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高新區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方案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4-03-01 點擊:次
長治高新區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全面創優營商環境,激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根據《山西省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方案》(晉政發﹝2022﹞16號)《長治市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方案》(長政發﹝2022﹞66號)有關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全面深化“五有套餐”配套行動,深刻把握“三無”“三可”要求,對標國內一流水平,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堅持鍛長、補短、強優、爭先,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深化改革創新,推進全鏈條優化審批、全過程公正監管、全周期提升服務,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更多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為全方位推動長治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工作目標
聚焦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堅持系統觀念和創新思維,強化制度創新和技術賦能,注重維護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環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總抓手,以數字化引領、協同化推進、場景化應用為突破口,以完善行政審批制度、加強事中綜合監管和規范監管、強化事后聯合懲戒、提升智慧政務服務水平為重點,大力推動營商環境建設向縱深推進,真正打造一流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企業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三、重點任務
(一)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1.破除妨礙公平競爭的不合理限制。全面清理資質資格獲取、招投標、政府采購、權益保護等方面不合理限制條件。完善公平競爭審查機制,推進實施第三方評估,加大反壟斷監管力度以及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健全遏制亂收費、亂攤派的長效機制,著力糾正各類中介壟斷經營、強制服務等行為。修訂我區政府采購負面清單,進一步明確政府采購活動中的禁止事項,嚴禁以不合理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歧視待遇。
2.建立營商環境法治保障共同體。暢通政策制度設計、執行、反饋溝通渠道,發現、研究、解決優化營商環境制度性瓶頸和體制機制問題,為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提供智力支持。配合做好《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貫徹實施情況執法檢查。全面清理與優化營商環境要求不一致的規范性文件。
3.加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保護。依法、平等、全面保護企業家自主經營權、財產權、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強化執法監督,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刑事犯罪,定期組織甄別涉及重大財產處置的產權糾紛、民營企業和投資人犯罪案件,嚴厲打擊侵犯民營企業投資者、管理者和從業人員合法授權的違法犯罪行為。
4.加快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改革,重點在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執法頻率高、多頭執法擾民問題突出、專業技術要求適宜的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等領域加大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改革力度。嚴格履行跨領域跨部門相對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程序,統籌配置行政處罰職能和執法資源,推動執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二)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
5.開展極簡審批行動。清理取消一批變相審批,清理規范目錄管理、登記注冊、年檢年報、指定認定等行政管理措施。試點一批投資項目免予技術評審,對不涉及公共利益和公眾安全的重大項目和不涉及環保、生產、生命財產安全的企業投資項目及實施承諾制辦理的政府服務、區域綜合評估項目,原則上不再組織技術評審,實行設計人員終身負責制。持續開展減事項、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證明的行政審批事項“五減”標準化改造,逐項明確許可條件、申報材料、審批程序等內容,制定業務受理操作手冊,提升行政審批標準化規范化水平。探索一批智慧審批服務,推動涉企簡易審批事項“秒報秒批”,優化提升市場主體辦事體驗。
6.加大工程建設領域簡政放權力度。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進建筑工程建設項目“多規合一”“聯合驗收”“聯合測繪”等優化市政設施接入服務,依托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實行規劃許可、綠化許可、占掘路許可全程網辦、并聯辦理。制定出臺《長治高新區加強項目前期策劃服務分類實施“拿地即開工”工作方案》《關于優化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實施辦法》《長治高新區工程建設項目竣工聯合驗收工作細則》等專項領域的“一攬子”解決方案,讓企業辦事“一站搞定”。
7.全面推行“一項目一方案一清單”審批模式。在項目前期策劃服務基礎上,項目立項前啟動“一站式”審批服務,根據項目類型、投資規模、用地位置等情況,為每個項目擬定一套專屬審批(代辦)方案,明確包含審批事項、審批要件等要素在內的審批清單,做到讓企業一次申報、一單告知、一站辦結。
8.便利市場主體準入和退出。深化企業開辦“一件事”改革,推行登記注冊“一網通,一窗辦、半日結、零成本”、將登記注冊、公章刻制、發票申領及銀行、社保、醫保、公積金開戶納入全流程管理。深化“一照多址”改革,推進企業年報“多報合一”改革,暢通市場主體對隱性壁壘的意見反饋渠道和處理回應機制。
9.推進高頻資質證件跨區域互認。在項目申報、招投標、政府采購等業務領域推廣在線身份認證、電子證照、行政審批專用電子簽章應用。2023年中旬,基本實現區內高頻服務事項資質資格證件互認通用;2023年底前,基本實現本區內部門核發的材料原則上免于提交,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原則上免于提交實體證照。
10.優化招標投標和政府采購服務。清除招投標和政府采購領域對外地企業設置的隱形門檻和壁壘;清理取消通過入圍方式設置的作為參加政府采購活動資格條件的各類備選庫、名錄庫、資格庫的等供應商庫。建立政府采購優化營商環境承諾制,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11.優化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開展打擊知識產權侵權專項行動,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全鏈條服務和快保護體系,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專項行動,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
12.優化納稅人辦稅服務。推進“十一稅合一”申報、小微企業按季度申報。全面推行電子發票(票據),推進無紙化報銷、入賬、歸檔、存儲。進一步優化納稅繳費流程、精簡申報資料、擴大“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范圍,公開辦稅事項“全程網上辦”清單,完善申報表“預填”制度,打造功能齊全、操作簡便的一體化網上辦稅平臺。加強24小時自助辦稅廳建設,完善“網格化”自助辦稅體系,優化自助辦稅終端的功能應用,拓展自助辦理事項,逐步實現90%的常辦涉稅事項可在自助辦稅終端辦理,全面推行發票線上申領、線下自取或郵寄TOT送達服務,實現“即來即領”“不見面”辦稅服務。
