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專題研究 > 鄉村振興戰略專題 > 振興動態 >

國家林業和國土資源部發文:建設300處國家森林康養基地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3-21 點擊:

  隨著森林生態產品的不斷延伸,森林康養,作為森林生態和服務價值的一種新發現,成為新時期林業發展新業態,受到公眾的熱切關注和歡迎。近日,為促進森林康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
  
  綠色經濟新引擎
  
  我國森林康養產業蓬勃發展,實現了林業休閑旅游與森林醫療、森林運動、森林養生等融合發展,延長了林業休閑旅游產業鏈,促進了戶外運動和相關設施建設,發揮了森林食品和中醫藥的優勢。
  
  短短幾年間,全國各地森林康養發展實踐如雨后春筍般蓬勃展開。四川、湖南森林康養起步較早。截至目前,四川各級財政直接投入森林康養產業超過2億元,總產值超500億元。湖南有29個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基地,并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個森林康養基地,培養500名森林康養師。各地市迎頭趕上,拿出森林康養2020年目標“計劃書”:貴州建成100個具有貴州特色的森林康養基地,森林康養年服務人數達到1000萬人次;浙江建成100個森林旅游休閑養生區,森林旅游總收入超過1000億元……社會資本也紛紛搶灘森林康養產業,山西、四川等省專門成立了政府為主導的森林康養投資公司。
  
  目前,我國已有380家國家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遍布全國27個省(區、市)。
  
  健康中國新期待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長遠發展和時代前沿出發,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戰略安排。
  
  森林康養是健康中國的新產業,是林業產業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近年來,我國森林康養依托優質的森林資源,將現代醫學和傳統中醫學有機結合,配備相應的養生休閑及醫療、康體服務設施,在森林里開展一系列有益人類身心健康的活動,為公眾營造了良好的健康環境,帶來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豐富的森林資源,不僅意味著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更與人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根據規劃,我國將充分利用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國有林場和國有林業局,森林城市、森林小鎮、森林人家等,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到2020年,示范性森林城市達到200個、森林小鎮達到1000個、森林公園等達到10000個,建成一批森林人家、森林步道和森林療養康復場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關于促進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了發展目標,到2025年,林業旅游、康養與休閑產業接待規模達50億人次。
  
  鄉村振興新動力
  
  我國90%的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分布在林區、山區和沙區。發展森林旅游休閑康養產業,已成為拓寬貧困戶就業增收渠道的重要舉措。我國提出要發展集旅游、醫療、康養、教育、文化、扶貧于一體的林業綜合服務業,將森林旅游康養產業作為林業產業建設工程重點。到2020年,森林年生態服務價值要達15萬億元。
  
  隨著各省(區、市)各項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森林康養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開始顯現。四川洪雅縣政府設立了森林康養發展資金1000萬元,出臺四川省首個縣域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規劃,把分散的森林康養基地、有機食藥材基地、生態工業基地串聯成鏈。廣西龍勝2016年實現森林生態旅游收入66.47億元,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7.5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5萬人,占全縣貧困人口的84.1%。
  
  政策全文
  
  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
  
  林改發〔2019〕2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民政廳(局)、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內蒙古、大興安嶺森工(林業)集團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民政局、衛生計生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各司局、各派出機構、各直屬單位:
  
  森林康養是以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以促進大眾健康為目的,利用森林生態資源、景觀資源、食藥資源和文化資源并與醫學、養生學有機融合,開展保健養生、康復療養、健康養老的服務活動。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是科學、合理利用林草資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有效途徑,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措施,是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戰略選擇,意義十分重大。為促進森林康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為統領,以服務健康中國和促進鄉村振興為目標,以優化森林康養環境、完善康養基礎設施、豐富康養產品、建設康養基地、繁榮康養文化、提高康養服務水平為重點,向社會提供多層次、多種類、高質量的森林康養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優化,協調發展。嚴格執行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強化林地用途和森林主導功能管制,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統籌考慮森林生態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科學確定康養利用方式和強度,實現生態得保護、康養得發展。
  
  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據資源稟賦、地理區位、人文歷史、區域經濟水平等條件及大眾康養實際需要,確定森林康養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規劃布局,突出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實現布局合理、供需相宜。
  
  堅持科學開發,集約利用。充分利用和發揮現有設施功能,適當填平補齊,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重復建設,不搞脫離實際需要的超標準建設,避免急功近利、盲目發展,實現規模適度、物盡其用。
  
