礎上,深刻認識并準確把握新常態下我縣面臨的新形勢新變化新特點,就制定《沛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如下建議。
  
  一、回顧總結“十二五”發展成就和經驗,準確把握“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重大戰略,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沛縣
  
  (1)“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十二五”時期,是沛縣發展史上轉型升級進展最優、創新活力提升最快、民生福祉增進最多的又一個黃金發展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和省市決策部署,密切結合縣情實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全面深化改革統領全局,以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以改革創新為主要動力,以改善民生為根本追求,以“三重一大”為關鍵抓手,開拓創新,真抓實干,順利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是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全縣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持續高于省市平均水平,預計2015年全縣GDP超過6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59億元,2011年在蘇北以縣為單位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2015年全國百強縣評比中列第52位。
  
  二是產業層次實現新提升。煤鹽化工、鋁加工、農產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鏈向高端攀升,境內集聚上市企業11家,形成光伏光電、裝備制造兩大優勢產業,成為全市轉型升級示范區。現代農業綜合測評蘇北第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8000余家,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占比約54%。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2.7%,電子商務在全國兩千多個縣中排名221位,被評為全省農業電子商務示范縣。
  
  三是改革創新實現新突破。在全省首創縣政府頒發農村土地經營權證,賦予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職能;成立了漢潤農村土地流轉經營公司;加快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率先探索建立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積極推進相對集中行政審批許可權改革,創新開展第三方評議,政務環境、機關作風明顯改善。與南通如皋聯合辦學,推行末位淘汰和全員競聘制度,中考優生率、高考升學率大幅提升。在蘇北第一家對城區和農村客運班線實現公司化改造,城鄉公交一體化體系加速構建,行政村班車通達率100%。
  
  四是城鄉面貌呈現新變化。“1+5+100”城鄉一體化新格局加速構建,沛北一體化上升為市戰略,加快推進新城區、改造提升老城區、完善配套開發區,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鎮化率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0個百分點。“兩河兩路”工程加快推進,西北繞城公路、東環立交橋建成通車,38.92公里外環路全線貫通。5個市重點中心鎮創建達標,村莊環境整治全市領先。
  
  五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提升。在蘇北地區率先通過國家生態縣考核驗收,垃圾收運、污水處理實現城鄉全覆蓋。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為45.09%、42.99%、14.54平方米。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全市領先,沛縣飲用水源列入中國四大好水序列。千島濕地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安國湖濕地公園被批準為省級濕地公園。
  
  六是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取得新進步。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社會保障體系全面覆蓋,低收入人口脫貧任務全面完成。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醫院新城醫院一期投入運營,地表水廠建成運行;新建夕陽紅老年公寓等養老機構,養老床位達到5303張;全縣建成公益性公墓246個,殯葬改革成果全市領先。創新領導約訪和每周有約制度,依法治縣扎實推進,平安建設水平逐年提高。公眾安全感和群眾法治建設滿意度連續五年全市領先,被評為省“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縣”、全國法治縣創建先進單位,治理能力被國家治理雜志評定為全省第四。微山湖接邊地區連續13年保持穩定。
  
  在“十二五”發展中,我們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堅持把“四化同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指引,自覺把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作為推動經濟行穩致遠的根本之策,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各項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一是始終堅持把“三重一大”作為強力引擎。堅持重點工作項目化,每年推出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大城建和為民實事工程項目以及事關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大事,一年接著一年干,通過重點的突破帶動和促進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二是始終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活力源泉。牢固確立創新意識,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和黨的建設各個領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構建了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立足沛縣城鄉實際,在加快新型城鎮化的同時,積極推動城鄉一體發展,加大中心鎮和新型社區建設力度,實現城市發展與農村新型社區建設互動并進、共同發展。
  
  三是始終堅持把生態文明作為價值追求。堅持走綠色、低碳、環保發展之路,大力實施天藍、地綠、水清、城靚、路暢“五大行動計劃”,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沛縣建設,建成一批生態綠地和人文景觀,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四是始終堅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根本宗旨。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實施各項民生工程,集中力量解決百姓身邊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熱點難點問題,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鞏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社會局面
  
