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廣東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3-11-20 點擊:次
近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大會在廣州召開,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進行研究部署,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會上,省委書記、省長都提到一句話,“把實現新型工業化作為廣東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任務來抓”。
廣東作為工業大省,工業規模約占全國八分之一,擁有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且其中15個規模居全國第一,制造業當家的底氣很足。如何將這份厚實家當做優做強?就要充分發揮新型工業化在現代化建設大局中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
新型工業化作為“關鍵任務”
新型工業化是怎樣的工業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新型工業化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重要論述,指出“中國夢具體到工業戰線就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
廣東為何要把實現新型工業化作為廣東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任務來抓?
省委書記黃坤明在會議上作了闡釋,廣東發展新型工業化,要把握新的戰略使命,深刻認識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型工業化是根本支撐;在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新型工業化是制勝武器;滿足人民群眾美好需求,新型工業化是重要途徑,把實現新型工業化作為廣東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任務來抓,充分發揮新型工業化在現代化建設大局中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
除了把握新的戰略使命,黃坤明還提出,要把握新的階段特征,從價值取向、動力源泉、生產組織和“四化同步”等方面深刻認識新型工業化的新特點新規律,切實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始終,走好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把握新的實踐要求,自覺順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趨勢,深入把握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基本要求,統籌好自立自強和開放合作重要關系,有力有序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要把握新的機遇挑戰,緊緊抓住我省推進高質量發展涌現的創新紅利、政策紅利、空間紅利、市場紅利,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推動廣東經濟由大向強。
合力推進制造強省建設
廣東要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以新擔當新作為創造廣東新型工業化新輝煌,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就此,黃坤明在會議上提出五個“聚焦”。
要聚焦體系塑造,加快升級產業結構,堅持新老并舉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抓大育小打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現代企業體系,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堅持優質高值打造市場美譽度高的產品矩陣,推動廣東制造實現結構性調整、系統性優化、整體性躍升。
要聚焦轉型引領,加快優化產業形態,以數字化賦能推進產業智能化發展,以綠色制造和循環經濟為抓手推進產業綠色化發展,聚焦強化服務、工農互促、產業跨界推進產業融合化發展,不斷提高廣東制造的“含智量”“含綠量”“含金量”。
要聚焦創新驅動,加快構筑新質生產力,在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上聚力攻堅,在創新成果轉化上加力增效,以擴大新投資培育壯大新動能,讓創新之花更好結出產業之果。
要聚焦優化環境,加快夯實產業基礎支撐,堅持高新高端、集聚集約導向建強產業發展平臺,堅持適度超前完善產業基礎設施,強化精準高效服務,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厚植產業發展沃土。
要聚焦拓展縱深,加快開辟產業發展新空間,積極向縣域、海洋和區域協作要潛力要空間,不斷拓展省內產業發展布局,堅持內外雙向發力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進一步挖掘增量、爭創優勢,持續增強廣東產業發展韌性和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高規格會議,省四套班子主要領導都出席了,并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開至各地級以上市。
黃坤明在會上強調,要強化實施保障,匯聚起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強大合力,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推進新型工業化放在突出位置,主要負責同志要牽頭抓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要牽頭抓總,省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合力推進制造強省建設。
強化抓制造業工作導向
“關鍵任務”已定,如何落實?
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在會上強調,各地、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論述精神,把新型工業化作為廣東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任務來抓,以新擔當新作為開創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新局面。
要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本次會議要求,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錨定目標狠抓落實,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堅持創新驅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進一步拓展經濟縱深、開辟產業發展新空間。
要強化抓制造業工作導向,加大政策供給和要素保障力度,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匯聚起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強大力量。
要著力抓好國家和省支持新型工業化系列政策的落地實施,確保“降低制造業成本10條”“技改10條”等惠企政策盡快見效,打好減稅降費增利“組合拳”,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確保完成全年發展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