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融資渠道,服務高新技術企業 ——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研究院李文輝院長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7-09 點擊:次
創新融資渠道,服務高新技術企業
——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研究院李文輝院長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形勢復雜,歐元區和日本,復蘇始終乏力,金融危機陰魂不散。如何以創新服務的方式,促進我國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如何遵循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與金融服務企業的各自的發展特點和規律,探索二者有機結合的新模式?如何充分發揮研究院所的優勢,指導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業,專注于培養可能形成競爭優勢的多功能、全公司的能力,其中包括企業金融資源在內的創新要素,從長遠角度計劃創新投資,并長期創造更高的增長和利潤率,促使企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呢?最近,高新技術企業期刊雜志社專門就此問題,采訪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研究院李文輝院長。
《中國高新科技》:李院長您好,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能夠接受《中國高新科技》的專訪。據了解,您在到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研究院擔任院長之前,曾就職于NewTek中國區域財務總監和該公司總部財務經理以及PriceWaterhouseCoopers 多倫多會計師事務所高級審計師等。自2012年11月您被科技部聘請為國家高新區升級調研評審組專家并擔任研究院院長以來,在成功進行資本市場運作的同時,融合北美成熟的咨詢行業,分析研究咨詢精髓,在多年研究北美管理咨詢運作模式中,積累了解決政府、企業投融資的困惑問題的經驗,并將其咨詢模式成功地運用于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渠道拓展領域。請問這些背景對您就任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有哪些幫助?您在國外學習和工作期間,就對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我國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問題就特別關注嗎?
李文輝:謝謝貴刊的采訪。坦白地說,在我原先在美國NewTek擔任區域財務總監和總部財務經理等工作期間,對于如何拓展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渠道,解決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問題,并沒有太多的關注。不過,在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研究院向我發出邀請,到我來到研究院之后,我才開始真正深入觀察和思考這一領域與創新融資渠道的關系。仔細想來,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是實現科技創新驅動的一個重要條件,實現科技與金融的有效融合,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新途徑,有利于科技型企業贏得更大的發展機遇,推動科技創新型企業從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成長為主力軍,現代經濟的結構轉型和快速發展更需要科技與金融的融合發展,從而實現全面的創新驅動。從這個角度而言,企業的創新與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而資金不足成為制約許多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如果企業融資難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那么企業所有的努力都將會付之東流,創新更無從談起。研究院的工作經歷讓我很了解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在資金方面的大量需求,這將幫助我思考如何系統化地將自己在國外企業實踐中所積累的豐富經驗更好地與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渠道創新相結合,幫助我國中小型科技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并使它們最終成長為具有更大影響力的新興產業或支柱產業,帶動經濟增長,創造更多的財富,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客戶實現價值創新,這是我一直以來所專注的課題。
這是因為,在經濟全球化中,這也是國家的重要競爭力。一般來看,大多數的高新技術企業屬于創業期或早期成長階段,企業的穩定性較差,在規模上也基本屬于中小企業的范疇,盡管這類企業非常需要資金,但獲取外部融資相對比較困難。從本質上講,銀行信貸融資模式不太適合中小型的高新技術企業:一是由于這類高新技術企業和其他中小企業類似,可供抵押的資產較少,財務方面也不夠規范,信息透明度低,貸款風險較高;二是高新技術企業還存在技術本身的風險,甚至有些專利技術是否有產業化的市場發展前景,并沒有完全的把握;三是由于高新技術企業在管理風險方面往往也比較高,大多數高新技術企業的老總都是搞技術出身,雖然擁有不少發明專利,但是作為企業的所有者經營者,未必能像其在技術方面那樣優秀,未必是好的經營專才。而創業投資基金在投資時,一般均傾斜于投一流的管理團隊和二流的項目,而不愿投二流管理團隊和一流的項目,正是為了規避較高的管理風險。但對于銀行而言,發放貸款是為了固定收取利息,如果企業的貸款收不回來,那么銀行就會因此而背負著比較沉重的包袱。也就是說,銀行信貸業務的風險與收益不對稱,承擔了高風險卻不能享有高收益,這種銀行業務就不適合為高新技術企業服務。因此需要金融創新,助推科技創新,使高新技術企業能夠健康發展。
《中國高新科技》:您認為高新技術企業初期的普遍融資難問題,到底應該采取怎樣的金融創新手段或措施呢?