  堅持創新引領,制度保障。運用多學科多領域的新成果,加快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規范,強化服務保障,實現規范有序、保障有力。
  
  堅持市場主導,多方聯動。立足市場需求,以產權為基礎,以利益為紐帶,推進全面開放,吸引各類投資主體和社會力量參與,實現部門聯動、統籌推進。
  
  (三)發展目標。培育一批功能顯著、設施齊備、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的森林康養基地,構建產品豐富、標準完善、管理有序、融合發展的森林康養服務體系。
  
  到2022年,建成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產業布局較為合理的區域性森林康養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300處,建立森林康養骨干人才隊伍。
  
  到2035年,建成覆蓋全國的森林康養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1200處,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森林康養專業人才隊伍。
  
  到2050年,森林康養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森林康養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分的森林康養服務。
  
  二、主要任務
  
  (四)優化森林康養環境。遵循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理念,科學開展森林撫育、林相改造和景觀提升,豐富植被的種類、色彩、層次和季相。結合功能布局,有針對性地營造、補植具有康養功能的樹種、花卉等植物。著力打造生態優良、林相優美、景致宜人、功效明顯的森林康養環境。
  
  (五)完善森林康養基礎設施。依托已有林間步道、護林防火道和生產性道路建設康養步道和導引系統等基礎設施,充分利用現有房舍和建設用地,建設森林康復中心、森林療養場所、森林浴、森林氧吧等服務設施,做好公共設施無障礙建設和改造。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將森林康養公共基礎、健康養老等設施建設納入當地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六)豐富森林康養產品。以滿足多層次市場需求為導向,著力開展保健養生、康復療養、健康養老、休閑游憩等森林康養服務。積極發展森林浴、森林食療、藥療等服務項目。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大力開發中醫藥與森林康養服務相結合的產品。推動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繁育及利用。加強森林康養食材、中藥材種植培育,森林食品、飲品、保健品等研發、加工和銷售。依托森林生態標志產品建設工程,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的優質森林康養品牌。
  
  (七)建設森林康養基地。依據林業、健康、衛生、養老等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建立健全森林康養基地建設標準,推進森林康養基地建設。基地建設要選址科學安全、功能分區合理、建設內容完整、特色優勢突出。按照“環境優良、服務優質、管理完善、特色鮮明、效益明顯”的要求,創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康養基地,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建立森林康養基地質量評價和動態管理制度。
  
  (八)繁榮森林康養文化。積極推進森林康養文化體系建設,深入挖掘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森林文化、花卉文化、膳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鄉土文化。鼓勵創作森林康養文學、書法、攝影、音樂、影視等文化產品。強化自然教育,提高公眾對森林康養功能的全面認識。推廣森林康養文化,倡導健康生活理念。
  
  (九)提高森林康養服務水平。完善服務標準和技術規范,加強標準實施和監督管理。引進先進經營理念,探索運用連鎖式、托管式、共享式、職業經理制等現代經營管理模式,提升運營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強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服務品質。開展森林康養環境監測,實時發布生態及服務數據。加強安全防護和引導,強化應急處置,確保安全運營。
  
  三、保障措施
  
  (十)加強組織指導。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強化森林康養服務質量和綜合管理,民政、衛生健康、中醫藥等部門在職責范圍內做好相關指導工作。按照“特色突出、符合實際、布局合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銜接林業、健康、養老等發展規劃,科學制定森林康養產業規劃,明確發展重點和區域布局。規范森林康養市場行為,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大力宣傳森林康養,推廣品牌、基地和創新模式。鼓勵各地舉辦以森林康養為主題的公益活動,提升森林康養的社會影響力。
  
  (十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級林業草原主管部門要積極協調有關政府部門,各級民政、衛生健康、中醫藥等部門要加大對森林康養產業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森林康養生態環境質量提升、森林康養數據監測、森林康養文化傳播以及水、電、路、網絡、通信、公廁、林間步道、全民健身等基礎設施建設。對森林康養基地開展的林相改造、補植補造、森林撫育等按政策給予支持。創新機制模式,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支持引導經營主體投資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各地可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基金,以融資擔保、貸款貼息、項目獎補等方式,大力培育森林康養龍頭企業,鼓勵貧困地區發展森林康養產業,促進就業增收、脫貧致富,支持返鄉下鄉人員、林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和小農戶參與森林康養服務工作。
  