  。五是始終堅持把為公真干作為鮮明導向。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為抓手,切實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干部隊伍建設,建立鄉鎮分類考核和村級重點工作考核體系,充分發揮考核的導向和激勵作用,營造了政通人和、心齊勁足、風清氣正的濃厚氛圍。這些經驗是沛縣未來發展的寶貴財富。
  
  (2)“十三五”時期沛縣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與“十二五”相比,“十三五”無論增長與發展,還是轉型與改革,都將處在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變化的深刻性、復雜性、艱巨性前所未有。綜合分析“十三五”時期國際國內形勢,機遇和挑戰交錯,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共存,但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沛縣仍將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總體平穩較快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
  
  經過“十二五”時期的奮斗,全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已經邁上了一個新的能級,環湖西路、龍湖大道、外環路全線建成通車,標志著沛縣環形發展架構基本形成,徐沛快速通道的加快建設,標志沛縣即將融入徐州半小時都市圈,沛縣在承接產業轉移、聚集生產要素方面的承載力和競爭力會越來越強,沛縣將成為徐州都市圈重要的節點城市。同時,沛縣未來發展也將遇到不利因素和嚴峻挑戰,主要是經濟增長下行、風險因素增加、資源環境制約和區域經濟競爭激烈。發展方式還較為粗放,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生態環境制約、科技人才資源匱乏,實現產業中高端發展難度加大。社會建設和治理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機關作風效能與發展要求還不太適應,黨員干部領導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們必須明大勢,看大局,準確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清醒認識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從嚴從實,揚長避短,奮發作為,不斷開創沛縣發展新局面。
  
  (3)“十三五”時期沛縣發展的指導思想
  
  “十三五”時期,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協同發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深化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推進依法治縣為保障,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保障改善民生為追求,切實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在實力沛縣、活力沛縣、宜居沛縣、美麗沛縣和幸福沛縣建設上邁上新臺階,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新沛縣。
  
  (4)“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根據中央、省、市確定的未來五年發展目標,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確定我縣“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奮斗目標是:
  
  ——經濟更加殷實,實力沛縣建設邁上新臺階。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GDP年均增長9.5%左右,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9%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2%以上,到2020年末,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90億元,人均GDP達到14600美元左右;經濟結構邁向中高端,基本形成以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干的現代產業體系,農業基本實現現代化,推動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打造沛縣經濟發展“升級版”,建設經濟強縣。
  
  ——體制更加完善,活力沛縣建設邁上新臺階。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創新驅動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體制機制;對外開放布局全面展開。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基本形成,全面建立起開放包容的外向型經濟體制機制。
  
  ——城鄉更加均衡,宜居沛縣建設邁上新臺階。以“全域規劃、多規合一”規劃體系為引領,以中心城市輻射為帶動,以產業向園區集中、居住向城鎮和新型社區集中、土地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三集中”為路徑,因地制宜,科學實施,有序推進,推動中心城市精致化、鎮區特色化、農村社區化,加快構建以中心城市為支撐,中心鎮和管理示范鎮為紐帶,農村新型社區為基礎的“1+5+100”新型城鎮體系,推進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社保、社會管理六個一體化。
  
  ——生態更加優良,美麗沛縣建設邁上新臺階。強化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嚴控污染增量和削減污染存量并舉,發揮生態紅線的剛性約束和引領作用,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單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保持在省市平均水平以下,建成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努力實現經濟增長、污染總量下降,促進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努力實現城市與農村和諧統一,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讓沛縣人民共同享有更清新的空氣、更清澈的水質、更清潔的環境,共同享受天藍、地綠、水凈、景美的宜居生活。
  
  ——民生更有保障,幸福沛縣建設邁上新臺階。把群眾的利益訴求作為努力奮斗的根本動力,全面提高群眾文明素質、收入水平、幸福指數,提前實現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就業比較充分,社會保障更加完善,教育、文化、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醫療滿足群眾需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人民群眾更多更實在更公平地改革發展成果。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社會風尚好,文化軟實力強,政府治理更加有效,公平正義得到保障,尊法守法成為習慣,誠信友善蔚為風氣,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5)“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和重大戰略
  
