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分析與區域經濟規劃
區域經濟規劃的特征分析:
1、區域經濟規劃具有地域性
地域性是區域經濟規劃最重要的特征,因為區域經濟規劃總是與一定的區域聯系在一起。各地區在自然、地理、資源、環境等方面,客觀上存在著較大的差別,經濟 與社會發展水平、發展條件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尤其是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困難有著較大的差別,這就使得要規劃的區域具有鮮明的區情特色,因而 也就決定了區域經濟規劃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各區域開展區域經濟規劃工作,一定要從本區域的區情特點出發,依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所提出的戰略目標、戰略重 點、戰略布局,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全面進行資源評價與區域力的分析,研究區內外自然的、地理的、歷史的、經濟的、社會的聯系,找出本地區的比較優勢,確 定主導專業化部門和產業結構,以及空間的重點布局,使區域的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在地域空間合理分布,協調發展。
2、區域經濟規劃具有戰略性
區域經濟規劃是對未來一定時期區域經濟發展的規劃。它的規劃期限較長,具有長遠戰略性。同時,區域經濟規劃也是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在地域空間上的具體體 現,而依據發展戰略制訂的區域經濟規劃也自然具有戰略性。此外,任何一個區域都有一個從無序到有序,從量變到質變的動態變化過程。盡管在制定區域經濟發展 規劃時,要對區情和區域外部的環境和條件進行全面的評價與分析,但由于區域經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以及未來的許多不確定因素,因而區域經濟規劃為更好 適應區情變化和區外形勢發展的要求,大都對未來發展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作方向性的描繪與規劃,這也充分體現了區域經濟規劃的戰略性。
3、區域經濟規劃具有綜合性
綜合性是區域經濟規劃的內容所要求的。1987年國家計委印發的《國土規劃編制辦法》指出,國土規劃主要包括十個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涉及經濟、社會、 人口、環境、資源等各個方面,體現了區域經濟規劃的基本任務,反映了區域經濟規劃的綜合性特征。區域經濟是一個系統。系統本身要求各組成部分整齊有序,各 個分支系統耦合協調。在結構層次、時間序列、空間區位和運作過程中協調發展。區域的經濟與人口、社會、環境、資源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城鎮與鄉村之間, 生產性建設與非生產性建設之間,都要通盤權衡,綜合規劃,既要充分發揮區域的整體優勢,又要實現產業結構的資源最佳配置和國土資源的綜合開發和整治。為 此,只有對區域經濟進行綜合規劃,才能實現上述要求。
4、區域經濟規劃具有動態性
區域經濟是一個開放系統。同任 何一個開放系統一樣,它也是一種動態系統。作為一種開放的動態子系統,區域經濟系統與全國經濟大系統之間、與其它區域經濟系統之間,區域經濟系統內部各個 子系統之間,隨時都在進行著要素的流動和能量的交換。由于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在空間轉換中不斷發生變化,因而作為依據區情制定的區域經濟規劃,也 必須是動態的區域經濟的反映。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每當世界風云變幻,新技術出現、產業轉移或資源方面有重大發現時,區域經濟的發展戰略與規劃都必須做出反 應,以便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本世紀80年代,正當第三次新技術革命推動全球性產業結構大調整的浪潮沖擊亞太地區時,我國實行了沿海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 戰略,各地相繼制定了與其相適應的區域經濟規劃。沿海各省區、市都把接受、吸納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產業轉移、調整本地區的產業結構,作為區域經濟發展 戰略與規劃的重點。
5、區域經濟規劃具有群眾性
制定區域經濟規劃的目的,就是通過規劃未來,使區域經濟發展戰略 目標變成現實。為了達到預期的目的,既要使區域經濟規劃具有科學性,又要使區域經濟規劃具有群眾性。現代的區域規劃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由于它的內容具 有綜合性,因而它是一個多學科的聯合攻關項目。它涉及經濟、社會環境、資源、人口、地理、建筑、工程技術等多種學科的專業知識,需要吸收各類人才參加區域 經濟規劃的制定。經驗表明,由有組織能力的領導干部,有工作經驗的實際工作者和有豐富規劃知識的專門人才組成的規劃班子,是做好規劃的重要保證。同時,任 何一個區域規劃,都要涉及國家、地區、部門、集團、單位的利益,都會遇到錯綜復雜的矛盾。要處理好這些矛盾,就得通過各種形式,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只 有把規劃建立在群眾基礎上,才能使規劃中的一些重大決策避免失誤。當然,區域經濟規劃的落實和執行,更離不開各級領導干部和群眾的努力。沒有群眾的努力和 支持,再好的規劃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1、區域經濟規劃具有地域性
