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區域經濟研究 >

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演化的要素與路徑探討

來源:未知 日期:2016-11-23 點擊:

  在我國“十三五”規劃中,“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被寫進了規劃綱要,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2015年開始,我國按照“領軍企業—重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聚—形成基地”的思路,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并以此為更高層次的發展提供強大支撐。“預計到2020年,我國建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地將形成產業配套完備、創新優勢突出、區域特色明顯、規模效益顯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群體”。基地建設的順利推進,也促使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闊步走上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成為轉型升級的新引擎。2016年,國家通過對重點項目的安排,實施一批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的重大產業類項目,發揮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增后勁的關鍵作用,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協同演化發展機制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契機
  
  目前,國內還未明確規定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定義,但社會各界普遍認為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發展需求與重大技術突破為基礎,并深刻影響地區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產業,其特點是區域性、先導性、輻射性及不確定性等。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出,要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瞄準技術前沿,把握產業變革方向,圍繞重點領域,優化政策組合,拓展新興產業增長空間,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
  
  面對經濟增速放緩、產能過剩、環境問題等不利因素,產業升級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的重點,新興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亮點。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期,傳統依靠人口紅利、資源投入的低效率、高污染的生產方式已不適應社會的發展。國家應進一步完善產業政策環境,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推動新興產業供給和需求的有效銜接。要圍繞看得準、有機遇的重點技術和產業領域,加大支持力度,盡快實現突破。同時注意產能過剩的問題,適度的產業冗余,有利于競爭,但過度競爭,會對產業造成傷害。要遵循行業規律,符合規模經濟效應的要求,避免一哄而上。應從源頭控制,杜絕新興產業盲目發展的問題。此外,我國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將來新興產業在全國范圍內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協同發展機制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性”是針對產業結構調整而言的,表現為產業的帶動效應大、市場成長快以及對產業結構的高端化轉換具有決定性的促進和導向作用。“新”是要求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興”是要體現技術的先導性,產業的輻射性,經濟的帶動性,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本文認為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應包括技術、市場需求、區域環境三方面要素。
  
  協同演化是指系統內兩個或多個主體的演化動力相互交織、演化軌跡相互影響。縱觀人類社會發展歷史,可以發現,產業革命與新興技術革命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此外,根據演化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可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不斷的技術創新,不斷進行技術的原始創新、跟隨創新及集成創新,這主要包括構建新興技術鏈及整合新興產業鏈,經過實驗室研發設計、示范應用等完成集成創新過程。因此,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發展培育過程中需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鏈及產業鏈協調演化發展,技術與產業中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同演化。在此過程中,技術成熟度是影響技術與產業演化的決定性因素,而區域產業承載力則是影響區域產業與技術演化的重要基礎條件。基于此,本文考慮從技術成熟度和區域產業承載力兩個方面入手,結合協同演化規律,將不同區域發展程度及技術水平下的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路徑分為先導企業孵化階段、產業聯盟培育階段以及產業集群網絡化階段。
  
  基于協同演化規律的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要素
  
  (一)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
  
  高端人才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保證。一要加強領軍人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緊密加強校企合作,搞好企業人才需求與院校人才培養之間的銜接,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創業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的培養,逐漸構建起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高級科技人才后備隊伍。二要完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通過政府推動、企業為主、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加強激勵力度,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新興產業人才激勵機制。三要優化人才引進方式。逐漸完善人才引進和激勵機制,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服務。
  
  (二)提升科技創新內生能力
  
  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一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企業自主創新營造良好的外部氛圍。企業要加大知識產權投入,將知識產權納入產品開發、技術研究、生產制造、市場拓展、資產管理各個環節,建立科學、系統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完善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服務和維權援助工作機制,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二要完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在整合提升現有研發機構的同時,依托龍頭骨干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臺建設。大力引進和培育發展生產力促進中心、專利代理、技術咨詢、技術評估、技術轉移和技術培訓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進一步規范中介機構的服務行為、服務標準和服務領域,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三要構建官產學研用合作創新機制,強化科技創新的支撐力度,推動新興產業發展主體與科技資源研發主體的結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規模化應用前景的科技成果。
  