  發展戰略是發展理念的集中體現。“十三五”時期,必須認真貫徹中央提出的“六個堅持”原則,自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施“五大戰略”,堅決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加積極主動應對新一輪歷史性深刻變革。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作為沛縣發展的最大法寶,不斷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創新,尤其要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兩個方面同步發力,堅持企業為主體、產業為方向、人才為支撐、制度為保障,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工程,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實現“四個對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牢牢把握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實施統籌融合發展戰略。
  
  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統籌推進以一體化為動力的城鄉融合和區域融合、以“四化”同步發展為支撐的產城融合、以“互聯網+”為引領的新一輪產業融合,在增強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在統籌融合中實現新的發展。充分認識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實施綠色化發展戰略。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著力推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的綠色化,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牢固樹立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實施開放包容發展戰略。主動融入國家全方位對外開放總布局,加快“一帶一路”融通合作,積極融入長三角,實施內外開放并舉、引資和引智并重、引進來和走出去聯動推進,以更加開放的事業、更加包容的胸懷構筑對外開放新格局。認清貫徹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實施民生共建共享戰略。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惠及人民,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突出解決民生民計問題,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積極探索減少相對貧困、促進共同富裕的路子,提升城鄉居民保障水平、健康水平和教育文化水平,使全縣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過上更有保障更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二、突出開放發展,以轉型升級為主線,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6)推動經濟中高速增長。堅持把解放思想作為發展動力之“源”,以更加開放的理念,更加開闊的視野,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針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新特征,深入挖掘擴大內需潛力,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增強投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充分發揮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繼續把“三重一大”作為擴大投資的主抓手和基本盤,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擴大有效投資,優化投資結構,鼓勵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資,特別是擴大工業投資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充分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落實和創新鼓勵消費的各項政策,改善居民消費環境, 創新消費模式和產品業態,積極培育養老、健康、信息、旅游、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的消費增長點,通過擴大服務消費帶動居民消費增長。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7)做強做優新型工業。今后五年,沛縣仍處于工業化中前期。要堅持新型工業化第一方略,以“集群、集聚、高端、高新、融合發展”為方向,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構建現代工業體系。做強鋁加工、煤鹽化工、農產品加工三大支柱產業,煤鹽化工產業加快高端化、循環化、清潔化發展步伐;鋁加工產業重點抓好設備、工藝和產品更新,壯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農產品加工堅持以品質、標準和品牌為導向,開發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打造有影響力的地方品牌。全面提升紡織、冶金鑄造等優勢傳統產業,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產業集中度,實現精深化、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和鏈條式發展,形成產業競爭新優勢。
  
  加快能源產業發展步伐,大力推進煤電一體化,協調推進永泰能源2臺100萬KW火力發電機組、協鑫集團2GW太陽能光伏電站建設,全面提升能源基地建設水平。著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光伏產業關鍵技術突破、產業體系完善和系統集成開發,形成多晶硅鑄錠2GW、多晶硅切片2GW、太陽能電池片2GW、電池組件2GW、太陽能光伏電站2GW等300億元產值的上下游產業鏈,建設涵蓋光伏研發、制造、監測、貿易、金融在內的產業基地,打造全國“光伏領跑者”計劃示范基地。加快發展電子信息制造業,加快突破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產業領域。
  
  (8)大力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健全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現代農業支持保護體系,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鼓勵工商資本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提高農業規模化、社會化服務水平。持續推進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加快建設大沙河“一帶三區六園”,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培育打造大沙河經濟帶。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督體系。堅守耕地紅線,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開展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著力提高農業物質裝備和技術水平,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繼續推進黃河故道等農業綜合開發;推進農機農藝配套,逐步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強化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農業防災抗災能力”。
  
  (9)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實施沛城中心商業區、現代物流園、臨港產業園、濱湖電子商務和科技創業園 “一區三園”集聚計劃,努力把沛縣建設成為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城市、京杭大運河的能源原材料集散樞紐、徐州都市圈北翼最大的農產品物流基地和電子商務強縣。圍繞全產業鏈的整合優化,重點發展現代金融、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新型服務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著力推動制造業服務化。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加快發展健康服務、養老服務、旅游服務、中介服務等生活型服務業。
  
