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區域經濟研究 >

四川基于結構優化的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問題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2-23 點擊:

  當前,四川省出口貿易的總體發展還較為落后,難以發揮其作為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之一而應有的積極作用,急需轉變其增長方式,而結構優化則是推動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關鍵。有鑒于此,本文擬從結構優化的視角闡述四川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基本歷程,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就此提出有效的轉變路徑,以期從增長方式轉變方面為四川出口貿易實現量質大發展尋求新的出路。
  
  一、四川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發展的基本歷程:結構轉變
  
  (一)四川出口貿易商品結構的轉變

  
  據統計,2005-2014年,四川出口額從47.0億美元增至448.5億美元,增長8.5倍;同期,其對外貿易順差則由15.0億美元上升到194.5億美元,增長近12倍。出口貿易商品結構反映的是出口商品之間的關系,具體為各類出口商品分別在出口額中的比例。具體來說,四川出口貿易以工業制成品為主,且其比例趨于上升;與此相對應,初級產品則趨于下降。2005-2014年,四川出口的工業制成品從91.1%增至98.1%,初級產品則從8.9%降至1.9%,前者占絕對主體地位。在工業制成品中,勞動密集型產品逐漸下降,而以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為代表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則日益增長。其中,機電產品占比高且增速快,于2009年達到了50%以上,占據四川出口商品的主導地位;高新技術產品的增速也較為明顯,在2012年增長到了40%以上;兩者已構成四川出口商品的大部分(表1)。這說明四川出口貿易商品結構實現了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向以資本技術密集產品為主的轉變。
  
  (二)四川出口貿易方式結構的轉變
  
  出口貿易方式結構主要反映出口貿易中買賣雙方所采用的具體做法之間的關系,具體是指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分別在出口額中的占比。較早的四川出口貿易以一般貿易為主,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只占很小的份額。如2005年,一般貿易高達81.1%,是四川出口貿易的主要方式。但一般貿易呈下降趨勢,并于2011年下降至50%以下。相應地,加工貿易則呈增長趨勢,并于2011年從上年的24.1%劇增至40%以上,接近一般貿易的比例;次年則超過了一般貿易(圖1)。目前,一般貿易雖仍略高于加工貿易,但兩者的差距已甚微。這表明,四川出口貿易方式結構由以一般貿易為主轉變為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并舉的格局。
  
  (三)四川出口貿易主體結構的轉變
  
  出口貿易主體結構反映了不同性質出口貿易企業之間的關系,在中國主要是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其他企業分別在出口額中的比重。四川出口貿易主體結構已經經歷了兩次大轉變:第一次是以國有企業為最大貿易主體向以其他企業為最大主體的轉變,最初以國有企業為最大貿易主體,集體、私營等其他企業其次,而外資企業所占比重極低;但后來國有企業的比重趨于下降,相應地,其他企業和外資企業則趨于上升,從2006年開始,其他企業取代國有企業成為四川最大貿易主體,外資企業位居最后。第二次是以其他企業為最大貿易主體向以外資企業為最大主體的轉變,隨著四川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外資企業日趨增長,于2011年取代其他企業成為四川出口貿易的最大主體,國有企業則位居最后。這樣,四川出口貿易主體結構經歷了從以國有企業為最大主體向以其他企業為最大主體的轉變,再向以外資企業為最大主體的轉變。
  
  二、四川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主要問題:結構困境
  
  (一)從出口貿易商品結構來看,四川出口商品較為低端

  
  目前,四川出口貿易商品雖以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但其出口商品仍處于較為低端的狀態。首先,從投入要素來看,勞動密集型產品依然占有較為突出的地位。2014年,四川出口的七大類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服裝、鞋類、紡織品、塑料及制品、家具、旅行用品及箱包和玩具,占比共計14.4%。其中,前四類產品的出口額均位居前十位。同時,加工貿易的增速及比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四川出口商品中的地位。兩者均表明,在四川出口貿易商品結構中,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商品仍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對四川出口貿易仍具有重要影響。勞動密集型產品充分利用了生產環節上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但具有高物耗、低收益等特征。而且,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國際市場大多已經進入成熟期,市場對其需求相對穩定,增加額有限。勞動密集型產品占重要地位因而制約著四川出口貿易的發展、利益空間。
  