  (三)優化產業布局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應遵循科學發展規律,在堅持五項原則“瞄準前沿、著眼未來;自主創新,科技支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場主導,政府推動;突出重點,集中突破”的前提下,統籌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政府部門要合理規劃引導各地根據發展基礎、資源稟賦、戰略定位不同,發揮比較優勢、因地制宜搞好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布局。各地在新興產業布局上,要尊重市場配置資源規律,堅持錯位發展,突出特色,選準首位度產業,遴選出具有一定核心競爭力的項目作為突破口,避免“單兵突進”,防止一哄而上,避免低水平重復投資形成新的產能過剩。
  
  (四)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政府要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如土地使用、稅收和信貸優惠,技術支持和技術創新補貼,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等,大力引進和培育行業領軍企業,并發揮其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吸引許多戰略性新興企業及相關中介服務機構入駐。但企業集聚并等同于產業集群,要注重發揮企業間協同效應,在產業鏈的培育上下大功夫,重點支持產業鏈上的薄弱環節企業,在集群內形成創新—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條,促使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由大到強。
  
  基于協同演化規律的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路徑
  
  在政府扶持及各行業企業的不斷努力下,各地區各產業相繼建立了具有創新性及高科技水平的產業園基地,尤其是隨著大數據及云計算的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路徑不斷豐富。總結以往經驗發現,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結合區域產業承載力與技術成熟度情況選擇合適的培育路徑。因此,本文根據協同演化規律,以理論分析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形式,探討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路徑。
  
  (一)培育路徑
  
  根據協同演化規律,以及不同區域發展程度及技術水平下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路徑階段劃分,本文設計了基于先導企業的孵化路徑、產業聯盟培育路徑、集群網絡共生路徑。
  
  1.基于先導企業的孵化路徑。產業培育的起點就是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而核心技術通常掌握在某個企業中,先導企業就是掌握這一核心技術的高科技產業,他們敢于創新,擁有獨特犀利的眼光,擁有引導區域產業發展的內在潛力。先導企業通常是一些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這些企業往往由于資金匱乏、人才不足等約束條件而使其成果轉化率不高,據統計2013年我國擁有的專利技術轉化率僅為10%。因此,本文認為可立足區域,通過培育先導企業發展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
  
  由于不同地區資源稟賦和產業環境不同,在先導企業的選擇上,必須把握區位優勢最大化的原則,不能直接選擇掌握先進技術的企業,應該兼顧區域產業基礎以及產業配套環境。孵化路徑的前提條件是區域內形成完善的孵化網絡,整合區域內國際國內企業資源、科研院所以及企業孵化器資源,制定針對先導企業的孵化政策,建立專項孵化基金,為先導企業提供包括管理咨詢、技術支持、投融資等在內的各項服務。此外,政府要做好政策制定與環境營造工作,協調各方利益積極促成區域孵化網絡這一重要平臺的建設,同時重點企業應積極參與。
  
  如大數據產業孵化路徑培育方面,中關村地區從關鍵技術突破、產品示范應用、引導基金布局、大數據平臺建設、產業聯盟組建等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大力培育大數據產業創新生態,促進大數據、互聯網與各行業融合發展。整個大數據產業的培育過程是各方主體不斷投入生產要素的過程,如圖1所示。面向未來,中關村地區將培育一批大數據產業領軍企業,加快促進大數據與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不斷支持企業創新大數據應用和商業模式,聚集全球大數據創新資源,構建最具活力的大數據產業生態系統。到2020年,中關村將集聚六百家大數據創新企業,培育六千家具有大數據應用能力的企業,帶動形成3萬億元產業規模和完整產業鏈的大數據產業集群,打造成全球大數據產業創新中心。


  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演化的要素與路徑探討
  圖1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孵化路徑分析
  
