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四能”為動力 推動“四茶”高質量發展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3-03-29 點擊:次
2020年4月,英德市現代農業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被批準納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管理體系。創建以來,省、市領導多次實地指導,英德市委市政府將產業園創建列入全市鄉村振興重大實施項目,把建設產業園作為產業振興的突破口,強化科技創新、特色文化、綠色生態、健全機制賦能,推動“四茶”(茶產業、茶文化、茶品質、茶富農)統籌發展,英德紅茶特色產業振興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科技創新賦能,建設茶產業發展新高地
強化產業發展全鏈條的科技支撐,給產業園插上科技的翅膀。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成立英德紅茶產業研究院,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擔任院長,組建創新研發團隊。扶持園區企業與中山大學、省農科院茶葉所等省級以上教學科研單位搭建科技創新平臺11個。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授權1項,省農業技術推廣獎2項、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30余項。信息賦能產業發展。實施全產業鏈裝備與信息化支撐項目,園內農機精準作業面積5.48萬畝,綜合機械化率76.39%,建設“水肥一體化+氣象預報+病蟲害監測+安全監控溯源”為一體的“智慧茶園”1000畝,建成可視化、動態監測茶園67個,集成開發英德紅茶交易信息系統、英德紅茶追溯云平臺等信息平臺。在航天育種、野生茶樹資源普查及開發利用、精深加工產品開發方面,也取得了諸多成效。孵化培育發展動能。建設中國(英德)紅茶科創小鎮,打造新型眾創空間,推進科技創新孵化和成果轉化示范。園區聚集農業省級龍頭企業16家,高新技術企業由3家增長到8家,3家茶企在廣東鄉村振興板掛牌上市,新增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63家。
二、特色文化賦能,建設茶文化發展引領區
積極傳承、發展本土特色文化,探索利用發展新模式,文化賦能產業作用逐步彰顯。挖掘英德茶文化資源。加強保護傳承發展蘊含英德特色、彰顯嶺南風貌的茶文化,英德紅茶制作技藝、擂茶粥制作技藝等入選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茶文化保護、利用、開發力度,英德市紅旗茶廠入選第五批國家工業遺產。推進英德市紅茶研發(交易)中心、英德紅茶科創小鎮、東華紅茶小鎮等大型茶葉類綜合項目建設,充分發揮茶文化資源優勢,推助茶文化產業成英德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英德茶文化品牌。運用“媒體宣傳+舉辦活動+出訪推薦+跨界融合”聯動模式,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實施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工程,堅持舉辦本土特色茶文化品牌活動,打造出“英德紅茶頭采節”、“英德全民飲茶日”等文旅IP。英德紅茶推廣主題曲《東方金美人》獲得“農行杯”鄉村音樂原創歌曲創作大賽二等獎。2022年英德紅茶品牌價值達到37.18億元,比2019年增加13.55億元,獲評“最具品牌傳播力的三大品牌”之一。推動茶旅深度融合發展。結合南嶺國家公園、連樟樣板區等鄉村振興項目,完善農旅基礎設施,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知青文化、茶文化,打造茶旅精品線路,先后有6條茶旅路線入選全國紅色茶鄉旅游精品路線;打造積慶里紅茶谷、德高信生態茶園及石牯塘鎮、黃花鎮等一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和示范鎮。英德市獲評全國區域特色美麗茶鄉,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連樟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三、綠色生態賦能,建設茶品質發展示范區
推進產業發展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產業園成為優質安全的代名詞。“把生態裝進茶杯”。實施“主導產業提升工程”,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控病蟲害技術,積極推動生態茶園建設。創建期間,園區示范建設生態示范茶園1.9萬畝,輻射周邊茶園10萬畝。截至目前,英德市有40家茶園獲得廣東省生態茶園認定,2家企業入選全國T20最美生態茶園。英德市入選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統防統治百強縣”、“廣東省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把質量融入茶園”。以實現園區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全覆蓋為目標,把產業園建成質量安全的“放心園”。推進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茶園生產和管理,建立茶葉產品從種植、生產、收購、貯存、包裝、流通和銷售全鏈條的可追溯制度和電子信息平臺。創建期間,園內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比例超過70%,質量安全監測抽檢合格率達到100%。“把品牌植入產業”。通過提質增效,推動品質賦能茶產業。園區通過“企業創建自主品牌及三品一標一品牌專項獎勵”促進品牌發展。截至2022年底,園區有茶葉類綠色、有機及地理標志產品認證113個,粵字號品牌茶葉產品34個,省級“菜籃子”茶葉基地4家,出口備案基地13家。英德紅茶入選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聲譽百強,首批“中歐100+100”地理標志互認保護產品。
四、健全機制賦能,建設茶富農先行區
改進傳統茶產業生產組織方式,完善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業升級、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建立“一地生五金”帶農模式。2020年,“一地生五金”模式登上人民日報頭版。以英州紅公司為代表,公司通過與當地村委、農戶開展股份合作,使得農戶獲得5項收入,即土地流轉租金、務工收入、家庭農場經營性收入、入股茶園的保底資產性收益以及企業愛心基金。該模式為當地200多名農戶和周邊500多戶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每戶每年可增收3500元以上,增加村集體年經濟收入超過4萬元,累計捐贈愛心基金超20萬元。創新“‘1+N’+合作社/家庭農場”產業化聯合體帶農模式。通過聯結加工技術服務中心和多個加工基地,為合作社、農戶提供統一規范的加工服務。該模式帶動45個家庭農場、3個種植合作社、1個合作聯社納入“‘1+N’+合作社/家庭農場”產業化聯合體中,建成2個區域加工分中心,年產干茶150萬斤,帶動英德市共1600余戶茶農從事英德紅茶標準化種植和加工,茶農平均年收入增長到3萬元以上。該模式入選中國茶產業聯盟和國家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國茶產業T20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