  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和提升,深入實施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提升工程,加快推進服務業集聚區提檔升級,大力培育科技創業、現代物流、軟件和服務外包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努力構建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服務產業集聚帶。突出“文化+生態”,完善漢文化景區、沿微山湖生態旅游帶、沿黃河故道休閑農業觀光帶旅游產業布局,深化品牌創建和旅游線路打造,整合提升旅游市場營銷體系,推動旅游業加快發展。
  
  (10)加快提升園區開發建設水平。進一步舉全縣之力建設開發區,強化沛縣經濟開發區的工業經濟主戰場作用,按照完善功能、集聚產業、強化管理、提升水準的總體要求,加大開發力度,抓好擴容升級,發揮好對全縣的示范引領作用,爭創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根據鎮級工業集中區產業規劃和控制性詳規,加快推進楊屯、魏廟、張莊、敬安、安國5個工業集中區建設,使其成為高產優質發展的主產區、創新創業的示范區。實施工業建設用地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鼓勵各鎮區建設高標準廠房。堅持多渠道投入和市場化運作,加快電子商務園、創業園、科技園等各類功能性園區建設,建設一批標準廠房,形成小企業孵化基地,打造可分類承擔不同企業需求的創業創新載體,孵化培育一批創新發展的中小企業。推進龍固循環經濟產業園規范發展,提升園區發展質量和效益,創建省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和省級開發區。
  
  (11)推動“互聯網+”向各行業滲透。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積極發展基于網絡的互聯網經濟、平臺經濟等新興業態,突出抓好互聯網與農業、工業、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運用于各類產業發展的全過程全領域。實施“數字興農”工程,積極發展智慧農業。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融合主攻方向,建設一批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實施智慧醫療工程和智慧養老工程。扎實推進電子商務發展,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實行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加快構建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體系,扶持、規范和引導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沛縣更多農產品“網上賣”,努力構建具有特色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模式,推動電子商務示范村建設,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迅速成長。
  
  (12)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堅持走出去、請進來,以更高的標準抓招商,全面梳理排定優勢產業建鏈、補鏈、強鏈的關鍵環節、目標客戶,有針對性地招引一批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項目,完善產業配套,加速產業裂變,延伸產業鏈條,帶動重點產業的集聚發展。充分發揮出口對增長的促進作用,抓好重點外貿出口企業發展,優化產品結構,努力擴大一般貿易,保持出口存量穩中有升。創新技術、產品、管理、營銷、商貿模式,鼓勵引導企業深度參與國際分工,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培育發展外經、外貿新的增長點。

  三、突出創新發展,以深化改革為抓手,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
  
  (13)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現代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完善土地流轉平臺,逐步實現農村集體土地全縣統一政策、統一調控、統一監管。大力發展示范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規范農民合作社發展,深化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創建。深入推進農業龍頭企業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扶持與農戶利益聯結緊密的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工商資本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向農業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優化財政農業投入結構和方式,健全財政農業投入與信貸、保險、社會資本的合作機制,引導更多資源投向農業農村領域。繼續發揮好“富民助農貸、興農貸、金農貸、潤農金”等金融產品作用,加大對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村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創新農業保險產品,探索試點家庭農場保證保險、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等“保險+信貸”新型險種,構建具有沛縣特色的農業保險管理體系,穩步提高農業保險覆蓋面和風險保障水平。
  
  (14)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突出增強市場主體活力和競爭力,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積極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促進金融創新發展。深化國有企業分類改革,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法人制度和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做大做強骨干重點企業,清理、關閉停產企業,努力實現國有資本收益的穩步增長。加大企業上市指導服務和政策扶持力度,鼓勵推動企業上市。全面清理行政事業性和經營服務性收費,清理和廢除一批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消除各類違法違規實施優惠政策的行為;健全完善現代市場規則,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市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健全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制度體系,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完善中心鎮國土空間規劃;積極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健全財政引導資金“撥改投”“撥改保”新模式。加強融資平臺建設,以中醫院、棚戶區改造、徐沛快速通道、采煤塌陷地生態修復等項目為龍頭,大力推進PPP模式,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
  