  2.產業聯盟培育路徑。產業的興起并非依賴于某一些技術,而是融合了多項生產勞動過程,因此,產業的發展應是依托某一核心技術,并通過多種相關技術相互配合實現的。比如,汽車產業發展涉及發動機技術、車體設計技術、底盤技術等眾多生產技術。產業聯盟是以產業技術鏈為載體實現資源整合的一種產業發展模式,其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標準的競爭上,產業聯盟的技術標準化是指在聯盟成員之間以技術專利推動并得到大多數成員認可的技術規范制定、發布和實施的動態過程。因此,本文認為可在整合技術鏈資源的基礎上,通過產業聯盟路徑培育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
  
  由于企業的發展水平與經營能力等存在顯著差異,在企業選擇方面要求其具備較高的創新能力。同時,核心企業不僅要掌握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還要具備較強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產業聯盟培育路徑通常適用于擁有核心專利且具備專利數量優勢、區域創新資源豐富、企業知識產權意識強的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
  
  如京津冀跨境電商產業聯盟培育路徑。京津冀跨境電商產業聯盟是跨境電商平臺、企業自營、服務商、大型商品流通、國際物流和第三方支付等多方共同努力的結果,是通過自主創新實現產業發展的典范,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該聯盟旨在促進京津冀地區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鏈整合,發揮行業渠道優勢,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依據。目前,已落戶中鋼貿易、五礦電商、渤化貿易、廣州威時沛運供應鏈平臺、闊世寶達等一大批優質跨境電商企業,并陸續打造了以環球購保稅商品展銷中心、威時沛運跨境店為代表的跨境電商消費新模式。下一步,于家堡自貿區將進一步發揮天津港口和區位優勢,在海關、檢驗檢疫等監管部門的指導下,重點打造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作為構建跨境電商服務體系的核心內容,縮短企業通關時間、簡化通關流程,并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物流、倉儲、通關、結匯等公共服務。平臺將成為繼自貿區審批大廳后又一政府服務亮點,并惠及一般貿易、跨境電商進出口、跨境電商平臺等各類跨境電商相關行業企業。京津冀跨境電商產業聯盟培育路徑分析如圖2所示。
  
  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演化的要素與路徑探討
  圖2  京津冀跨境電商產業聯盟培育路徑分析
  
  3.集群網絡共生路徑。當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整個產業技術系統就會逐步完善,此時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水平將達到頂峰狀態,產業的競爭力也明顯提升。這時,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應遵循多要素共生原則,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盡可能融合世界范圍內優秀的創新資源,并將多種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集群網絡共生路徑就是基于多元素共生原則,集成有利于產業發展的多種創新元素,推動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因此,可結合現代先進技術,形成集群網絡,通過集群網絡共生路徑培育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
  
  由于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定位不同,集群網絡共生路徑的選擇要兼顧產業的不同定位,集成不同層次的資源要素,形成具有產業定位針對性的、多層次要素共生的集群網絡化培育格局。
  
  產業集群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隨著信息經濟轉型的不斷深入,“互聯網+”逐漸從消費端向供應端擴散,加速形成以零售、批發、制造全產業鏈商務化為中心,帶動兩翼支撐服務業升級的云供應鏈體系,傳統產業集群借助互聯網的發展,逐漸從WTO+外貿增長模式向電子商務+內需模式演變,誕生了大量創新驅動的新型產業集群。2015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從七個方面提出了推動產業集群轉型升級、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二十條意見。“互聯網+”產業集群通過以工業設計、技術培訓、信息化解決方案、檢驗檢測等為主的技術創新和智能制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搭建了產業集群創新發展、國際交流合作、前沿理論與實證研究的高端平臺,將帶動“互聯網+”旅游、“互聯網+”地產、“互聯網+”汽車、“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療等多個領域的創新發展,推動我國產業集群創新型、智能化、國際化發展。目前,“互聯網+”產業集群還處于初始階段,互聯網金融、電商物流等支撐服務業當前還難以適應、支撐產業云,但是,這也意味著“互聯網+”產業集群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互聯網+”產業集群是我國信息經濟轉型的一個重要契機。“互聯網+”產業集群培育路徑如圖3所示。
  
