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首都臨空經濟視角的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研究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8-31 點擊:次
1.首都臨空經濟發展的基本現狀
1.1臨空經濟飛速發展,對區域經濟帶動作用顯著
北京臨空經濟飛速發展。2005年,順義臨空經濟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85億元,占順義區國內生產總值的67%。2013年,臨空經濟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高達900億元,占順義區國內生產總值的73%。2013年臨空經濟區生產總值比2005年增加715億元,是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的4.86倍。2005―2013年,臨空經濟區保持了高速發展的勢頭,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速達到21.87%。“十二五”期間,臨空經濟的帶動作用顯著,臨空經濟國內生產總值占順義區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平均在70%以上。
1.2 臨空經濟繼續發揮穩定北京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在“六高”中地位穩固
“十二五”時期,順義臨空經濟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金融街、北京商務中心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奧林匹克中心區成為首都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2013年1~11月臨空經濟區規模以上企業收入合計3289.6億元,占全市收入的比重為3.2%,繼續發揮穩定北京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
臨空經濟區在六大高新產業功能區的排名穩固。2007年,臨空經濟區增加值為302億元,在“六高”中排名第五,高于奧林匹克中心區的152億元。2014年前三季度,臨空經濟區規模以上企業收入為5295.9億元,占“六高”總收入的7.18%,排名僅高于奧林匹克中心區收入。
1.3 臨空產業集群已經形成,臨空經濟發揮著高端、高效、高輻射的發展效應
依托首都機場的區位優勢和首都的科技、人才、政策優勢,北京臨空經濟區主導產業突出、產業集聚明顯,航空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共同推動,物流、會展等生產服務業發展迅猛。臨空經濟區已經形成以航空運輸服務產業和航空工業為代表的航空產業集群、以物流、金融、保險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以汽車整車及零配件制造和電子通信設備制造為代表的高技術制造業產業集群。這些臨空產業具有高附加值,產業鏈條不僅在北京市內延伸,甚至擴展到京津冀區域,具有高輻射的發展效應。
1.4 臨空產業依托六個重點鎮,形成九大經濟功能區
北京臨空經濟區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依托天竺鎮、后沙峪鎮、李橋鎮、仁和鎮、南法信鎮、高麗營鎮六個重點鎮,陸續規劃了九個經濟功能區。目前已經形成了以首都國際機場航運樞紐為核心,以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北京天竺空港經濟開發區、北京林河經濟開發區、北京汽車生產基地、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國門商務區和新國展產業園等功能組團及機場周邊六個重點鎮為平臺的高端產業功能區。“十二五”期間,順義以“打造臨空經濟區、建設世界空港新城”為發展戰略目標,以建設首都國際航空中心核心區為戰略定位,以一區三園(空港城地區、中航產業園、北務通用航空產業基地、臨空國際航空航天產業基地)為發展平臺,以“港區一體、產城融合”為發展理念,以創建國家級“航空港經濟一體化融合發展示范區”為奮斗目標,大力發展臨空型現代服務業、現代制造業和高端生活服務業。
1.5 臨空經濟進入“港城一體、深化創新”發展階段