李文輝:高新技術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越前端越活躍,風險也越大,越靠后風險越小。從銀行角度看,可以預見,銀行信貸融資占絕對主導地位的金融結構很難有明顯的改變,因此要想方設法盡可能發揮現有的銀行體系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支持作用。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銀行信貸業務可能存在風險與收益的更加不對稱問題,需要采取相應的風險分擔機制,增加企業獲得銀行融資的機會,至少使那些處于融資條件邊緣的企業也能獲得貸款。從國際經驗和國內一些創新的業務實踐來看,有以下途徑:一是發展信用擔保體系,由合適的擔保機構作為第三方為銀行向高新技術企業發放貸款提供擔保,若企業不能償還,就由擔保機構按約定代償。二是建立企業大數據資料庫,使之擁有更多關于企業的軟信息,可以有針對性的開發擔保產品,例如可以將企業的專利權評估抵押給擔保公司;三是關于企業融資的其他產品設計等。依我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研究,中小企業獲得銀行信貸更多的可能是基于關系型的,這不同于大企業憑借自身過硬的財務實力獲得銀行的交易型貸款。故此,我國今后還需強化地方中小銀行的發展,這將更有利于高新技術企業獲取銀行貸款。
《中國高新科技》:除了銀行以外,您認為目前我國面向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方式融資渠道還有哪些呢?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呢?
李文輝:銀行是主要的債務性融資,另外還有其他的債務性融資,如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信托債權基金等,可利用債券市場,將一些條件好的中個企業組合起來,共同到市場融資,這些企業還可以相互擔保,減少個體融資的難度。從股權融資來看,主要有VC、PE等投資形式。高新技術企業在種子期、初創期到成長期、規模成熟期,所需資金比通常是一到十到百。國內在不斷發展這種融資模式,有很多VC、PE,前些年主要是外資進來做,近幾年國內民間資本成長較快,有不少民間資本在做創投和私人股權投資。VC主要是在企業成長的前期進入,而PE一般則是盯緊高速成長期的企業等。
《中國高新科技》:除此之外,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還有哪些隱性或可開發的渠道呢?
李文輝:中國適合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方式還有政策性金融范疇的資金。從大的方面來說,近年來中央和地方財政為了給予高新技術企業貸款利息補貼、擔保補貼等都優惠的金融政策,還推出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投融資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市政設施、公共服務等項目建設。總之,對于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研究院來說,唯一的競爭利器就是能夠比競爭對手更專注有效率地解決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難問題,以客戶為導向實現價值創新,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
(作者系《中國高新科技》期刊社副主編、一帶一路重大選題研究專家陳玉榮博士)
創新融資渠道,服務高新技術企業 ——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研究院李文輝院長
2018-07-09 來源:未知 點擊:次
創新融資渠道,服務高新技術企業
——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研究院李文輝院長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形勢復雜,歐元區和日本,復蘇始終乏力,金融危機陰魂不散。如何以創新服務的方式,促進我國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如何遵循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與金融服務企業的各自的發展特點和規律,探索二者有機結合的新模式?如何充分發揮研究院所的優勢,指導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業,專注于培養可能形成競爭優勢的多功能、全公司的能力,其中包括企業金融資源在內的創新要素,從長遠角度計劃創新投資,并長期創造更高的增長和利潤率,促使企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呢?最近,高新技術企業期刊雜志社專門就此問題,采訪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研究院李文輝院長。
《中國高新科技》:李院長您好,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能夠接受《中國高新科技》的專訪。據了解,您在到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研究院擔任院長之前,曾就職于NewTek中國區域財務總監和該公司總部財務經理以及PriceWaterhouseCoopers 多倫多會計師事務所高級審計師等。自2012年11月您被科技部聘請為國家高新區升級調研評審組專家并擔任研究院院長以來,在成功進行資本市場運作的同時,融合北美成熟的咨詢行業,分析研究咨詢精髓,在多年研究北美管理咨詢運作模式中,積累了解決政府、企業投融資的困惑問題的經驗,并將其咨詢模式成功地運用于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渠道拓展領域。請問這些背景對您就任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有哪些幫助?您在國外學習和工作期間,就對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我國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問題就特別關注嗎?