  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演化的要素與路徑探討
 
  圖3  “互聯網+”產業集群培育路徑分析
  
  “互聯網+”能使產業集群實現產業鏈協同化,實現產業鏈各環節間、企業間信息透明化,去除過多環節,促進產業鏈協調。“互聯網+”產業集群不應僅僅作為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目標,還應逐漸提升自己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經過不斷的技術積累,達到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抗衡的局面。
  
  (二)路徑選擇
  
  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是一項系統性強、復雜程度高的工程,有針對性的培育路徑選擇將關乎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敗。從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整個階段來看,成熟期的技術一般已實現產業化,而衰敗期的技術則應從萌芽期重新開始產業化,因此,一般只需考慮萌芽期與成長期的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路徑選擇。本文結合上述分析及實踐經驗,將基于新興技術成熟度與區域產業承載力兩方面因素的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路徑選擇體系進行總結,如表1所示。


  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演化的要素與路徑探討

  表1  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路徑選擇
  
  結論與建議
  
  本文從協同演化規律視角分析了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三條路徑,并提出了不同技術成熟度及區域產業承載力情況下,不同培育路徑的選擇方案。為更好地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路徑的落實,本文認為有必要采取以下三項措施:
  
  第一,孵化路徑的選擇是要把先導企業作為掌握核心技術的主體,隨著孵化進程的推進,依據周期性市場調研及時調整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同時,企業和相關機構應共同建立技術動態預警機制,長期動態跟蹤相關技術領域發展情況,以減少或避免由于重復研發造成的資源浪費。第二,產業聯盟培育路徑的選擇重點是處理好企業間的利益分配問題,避免專利權濫用現象出現,這是保障產業聯盟發展的前提條件,尤其是專利權濫用是阻止路徑運行的重大障礙。應通過相應的約束機制保障聯盟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同時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約束專利權濫用行為,保證聯盟目標的實現。第三,集群網絡共生路徑的選擇主要要處理好三個問題,即不同層次的多種資源要素整合問題,多主體的利益分配問題及政策環境、文化環境、產業競爭環境營造問題。



相關文章推薦:

主頁 > 新聞中心 > 區域經濟研究 >

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演化的要素與路徑探討

2016-11-23 來源:未知 點擊:

  在我國“十三五”規劃中,“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被寫進了規劃綱要,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2015年開始,我國按照“領軍企業—重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聚—形成基地”的思路,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并以此為更高層次的發展提供強大支撐。“預計到2020年,我國建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地將形成產業配套完備、創新優勢突出、區域特色明顯、規模效益顯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群體”。基地建設的順利推進,也促使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闊步走上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成為轉型升級的新引擎。2016年,國家通過對重點項目的安排,實施一批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現代農業為基礎的重大產業類項目,發揮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增后勁的關鍵作用,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協同演化發展機制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契機
  
  目前,國內還未明確規定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定義,但社會各界普遍認為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發展需求與重大技術突破為基礎,并深刻影響地區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產業,其特點是區域性、先導性、輻射性及不確定性等。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出,要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瞄準技術前沿,把握產業變革方向,圍繞重點領域,優化政策組合,拓展新興產業增長空間,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
  
  面對經濟增速放緩、產能過剩、環境問題等不利因素,產業升級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的重點,新興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亮點。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期,傳統依靠人口紅利、資源投入的低效率、高污染的生產方式已不適應社會的發展。國家應進一步完善產業政策環境,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推動新興產業供給和需求的有效銜接。要圍繞看得準、有機遇的重點技術和產業領域,加大支持力度,盡快實現突破。同時注意產能過剩的問題,適度的產業冗余,有利于競爭,但過度競爭,會對產業造成傷害。要遵循行業規律,符合規模經濟效應的要求,避免一哄而上。應從源頭控制,杜絕新興產業盲目發展的問題。此外,我國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將來新興產業在全國范圍內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協同發展機制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性”是針對產業結構調整而言的,表現為產業的帶動效應大、市場成長快以及對產業結構的高端化轉換具有決定性的促進和導向作用。“新”是要求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興”是要體現技術的先導性,產業的輻射性,經濟的帶動性,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本文認為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應包括技術、市場需求、區域環境三方面要素。
  
