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1-15 點擊:次
近幾年,我國的物流發展迅猛,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主要圍繞著區域物流的特征,分析了區域物流的地域性、適應性、中心性、相對開放性、距離規模經濟性這五個特征,論述了區域物流發展在整個地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與影響。
隨著生產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現代物流業不僅實現了規模上的不斷擴大,而且就發展速度和運行效率而言也獲得了進一步的提高和完善,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而作為物流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區域物流業,也對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帶動作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要通過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來發展區域物流中心。近年來,我國的物流產業總值是呈不斷上升狀態的,與之相應的,我國進入物流領域的固定資產投資也快速增加。
區域物流的內涵與特征
區域物流是相對于國際物流而言的,主要是指在某一國家或者經濟區域、城市中的物流。從物流學研究角度出發,區域物流和國際物流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共性。但是區域物流是在區域范圍內的發展,因而其與區域經濟有著密切的關系。事實上,區域物流最大的特點便是其自身所具有的區域特點。在區域化的范圍內,物流可以依托該區域的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輸送等基礎設施建設,在保證區域內物流從供應地向接受地實體流動的同時,并最終實現該系統的高效率和總成本最小化。顯然,正是由于區域內的一些便利條件賦予了物流在區域內的優勢。而就這些優勢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地域性。每一個區域有各自不同的區域特點和區情,這種客觀存在的實際情況也使區域物流在發展過程中有著各自的、當地的地域特征。這種區域物流間的差異也是由于地域間的空間資源的分布不均而造成的,所謂空間資源主要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種。自然資源主要是指區域自身自然所具有的如土地、海洋、礦產資源等;而社會資源相對于自然資源而言,是指在發展中逐漸形成的社會文化環境,如資金、文化習俗、勞動力、教育等資源。每一個區域都是由這些特定的自然和文化資源構成的,但是又由于社會和文化資源分布的不均衡現象,致使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資源的等量、均質現象,因此在區域物流的建設發展上也便存在著多樣性與差異性。
適應性。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自然關系到區域的物流發展。但與此同時,區域物流的發展也能夠促進區域各項經濟事業的發展。一個區域的發展需要與之相匹配的物流業進行支持。從地區經濟發展來看,我國的中西部經濟發展主要依靠農業和材料性工業,因而其主要需要的物流服務是依托鐵路運輸和水運運輸的貨運形式;而對于我國東部地區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高新產業和制造業而言,由于該地區便利的交通設施,使其有更多可選擇的運輸途徑。此外,這些行業對于原料和產品的需求量較高,因此,其對于區域物流的要求也較高。
中心性。一個地區中心城市的發展對于區域內的物流產業的形成與發展都有著重大影響。一般來說,大中城市往往也是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核心,因此大多數企業公司也往往更愿意向這些中心地區靠攏,這也就使得城市成為區域經濟聚集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企業公司的聚集也帶來了物流產業活動的空間集聚現象。這也就是說,一個區域的經濟中心往往也是這一區域的物流發展中心。例如,我國華東地區的物流中心在上海,華南地區集中在廣州和深圳兩地,華中地區是武漢,西南地區則以成都為主。區域物流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正是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向區域四周不斷延伸的一個過程。華中物流中心便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其在發展中,以武漢為中心,繼而不斷向四周區域輻射和延伸。
相對開放性。總體而言,區域物流之間既存在著競爭又相互依存,既有分工又有協作。也正是在這樣一種相互的關系之中共同構筑了我們整個物流體系。由于區域經濟在社會制度、經濟體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其并不像國與國之間有進出口稅、關稅等阻礙,這使得地方區域經濟具有開放的可能性,但這種開放并非完全和絕對的,而是受到空間距離以及運輸成本等因素的制約。一般來說,區域規模越大,其開放的程度也就越低,反之區域規模小,其開放程度高。
距離、規模經濟性。運輸作為物流產業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直接影響著物流產業中經濟效益的實現。而就運輸而言,又具有距離經濟性和規模經濟性兩大基本特點。物流企業是區域物流組織的主體,企業要想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其必須規模發展和遵循距離經濟原理,區域物流企業發展也應如此,其要想能夠在區域范圍內盡可能地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發展空間就必須要在最佳的距離范圍內采用最佳的運輸方式。同時,還應該充分兼顧到物流在運輸中的物流規模。這對區域物流經濟效益的實現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系物流運輸的成本。