  (十二)加強用地保障。依法依規滿足森林康養產業用地需求。利用好現有法律和政策規定,對集中連片開展生態修復達到一定規模的經營主體,允許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治理面積從事康養產業開發。在不破壞森林植被的前提下,可依據《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利用二級國家級公益林地開展森林康養活動。認真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合理利用農村未承包的集體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灘涂發展養老產業。
  
  (十三)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各類林業、健康、養老、中醫藥等產業基金進入森林康養產業。將森林康養產業項目納入林業產業投資基金支持范圍。積極爭取和協調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及有關商業金融機構長周期低成本資金支持。對符合政策規定的森林康養產業貸款項目納入林業貸款貼息范圍。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社會資本以合資、合作、租賃、承包等形式依法合規進入森林康養產業,引導其與林場、合作社、農戶等經營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支持社會力量結合森林康養資源建設特色養老機構。
  
  (十四)健全共建共享機制。加強部門溝通協調,建立健全協作機制。鼓勵地方推進森林康養與醫療衛生、養老服務、中醫藥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互促共贏。鼓勵地方探索依法將符合條件的以康復醫療為主的森林康養服務納入醫保范疇和職工療養休養體系。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在森林康養發展要素保障、審批手續等方面給予支持。支持有相關資質的醫師及專業人員在森林康養基地規范開展疾病預防、營養、中醫調理養生、養老護理等非診療行為的健康服務。
  
  (十五)強化科技支撐。鼓勵森林康養基地與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加強科學研究、新技術新產品研發與應用推廣。推進“互聯網+森林康養”發展模式,打造森林康養大數據平臺,與國家生態大數據平臺實現對接和數據共享。推廣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和裝備,實現智慧森林康養。
  
  (十六)加強人才培養。將森林康養專業人才培訓納入相關培訓計劃,支持高校和職業學校建設森林康養相關學科和專業,培養實用型、技能型專業人才。探索開展森林康養從業人員能力水平評價工作,培養一支懂康養業務、愛康養事業、會經營管理的經營型人才隊伍和技術優良、服務意識強、職業操守好的康養技術人員。


 

主頁 > 專題研究 > 鄉村振興戰略專題 > 振興動態 >

國家林業和國土資源部發文:建設300處國家森林康養基地

2019-03-21 來源:未知 點擊:

  隨著森林生態產品的不斷延伸,森林康養,作為森林生態和服務價值的一種新發現,成為新時期林業發展新業態,受到公眾的熱切關注和歡迎。近日,為促進森林康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
  
  綠色經濟新引擎
  
  我國森林康養產業蓬勃發展,實現了林業休閑旅游與森林醫療、森林運動、森林養生等融合發展,延長了林業休閑旅游產業鏈,促進了戶外運動和相關設施建設,發揮了森林食品和中醫藥的優勢。
  
  短短幾年間,全國各地森林康養發展實踐如雨后春筍般蓬勃展開。四川、湖南森林康養起步較早。截至目前,四川各級財政直接投入森林康養產業超過2億元,總產值超500億元。湖南有29個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基地,并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個森林康養基地,培養500名森林康養師。各地市迎頭趕上,拿出森林康養2020年目標“計劃書”:貴州建成100個具有貴州特色的森林康養基地,森林康養年服務人數達到1000萬人次;浙江建成100個森林旅游休閑養生區,森林旅游總收入超過1000億元……社會資本也紛紛搶灘森林康養產業,山西、四川等省專門成立了政府為主導的森林康養投資公司。
  
  目前,我國已有380家國家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遍布全國27個省(區、市)。
  
  健康中國新期待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長遠發展和時代前沿出發,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戰略安排。
  
  森林康養是健康中國的新產業,是林業產業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近年來,我國森林康養依托優質的森林資源,將現代醫學和傳統中醫學有機結合,配備相應的養生休閑及醫療、康體服務設施,在森林里開展一系列有益人類身心健康的活動,為公眾營造了良好的健康環境,帶來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豐富的森林資源,不僅意味著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更與人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根據規劃,我國將充分利用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國有林場和國有林業局,森林城市、森林小鎮、森林人家等,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到2020年,示范性森林城市達到200個、森林小鎮達到1000個、森林公園等達到10000個,建成一批森林人家、森林步道和森林療養康復場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關于促進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了發展目標,到2025年,林業旅游、康養與休閑產業接待規模達50億人次。
  