  協同演化是指系統內兩個或多個主體的演化動力相互交織、演化軌跡相互影響。縱觀人類社會發展歷史,可以發現,產業革命與新興技術革命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此外,根據演化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可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不斷的技術創新,不斷進行技術的原始創新、跟隨創新及集成創新,這主要包括構建新興技術鏈及整合新興產業鏈,經過實驗室研發設計、示范應用等完成集成創新過程。因此,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發展培育過程中需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鏈及產業鏈協調演化發展,技術與產業中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同演化。在此過程中,技術成熟度是影響技術與產業演化的決定性因素,而區域產業承載力則是影響區域產業與技術演化的重要基礎條件。基于此,本文考慮從技術成熟度和區域產業承載力兩個方面入手,結合協同演化規律,將不同區域發展程度及技術水平下的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路徑分為先導企業孵化階段、產業聯盟培育階段以及產業集群網絡化階段。
  
  基于協同演化規律的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要素
  
  (一)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
  
  高端人才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保證。一要加強領軍人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緊密加強校企合作,搞好企業人才需求與院校人才培養之間的銜接,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創業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的培養,逐漸構建起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高級科技人才后備隊伍。二要完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通過政府推動、企業為主、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加強激勵力度,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新興產業人才激勵機制。三要優化人才引進方式。逐漸完善人才引進和激勵機制,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服務。
  
  (二)提升科技創新內生能力
  
  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一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企業自主創新營造良好的外部氛圍。企業要加大知識產權投入,將知識產權納入產品開發、技術研究、生產制造、市場拓展、資產管理各個環節,建立科學、系統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完善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服務和維權援助工作機制,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二要完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在整合提升現有研發機構的同時,依托龍頭骨干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臺建設。大力引進和培育發展生產力促進中心、專利代理、技術咨詢、技術評估、技術轉移和技術培訓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進一步規范中介機構的服務行為、服務標準和服務領域,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三要構建官產學研用合作創新機制,強化科技創新的支撐力度,推動新興產業發展主體與科技資源研發主體的結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規模化應用前景的科技成果。
  
  (三)優化產業布局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應遵循科學發展規律,在堅持五項原則“瞄準前沿、著眼未來;自主創新,科技支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場主導,政府推動;突出重點,集中突破”的前提下,統籌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政府部門要合理規劃引導各地根據發展基礎、資源稟賦、戰略定位不同,發揮比較優勢、因地制宜搞好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布局。各地在新興產業布局上,要尊重市場配置資源規律,堅持錯位發展,突出特色,選準首位度產業,遴選出具有一定核心競爭力的項目作為突破口,避免“單兵突進”,防止一哄而上,避免低水平重復投資形成新的產能過剩。
  
  (四)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政府要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如土地使用、稅收和信貸優惠,技術支持和技術創新補貼,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等,大力引進和培育行業領軍企業,并發揮其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吸引許多戰略性新興企業及相關中介服務機構入駐。但企業集聚并等同于產業集群,要注重發揮企業間協同效應,在產業鏈的培育上下大功夫,重點支持產業鏈上的薄弱環節企業,在集群內形成創新—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條,促使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由大到強。
  
  基于協同演化規律的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路徑
  
  在政府扶持及各行業企業的不斷努力下,各地區各產業相繼建立了具有創新性及高科技水平的產業園基地,尤其是隨著大數據及云計算的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路徑不斷豐富。總結以往經驗發現,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結合區域產業承載力與技術成熟度情況選擇合適的培育路徑。因此,本文根據協同演化規律,以理論分析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形式,探討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路徑。
  
  (一)培育路徑
  
  根據協同演化規律,以及不同區域發展程度及技術水平下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路徑階段劃分,本文設計了基于先導企業的孵化路徑、產業聯盟培育路徑、集群網絡共生路徑。
  