2014年,臨空經濟進入港城一體,深化創新的發展階段。2014年12月26日,首都新機場正式動工。新機場位于北京市大興區榆垡鎮、禮賢鎮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計劃投資800億元,于2019年建成投產。“十三五”期間,北京“一市兩場”的國際航空樞紐形成,臨空經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2014年,北京市批準組建北京臨空經濟核心區管理委員會,管委會是市政府的派出機構。管理構架和發展模式的重大事件,都表明了未來臨空經濟和首都的發展在發展理念、發展目標和措施上將進一步融合。首都臨空經濟發展進入“港城一體、產城融合,強力提升核心功能建設”的新時期。在此階段,首都臨空經濟在規模、質量方面將有質的飛躍,進入“港城一體、產城融合”發展新階段。順義臨空經濟新增產業主要分布在空港相鄰的區域,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促使臨空產業結構日趨合理;首都新機場臨空經濟規模將不斷擴大。
2.首都臨空經濟對京津冀區域的影響
2.1促進區域產業轉換升級,形成空港―區域協同發展
首都臨空經濟作為京津冀地區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在“十三五”時期發展速度、產業結構、發展動力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首都臨空經濟將充分利用京津冀的資源優勢、發揮首都的人才、資金、技術優勢,以創新為發展驅動力,帶動京津冀區域的臨空經濟的飛速發展。與首都國際機場相比,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的直接腹地是京津冀區域。新機場臨空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直接腹地的資源、人才、技術等要素的供給。由于首都臨空經濟主要以高技術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為主,而這些產業的產業鏈條長、產業附加值高、能夠帶動區域產業轉換升級。在首都臨空經濟發展的周邊地區,將會形成臨空經濟配套、服務的相關產業,包括裝配、制造、物流等產業。臨空經濟輻射區域也會根據臨空經濟發展的需求,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公共服務管理水平和社會管理水平。以首都臨空經濟為核心空港成為帶動區域發展的增長極,區域成為空港發展的良好支撐。空港與區域形成良好互動系統發展的新格局。
2.2 形成京津冀區域交通樞紐型區域增長極,帶動區域發展
北京新機場選址在大興區,機場輻射范圍不僅僅局限于北京市,還擴大到河北省。以“機場”為核心的新航城,未來成為國家綜合型交通樞紐,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帶動高端臨空產業集聚。順義首都國際機場與北京新機場共同作為京津冀區域的新經濟增長極,集聚臨空高端產業,通過交通軸線將航空樞紐的極化和擴散效應發揮出來,不斷擴大交通樞紐的輻射范圍,進一步提高北京這座世界城市的國際影響力和地位。同時,北京新機場與京津冀區域航空網絡與高速鐵路網絡的疊加,將為京津冀區域地方經濟提供強大的發展動力。 國外臨空經濟對區域經濟的影響的研究。從航空貨物來說,每10萬噸的航空貨物,將會創造2000多個工作崗位。從游客量來說,每百萬的游客量,能夠創造7500個左右的工作崗位。由此推斷,到2020年,新機場能夠帶來30萬~40萬個就業崗位。遠期將會創造大約100萬人的就業崗位。新機場不僅可以拉動北京城南地區的發展,還對機場半徑15千米內的廊坊城市部分地區具有重大的影響,例如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等,對整個京津冀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增長極的帶動作用。
2.3重構京津冀區域新空間,強化京津廊發展優勢
根據國外空港發展的經驗,機場航空樞紐與區域經濟相結合形成的臨空經濟,通過交通軸線縱深其腹地,這種空間轉化模式是新經濟崛起的結果。在區域空間布局上,未來第二機場應該作為京津之間重要的城市空間節點,納入京津塘高速沿線的城鎮發展帶,以帶動區域尤其是河北省境內的廊坊、涿州、石家莊、保定南至華北地區經濟發展。
在京津冀區域“雙核三軸四區多中心網絡”空間結構,由于新機場的建設,使得京―津―廊發展區的優勢得以強化,成為京津冀區域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該區域內有首都機場、濱海機場、首都第二機場三個機場,京津城際等城際高速鐵路相連接。高速交通設施的建設,促使北京、天津、廊坊城市之間的交通聯系和經濟聯系更為緊密。
3.基于首都空港經濟視角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路徑
3.1以創新驅動臨空經濟,促進區域產業發展水平提升