區域物流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區域物流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一個區域的經濟要想健康有序發展,就需要區域內各個行業在經濟活動中能夠相互配合,進行分工與合作,這樣才能夠在區域范圍內將行業優勢最大化,而且通過協調和配合,還能夠形成小、中、大企業不同層次的企業發展群體以及促成行業發展的多樣形式。而就這些形式而言,在自身的生產和供銷過程中,出于自身的需求必然會與其他的部門產生大量的物流活動。其次,在當今開放性的經濟活動中,任何一個區域經濟系統的發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與之密切相關的外部環境的影響,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區域與區域之間的影響。前面已論述了區域自身在自然條件、社會條件發展方面的不均衡性。出于這種需求,區域之間也會產生大量的物流活動,這其中既包括原材料、產品,也包括信息、資金、人員等方面的流動。此外,區域的政府管理機構以及公共服務體系,其在履行職能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的有關人、物、財等方面的流動。由此可以看出,物流在區域經濟之間起到了聯系的作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流通運營、消費服務、生產組織以及資源配置等活動都是與區域物流有著密切聯系的。
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推動了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對于處于轉型期的社會來說,調整產業結構是我國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之一也是進行產業結構的升級,而發展現代物流業能夠促進區域的產業結構調整。一個區域的產業結構就是指該區域內的各類產業在量的比例以及質的關系上所形成的結構。從社會的發展進步來看,產業結構的發展趨勢便是第一產業比重逐步下降,而第二、第三產業比重逐步上升,產業發展逐步由勞動密集型向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產業產品制造也由初級向中高級方向發展。
現代物流產業的出現與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以及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等方面的諸多因素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在本質上屬于第三產業,作為一種服務行業,現代物流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供應和需求之間的平衡,并充分滿足了企業自身對生產成本和利潤的需求。伴隨著區域間合作的日益多元化,物流業也贏得了蓬勃發展的契機,這不僅有利于我們產業結構的升級,同時,區域物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帶動的也不僅僅是區域內的系統業、制造業、物流技術以及新工業的發展,而且還有效的拉動了區域內在運輸、倉儲和通訊行業的發展。物流產業的發展健全,將對區域內企業公司的生產、運輸、流通以及外貿等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能夠有效地提高地區內產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效率。
形成區域支柱產業,提高地區企業競爭力。從目前我國的物流產業發展趨勢來看,許多地區,尤其是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沿海、東部地區都建有許多的物流園區,所謂物流園區,就是在一個專業的物流企業集中場所,由多家物流企業組成,各個物流企業應該擁有多樣的物流設施,并且提供不同類型的物流服務。園區內的物流企業不僅服務業務廣泛,而且服務的范圍也具有廣泛性。在物流方式上則常常能夠提供至少兩種以上的服務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區域物流園的發展,不僅僅是為區域各類經濟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物流服務,其本身的建設與發展也具有經濟性,因為其發展是伴隨著資金、人力、物力等資源集中的,因而其本身的發展便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的進步。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物流企業的進入,作為第三方的物流不僅在規模上還是在業績上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與發展。這些都為促使物流支柱產業的迅速形成提供了條件。以上海為例,該市早在“十一五”規劃中就明確規定了在“十一五”期間上海物流發展的總體目標,并制定了具體可行的三項具體措施,來完善上海作為現代物流中心的地位:一是進一步加快對深水港、外高橋、浦東空港以及西北綜合等物流園區的建設與開發,從而進一步提升園區功能;二是要重點發展化學工業區物流基地、國際汽車城物流基地、鋼鐵及冶金產品物流基地、臨港裝備制造業物流基地這四個專業的物流基地;三是在目前的建設基礎上,進一步對區域物流基地和配送點進行合理布局。并根據市內各區域內物流發展的現狀,逐步形成了層次清晰、銜接緊密、高效運作的現代物流新格局。區域物流的發展需要加大物流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這能夠極大地提升物流業的服務和質量水平。也為本地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材料準備,從而提高本地企業的競爭力。