  鄉村振興新動力
  
  我國90%的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分布在林區、山區和沙區。發展森林旅游休閑康養產業,已成為拓寬貧困戶就業增收渠道的重要舉措。我國提出要發展集旅游、醫療、康養、教育、文化、扶貧于一體的林業綜合服務業,將森林旅游康養產業作為林業產業建設工程重點。到2020年,森林年生態服務價值要達15萬億元。
  
  隨著各省(區、市)各項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森林康養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開始顯現。四川洪雅縣政府設立了森林康養發展資金1000萬元,出臺四川省首個縣域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規劃,把分散的森林康養基地、有機食藥材基地、生態工業基地串聯成鏈。廣西龍勝2016年實現森林生態旅游收入66.47億元,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7.5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5萬人,占全縣貧困人口的84.1%。
  
  政策全文
  
  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
  
  林改發〔2019〕2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民政廳(局)、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內蒙古、大興安嶺森工(林業)集團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民政局、衛生計生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各司局、各派出機構、各直屬單位:
  
  森林康養是以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以促進大眾健康為目的,利用森林生態資源、景觀資源、食藥資源和文化資源并與醫學、養生學有機融合,開展保健養生、康復療養、健康養老的服務活動。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是科學、合理利用林草資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有效途徑,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措施,是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戰略選擇,意義十分重大。為促進森林康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為統領,以服務健康中國和促進鄉村振興為目標,以優化森林康養環境、完善康養基礎設施、豐富康養產品、建設康養基地、繁榮康養文化、提高康養服務水平為重點,向社會提供多層次、多種類、高質量的森林康養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優化,協調發展。嚴格執行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強化林地用途和森林主導功能管制,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統籌考慮森林生態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科學確定康養利用方式和強度,實現生態得保護、康養得發展。
  
  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據資源稟賦、地理區位、人文歷史、區域經濟水平等條件及大眾康養實際需要,確定森林康養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規劃布局,突出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實現布局合理、供需相宜。
  
  堅持科學開發,集約利用。充分利用和發揮現有設施功能,適當填平補齊,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重復建設,不搞脫離實際需要的超標準建設,避免急功近利、盲目發展,實現規模適度、物盡其用。
  
  堅持創新引領,制度保障。運用多學科多領域的新成果,加快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規范,強化服務保障,實現規范有序、保障有力。
  
  堅持市場主導,多方聯動。立足市場需求,以產權為基礎,以利益為紐帶,推進全面開放,吸引各類投資主體和社會力量參與,實現部門聯動、統籌推進。
  
  (三)發展目標。培育一批功能顯著、設施齊備、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的森林康養基地,構建產品豐富、標準完善、管理有序、融合發展的森林康養服務體系。
  
  到2022年,建成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產業布局較為合理的區域性森林康養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300處,建立森林康養骨干人才隊伍。
  
  到2035年,建成覆蓋全國的森林康養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1200處,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森林康養專業人才隊伍。
  
  到2050年,森林康養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森林康養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分的森林康養服務。
  
  二、主要任務
  
  (四)優化森林康養環境。遵循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理念,科學開展森林撫育、林相改造和景觀提升,豐富植被的種類、色彩、層次和季相。結合功能布局,有針對性地營造、補植具有康養功能的樹種、花卉等植物。著力打造生態優良、林相優美、景致宜人、功效明顯的森林康養環境。
  
  (五)完善森林康養基礎設施。依托已有林間步道、護林防火道和生產性道路建設康養步道和導引系統等基礎設施,充分利用現有房舍和建設用地,建設森林康復中心、森林療養場所、森林浴、森林氧吧等服務設施,做好公共設施無障礙建設和改造。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將森林康養公共基礎、健康養老等設施建設納入當地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六)豐富森林康養產品。以滿足多層次市場需求為導向,著力開展保健養生、康復療養、健康養老、休閑游憩等森林康養服務。積極發展森林浴、森林食療、藥療等服務項目。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大力開發中醫藥與森林康養服務相結合的產品。推動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繁育及利用。加強森林康養食材、中藥材種植培育,森林食品、飲品、保健品等研發、加工和銷售。依托森林生態標志產品建設工程,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的優質森林康養品牌。
  
