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設計要點及案例解析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4-01-10 點擊:次
農業產業園作為鄉村振興和三農工作重要抓手,其獎補政策層出不窮。其中,現代農業產業園要立足縣域,以規模種養為基礎,推進“生產+加工+科技”一體化發展。創建工作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負責,中央財政對符合創建條件的安排部分補助資金。國家級1-3億元,省級1000-5000萬。
本篇收集和整理了“農業產業園”優質案例內容,從以下幾個維度,通過從立項申報到創意落地的全程解析,來和大家一起探究讀道農業產業園的發展思路和設計理念,促進鄉村振興路徑探索與發展實踐。
農業產業園為什么既是政策機會,也是市場機會?
農業產業園申報成功的要點有哪些?有經營盈利模式有什么?
現代農業產業園如何申報?對于鄉村產業振興的作用是什么?
農業產業園如何將資源變資產?盤活縣域片區?
農業產業園實踐對于其他鄉村振興項目有何種啟示?
農業產業園
核心模型·結構拆解
農業產業園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又一重要抓手。要求以產業園區為載體,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區位環境和產業比較優勢,圍繞農業資源和特色,結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而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規劃設計,特別要以科技為先導,并要求在當地,最具有優勢的1-2個產業項目,來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做對接。那么農業產業園包括現代農業產業園,其開發結構、規劃重點、發展策略、投融資模式、設計要點有何不同?
·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5大功能分區
1、現代化技術和裝備集成區——促進生產要素集聚
聚集市場、資本、信息、人才等現代生產要素,推進農科教、產學研大聯合大協作,配套組裝和推廣應用現有先進技術和裝備,探索科技成果熟化應用有效機制,將產業園打造成為技術先進、金融支持有力、設施裝備配套的現代技術和裝備加速應用的集成區。
2、鄉村產業興旺引領區——做大做強主導產業
依托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建成一批規模化原料生產大基地,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大集群和大品牌,將產業園打造為品牌突出、業態合理、效益顯著、生態良好的鄉村產業興旺引領區。貧困地區要突出搞好產業扶貧,將產業園建設成為構建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的重要平臺。
3、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區
——推進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
構建種養有機結合,生產、加工、收儲、物流、銷售于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挖掘農業生態價值、休閑價值、文化價值,推動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構和演化升級,將產業園打造成為一二三產業相互滲透、交叉重組的融合發展區。
4、新型經營主體創業創新孵化區——推進適度規模經營
鼓勵引導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重點通過股份合作等形式入園創業創新,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搭建一批創業見習、創客服務平臺,降低創業風險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將產業園打造為新型經營主體“雙創”的孵化區。
5、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種養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品牌培育,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建立健全質量興農的體制機制,將產業園打造成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農業產業園規劃——6大規劃設計要點
1、明確定位,發揮典型示范作用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規劃首先應該明確園區在區域發展中的地位,這需要首先確定園區的性質和規模;其次,確定園區的主要功能和發展方向;最后,確定園區的發展階段和各階段的目標。
2、以規模化、品牌化為發展戰略
通過實施品牌戰略,不斷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通過龍頭企業帶動,不斷凝聚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驅動力;通過促進產業升級,不斷吸納農民成為產業工人,促進農民脫貧致富。