  (15)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突出抓好簡政放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探索實施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全面落實“5張清單、1個平臺、7項相關改革”等舉措,全面清理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項目,扎實推進以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本藍圖管規劃、一個窗口管接件、一個中心管審圖、一張表格管評估、一把尺子管勘測、一張票據管收費、一個號碼管服務“八個一”為主要內容的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改革,探索建立具有沛縣特色的政府治理模式,努力把沛縣打造成為全國行政效率最高、審批事項最少、發展環境最優的地區之一。完善各類考核評價體系和考核制度,加快構建高效規范科學的街道管理體制、行政執法體制,深入推進百姓辦事零障礙,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16)深化民主法制領域改革。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完善縣人大及其常委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規范人大詢問工作機制,完善人大常委會同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機制。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健全完善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健全重要情況通報、重大決策咨詢制度。健全依法決策機制,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和重大行政決策實施后評估制度。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深化社區居委會自治改革,完善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深入推進法治沛縣建設,按照中央和省委統一部署,同步推進司法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
  
  (17)深化社會體制改革。圍繞增強文化軟實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全面落實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教師管理體制、教育管理體制、學校辦學體制改革。深化醫療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加大公立醫院改革力度,探索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完善基層醫療衛生體制,創新人事薪酬管理制度,進一步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升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創新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機制,完善“第三方”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規范穩評程序、健全問責機制,改革信訪工作制度,建立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機制。創新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社會面大巡防體系。創新基層基礎工作體系,完善綜治和平安建設信息化綜合服務系統。
  
  (18)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繼續加大對創業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創業培訓、創業政策、創業載體、創業服務和創業氛圍“五位一體”新機制,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的良好環境。大力建設創業載體,加快建設創業園區,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創業園區投資建設高標準廠房,引導創業企業集中入駐園區標準廠房,實現創業者“拎包入駐”;加快培育創業示范街區,加強規劃指導,進一步提升輻射力和帶動力;加快打造專業特色市場,進一步整合提升傳統商貿專業市場,規劃新建一批現代服務業專業市場,讓每個有創業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創業空間,讓自主發展精神蔚然成風。
  
  (19)大力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技術研發能力建設,推進企業研發機構提檔升級,推動創新政策、創新資源、創業人才向企業集聚。壯大以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為重點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加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走出一條具有沛縣特色的資源性城市可持續發展之路。
  
  大力培養和集聚創業創新人才。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實行載體、項目、金融、服務聯動配套,大力引進和培養集聚科技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復合型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完善激勵機制,優化發展條件,用好用活各類人才,營造有利于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環境。
  
  扎實推進科技強縣建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強化科技同經濟、創新成果同產業、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四個對接”,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加快培育公共研發平臺,引導大中型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普遍建立校企聯盟,推進企業依靠自主創新實現轉型升級。
  
  四、突出協調發展,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
  
  (20)完善“1+5+100”城鎮新格局。立足城鄉一體,堅持多規合一,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加大“六個一體化”統籌推進力度,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促進城鄉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加快推進沛北一體化。加快修編沛縣主城區及新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做好5個重點中心鎮和8個管理示范鎮總體規劃、100個新型農村社區規劃的實施工作; 啟動編制城市綠地系統、城區交通等專項規劃,完善城區重點地段、重點片區、重要節點城市設計,做好黃河故道流域片區規劃編制,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中心鎮和特色鎮為支撐、一般鎮為基礎、新型農村社區為紐帶的“一心(中心城區)、三軸(徐沛公路沿線發展軸、徐沛快速通道沿線發展軸、大沙河和沛豐路沿線發展軸)、多點(13個城鎮鎮區、100個新型農村社區)”的城鎮空間格局。
  