  (七)建設森林康養基地。依據林業、健康、衛生、養老等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建立健全森林康養基地建設標準,推進森林康養基地建設。基地建設要選址科學安全、功能分區合理、建設內容完整、特色優勢突出。按照“環境優良、服務優質、管理完善、特色鮮明、效益明顯”的要求,創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康養基地,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建立森林康養基地質量評價和動態管理制度。
  
  (八)繁榮森林康養文化。積極推進森林康養文化體系建設,深入挖掘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森林文化、花卉文化、膳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鄉土文化。鼓勵創作森林康養文學、書法、攝影、音樂、影視等文化產品。強化自然教育,提高公眾對森林康養功能的全面認識。推廣森林康養文化,倡導健康生活理念。
  
  (九)提高森林康養服務水平。完善服務標準和技術規范,加強標準實施和監督管理。引進先進經營理念,探索運用連鎖式、托管式、共享式、職業經理制等現代經營管理模式,提升運營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強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服務品質。開展森林康養環境監測,實時發布生態及服務數據。加強安全防護和引導,強化應急處置,確保安全運營。
  
  三、保障措施
  
  (十)加強組織指導。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強化森林康養服務質量和綜合管理,民政、衛生健康、中醫藥等部門在職責范圍內做好相關指導工作。按照“特色突出、符合實際、布局合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銜接林業、健康、養老等發展規劃,科學制定森林康養產業規劃,明確發展重點和區域布局。規范森林康養市場行為,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大力宣傳森林康養,推廣品牌、基地和創新模式。鼓勵各地舉辦以森林康養為主題的公益活動,提升森林康養的社會影響力。
  
  (十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級林業草原主管部門要積極協調有關政府部門,各級民政、衛生健康、中醫藥等部門要加大對森林康養產業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森林康養生態環境質量提升、森林康養數據監測、森林康養文化傳播以及水、電、路、網絡、通信、公廁、林間步道、全民健身等基礎設施建設。對森林康養基地開展的林相改造、補植補造、森林撫育等按政策給予支持。創新機制模式,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支持引導經營主體投資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各地可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基金,以融資擔保、貸款貼息、項目獎補等方式,大力培育森林康養龍頭企業,鼓勵貧困地區發展森林康養產業,促進就業增收、脫貧致富,支持返鄉下鄉人員、林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和小農戶參與森林康養服務工作。
  
  (十二)加強用地保障。依法依規滿足森林康養產業用地需求。利用好現有法律和政策規定,對集中連片開展生態修復達到一定規模的經營主體,允許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治理面積從事康養產業開發。在不破壞森林植被的前提下,可依據《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利用二級國家級公益林地開展森林康養活動。認真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合理利用農村未承包的集體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灘涂發展養老產業。
  
  (十三)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各類林業、健康、養老、中醫藥等產業基金進入森林康養產業。將森林康養產業項目納入林業產業投資基金支持范圍。積極爭取和協調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及有關商業金融機構長周期低成本資金支持。對符合政策規定的森林康養產業貸款項目納入林業貸款貼息范圍。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社會資本以合資、合作、租賃、承包等形式依法合規進入森林康養產業,引導其與林場、合作社、農戶等經營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支持社會力量結合森林康養資源建設特色養老機構。
  
  (十四)健全共建共享機制。加強部門溝通協調,建立健全協作機制。鼓勵地方推進森林康養與醫療衛生、養老服務、中醫藥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互促共贏。鼓勵地方探索依法將符合條件的以康復醫療為主的森林康養服務納入醫保范疇和職工療養休養體系。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在森林康養發展要素保障、審批手續等方面給予支持。支持有相關資質的醫師及專業人員在森林康養基地規范開展疾病預防、營養、中醫調理養生、養老護理等非診療行為的健康服務。
  
  (十五)強化科技支撐。鼓勵森林康養基地與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加強科學研究、新技術新產品研發與應用推廣。推進“互聯網+森林康養”發展模式,打造森林康養大數據平臺,與國家生態大數據平臺實現對接和數據共享。推廣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和裝備,實現智慧森林康養。
  
  (十六)加強人才培養。將森林康養專業人才培訓納入相關培訓計劃,支持高校和職業學校建設森林康養相關學科和專業,培養實用型、技能型專業人才。探索開展森林康養從業人員能力水平評價工作,培養一支懂康養業務、愛康養事業、會經營管理的經營型人才隊伍和技術優良、服務意識強、職業操守好的康養技術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