地域性是區域經濟規劃最重要的特征,因為區域經濟規劃總是與一定的區域聯系在一起。各地區在自然、地理、資源、環境等方面,客觀上存在著較大的差別,經濟 與社會發展水平、發展條件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尤其是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困難有著較大的差別,這就使得要規劃的區域具有鮮明的區情特色,因而 也就決定了區域經濟規劃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各區域開展區域經濟規劃工作,一定要從本區域的區情特點出發,依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所提出的戰略目標、戰略重 點、戰略布局,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全面進行資源評價與區域力的分析,研究區內外自然的、地理的、歷史的、經濟的、社會的聯系,找出本地區的比較優勢,確 定主導專業化部門和產業結構,以及空間的重點布局,使區域的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在地域空間合理分布,協調發展。
2、區域經濟規劃具有戰略性
區域經濟規劃是對未來一定時期區域經濟發展的規劃。它的規劃期限較長,具有長遠戰略性。同時,區域經濟規劃也是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在地域空間上的具體體 現,而依據發展戰略制訂的區域經濟規劃也自然具有戰略性。此外,任何一個區域都有一個從無序到有序,從量變到質變的動態變化過程。盡管在制定區域經濟發展 規劃時,要對區情和區域外部的環境和條件進行全面的評價與分析,但由于區域經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以及未來的許多不確定因素,因而區域經濟規劃為更好 適應區情變化和區外形勢發展的要求,大都對未來發展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作方向性的描繪與規劃,這也充分體現了區域經濟規劃的戰略性。
3、區域經濟規劃具有綜合性
綜合性是區域經濟規劃的內容所要求的。1987年國家計委印發的《國土規劃編制辦法》指出,國土規劃主要包括十個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涉及經濟、社會、 人口、環境、資源等各個方面,體現了區域經濟規劃的基本任務,反映了區域經濟規劃的綜合性特征。區域經濟是一個系統。系統本身要求各組成部分整齊有序,各 個分支系統耦合協調。在結構層次、時間序列、空間區位和運作過程中協調發展。區域的經濟與人口、社會、環境、資源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城鎮與鄉村之間, 生產性建設與非生產性建設之間,都要通盤權衡,綜合規劃,既要充分發揮區域的整體優勢,又要實現產業結構的資源最佳配置和國土資源的綜合開發和整治。為 此,只有對區域經濟進行綜合規劃,才能實現上述要求。
4、區域經濟規劃具有動態性
區域經濟是一個開放系統。同任 何一個開放系統一樣,它也是一種動態系統。作為一種開放的動態子系統,區域經濟系統與全國經濟大系統之間、與其它區域經濟系統之間,區域經濟系統內部各個 子系統之間,隨時都在進行著要素的流動和能量的交換。由于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在空間轉換中不斷發生變化,因而作為依據區情制定的區域經濟規劃,也 必須是動態的區域經濟的反映。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每當世界風云變幻,新技術出現、產業轉移或資源方面有重大發現時,區域經濟的發展戰略與規劃都必須做出反 應,以便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本世紀80年代,正當第三次新技術革命推動全球性產業結構大調整的浪潮沖擊亞太地區時,我國實行了沿海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 戰略,各地相繼制定了與其相適應的區域經濟規劃。沿海各省區、市都把接受、吸納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產業轉移、調整本地區的產業結構,作為區域經濟發展 戰略與規劃的重點。
5、區域經濟規劃具有群眾性
制定區域經濟規劃的目的,就是通過規劃未來,使區域經濟發展戰略 目標變成現實。為了達到預期的目的,既要使區域經濟規劃具有科學性,又要使區域經濟規劃具有群眾性。現代的區域規劃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由于它的內容具 有綜合性,因而它是一個多學科的聯合攻關項目。它涉及經濟、社會環境、資源、人口、地理、建筑、工程技術等多種學科的專業知識,需要吸收各類人才參加區域 經濟規劃的制定。經驗表明,由有組織能力的領導干部,有工作經驗的實際工作者和有豐富規劃知識的專門人才組成的規劃班子,是做好規劃的重要保證。同時,任 何一個區域規劃,都要涉及國家、地區、部門、集團、單位的利益,都會遇到錯綜復雜的矛盾。要處理好這些矛盾,就得通過各種形式,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只 有把規劃建立在群眾基礎上,才能使規劃中的一些重大決策避免失誤。當然,區域經濟規劃的落實和執行,更離不開各級領導干部和群眾的努力。沒有群眾的努力和 支持,再好的規劃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區域經濟規劃:
1、區域經濟發展目標
長期以來,由于人們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在認識上不盡一致,因而在區域經濟發展目標和目標體系設置上存在著較大的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看法,一是傳統的發展觀,認為經濟發展就是經濟增長,區域經濟發展目標就是經濟增長;二是現代的科學發展觀,認為發展應以社會和人為主體,社會進步是發展的目標,經濟增長只是一種手段。較多的人同意后一種看法,認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應體現以人的發展為主體,經濟增長為中心,社會進步為方向;同時,應體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的統一。溫家寶總理也于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專題研究班結業式發表講話,提出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