  (21)強化中心城市集聚效應。按照“精心、精致、精細、精品”的要求高標準建設城市功能性基礎設施,老城區突出抓好交通疏解、功能優化、服務提升工程,基本完成棚戶區、城中村搬遷改造,進一步提升承載力和服務力;新城區圍繞夯實基礎、完善功能、優化服務,重點抓好功能性項目建設,增強科技創新、現代物流、文教衛體和養老等方面公共服務功能,增強吸納力和集聚力。
  
  (22)提升新型鎮村內涵。按照優化空間、強化集聚、提升品質、放大特色的思路,積極探索農民就地城鎮化、服務社區化、生活市民化的有效路徑。充分挖掘各鎮區位條件、自然資源、人文景觀和產業基礎等特色優勢,優化提升鎮村體系布局規劃和各鎮建設規劃,加快推進5個重點中心鎮建設,進一步加大管理示范鎮推進力度,全面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全力打造各有強項、各展優勢、各具特色的產業強鎮、生態美鎮和文化名鎮。穩妥推進100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按照康居村、美麗村、整潔村標準建設重點村、特色村和一般自然村,建設美麗鄉村。
  
  (23)統籌完善城鄉功能配套。樹立“大交通”理念,著眼于縣域互聯互通,長遠規劃,分步實施,加快建設內暢、外聯、互通的基礎設施體系。突出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徐沛快速通道、湖西航道疏浚、沛縣港遷建、龍河路拓寬等重點工程建設。圍繞提高各功能區域互聯互通水平、緩解城市擁堵等重點,強化交通方式無縫對接,實現功能組團間內部暢通,推動交通與城市空間、產業布局和人口分布的有機融合。優先發展公共交通,著力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擴大公交覆蓋面,加快農村客運線路改造步伐,提高城鄉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加強城鄉停車場(點)規劃建設,科學設置交通信號燈,合理排布交通指引線,方便群眾出行。加快沛縣經濟開發區產城融合發展,優先保障民生工程,優化生產生活布局,深入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推動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公共服務功能。實施地下管網改造工程,加快建設海綿城市。
  
  (24)提高城鄉管理水平。推進城鄉管理一體化,強化城鄉共建共管,以“城更靚”環境綜合整治“931”行動為抓手,不斷拓展“大城管”體系,有效運行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完善城市管理機制和體制,加強和推進城鄉管理隊伍正規化、執法規范化和監督管理信息化工作,推動城市管理的職能向農村延伸、服務向農村覆蓋。建立健全村莊環境整治長效管理機制,繼續完善“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城鄉垃圾收運體系建設,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使全縣農村的村容村貌更加整潔、鄉村特色更加鮮明,讓廣大農民群眾享有更加美好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推進城鄉管理社會化,鞏固提升文明城市驗收成果,創新理順物業管理機制,促進城鄉管理重心下沉、運轉高效、水平提升,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文明意識、環境意識和社會公德意識,讓沛縣城鄉時時、處處都給人留下“美”的印象。
  
  五、突出綠色發展,以生態環境改善為路徑,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25)狠抓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以微山湖為區域集中供水主水源地,積極開展應急備用水源地建設,完善全縣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深入開展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對鎮、村的集中式、分散式飲用水源劃定保護區。認真落實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深入開展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城市揚塵等各類污染源的綜合治理,切實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加強固體廢棄物管理,落實“污染者治理責任”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從源頭上削減固體廢物產生量;逐步建立固體廢物網上動態申報信息平臺,實現固體廢物動態管理。持續開展城市和村莊環境整治行動,城市著眼提升長效管理水平,重點加強城郊結合部、棚戶區、老舊小區、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綜合整治;農村實行整村推進、連片治理,進一步完善環保工作機制。
  