  其次,從價值鏈來看,四川工業制成品以組裝、生產等附加值較低的環節為主,而研發、設計、采購、銷售、售后服務等價值增值較大的上下游環節較為落后。2014年,四川出口的工業品中,成品高達85.7%,半成品僅占12.4%。組裝生產環節創造的收益成為四川貿易利益的主要來源。而組裝生產環節卻又處于“微笑曲線”的最下端,其附加價值最低,生產過程極短,難以帶動四川相關產業的培育和發展。而且,以組裝生產環節為主還不利于培育自主品牌或提升自有品牌,而品牌的缺失或低端化又會進一步限制四川出口產品的發展空間和利益空間。
  
  (二)從出口貿易方式結構來看,四川加工貿易比重偏高
  
  在出口貿易方式結構中,加工貿易是促進對外貿易快速增長的有效方式和參與國際分工合作、融入全球產業鏈的重要途徑。但加工貿易存在較多的局限性,如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較低、價值鏈不長;容易受到國際貿易環境的影響,穩定性不強;“兩頭在外”,出口商品的研發、營銷等環節都掌握在境外貿易商手中,對后者的依賴性較強。兩相比較,一般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要大于加工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其原因主要在于一般貿易能夠帶來更多的企業利潤,并且從長遠來看能夠更好地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從動態意義上進一步促進經濟的增長,這是加工貿易所不具備的特征。微觀研究也認為,企業對貿易方式的選擇傾向程度從高到低排序為:一般貿易、進料加工貿易、來料加工裝配。因此,加工貿易比例過高會不利于對外貿易與GDP的可持續增長。   如前所述,目前四川出口貿易方式結構的基本特征是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并舉。其中,四川加工貿易的占比是逐漸上升的,并于2012年達到最高47.1%;后略有下降,2014年為38.8%。2012-2014,四川加工貿易的占比連續三年高于中國加工貿易的平均水平,其比例偏高。這既限制了四川出口貿易的利益空間,也增加了四川出口貿易對國際貿易環境和境外貿易商的依賴程度,還反映出四川出口貿易商品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仍處于商品價值鏈的低端環節。
  
  (三)出口貿易主體結構來看,四川貿易主體依賴性較強
  
  目前,四川出口貿易以外資企業為最大主體,其他企業其次,而國有企業最小。其中,外資企業不僅占比最高,且主導著四川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早在2007年,四川外資企業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就占四川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的80.9%。但外資企業由于受其所在跨國公司在資本、技術、核心人才、商品市場等方面的控制,因而對后者存在與生俱來的依賴性,缺乏應有的自主權。這樣,外資企業不僅容易受其所在跨國公司經營戰略方針變化的影響,而且其貿易利益也主要為后者所擁有,由于居于主導地位的外資企業所具有的這種依附特征決定了四川出口貿易主體對外部因素存在較強的依賴性。
  
  同時,內資企業(包括其他企業和國有企業)也對外部因素存在一定的依賴性。由于四川加工貿易占有較大的比重、以組裝生產環節為主,四川內資企業也進入到了國際產業分工的鏈條中,不可避免地對國際市場和資本產生較強的依賴性。而且,由于組裝生產環節處于產品價值鏈的最底端,四川內資企業非常容易受到貿易伙伴的鉗制和貿易競爭對手的擠壓,從而被進一步強化了對外部因素的依賴性。這樣不僅不利四川內資企業其自主性、創新性和競爭力的培育和發展,還提高了四川出口貿易對國際貿易環境的依賴程度,增加了四川出口貿易發展的不確定性。
  