3、以現代農業為核心,選擇與培育主導產業
(1)種植條件選擇
種植需要滿足以下條件和原則:農作物要充分發揮展示和示范功能;農作物需要滿足規模化種植要求,便于集中管理;種植品種要考慮旅游觀光功能;注意示范區和大田區的銜接;要保證種植核心區的交通便利;不妨礙大田區的規模化種植;農作物的經濟價值和科技含量高;遵循有機種植原則。
(2)種植形式選擇
根據選定的主導產業明確農業種植形式,為主導產業培育的基礎。種植形式主要分為兩大類,包括設施農業(示范區)和大田種植(有機農業區)。
(3)主導產業培育
主導產業培育過程中要做到產業集中度高、上下游連接緊密、產業間關聯度強
4、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結構
在推進農業產業化過程中,充分挖掘生態價值、休閑價值、文化價值,以農業為核心,休閑農業項目為抓手,整合房屋、土地、人力等資源,合理布局四季農業、景觀農業,建設提升一批集采果、觀光、科普等功能于一體的休閑農業觀光園,舉辦花卉、水果等農事節慶活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多功能經營,促進農民增收,加快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5、因地施策,科學規劃與布局
堅持規劃優先的原則,科學制定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規劃,制定產業園專項規劃。規劃要有前瞻性,考慮到一二三產業發展的走向和趨勢,形成產業園種養、加工、物流、研發、服務等一二三產業板塊,且布局相對集中,使其能夠聯系緊密,形成良好的共贏結構。產業園專項規劃與鄉村振興、村鎮建設、土地利用等相關規劃相銜接,產業發展與村莊建設、生態宜居統籌謀劃,同步推進,形成園村一體、產村融合的格局。
6、設計合理盈利模式
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重點在于提升農業效益的“六化”。
第一化:第一產業三產化
做“四產”而不做一產,在第一產業科技示范的基礎上橫向整合三產各個要素,把農業的價值最大化。
第二化:第二產業品牌化
高產未必高效,在“高、精、尖”上做文章,在安全農業上做文章,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做最安全的農產品基地。
第三化:第三產業產業化
把吃、住、行、游、購、娛、療、養、會游泳九大要素,做成產業,如文化農業板塊,可以做成文化創意產業園。
第四化:農業模塊基地化
由單純的農業園區向“基地”轉變,做成“科技農業基地、文化農業基地、農業人才基地、安全食品基地”。
第五化:科技農業院校化
但凡上萬畝的現代農業園區,必須和省級乃至國家級的院校、建立合作關系,以便于農業科技的持續升級。
第六化:農業示范國家化
在市場剛性需求的前提下,跟蹤國際農業的先進技術,及時更新。
農業產業園
申報與獎補·要點解析
·申報時間
3月底前,申報材料發送至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等指定部門(詳參文件)。
·資金額度
獎補資金主要支持規模化種養基礎設施、產業鏈供應鏈完善提升、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智慧農業建設、農產品認證與品牌培育、聯農帶農增收等方面。
截至2021年1月,累計安排中央財政獎補資金91.21億元。并且,各地強化政策補助支持,廣東省出臺支持產業園建設21條政策措施,安排財政資金75億元建設14個國家級、161個省級、55個市級產業園,基本實現主要農業縣全覆蓋。四川省建設11個國家級、132個省級、761個市縣級產業園,每年按三、四、五星分級確定省級產業園名單,安排省財政資金5億元,分別獎補五星級2000萬元、四星級1500萬元、三星級1000萬元。
·申報流程
所在地人民政府申請>>省農業和財政廳核報省政府>>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申請創建>>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組織競爭性選拔>>符合創建條件的,公示后批準創建>>經一定時間建設達到認定標準的,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和廣東省農墾總局直接上報農業農村部、財政部。
·申報部門
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財政部農業農村司,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鄉村產業發展司。
·申報條件
主導產業特色優勢明顯、規劃布局科學合理、建設水平區域領先、綠色發展成效突出、帶動農民作用顯著、政策支持措施有力、組織管理健全完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應布局在縣域內,區域范圍涉及2個及以上鄉鎮,不得整縣或跨縣創建。
(詳參文件,具體以國家及各省市正式發文為準)
·利益相關主體
申報主體由政府,或企業+政府一起打造。
一是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二是以農為本,創新發展。三是多方參與,農民受益。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注重吸引多元主體參與產業園建設。四是綠色發展,生態友好。