  (26)加快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強化節能減排,實施節能重點工程,淘汰紡織塑編、冶金鑄造等落后產能,深入推進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加強重點耗能企業節能管理,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新機制;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全力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執行嚴于國家要求的主要耗能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做到增產不增污、增產減污。推行循環清潔生產方式,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發展低能耗、低水耗、高附加值的產業和產品,系統總結循環經濟試點示范經驗,全面推廣不同層面的循環經濟發展典型模式,引導和激勵企業自覺實施清潔生產,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目標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27)強化綠色支撐保障。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提倡綠色消費、適度消費,推廣綠色產品,全面推進綠色辦公。強化生態文化建設,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形成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強化生態文明共建共享,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公益活動。完善生態制度,提升綠色決策水平,對涉及到影響群眾環境權益的重大事項,嚴格執行集體決策、社情民意反映、專家咨詢、公示聽證、環境評價、責任追究等制度,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加快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確保公共財政每年用于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支出的增幅高于經濟增長速度,積極探索運用稅費手段提高環境污染成本,完善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補償機制。完善黨政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提升生態環境指標比重,加快制定生態環境破壞責任終身追究辦法。嚴格環境執法,依法嚴厲打擊破壞環境、危害生態的各類刑事犯罪。
  
  (28)促進礦地和諧發展。開展工礦廢棄地復墾試點,積極進行塌陷地治理,建成礦業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樣板區,積極創建國家級綠色礦業示范區。嚴格保護各類各級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結合黃河故道綜合開發,協調土地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提高土地生態環境質量;構建和保護城鎮之間的綠色生態空間。加強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嚴守“濕地紅線”,開展重點區域濕地恢復與綜合治理,強化濕地資源檢測,加強微山湖湖濱省級濕地公園和安國湖省級濕地公園等濕地資源環境保護。

  六、突出共享發展,以民生民計為根本,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加快實現百姓富和社會文明程度高
  
  (29)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努力實現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企業薪酬調查和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等基本制度,健全最低工資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完善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健全支付保障機制。進一步做好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工作,完善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健全津貼補貼和績效工資水平動態調整機制。鼓勵居民財產向資本轉化,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經營性收入。穩步提升居民轉移性收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持續加大扶貧攻堅力度,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積極落實產業扶持、轉移就業、金融支持、醫療救助、社保政策兜底等措施,確保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一人不少、一戶不落”地實現脫貧。
  
  (30)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基本保障全面覆蓋、補充保障協調發展、兜底保障無縫銜接、困難群體幫扶有力、保障待遇合理增長、財政保障形成機制、經辦服務高效便捷,統籌城鄉的更可靠社會保障體系。整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健全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和經辦服務體系,完善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政策,擴大參保繳費覆蓋面,建立健全合理兼顧各類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確定和正常調整機制。強化社會救助托底功能,完善城鄉低保標準增長機制,積極推進城鄉低保一體化。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加大對困難群體救助幫扶力度。
  
  (31)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加快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最大限度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實現就業機會更加充分、就業環境更加公平、就業能力更加提升、就業結構更加優化、勞動關系更加和諧。結合產業升級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轉業軍人就業。健全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構建勞動者從學習到工作各個階段,適應勞動者多樣化、差異化需求的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創新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暢通職工表達合理訴求渠道。增強失業保險制度預防失業、促進就業功能,完善就業失業監測統計制度。
  
  (32)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建設現代醫療衛生體系,保證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加大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力度,落實執業醫師多點執業制度,探索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快構建“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就醫秩序。重點辦好人民醫院、中醫院,支持婦幼保健、精神、康復等專科醫院。推進衛生信息化建設,建成縣級醫療衛生服務信息化平臺。堅持中西醫并重,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構建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促進民營醫療機構健康發展。著力構建現代醫療衛生監管體系,依法嚴厲打擊非法行醫、制售假劣藥品與醫療器械等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違法行為。整合城鄉居民醫保,提高籌資標準,優化補償方案,全面啟動大病保險工作,落實農村重大疾病保障惠民政策。加強醫療服務監管,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務水平。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創新養老服務體制機制,努力滿足廣大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33)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以教育現代化建設為統領,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深化辦學體制改革,提升與如皋合作辦學水平,完善集團化辦學體系;積極推進教師工資分配制度改革,激發教師隊伍活力。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更大力度發展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義務教育,辦強辦優高中教育,加快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現代職業教育,積極發展成人教育和社區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健全教師管理和激勵制度。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優化城鄉中小學布局,著力縮小城鄉、區域、學校、群體之間的差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實現全覆蓋。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
  