  1.基于先導企業的孵化路徑。產業培育的起點就是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而核心技術通常掌握在某個企業中,先導企業就是掌握這一核心技術的高科技產業,他們敢于創新,擁有獨特犀利的眼光,擁有引導區域產業發展的內在潛力。先導企業通常是一些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這些企業往往由于資金匱乏、人才不足等約束條件而使其成果轉化率不高,據統計2013年我國擁有的專利技術轉化率僅為10%。因此,本文認為可立足區域,通過培育先導企業發展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
  
  由于不同地區資源稟賦和產業環境不同,在先導企業的選擇上,必須把握區位優勢最大化的原則,不能直接選擇掌握先進技術的企業,應該兼顧區域產業基礎以及產業配套環境。孵化路徑的前提條件是區域內形成完善的孵化網絡,整合區域內國際國內企業資源、科研院所以及企業孵化器資源,制定針對先導企業的孵化政策,建立專項孵化基金,為先導企業提供包括管理咨詢、技術支持、投融資等在內的各項服務。此外,政府要做好政策制定與環境營造工作,協調各方利益積極促成區域孵化網絡這一重要平臺的建設,同時重點企業應積極參與。
  
  如大數據產業孵化路徑培育方面,中關村地區從關鍵技術突破、產品示范應用、引導基金布局、大數據平臺建設、產業聯盟組建等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大力培育大數據產業創新生態,促進大數據、互聯網與各行業融合發展。整個大數據產業的培育過程是各方主體不斷投入生產要素的過程,如圖1所示。面向未來,中關村地區將培育一批大數據產業領軍企業,加快促進大數據與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不斷支持企業創新大數據應用和商業模式,聚集全球大數據創新資源,構建最具活力的大數據產業生態系統。到2020年,中關村將集聚六百家大數據創新企業,培育六千家具有大數據應用能力的企業,帶動形成3萬億元產業規模和完整產業鏈的大數據產業集群,打造成全球大數據產業創新中心。


  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演化的要素與路徑探討
  圖1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孵化路徑分析
  
  2.產業聯盟培育路徑。產業的興起并非依賴于某一些技術,而是融合了多項生產勞動過程,因此,產業的發展應是依托某一核心技術,并通過多種相關技術相互配合實現的。比如,汽車產業發展涉及發動機技術、車體設計技術、底盤技術等眾多生產技術。產業聯盟是以產業技術鏈為載體實現資源整合的一種產業發展模式,其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標準的競爭上,產業聯盟的技術標準化是指在聯盟成員之間以技術專利推動并得到大多數成員認可的技術規范制定、發布和實施的動態過程。因此,本文認為可在整合技術鏈資源的基礎上,通過產業聯盟路徑培育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
  
  由于企業的發展水平與經營能力等存在顯著差異,在企業選擇方面要求其具備較高的創新能力。同時,核心企業不僅要掌握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還要具備較強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產業聯盟培育路徑通常適用于擁有核心專利且具備專利數量優勢、區域創新資源豐富、企業知識產權意識強的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
  
  如京津冀跨境電商產業聯盟培育路徑。京津冀跨境電商產業聯盟是跨境電商平臺、企業自營、服務商、大型商品流通、國際物流和第三方支付等多方共同努力的結果,是通過自主創新實現產業發展的典范,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該聯盟旨在促進京津冀地區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鏈整合,發揮行業渠道優勢,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依據。目前,已落戶中鋼貿易、五礦電商、渤化貿易、廣州威時沛運供應鏈平臺、闊世寶達等一大批優質跨境電商企業,并陸續打造了以環球購保稅商品展銷中心、威時沛運跨境店為代表的跨境電商消費新模式。下一步,于家堡自貿區將進一步發揮天津港口和區位優勢,在海關、檢驗檢疫等監管部門的指導下,重點打造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作為構建跨境電商服務體系的核心內容,縮短企業通關時間、簡化通關流程,并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物流、倉儲、通關、結匯等公共服務。平臺將成為繼自貿區審批大廳后又一政府服務亮點,并惠及一般貿易、跨境電商進出口、跨境電商平臺等各類跨境電商相關行業企業。京津冀跨境電商產業聯盟培育路徑分析如圖2所示。
  