在新常態發展階段,臨空經濟的發展動力發生了質的變化,由過去的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首都臨空經濟優化產業結構,通過營造創新環境、優惠政策等外部條件,吸引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在臨空經濟區。在產業鏈條方面,由以組裝、加工環節為重點,轉變為研發、管理為重點,鼓勵產業鏈價值的高端環節集聚落戶在臨空經濟區。在首都臨空經濟區內形成研發、品牌、銷售、組裝、加工等完整的產業鏈條。要將國家創新與區域創新結合起來,為促進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積極利用北京豐富的人才、技術優勢,發揮北京技術創新地和集散地的優勢,促進生成京津冀臨空經濟高新與先導產業的重要研發基地。
3.2明晰京津冀臨空經濟職能分工,實現錯位發展協同聯動
2014年12月12日,《民航局關于推進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提出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京津冀民用航空一體化系統。22日,京津冀三地機場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北京簽署。根據《意見》及京津冀三地機場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京津冀機場的差異化定位更加明晰。北京首都機場將成為大型國際航空樞紐、京津冀綜合交通樞紐,提高改善首都核心功能的保障能力,提高國際競爭力。天津機場將強化區域樞紐功能,大力發展航空物流。石家莊機場培育為樞紐機場,發展航空快件集散及低成本航空。同時,將充分挖掘北京南苑機場近期發展潛力,加快承德、邢臺等支線機場建設以及適時改擴建張家口、唐山等支線機場,完善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網絡。
京津冀機場的明確定位,為京津冀臨空經濟職能分工提供了清晰的方向。首都臨空經濟重點發展航空制造、航空總部、商務會展、知識創新、電子信息等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強化京津冀區域臨空經濟增長極的地位,成為面向世界的先進臨空經濟的代表。天津臨空經濟充分利用天津自貿區等政策優勢,重點發展航空物流、高新技術制造業以及現代服務業,成為區域臨空經濟發展重要增長點。河北省臨空經濟主要以現代制造業、國內航空物流為主導產業,構筑京津冀區域臨空經濟發展的增長源。明細臨空經濟的職能分工,避免各地之間的惡性競爭,形成錯位發展、協同聯動的良好格局。
3.3建立京津冀臨空經濟區協調委員會,實現統籌管理
京津冀臨空經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臨空經濟,建議建立京津冀臨空經濟區協調委員會。臨空經濟區協調委員會承擔著京津冀區域機場之間的職能分工、項目布局等重大問題。以北京新機場為例,由于選址涉及北京、河北兩個省市,京津冀臨空經濟的發展需要解決區域合作中在行政管理上的“路徑依賴”等問題。地方保護與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遺留下來的體制障礙仍然大量存在,如資金異地存貸困難、通信市場分割、人員流動的戶口問題等,使得區域的資本市場、勞動市場、信息市場、技術市場等都還沒有真正的一體化,從而降低了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經濟發展的速度。京津冀臨空經濟區協調委員會根據首都臨空經濟的定位與發展目標,統籌安排京津冀區域臨空經濟發展的產業布局、項目安排、要素流動、招商引資等重大問題,促進區域臨空經濟合理布局,協調發展,推動京津冀世界級國際航空樞紐臨空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3.4建立首都臨空經濟區為核心的京津冀自貿區,實現普惠政策
隨著國家、北京市對首都臨空經濟區有一些新的政策創新,首都臨空經濟將呈現出規模能級的提升,高端產業集聚、產業國際化程度高等特征。建議以首都國際機場、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為核心建立京津冀自貿區。自由貿易區的核心區包括兩個首都臨空經濟區,輻射區域包括廊坊臨空經濟區等京津冀范圍內臨空經濟區。借鑒國內自貿區發展的經驗,在臨空經濟自貿區進行制度和政策創新。具體包括臨空產業創新政策、金融創新政策、國際貿易創新政策、文化服務創新政策以及稅收、土地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一旦以首都臨空經濟為核心的京津冀自貿區獲得批準,兩個機場將充分發揮國際航空樞紐的門戶優勢,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進駐,集聚更多高端產業,引領首都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升北京世界城市的國際競爭力,引領區域一體化的提升發展,推進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