  (34)加快文化強縣建設。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加快建設文化凝聚力和引領力強、文化事業和產業強、文化人才隊伍強的文化強縣,努力構筑思想文化建設高地和道德風尚建設高地。加強先進思想文化引領。廣泛開展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用“24字”價值標準引導人、教育人、塑造人。繼續深化好人文化建設,打造“沛縣好人”特色品牌,廣泛開展弘揚良好家風、鄉風、校風、行風活動,深化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大力推進法治文化建設,扎實推進“七五”普法,增強全民守法意識。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進一步樹立“文化+”發展理念,充分挖掘利用漢文化,繼續實施“舞動漢風”工程,扶持優秀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加強特色文化品牌建設,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增加公共文化投入,推進鎮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更加注重文化設施的使用和管理,建立公共文化資源交流共享平臺,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提高文化設施利用效率和服務水平。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全面提升全縣公民的科學素質。
  
  加快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業和文化產品,不斷擴大文化出口貿易和對外交流。大力開展普及性文化藝術教育活動,加快推進“書香沛縣”建設,提升全民閱讀率,帶動全民文化素養提升。
  
  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健全社會輿情引導機制,突出發揮報紙、廣播、電視、政府網站等主流媒體作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堅持正面引導與依法管理相結合,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傳播網絡正能量,強化依法管網力度,清朗網絡空間。深入開展“掃黃打非”。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提升新媒體格局下的輿論傳播力和價值引導力。
  
  (35)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扎實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用法治精神提升治理內涵,用法律制度規范治理行為,深入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推進綜合執法,實現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加快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司法誠信和社會誠信建設,構建社會誠信體系,全面提高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深入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強化重大事項決策前風險評估、實施中風險管控和決策過錯責任追究。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運用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化解矛盾糾紛。
  
  深化信訪工作制度改革,堅持黨政領導約訪和每周有約制度,疏導和化解群眾矛盾。加強法律援助工作,切實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加快完善立體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大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整治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
  
  加強基層基礎建設,進一步充實加強基層政法綜治組織力量,完善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廣泛宣傳、發動、組織廣大人民群眾以及各類社會組織參與平安法治沛縣建設,建立和完善專群結合、以專帶群的創建工作體系。
  
  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機制,實現全體公民在社會發展的各方面都享有平等的生產和發展權力。堅持執法為民、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守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36)全面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強化黨委政府安全生產責任,完善監管工作機制,建立企業安全生產誠信承諾制度、安全生產不良信用記錄和“黑名單”制度、安全生產誠信報告和公示制度。加強安全生產源頭管控,加強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完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強化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實行安全生產巡查、督查、暗查制度,嚴格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加強安全生產事故深度調查,依法嚴肅追究事故責任,堅決懲治重特大安全事故背后的職務犯罪。建立最嚴格、覆蓋全過程的食品藥品監管制度,深化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刑事犯罪,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七、堅持從嚴從實,切實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全面實現“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保證
  

  勝利實現我縣“十三五”規劃,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集中全縣人民智慧,凝聚全縣人民力量,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
  
  (37)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加強黨委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制度化建設,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健全決策咨詢機制。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準確把握重大政策,切實抓好重大工程,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堅定不移地把“三重一大”牢牢抓在手上,繼續以重點的突破帶動經濟社會全局發展。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調控能力,堅持未雨綢繆、防范在先,突出問題導向,強化底線思維,有針對性地抓好經濟、社會、生態和公共安全方面的風險防范和化解工作。自覺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切實提高領導各項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法治化軌道。
  
  (38)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落實“三嚴三實”要求,忠實執行黨的群眾路線,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加強作風建設,以優良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嚴肅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利益,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管理、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構建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圍繞干部公道正派、權力公開規范、社會公平正義主線,堅定信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把加強學習擺在突出位置,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推動科學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
  
  (39)充分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切實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合作共事,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對臺和僑務政策,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不斷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更好地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全面落實“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切實擔起“兩個率先”的光榮使命,同心同德推動發展,凝心聚力抓好落實,努力把“十三五”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譜寫建設美好新沛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