  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演化的要素與路徑探討
  圖2  京津冀跨境電商產業聯盟培育路徑分析
  
  3.集群網絡共生路徑。當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整個產業技術系統就會逐步完善,此時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水平將達到頂峰狀態,產業的競爭力也明顯提升。這時,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應遵循多要素共生原則,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盡可能融合世界范圍內優秀的創新資源,并將多種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集群網絡共生路徑就是基于多元素共生原則,集成有利于產業發展的多種創新元素,推動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因此,可結合現代先進技術,形成集群網絡,通過集群網絡共生路徑培育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
  
  由于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定位不同,集群網絡共生路徑的選擇要兼顧產業的不同定位,集成不同層次的資源要素,形成具有產業定位針對性的、多層次要素共生的集群網絡化培育格局。
  
  產業集群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隨著信息經濟轉型的不斷深入,“互聯網+”逐漸從消費端向供應端擴散,加速形成以零售、批發、制造全產業鏈商務化為中心,帶動兩翼支撐服務業升級的云供應鏈體系,傳統產業集群借助互聯網的發展,逐漸從WTO+外貿增長模式向電子商務+內需模式演變,誕生了大量創新驅動的新型產業集群。2015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從七個方面提出了推動產業集群轉型升級、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二十條意見。“互聯網+”產業集群通過以工業設計、技術培訓、信息化解決方案、檢驗檢測等為主的技術創新和智能制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搭建了產業集群創新發展、國際交流合作、前沿理論與實證研究的高端平臺,將帶動“互聯網+”旅游、“互聯網+”地產、“互聯網+”汽車、“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療等多個領域的創新發展,推動我國產業集群創新型、智能化、國際化發展。目前,“互聯網+”產業集群還處于初始階段,互聯網金融、電商物流等支撐服務業當前還難以適應、支撐產業云,但是,這也意味著“互聯網+”產業集群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互聯網+”產業集群是我國信息經濟轉型的一個重要契機。“互聯網+”產業集群培育路徑如圖3所示。
  
  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演化的要素與路徑探討
 
  圖3  “互聯網+”產業集群培育路徑分析
  
  “互聯網+”能使產業集群實現產業鏈協同化,實現產業鏈各環節間、企業間信息透明化,去除過多環節,促進產業鏈協調。“互聯網+”產業集群不應僅僅作為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目標,還應逐漸提升自己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經過不斷的技術積累,達到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抗衡的局面。
  
  (二)路徑選擇
  
  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是一項系統性強、復雜程度高的工程,有針對性的培育路徑選擇將關乎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敗。從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整個階段來看,成熟期的技術一般已實現產業化,而衰敗期的技術則應從萌芽期重新開始產業化,因此,一般只需考慮萌芽期與成長期的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路徑選擇。本文結合上述分析及實踐經驗,將基于新興技術成熟度與區域產業承載力兩方面因素的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路徑選擇體系進行總結,如表1所示。


  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演化的要素與路徑探討

  表1  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路徑選擇
  
  結論與建議
  
  本文從協同演化規律視角分析了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三條路徑,并提出了不同技術成熟度及區域產業承載力情況下,不同培育路徑的選擇方案。為更好地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路徑的落實,本文認為有必要采取以下三項措施:
  
  第一,孵化路徑的選擇是要把先導企業作為掌握核心技術的主體,隨著孵化進程的推進,依據周期性市場調研及時調整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同時,企業和相關機構應共同建立技術動態預警機制,長期動態跟蹤相關技術領域發展情況,以減少或避免由于重復研發造成的資源浪費。第二,產業聯盟培育路徑的選擇重點是處理好企業間的利益分配問題,避免專利權濫用現象出現,這是保障產業聯盟發展的前提條件,尤其是專利權濫用是阻止路徑運行的重大障礙。應通過相應的約束機制保障聯盟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同時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約束專利權濫用行為,保證聯盟目標的實現。第三,集群網絡共生路徑的選擇主要要處理好三個問題,即不同層次的多種資源要素整合問題,多主體的利益分配問題及政策環境、文化環境、產業競爭環境營造問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