  (四)從出口貿易地區結構和市場結構來看,四川出口地區和出口市場均過于集中
  
  四川出口貿易地區結構高度集中,非常不平衡,僅成都一地就占到全省出口額的76%。這有悖于四川的地區產業結構現狀。四川有五大經濟區,各經濟區均有良好的支撐產業。其中,成都經濟區有重大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旅游等特色產業;川南經濟區有能源、化工、裝備、飲料、紡織等支撐產業;攀西經濟區有能源、新材料、亞熱帶農業等主打產業;川東北經濟區有天然氣化工、農產品加工、紅色旅游等特色產業;川西北經濟區有生態旅游、清潔能源、民族特色產業等代表產業。而四川出口地區過度集中則表明其出口貿易沒有充分利用各經濟區的優勢產業,其發展尚未有效地建立在堅實的產業基礎之上,缺乏以優勢產業為支撐的發展潛力。
  
  另外,四川對外出口市場非常集中。首先,就洲際來看,因四川地處中國西南腹地,受地理位置的制約,四川出口貿易市場主要集中在距離相對更近的亞洲地區,其占比高達50%左右;然后為北美洲和歐洲,分別在20%左右;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所占比例極小,共約為10%。其次,就貿易伙伴來看,四川的貿易伙伴雖然涉及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但其出口商品主要流向美國、歐盟、東盟、香港、日本、印度、俄羅斯、韓國等。2014年,四川前三大出口貿易伙伴的出口市場集中率為53.2%,前十大出口貿易伙伴的出口市場集中率為81.9%,出口市場十分集中。而貿易市場過于集中決定著四川對外出口容易受到主要貿易伙伴市場環境和雙邊政治經濟關系的影響,出口脆弱性非常大。
  
  三、四川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主要路徑:結構優化
  
  (一)增加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提升四川出口商品的檔次

  
  增加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是改變四川出口商品處于低端狀態的主要途徑。第一,向勞動密集型產品植入以技術為核心的軟因素。這不僅能夠幫助四川出口產品提高質量,增強競爭力,獲得更大的利益空間,而且能幫助四川出口產品培育自主品牌或提升自有品牌,為四川出口貿易的持續高效發展提供品牌保障。其主要途徑包括更新生產設備、優化產品設計、植入高科技術、采用新型材料、實施科學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等。第二,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品。這不但可以改變勞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之間的比例關系、優化商品結構,更可以增強四川出口貿易的競爭力和持續性,實現四川出口貿易的“集約型”增長。不僅要依托加工貿易大力組裝生產高新技術半成品和成品,還要向高新技術產品的上下游延伸,包括產品的研發設計、零部件生產、模塊零部件生產、銷售、售后等環節。要為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創造各種條件,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等支持;要與相關產業的龍頭企業合作,獲取對方的技術、人才支持;要與高新技術產品發達的地區合作,學習對方的先進經驗和成功模式。
  
  (二)重點發展一般貿易,促進四川出口貿易方式結構的優化
  
  實現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并舉向以一般貿易為主的轉變,是四川出口貿易方式結構優化的主要目標。首先要重點發展一般貿易。要引導各類貿易主體重視發展一般貿易;鼓勵企業開展自主研發、自創品牌,生產和銷售自有產品;利用先進技術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質量水平;著重開展高新技術產品的一般貿易;為一般貿易開通審批綠色通道,提高便利化服務水平。其次,要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由于加工貿易所存在的局限性,其比重偏高會抑制對外貿易的數量擴張和質量提升。而推動其轉型升級、提升其產業產品層次、延長其產業鏈則可為傳統加工貿易尋找到新的出路。要重點開展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加工生產;要用精細的加工技術和自創品牌來延長加工環節,增加加工貿易的收益;要主動參與跨國公司產業內貿易,以組裝加工為依托,爭取在研發、設計、采購、營銷、售后等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增強產業的配套能力,擴大加工貿易的增值空間。
  