現代物流業有利于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對于外商投資而言,首先考慮的兩個基本要素便是要交通條件便利,其次則是對物流設施水平的考察。伴隨著生產科技的快速發展,現代物流業也迎來了發展的契機,在發展中通過各項功能的重新整合,不但大大降低了交易的成本,而且也賦予了某一區域內的企業及產業的選址和布局以更加靈活的選擇空間,使很多企業不再僅僅圍繞著原材料產地或消費市場來作為企業發展中所要面對的首要選擇。這不僅有利于區域內的良好發展格局的實現,而且良好的物流服務的發展還能夠有效地吸引外資,為外商投資提供良好的硬件條件。
加強區域間的經濟聯系。區域物流已經成為區域間的重要聯系方式之一,其能夠有效地降低區域內外進行生產、運輸和貿易的成本,除此之外,區域物流的發展還能夠帶動一個或幾個區域的經濟率先發展起來,通過先發展起來的這些區域帶動其他區域的發展,最終能夠達到區域間均衡發展。
從區域之間的經濟關系來看,區域間的經濟擴散與集聚是與其內部的運動發展規律有關的,二者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在現實的區域經濟發展中,區域之間的運輸成本較高,這往往也導致其交易成本增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跨區域貿易的難度,致使很多經濟活動只有在各自的區域范圍內來完成。而通過區域物流的發展,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運輸和生產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區域間的成本關聯、需求關聯以及外部經濟效應會有不同程度的加強,這有利于將外部區域的一些廠商企業、資金、勞動力等資源吸引到該區域范圍內,從而形成了該區域內的資源集聚現象。而當這種資源集聚達到一定程度后,加之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該地區將逐步發展為經濟中心,并產生經濟輻射作用,其影響將不斷向周邊或其他區域延伸,并逐漸衍生了一些核心的經濟集聚地,也促使該區域范圍出現更多的經濟增長中心、都市經濟圈、交通經濟帶和城市群,同時又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嶄新的網絡發展體系,從而有效地實現了區域間的均衡發展。
發展區域物流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對策
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有密切關系,經濟的發展促使貿易的產生,貿易過程又需要物流支持,因此可以說經濟的發展催生了物流產業,并促進它的發展。而區域物流業又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部分,它除了本身能夠產生經濟效益外,它還能夠通過提高生產、流通等領域的運作效率而提升這些領域的經濟效益。由此可見,區域物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首先,要加快建設物流基礎設施。這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要進行綜合性的基礎交通設施建設,地方應該對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等基本運輸方式進行統籌規劃,注重不同運輸方式間的配套性與銜接性,實現物流運輸方式的協調發展。在進行交通組織規劃時,應該適當考慮到區域內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地理位置以及它們的周邊道路網絡,可以對之在交通上優先規劃,提升區域的物流承載能力。二是要科學規劃物流節點的分布,構建具有運輸、倉儲、加工、流通等功能的物流節點體系。區域應制定政策鼓勵大型多功能倉儲物流中心建設,使之集約各種不同的運用方式,并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來完成貨物的包裝、搬運、裝卸、加工、配送等環節,豐富物流功能與服務。物流節點體系建設還應該注重發展配送中心,保證貨物實現終端配置,完善網絡化的物流體系建設。
其次,應該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地方政府可以引導廠商及商貿企業外包物流業務,釋放物流市場需求。以往許多廠商或商貿企業往往采取的是大而全的經營模式,自行組織物流部門滿足本企業的物流運輸需求,這種模式既不利于企業凸顯核心競爭力,也限制了物流市場的自由發展。目前一些企業正在進行轉型改革,專注核心產業,而將物流業務外包,使之轉化為市場需求,這有利于降低企業運作成本,也促進了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當企業將更多物流市場需求釋放之后,第三方物流也應不斷發展壯大以滿足市場需求,如整合中小物流企業,鼓勵發展區域內的大型物流集團,使之發揮典型作用,帶動物流的現代化發展。可以引進國內外的先進物流企業進入本地,積極吸收他們的先進企業管理經驗與物流技術,這能夠提升區域內物流行業的整體水平。
最后,要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擴大區域經濟發展規模。經濟發展是物流產業發展的最為根本的動力,因此要真正促進區域物流業的發展,便應注重區域經濟發展。一方面,發展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區域可以通過稅收政策、審批政策、財政政策等促進地方產業園區建設,吸引企業入駐形成產業集群,從而產生物流聚集效應。另一方面,加快城鎮建設,實現農業產業化,將農業與物流產業相連接,擴大物流業的覆蓋面,同時,還可以將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物流業之中,實現多方共贏。
近幾年,我國的物流業發展迅猛,并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經濟的發展水平,與此同時,物流業的發展也推動著經濟的進步。從行業的宏觀發展來看,物流業的發展實際上關系到社會各個行業的生產、流通與消費,成為社會生產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