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楊建國:大慶轉型 跳出資源陷阱
來源:未知 日期:2015-08-03 點擊:次
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集聚專家楊建國說,作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建國后,東北地區依托優越的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挑起了中國大規模工業化的重擔,為國家初步形成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依賴資源型增長的發展方式逐漸束縛了東三省的發展腳步,東北經濟的體制性弊端和結構性弊端依舊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楊建國認為,作為東北的縮影,大慶因油而生、依油而興,原油產量一度占全國的半壁江山,近10年來,大慶以年均10%以上的經濟發展速度超過了全國增速,然而受制于傳統發展模式的影響,隨著我國產業發展由生產要素驅動過渡到創新驅動,資源型城市主導的產業隨資源衰竭而衰退,經濟新常態下,產業轉型升級就成了大慶不得不著重思考的問題。
楊建國表示,傳統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產業升級勢在必行,如何升級,升級什么?李克強總理之前在談到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中國經濟要行穩致遠,必須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既要加大力度支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發展,為它們“培土施肥”,打造中國經濟新的“發動機”;又要致力于傳統產業“挖潛開荒”,推動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促進“老樹發新芽”。一言以概之,新興產業要抓,傳統產業也不能丟,企業必須在緊抓機遇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二次發展。以大慶為例,從其轉型軌跡不難看出,石油加工等傳統產業在技術升級做強做大的同時,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也崢嶸初現,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交相輝映,成為了引領大慶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雙輪驅動。
據楊建國介紹,從地緣優勢來看,作為連接東北亞的戰略區域,東三省面向俄羅斯、蒙古、韓國、日本,是連接和拓展絲綢之路南北兩線的門戶和紐帶。大慶位于東北亞地理中樞,隨著“一帶一路”全面深入落實,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大慶成為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國家沿邊開發開放格局中的重要一極,這也為大慶的經濟開放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
在選擇接續替代產業上,大慶沒有扔掉“油”,而是依靠技術升級,發揮傳統優勢,延長資源性產業鏈,“大慶石油產出作為國家經濟建設所需能源和原材料的重要供應基地,在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大慶市委書記趙銘說,“產業結構、產業層級問題不是短時間里可以解決的,作為傳統的資源型城市,大慶轉型必須要忍受陣痛。資源型城市是否一定會掉入‘資源陷阱’,取決于創新方式的選擇,大慶產業轉型升級堅持依托但不依賴資源,通過做好‘加減乘除’,以市場為導向,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不斷豐富和完善產業體系和技術門類,鞏固做強傳統產業,培育扶持新興產業,加速大慶經濟結構轉型,提升經濟質量和效率。”
楊建國認為,圍繞大慶的產業特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以技術升級和創新驅動為引擎,以現有優勢產業和區域為基礎,根據縱向專業化分工和橫向競爭、配套協作關系,堅持資源配置的市場化取向,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組織協調作用,進一步推動生產要素向重點地區的合理流動和配置。充分考慮區域特色,以優勢龍頭企業作為產業集聚發展的支點,以產業鏈條、上下游產品、產業關聯度為紐帶,突出產業鏈整體設計和戰略聯系,促進創新要素和產業項目的集聚,實現產業鏈的延伸、提升和產業布局的優化,推動產業發展不斷向產業鏈高端攀升顯得尤為關鍵。
天時、地利、人和俱備,大慶地處東北亞核心地帶,戰略區位優勢明顯,從發展機遇看,國家支持東北振興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和“龍江絲路帶”建設,將為大慶轉型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進而全面提升大慶的對外開放水平,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政策環境利好,發展動力十足,站在新的起點上,大慶,將大有作為。”楊建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