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報告
——穩中有進 穩中有好的新畫卷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2-28 點擊:次
中國標準動車組通過385公里/小時高速試驗“大考”
看速度
GDP7%左右的增長,含金量更高
“我對完成全年7%左右的預期目標充滿信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我國經濟發展符合大勢,中國經濟這艘巨輪在正確航向上砥礪前行。”
盛來運的信心來自于這樣的事實: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我國新增就業1066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實現全年目標;居民收入較快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7%,繼續跑贏GDP;物價漲勢溫和,前11個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4%;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結構調整深入推進,市場活力明顯增強,新的增長動力加快形成。
“7%左右的經濟增速領先于全球主要經濟體,風景這邊獨好,難能可貴。”盛來運說,從橫向看,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世界第一,今年仍高達30%左右;從縱向看,我國發展基數在增大,每個增長點的含金量更高。現在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相當于5年前增長1.5個百分點,相當于10年前增長2.6個百分點。
面對新常態下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黨中央、國務院既沒有“大水漫灌”、大幅增發貨幣,也沒有盲目投資和顯著擴大赤字,而是在存量上做文章。1.6萬億元建設資金補足中西部鐵路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短板,定向降準降息使小微企業貸款占比持續提高,大力推廣PPP模式,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推出了1000多個、總金額近兩萬億元的PPP項目,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吸引民間資本進入。
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指出,新一屆政府創造性地提出了“合理區間”的調控目標,即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與過去相比,由高度關注GDP轉變為更加關注民生。
近兩年,先后實施了11大類重大工程包為主要內容的穩增長項目,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百姓的獲得感更強。
2015年,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國內改革發展任務繁重。中國經濟巨輪一路前行,增速換擋。在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增長從高速轉為中高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繪就了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新畫卷。
看速度
GDP7%左右的增長,含金量更高
“我對完成全年7%左右的預期目標充滿信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我國經濟發展符合大勢,中國經濟這艘巨輪在正確航向上砥礪前行。”
盛來運的信心來自于這樣的事實: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我國新增就業1066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實現全年目標;居民收入較快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7%,繼續跑贏GDP;物價漲勢溫和,前11個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4%;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結構調整深入推進,市場活力明顯增強,新的增長動力加快形成。
“7%左右的經濟增速領先于全球主要經濟體,風景這邊獨好,難能可貴。”盛來運說,從橫向看,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世界第一,今年仍高達30%左右;從縱向看,我國發展基數在增大,每個增長點的含金量更高。現在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相當于5年前增長1.5個百分點,相當于10年前增長2.6個百分點。
面對新常態下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黨中央、國務院既沒有“大水漫灌”、大幅增發貨幣,也沒有盲目投資和顯著擴大赤字,而是在存量上做文章。1.6萬億元建設資金補足中西部鐵路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短板,定向降準降息使小微企業貸款占比持續提高,大力推廣PPP模式,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推出了1000多個、總金額近兩萬億元的PPP項目,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吸引民間資本進入。
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指出,新一屆政府創造性地提出了“合理區間”的調控目標,即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與過去相比,由高度關注GDP轉變為更加關注民生。
近兩年,先后實施了11大類重大工程包為主要內容的穩增長項目,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百姓的獲得感更強。
看結構
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接近60%
看中國的經濟結構,用數據說話最實在、最有說服力:
——今年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60%,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比投資高15個百分點,創近年新高;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達到51.4%,比去年同期高出2.3個百分點,經濟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趨勢明顯,結構優化升級勢頭良好。
——1至11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6.5%,增速比全部投資快6.3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為17.9%,比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高耗能行業投資占比為11.8%,下降0.6個百分點。
——以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智能電子產品為代表的新產品成倍增長,互聯網信息及文化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網上零售額持續保持快速增長,今年前11個月同比增長超過30%。
“由投資、出口主導的需求結構在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顯著提升。”盛來運說。
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背后有著這樣的政策背景:政府為了更多強調和激發消費活力,持續提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提升消費能力的政策措施,如實施六大消費工程,構建促進信息、綠色、住房、旅游、教育、養老等消費政策引導體系。
經濟要邁向中高端,必須加快結構轉型升級。既利當前,又惠長遠,在探索創新需求側調控的基礎上,國家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王保安指出,通過積極推進“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加快推動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看動力
打造新引擎,創業創新蔚然成風
在北京中關村一條200米長的創業大街上,日均孵化創業企業1.6家,平均每天有一家企業獲得融資。政府權力的“減法”正換來市場活力的“乘法”。
中國商事制度改革至今,市場準入門檻不斷降低,各類創業創新活動蔚然成風。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同比增長15.8%,平均每天誕生新企業1.16萬戶。
近兩年,國務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700多項,放得徹底到位,前所未有,非行政許可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政府加快推進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市場負面清單“三張清單”建設,理順政府、社會與市場關系。把宏觀調控和推進改革、優化制度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寓改革創新于調控之中。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少設路障,多報路況,巧建路標,民間投資逐漸回暖。今年前11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2%,初步扭轉了增速持續回落的勢頭。
王保安指出,新一屆政府圍繞實現“雙中高”目標,緊緊扭住這個“牛鼻子”,大力推進創新驅動戰略,通過扎實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支撐平臺,高質量、多樣化產品和服務不斷涌現。
“十二五”收官,“十三五”開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邁入決勝階段,我們有理由期待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