  (三)培育內資企業的貿易競爭力,削弱四川貿易主體的依賴性

  
  由于外資企業具有天生的依賴性,培育內資企業的貿易競爭力因而成為四川貿易主體削弱依賴性、戰勝競爭對手的首要途徑。鼓勵眾多內資企業目光向外,積極參與外貿活動;鼓勵其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增加出口商品的技術因素,重點開發高新技術產品;幫助其開辟產品價值鏈中附加值更高的環節,向加工貿易的上下游延伸;引導其轉變貿易方式,著重開展一般貿易;鼓勵其擴大出口市場范圍,主動“走出去”開拓新興市場。可組合優化內資企業,壯大其研發、生產、經營能力;為內資企業開展對外貿易活動提供各種政策支持和便利服務;給予其與外資企業同等的稅費優惠措施,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評估其外貿成果,開展優勝排序與獎勵。同時,幫助外資企業獲取較多的自主權是削弱四川貿易主體依賴性的另一條重要途徑。向外資企業植入本土資金、技術、人才等核心因素。以技術為例。據研究,子公司來自東道國的技術接收越多,將擁有更高的自主權。幫助外資企業培育技術創新能力;倡導外資企業利用本土優勢產業重點開發本土優勢、特色產品;利用合約要求外資企業向本土分享其技術研發成果。
  
  (四)推動出口地區和出口市場多元化,分散四川出口地區和出口市場的集中度
  

  促進地區結構多元化,即鼓勵四川各地發展出口貿易是解決四川出口地區過度集中問題的主要途徑。尤其要以五大經濟區為依托共同發展出口貿易,形成多元化的產業出口格局。政府要幫助出口滯后地區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培養強大的專業人才隊伍;幫助各地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為其發展出口貿易提供產業和產品支持;鼓勵各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開辟與四川出口港口的直接通道,如雙流機場、西南出海大通道等,為其發展出口貿易提供便利條件。同時,推動出口貿易市場多元化可有效地化解四川出口市場集中度過高的問題。一方面要鞏固傳統市場,繼續加強與美國、歐盟、東盟、香港、日本等貿易伙伴的聯系,保持和拓展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要積極開發新興市場。從洲際來看,要努力增加四川出口商品在大洋洲、北美、拉丁美洲、非洲等新興市場的市場份額,擴大四川出口市場的范圍。從貿易伙伴來看,要著力加強與四川貿易聯系甚少但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和地區的聯系,如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法國等,增加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份額。當前,“一帶一路”為中國發展對外貿易提供了新的機遇,四川可借助這一機遇,積極發展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的經貿關系,增加在這些國家的市場份額,努力將其發展成為四川出口市場的重要一極。


主頁 > 新聞中心 > 區域經濟研究 >

四川基于結構優化的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問題

2015-12-23 來源:未知 點擊:

  當前,四川省出口貿易的總體發展還較為落后,難以發揮其作為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之一而應有的積極作用,急需轉變其增長方式,而結構優化則是推動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關鍵。有鑒于此,本文擬從結構優化的視角闡述四川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基本歷程,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就此提出有效的轉變路徑,以期從增長方式轉變方面為四川出口貿易實現量質大發展尋求新的出路。
  
  一、四川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發展的基本歷程:結構轉變
  
  (一)四川出口貿易商品結構的轉變

  
  據統計,2005-2014年,四川出口額從47.0億美元增至448.5億美元,增長8.5倍;同期,其對外貿易順差則由15.0億美元上升到194.5億美元,增長近12倍。出口貿易商品結構反映的是出口商品之間的關系,具體為各類出口商品分別在出口額中的比例。具體來說,四川出口貿易以工業制成品為主,且其比例趨于上升;與此相對應,初級產品則趨于下降。2005-2014年,四川出口的工業制成品從91.1%增至98.1%,初級產品則從8.9%降至1.9%,前者占絕對主體地位。在工業制成品中,勞動密集型產品逐漸下降,而以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為代表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則日益增長。其中,機電產品占比高且增速快,于2009年達到了50%以上,占據四川出口商品的主導地位;高新技術產品的增速也較為明顯,在2012年增長到了40%以上;兩者已構成四川出口商品的大部分(表1)。這說明四川出口貿易商品結構實現了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向以資本技術密集產品為主的轉變。
  
  (二)四川出口貿易方式結構的轉變
  
  出口貿易方式結構主要反映出口貿易中買賣雙方所采用的具體做法之間的關系,具體是指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分別在出口額中的占比。較早的四川出口貿易以一般貿易為主,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只占很小的份額。如2005年,一般貿易高達81.1%,是四川出口貿易的主要方式。但一般貿易呈下降趨勢,并于2011年下降至50%以下。相應地,加工貿易則呈增長趨勢,并于2011年從上年的24.1%劇增至40%以上,接近一般貿易的比例;次年則超過了一般貿易(圖1)。目前,一般貿易雖仍略高于加工貿易,但兩者的差距已甚微。這表明,四川出口貿易方式結構由以一般貿易為主轉變為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并舉的格局。
  