案例01
四川都江堰國家農業公園
農業公園樣板振興鄉村典范
國家農業公園—都江堰國家農業公園位于成都后花園都江堰市,占地1512畝。規劃旨在打造一個涵蓋園林鄉村景觀、生態郊野田園、特色農耕民俗等集休閑體驗、康養度假、戶外運動和教育培訓為一體的國家公園樣板。
間結構為一鎮一心一廊六園"。即互聯網農業小鎮,入口服務中心及核心啟動區,林盤水鄉民宿走廊,有機糧油果蔬產業園、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四川青少年戶外教育公園、養云森林運動公園、世界園藝苗木大觀園、走馬河濕地公園。
通過鼓勵PPP模式、眾籌模式、產業基金模式、國家專項基金貨款模式、互聯網金融等融資模式,打通大企業投資、中小企業合作、個體積極參與的投資環境,實現多方共嬴。“互聯網+農業"與多融資模式的構建,成為四川省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居游共享的大型國家級農業公園的典范。
拓展閱讀:讀道文旅經典落地案例——投資80億元的“四川都江堰國家農業公園
案例02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文化長廊
習總書記視察葡萄酒產業大有可為
規劃范圍以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地理標志保護區為基礎,涉及石嘴山市、銀川市、青銅峽市、紅寺堡區四個產業大市縣及農墾系統,區域總面積20多萬公頃。規劃種植總面積約為100萬畝。打造“百億元+百萬畝“省級超大型田園綜合體,葡萄特色小鎮。
以葡萄產業為基礎,葡萄產業與旅游等多產業高度結合為特色,全面促進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綜合發展的女域發展規劃。以涵蓋葡萄生產、加工、貿易等環節的葡萄產業為驅動,整合葡萄工業、葡萄風景、葡萄文化及本地旅游資源,形成獨特旅游吸引力,在改善旅游地服務配套設施上,形成生態環境良好、產業形式多樣、旅游氛圍濃厚的生態人居小鎮。
結合實際構筑中國(賀蘭山)特色的葡萄產業發展之路,以葡萄為引爆,多產業聯動發展--從“8:2”到“2:8”的新模式構筑,打造以葡萄特色產業為導向的區域產業綜合發展模式--GTT模式(葡萄產業+特色小鎮+旅游景區)。
拓展閱讀:讀道文旅經典落地案例——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賀蘭山東麓葡萄文化長廊
案例03
山東濰坊齊魯農創谷
“三融五創“振興鄉村
項目占地28平方公里,帶動1.2萬人就業,人均年增收1.5萬元。秉承三產融合、農旅文融合、城鄉融合,以及創新、創意、創造、創業、創收的“三融五創”濰坊鄉村振興模式,構建“田園+農創+文化”融合的多元發展戰略。
空間規劃“一心一軸三區”結構,即齊魯農創谷孵化中心,齊魯農創谷產業廊道,麓臺文化田園體驗區、浮煙山生態文化旅游區、符山水庫河谷產業區。重點規劃“一街、一館、一節、一會、一基地、一平臺”,即農創活力街、農創館、齊魯農創藝術節、齊魯農創交易會、濰坊100農創產業創新基地、齊魯農創電子商務交易平臺。
建設后重點帶動當地群眾和返鄉大學生積極參與,以此作為產業孵化、平臺賦能、招商引資的窗口,成為承接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示范村莊。
拓展閱讀:讀道文旅經典落地案例——“齊魯農創谷”三融五創鄉村振興模式
案例04
山東青島藏馬山藍莓產業園
藍莓產業新高地
藏馬山藍莓產業基地藍莓種植達2000畝,集藍莓種植、度假觀光、休閑購物、水果采摘于一體,通過“藍莓創意農業+”的發展模式打造區域旅游新的亮點。規劃區內山地、丘陵、濱水等多種要素相互組合、穿插,具有獨有的空間形態及豐富多彩的空間系統。范圍內有125處水體點綴其間,大片藍莓園及花田形成豐富多樣的景觀。
規劃拓展藍莓文化旅游內容發展藍莓產業園區,將藏馬山旅游資源與藍莓文化結合,獨立策劃打造藍莓產業園區標桿。通過以產業為導向,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目標,以產業化為主攻方向,加速拓寬銷售渠道,提高市場知名度。
落實把農業生產做為促進農業增效、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真正實現了優化種植布局,推進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不斷助力藍莓產業振興工作邁上新臺階,走上振興“快車道”。
拓展閱讀:讀道文旅經典落地案例——山東藏馬山藍莓產業園
案例05
甘肅隴南中國橄欖谷
橄欖三產融合示范
規劃設計團隊在項目地區域構建“一帶一園六區”的空間結構。一帶為橄欖文化體驗帶,一園為橄欖生態示范園,六區為橄欖產業種植區、橄欖生態產業區、橄欖綜合服務配套區、橄欖小鎮度假區、橄欖主題公園區、橄欖健康養生區。
橄欖產業種植區以橄欖樹為景觀核心吸引物,打造橄欖種植園、橄欖觀光農業園、農事體驗園為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體驗區。
橄欖生態產業園區,打造一種創新的現代化產業園模式,營造一種高效生態的產業公園,提倡一種精彩、樂活的生活方式,建設為西部最大、最專業油橄欖產業基地,中國最大的油橄欖綜合開發產業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