區域經濟規劃的總目標是通過目標體系來體現的。它主要包括三個目標,即經濟增長方面的目標、社會進步方面的目標和生態環境改善方面的目標。這些目標之間,既存在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一面,也存在相互矛盾和制約的一面。比如,經濟增長目標和就業目標之間就存在一定的矛盾。為了求得經濟的高速增長,一般做法是推進工業化的進程,優先發展重工業。而重工業是資金密集型工業,要提高投資利用率,就限制了勞動就業的增加。再如,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之間,如果注意到了二者協調發展,經濟增長就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如果忽視了生態環境,只顧經濟的高速增長,生態環境就會遭到破壞,環境質量就會不斷下降。
2、主導產業的選擇
一個區域主導產業的選擇,關系到區域經濟優勢的發揮、產業結構的形成,以及區域在全國勞動地域分工格局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因此,主導產業的選擇是區域經濟規劃內容的中心環節。在選擇主導產業時,應看其職能是否起到了雙重作用。一方面,它應是區域產業結構的中心,能起到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它應在全國區域分工中占有優勢,具有區際意義,能起到強化區際分工與合作的作用,而不應把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即所謂的“瓶頸”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加以選擇,更不能把在產業結構中所占比重小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加以選擇。區域主導產業一定是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能發揮區域優勢,能在區際貿易中取得比較利益的產業。具體來說,其產業的產品收入需求彈性要大,市場前景要好;經濟效益要高,市場占有率要大;產業關聯性要強,連續效應要好;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率要高,在產業中波及效果要大。通過量化指標對這些方面綜合分析,然后再確定主導產業,就會更準確。
3、產業結構的配置
主導產業一經確定之后,就要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配置,這也是區域經濟規劃的重要內容。區域結構是若干個產業的結合,它涉及產業的分類、產業結構合理化標志以及如何配置等問題。因此,在制定區域經濟規劃時,必須注意如下問題:⑴對本區域產業結構的現狀、特點、問題產業的原因進行綜合評價分析;⑵對影響和決定本區域產業結構配置的因素進行具體分析,除了經濟因素外,社會的、環境的、政策的因素都包括哪些;⑶產業之間的聯系及產業結構的優化組合,主導產業的合理規模,主導產業與其它產業以及其它產業之間的比例關系和時序上的銜接與協調;⑷產業結構的高度化要與本區域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不能不顧條件地追求高指標。要把重點放在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的優化組合上,通過優化配置提高產業結構的效益;⑸不能把主導產業絕對化,而要注意優勢產業系列的培植,以增強產業結構伴隨時間和條件的變化所必須具有的適應能力。
4、區域空間布局
區域產業結構的布局是把生產要素按部門配置,并把它們組合起來,部門之間按一定比例協調發展。而區域空間布局是把生產要素按地域空間配置,并把它們組合起來,地區間按比例協調發展。區域空間布局主要是通過生產力的布局,來協調區域內各地區之間的發展關系,以促進區域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為此,在安排區域空間布局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⑴要明確區域空間布局框架。在規劃期內開發建設的區域方向、重點等基本輪廓應該確定,以便作為項目選點和生產分布的宏觀依據。⑵在區域空間投資上,采取非均衡協調發展模式。要正確處理投資重點地區與非投資重點地區的關系,既要從總體上把握投資效果,又不使區域內各地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⑶從區域全局上對主導企業和相關企業的區位選擇、各建設項目的規模配套和建設時序進行協調安排。對共同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以及有利的環境,工業企業或工業集團,可采用成組布局或綜合布局形式。⑷區域城鎮體系建設布局,要按照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的多層次的生產力水平,進行不同層次和等級的城鎮體系建設布局,使城鎮體系的規模結構、職能結構和地域結構與之相適應,更好的發揮城鎮體系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 06月(yue)02日2015年中國主要宏觀經濟調控政策要點及解讀
- 07月14日(ri)國務院關于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
- 05月21日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
- 02月(yue)04日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
- 11月30日國務院關于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的意見
- 12月(yue)20日關于進一步加強信貸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