  (三)四川出口貿易主體結構的轉變
  
  出口貿易主體結構反映了不同性質出口貿易企業之間的關系,在中國主要是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其他企業分別在出口額中的比重。四川出口貿易主體結構已經經歷了兩次大轉變:第一次是以國有企業為最大貿易主體向以其他企業為最大主體的轉變,最初以國有企業為最大貿易主體,集體、私營等其他企業其次,而外資企業所占比重極低;但后來國有企業的比重趨于下降,相應地,其他企業和外資企業則趨于上升,從2006年開始,其他企業取代國有企業成為四川最大貿易主體,外資企業位居最后。第二次是以其他企業為最大貿易主體向以外資企業為最大主體的轉變,隨著四川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外資企業日趨增長,于2011年取代其他企業成為四川出口貿易的最大主體,國有企業則位居最后。這樣,四川出口貿易主體結構經歷了從以國有企業為最大主體向以其他企業為最大主體的轉變,再向以外資企業為最大主體的轉變。
  
  二、四川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主要問題:結構困境
  
  (一)從出口貿易商品結構來看,四川出口商品較為低端

  
  目前,四川出口貿易商品雖以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但其出口商品仍處于較為低端的狀態。首先,從投入要素來看,勞動密集型產品依然占有較為突出的地位。2014年,四川出口的七大類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服裝、鞋類、紡織品、塑料及制品、家具、旅行用品及箱包和玩具,占比共計14.4%。其中,前四類產品的出口額均位居前十位。同時,加工貿易的增速及比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四川出口商品中的地位。兩者均表明,在四川出口貿易商品結構中,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商品仍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對四川出口貿易仍具有重要影響。勞動密集型產品充分利用了生產環節上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但具有高物耗、低收益等特征。而且,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國際市場大多已經進入成熟期,市場對其需求相對穩定,增加額有限。勞動密集型產品占重要地位因而制約著四川出口貿易的發展、利益空間。
  
  其次,從價值鏈來看,四川工業制成品以組裝、生產等附加值較低的環節為主,而研發、設計、采購、銷售、售后服務等價值增值較大的上下游環節較為落后。2014年,四川出口的工業品中,成品高達85.7%,半成品僅占12.4%。組裝生產環節創造的收益成為四川貿易利益的主要來源。而組裝生產環節卻又處于“微笑曲線”的最下端,其附加價值最低,生產過程極短,難以帶動四川相關產業的培育和發展。而且,以組裝生產環節為主還不利于培育自主品牌或提升自有品牌,而品牌的缺失或低端化又會進一步限制四川出口產品的發展空間和利益空間。
  
  (二)從出口貿易方式結構來看,四川加工貿易比重偏高
  
  在出口貿易方式結構中,加工貿易是促進對外貿易快速增長的有效方式和參與國際分工合作、融入全球產業鏈的重要途徑。但加工貿易存在較多的局限性,如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較低、價值鏈不長;容易受到國際貿易環境的影響,穩定性不強;“兩頭在外”,出口商品的研發、營銷等環節都掌握在境外貿易商手中,對后者的依賴性較強。兩相比較,一般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要大于加工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其原因主要在于一般貿易能夠帶來更多的企業利潤,并且從長遠來看能夠更好地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從動態意義上進一步促進經濟的增長,這是加工貿易所不具備的特征。微觀研究也認為,企業對貿易方式的選擇傾向程度從高到低排序為:一般貿易、進料加工貿易、來料加工裝配。因此,加工貿易比例過高會不利于對外貿易與GDP的可持續增長。   如前所述,目前四川出口貿易方式結構的基本特征是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并舉。其中,四川加工貿易的占比是逐漸上升的,并于2012年達到最高47.1%;后略有下降,2014年為38.8%。2012-2014,四川加工貿易的占比連續三年高于中國加工貿易的平均水平,其比例偏高。這既限制了四川出口貿易的利益空間,也增加了四川出口貿易對國際貿易環境和境外貿易商的依賴程度,還反映出四川出口貿易商品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仍處于商品價值鏈的低端環節。
  