李文輝:謝謝貴刊的采訪。坦白地說,在我原先在美國NewTek擔任區域財務總監和總部財務經理等工作期間,對于如何拓展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渠道,解決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問題,并沒有太多的關注。不過,在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研究院向我發出邀請,到我來到研究院之后,我才開始真正深入觀察和思考這一領域與創新融資渠道的關系。仔細想來,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是實現科技創新驅動的一個重要條件,實現科技與金融的有效融合,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新途徑,有利于科技型企業贏得更大的發展機遇,推動科技創新型企業從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成長為主力軍,現代經濟的結構轉型和快速發展更需要科技與金融的融合發展,從而實現全面的創新驅動。從這個角度而言,企業的創新與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而資金不足成為制約許多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如果企業融資難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那么企業所有的努力都將會付之東流,創新更無從談起。研究院的工作經歷讓我很了解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在資金方面的大量需求,這將幫助我思考如何系統化地將自己在國外企業實踐中所積累的豐富經驗更好地與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渠道創新相結合,幫助我國中小型科技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并使它們最終成長為具有更大影響力的新興產業或支柱產業,帶動經濟增長,創造更多的財富,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客戶實現價值創新,這是我一直以來所專注的課題。
這是因為,在經濟全球化中,這也是國家的重要競爭力。一般來看,大多數的高新技術企業屬于創業期或早期成長階段,企業的穩定性較差,在規模上也基本屬于中小企業的范疇,盡管這類企業非常需要資金,但獲取外部融資相對比較困難。從本質上講,銀行信貸融資模式不太適合中小型的高新技術企業:一是由于這類高新技術企業和其他中小企業類似,可供抵押的資產較少,財務方面也不夠規范,信息透明度低,貸款風險較高;二是高新技術企業還存在技術本身的風險,甚至有些專利技術是否有產業化的市場發展前景,并沒有完全的把握;三是由于高新技術企業在管理風險方面往往也比較高,大多數高新技術企業的老總都是搞技術出身,雖然擁有不少發明專利,但是作為企業的所有者經營者,未必能像其在技術方面那樣優秀,未必是好的經營專才。而創業投資基金在投資時,一般均傾斜于投一流的管理團隊和二流的項目,而不愿投二流管理團隊和一流的項目,正是為了規避較高的管理風險。但對于銀行而言,發放貸款是為了固定收取利息,如果企業的貸款收不回來,那么銀行就會因此而背負著比較沉重的包袱。也就是說,銀行信貸業務的風險與收益不對稱,承擔了高風險卻不能享有高收益,這種銀行業務就不適合為高新技術企業服務。因此需要金融創新,助推科技創新,使高新技術企業能夠健康發展。
《中國高新科技》:您認為高新技術企業初期的普遍融資難問題,到底應該采取怎樣的金融創新手段或措施呢?
李文輝:高新技術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越前端越活躍,風險也越大,越靠后風險越小。從銀行角度看,可以預見,銀行信貸融資占絕對主導地位的金融結構很難有明顯的改變,因此要想方設法盡可能發揮現有的銀行體系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支持作用。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銀行信貸業務可能存在風險與收益的更加不對稱問題,需要采取相應的風險分擔機制,增加企業獲得銀行融資的機會,至少使那些處于融資條件邊緣的企業也能獲得貸款。從國際經驗和國內一些創新的業務實踐來看,有以下途徑:一是發展信用擔保體系,由合適的擔保機構作為第三方為銀行向高新技術企業發放貸款提供擔保,若企業不能償還,就由擔保機構按約定代償。二是建立企業大數據資料庫,使之擁有更多關于企業的軟信息,可以有針對性的開發擔保產品,例如可以將企業的專利權評估抵押給擔保公司;三是關于企業融資的其他產品設計等。依我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研究,中小企業獲得銀行信貸更多的可能是基于關系型的,這不同于大企業憑借自身過硬的財務實力獲得銀行的交易型貸款。故此,我國今后還需強化地方中小銀行的發展,這將更有利于高新技術企業獲取銀行貸款。
《中國高新科技》:除了銀行以外,您認為目前我國面向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方式融資渠道還有哪些呢?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呢?
李文輝:銀行是主要的債務性融資,另外還有其他的債務性融資,如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信托債權基金等,可利用債券市場,將一些條件好的中個企業組合起來,共同到市場融資,這些企業還可以相互擔保,減少個體融資的難度。從股權融資來看,主要有VC、PE等投資形式。高新技術企業在種子期、初創期到成長期、規模成熟期,所需資金比通常是一到十到百。國內在不斷發展這種融資模式,有很多VC、PE,前些年主要是外資進來做,近幾年國內民間資本成長較快,有不少民間資本在做創投和私人股權投資。VC主要是在企業成長的前期進入,而PE一般則是盯緊高速成長期的企業等。
《中國高新科技》:除此之外,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還有哪些隱性或可開發的渠道呢?
李文輝:中國適合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方式還有政策性金融范疇的資金。從大的方面來說,近年來中央和地方財政為了給予高新技術企業貸款利息補貼、擔保補貼等都優惠的金融政策,還推出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投融資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市政設施、公共服務等項目建設。總之,對于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研究院來說,唯一的競爭利器就是能夠比競爭對手更專注有效率地解決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難問題,以客戶為導向實現價值創新,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
(作者系《中國高新科技》期刊社副主編、一帶一路重大選題研究專家陳玉榮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