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dang)前位置:主頁 > 縣域經濟 > 縣域動態 >

以創新引領縣域工業集中區轉型升級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9-02 點擊:

  隨著全國兩會的勝利閉幕,“十三五”規劃也步入了全面實施的階段。如何按照中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如何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落地”?如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挖掘經濟發展新動力?不僅是兩會代表審議討論、建言獻策的主題,也是社會各界,各個行業共同關注的重點。
  
  縣域作為行政區劃的基本單元,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力量和重要支撐,更是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戰場。“十二五”期間,陜西全面實施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使縣域工業集中區成為了各地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為陜西經濟社會和縣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我們進一步發展改革提供了動能基礎。科學謀劃“十三五”,對今后五年陜西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將供給側改革與全省縣域工業集中區轉型升級有機融合,助力企業成為創新主體,激發新的改革活力,催生新的發展動力,使供給側改革成為促進縣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也成為支撐全省工業集中區提質增效和創新發展的核心動力。
  
  工業集中區引領縣域經濟發展
  
  “十二五”期間,陜西各地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設進度,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陜西重點建設縣域工業集中區數量從2010年的100個增加到2015年的194個,分布在101個縣(市、區)。重點建設縣域工業集中區實現營業收入從2010年的1844.54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8779.27億元,營業收入過100億元以上工業集中區數量從3個增加到18個。五年多來,陜西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的工作進程,可以總結為高標準規劃、高起點推進、高效能發展的“三高”推進路徑,取得了跨上“四個大臺階”的顯著成績。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邁上大臺階,為產業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基礎。各地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重中之重,提出新增建設用地向工業集中區傾斜,安排專項財政扶持資金,解決縣域工業集中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省政府確定建設的194個重點縣域工業集中區,積極完善了集中區規劃,啟動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截至2015年底,建成面積達到514.73平方公里,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453.69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1428.65億元,入駐項目投資9025.04億元。縣域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為縣域工業發展和陜西大工業布局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是企業發展邁上大臺階,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引擎和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到2015年底,陜西縣域工業集中區聚集各類企業7968個,其中投產企業達到5684個,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達到2217個,分別在關中、陜南、陜北三大區域形成了具有資源稟賦優勢的一批產業集群。2015年,陜西重點縣域工業集中區營業收入8779.29億元,同比增長7.03%;實繳稅金322.52億元,利潤總額413.92億元,從業人數99.96萬人。
  
  三是特色化發展邁上大臺階,專業化集中區質量有了大幅提升。按照陜北推動資源深度轉化,關中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陜南發展綠色循環產業的戰略思路,陜西重點建設縣域工業集中區形成了以機械、裝備制造、農林特產品加工、能源化工、建筑建材、有色冶金、醫藥化工、紡織服裝業等主導產業。其中以機械、裝備制造業為主導產業的集中區數量占到重點建設縣域工業集中區的33.54%;以能源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占到23.61%;以農林特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占到17.01%,成為陜西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的主導產業。
  
  四是發展思路邁上大臺階。政府抓縣域工業發展的新模式基本形成。經過不斷探索實踐,地方政府就如何抓好縣域工業發展,已經初步形成一整套思路和方法,我們概括起來就是政府主導型、企業主導型、政企合作型、援助建設型、多元籌資型等“五型”推進模式。這些模式各具特點,結合當地實際,充分發揮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性,確定開發建設經濟實體承擔集中區建設任務,采用統一規劃、政府授權、項目捆綁、資金集中、市場化運作、城園綜合共建等多種方式,全力推進集中區開發建設,改善企業發展軟硬環境,提升集中區發展速度和效率。
  
  亟待轉型升級做大做強
  
  陜西省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當前處在短期上升與發展后勁不足的矛盾交織期,雖然具備了較好的基礎,但從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視野和陜西大工業發展的布局分析,面向未來方向和趨勢,加速轉型升級,當前主要面臨以下矛盾和問題。
  
  一是部分縣工業底子薄、基礎差,縣域企業數量少、規模小。2015年底,陜西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4899個,數量在全國排19位;陜西縣均登記企業數4618個,比全國平均數少2440個;陜西中小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2.5%,比全國平均水平低7.5個百分點。企業不強是工業集中區發展的主要短板。
  
  二是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起步相對較遲。縣域工業集中區發展曾經歷過1993年和2003年的兩次清理整頓,工業集中區數量少且發展模式比較單一,政府主導型居多,科技型、創新型集中區較少,大中型企業引領的集中區更少,產業集群發展相對較慢。
  
  三是部分工業集中區建設起點低,產業定位不清晰。一些集中區規劃編制不規范,與城鎮建設、土地利用等規劃銜接不夠,對發展循環經濟、構筑產業鏈、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等缺乏統籌考慮,同質化、同類化產業集中區居多,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不夠。
  
  四是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對集中區發展的影響明顯加大。隨著土地政策的剛性化,企業用地矛盾愈顯突出,一批招商引資項目難以落地,一些優勢企業擴大生產的計劃也難以實施。基礎建設投入不足的問題仍是關鍵,如何破解投融資問題已成為縣級政府領導和集中區管委會的當務之急。勞動力成本上升較大,管理人才奇缺,也直接影響發展后勁。
  
  五是管理體制不健全,服務體系亟待完善。大部分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管理和協調的手段有限,有關部門在推進集中區發展中的職責和任務劃分不明確,促進集中區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不完善,服務水平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