  (三)出口貿易主體結構來看,四川貿易主體依賴性較強
  
  目前,四川出口貿易以外資企業為最大主體,其他企業其次,而國有企業最小。其中,外資企業不僅占比最高,且主導著四川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早在2007年,四川外資企業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就占四川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的80.9%。但外資企業由于受其所在跨國公司在資本、技術、核心人才、商品市場等方面的控制,因而對后者存在與生俱來的依賴性,缺乏應有的自主權。這樣,外資企業不僅容易受其所在跨國公司經營戰略方針變化的影響,而且其貿易利益也主要為后者所擁有,由于居于主導地位的外資企業所具有的這種依附特征決定了四川出口貿易主體對外部因素存在較強的依賴性。
  
  同時,內資企業(包括其他企業和國有企業)也對外部因素存在一定的依賴性。由于四川加工貿易占有較大的比重、以組裝生產環節為主,四川內資企業也進入到了國際產業分工的鏈條中,不可避免地對國際市場和資本產生較強的依賴性。而且,由于組裝生產環節處于產品價值鏈的最底端,四川內資企業非常容易受到貿易伙伴的鉗制和貿易競爭對手的擠壓,從而被進一步強化了對外部因素的依賴性。這樣不僅不利四川內資企業其自主性、創新性和競爭力的培育和發展,還提高了四川出口貿易對國際貿易環境的依賴程度,增加了四川出口貿易發展的不確定性。
  
  (四)從出口貿易地區結構和市場結構來看,四川出口地區和出口市場均過于集中
  
  四川出口貿易地區結構高度集中,非常不平衡,僅成都一地就占到全省出口額的76%。這有悖于四川的地區產業結構現狀。四川有五大經濟區,各經濟區均有良好的支撐產業。其中,成都經濟區有重大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旅游等特色產業;川南經濟區有能源、化工、裝備、飲料、紡織等支撐產業;攀西經濟區有能源、新材料、亞熱帶農業等主打產業;川東北經濟區有天然氣化工、農產品加工、紅色旅游等特色產業;川西北經濟區有生態旅游、清潔能源、民族特色產業等代表產業。而四川出口地區過度集中則表明其出口貿易沒有充分利用各經濟區的優勢產業,其發展尚未有效地建立在堅實的產業基礎之上,缺乏以優勢產業為支撐的發展潛力。
  
  另外,四川對外出口市場非常集中。首先,就洲際來看,因四川地處中國西南腹地,受地理位置的制約,四川出口貿易市場主要集中在距離相對更近的亞洲地區,其占比高達50%左右;然后為北美洲和歐洲,分別在20%左右;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所占比例極小,共約為10%。其次,就貿易伙伴來看,四川的貿易伙伴雖然涉及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但其出口商品主要流向美國、歐盟、東盟、香港、日本、印度、俄羅斯、韓國等。2014年,四川前三大出口貿易伙伴的出口市場集中率為53.2%,前十大出口貿易伙伴的出口市場集中率為81.9%,出口市場十分集中。而貿易市場過于集中決定著四川對外出口容易受到主要貿易伙伴市場環境和雙邊政治經濟關系的影響,出口脆弱性非常大。
  
  三、四川出口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主要路徑:結構優化
  
  (一)增加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提升四川出口商品的檔次

  
  增加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是改變四川出口商品處于低端狀態的主要途徑。第一,向勞動密集型產品植入以技術為核心的軟因素。這不僅能夠幫助四川出口產品提高質量,增強競爭力,獲得更大的利益空間,而且能幫助四川出口產品培育自主品牌或提升自有品牌,為四川出口貿易的持續高效發展提供品牌保障。其主要途徑包括更新生產設備、優化產品設計、植入高科技術、采用新型材料、實施科學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等。第二,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品。這不但可以改變勞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之間的比例關系、優化商品結構,更可以增強四川出口貿易的競爭力和持續性,實現四川出口貿易的“集約型”增長。不僅要依托加工貿易大力組裝生產高新技術半成品和成品,還要向高新技術產品的上下游延伸,包括產品的研發設計、零部件生產、模塊零部件生產、銷售、售后等環節。要為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創造各種條件,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等支持;要與相關產業的龍頭企業合作,獲取對方的技術、人才支持;要與高新技術產品發達的地區合作,學習對方的先進經驗和成功模式。
  
  (二)重點發展一般貿易,促進四川出口貿易方式結構的優化
  
  實現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并舉向以一般貿易為主的轉變,是四川出口貿易方式結構優化的主要目標。首先要重點發展一般貿易。要引導各類貿易主體重視發展一般貿易;鼓勵企業開展自主研發、自創品牌,生產和銷售自有產品;利用先進技術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質量水平;著重開展高新技術產品的一般貿易;為一般貿易開通審批綠色通道,提高便利化服務水平。其次,要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由于加工貿易所存在的局限性,其比重偏高會抑制對外貿易的數量擴張和質量提升。而推動其轉型升級、提升其產業產品層次、延長其產業鏈則可為傳統加工貿易尋找到新的出路。要重點開展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加工生產;要用精細的加工技術和自創品牌來延長加工環節,增加加工貿易的收益;要主動參與跨國公司產業內貿易,以組裝加工為依托,爭取在研發、設計、采購、營銷、售后等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增強產業的配套能力,擴大加工貿易的增值空間。
  
  (三)培育內資企業的貿易競爭力,削弱四川貿易主體的依賴性

  
  由于外資企業具有天生的依賴性,培育內資企業的貿易競爭力因而成為四川貿易主體削弱依賴性、戰勝競爭對手的首要途徑。鼓勵眾多內資企業目光向外,積極參與外貿活動;鼓勵其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增加出口商品的技術因素,重點開發高新技術產品;幫助其開辟產品價值鏈中附加值更高的環節,向加工貿易的上下游延伸;引導其轉變貿易方式,著重開展一般貿易;鼓勵其擴大出口市場范圍,主動“走出去”開拓新興市場。可組合優化內資企業,壯大其研發、生產、經營能力;為內資企業開展對外貿易活動提供各種政策支持和便利服務;給予其與外資企業同等的稅費優惠措施,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評估其外貿成果,開展優勝排序與獎勵。同時,幫助外資企業獲取較多的自主權是削弱四川貿易主體依賴性的另一條重要途徑。向外資企業植入本土資金、技術、人才等核心因素。以技術為例。據研究,子公司來自東道國的技術接收越多,將擁有更高的自主權。幫助外資企業培育技術創新能力;倡導外資企業利用本土優勢產業重點開發本土優勢、特色產品;利用合約要求外資企業向本土分享其技術研發成果。
  
  (四)推動出口地區和出口市場多元化,分散四川出口地區和出口市場的集中度
  

  促進地區結構多元化,即鼓勵四川各地發展出口貿易是解決四川出口地區過度集中問題的主要途徑。尤其要以五大經濟區為依托共同發展出口貿易,形成多元化的產業出口格局。政府要幫助出口滯后地區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培養強大的專業人才隊伍;幫助各地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為其發展出口貿易提供產業和產品支持;鼓勵各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開辟與四川出口港口的直接通道,如雙流機場、西南出海大通道等,為其發展出口貿易提供便利條件。同時,推動出口貿易市場多元化可有效地化解四川出口市場集中度過高的問題。一方面要鞏固傳統市場,繼續加強與美國、歐盟、東盟、香港、日本等貿易伙伴的聯系,保持和拓展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要積極開發新興市場。從洲際來看,要努力增加四川出口商品在大洋洲、北美、拉丁美洲、非洲等新興市場的市場份額,擴大四川出口市場的范圍。從貿易伙伴來看,要著力加強與四川貿易聯系甚少但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和地區的聯系,如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法國等,增加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份額。當前,“一帶一路”為中國發展對外貿易提供了新的機遇,四川可借助這一機遇,積極發展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的經貿關系,增加在這些國家的市場份額,努力將其發展成為四川出口市場的重要一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