(三)打造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
13.建立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制度。在“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中進一步提高信用風險分類結果運用率,合理確定雙隨機抽查的對象和比例,運用率不低于60%。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推進跨地區信用標準互認、信用信息共享和聯動獎懲。積極推行“承諾+信用管理”的政府采購準入管理制度。
14.加快構建新型綜合監管機制。健全完善以信用監管為基礎、“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互聯網+監管”為主要應用的新型綜合監管機制。依托省“互聯網+監管”系統,落實上級有關聯動響應和協同監管機制的要求,推進房屋建筑類建設項目綜合監管“一件事改革”,實現企業群眾“有求必應”、政府部門“無事不擾”。
15.探索更具彈性的包容審慎監管。推行柔性執法,落實從輕處罰事項清單、減輕處罰事項清單和首次輕微違法免予處罰事項清單。在市場監管、勞動監察、生態環境等領域實施以信用報告代替企業辦理無違法違規證明。
16.強化重點領域全鏈條監管機制。監管部門要探索建立重點監管清單制度,明確重點監管事項、程序、方法等。對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重點領域,實行全主體、全品種、全鏈條的嚴格監管,守住質量和安全底線。
17.探索企業重整期間信用修復機制。建立健全信用評價與修復工作規范,加強市場監管、稅務、銀行、保險等部門信息共享交互,為符合條件的破產重整企業開展信用修復,及時調整信用限制和懲戒措施。
18.健全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建立健全“政府承諾+社會監督+失信問責”制度,持續開展政務失信專項治理,全面清理“新官不理舊賬”問題,深入推進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工作,落實上級“新官理舊賬”配套辦法。
(四)打造開放開明的人文環境
19.打造政策全生命周期服務鏈。強化涉企政策從研究制定、執行落實到廢止退出全過程管理,嚴格落實市場主體參與政策制定制度。加快對接全省統一的涉企政策云平臺,整合優化應用場景,推動“企業找政策”向“政策找企業”轉變。推行認定類、指標達成類等政策“頂格優惠”“免申即享”。
20.打造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鏈。聚焦企業注冊登記和生產經營過程中用工、融資、稅費、招標采購、知識產權等服務,以及注銷或者破產等全生命周期事項,分類梳理編制服務事項清單,整合推出一批“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標準套餐。
21.打造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鏈。積極落實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深度融合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自然資源“三級聯辦”系統等建設任務,實現項目全程電子化申報,不見面審批、可追溯監管,推行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全代辦”制度,實行重點投資項目“項目長責任制”。
(五)打造優質完善的要素保障環境
22.深化“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進一步完善加快推進“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工作的配套機制。堅持政府定標準、企業作承諾、過程強監管、信用有獎懲,進一步拓展延伸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范圍,落實《山西省“標準地”改革工作指引》,出讓“標準地”宗數占本開發區工業用地比重不低于80%,探索推進生產性服務業“標準地”改革。深化“多規合一”、“多測合一”改革,推進涉審中介服務事項改革、建立項目前期服務機制。制定出臺優化小型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審批服務制度,推動“成交即發證”“交地即開工”“竣工即登記”。實行承諾事項清單制(將可承諾辦理事項一單化)、容缺受理制(推行更廣泛的容缺受理)、一企一策制(前期介入為企業量身定制辦理模式),由企業自由選擇承諾制事項,實現“多諾合一”。
23.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創新要素配置體系。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和創新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推動市場主體間聯合創新、創造、創業。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建設創新創業載體,推廣“孵化+創投”等孵化模式,提升科技服務能力和水平。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積極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科技研發機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24.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認真落實國家、省、市出臺的科技創新政策,積極組織企業申報國家、省、市科技計劃項目,鼓勵企業參與“揭榜掛帥”項目,著力解決重點產業轉型發展中的重大技術問題,以持續的技術突破引領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加大新型研發機構培育力度,建立新型研發機構梯度培育機制,壯大創新主體,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25.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用好各類金融政策和資金,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高新區重點項目、產業轉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支持力度。推進融資擔保一體化改革,構建2:2:4:2風險分擔合作模式,力爭使擔保費率降至1%以下。建立常態化融資需求推送機制,定期收集企業(項目)融資需求向金融機構推介、發布,每季度發布一次融資需求推送。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健全區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工作制度,完善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加強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人員力量配備,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懂業務、能創新的營商環境建設專業化干部隊伍。
(二)深化協同推進
完善優化營商環境6個專項工作組工作協調、對接、調度機制,完善區各部門的通力協作、結對攻堅機制,逐項制定指標專項提升方案,加快構建全區統一、上下聯動、精準創優的“一盤棋”營商環境建設新格局。
(三)強化信息支撐
深入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快政府治理數字化轉型,充分發揮大數據對政府管理、服務、運行的深度賦能作用。依托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合,推動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標準統一、整體聯動、業務協同,全面推動政務服務從“一網通辦”向“一網好辦”轉變。深化政務信息資源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設,提升數據匯聚、治理、共享、開放和開發利用能力,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堅實信息保障和數據支撐。
(四)強化宣傳推廣
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宣傳平臺,使用市場主體能夠廣泛理解接受的語言形式,及時準確地進行形式直觀、易看易懂的營商環境文件解讀和政策宣傳,尤其是要進一步加強對于便民利企創新改革舉措成效的宣傳,積極引導企業群眾真正理解和認可我區在營商環境領域的諸多嘗試和改革探索。
(五)強化督導考評
加強對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的督促指導,實施清單式、項目化全程跟蹤督辦。建立典型案例通報機制,既抓正面宣傳,又抓負面曝光。創新考核評估方式,突出市場主體感受度和政策落實精準度,按照省市下達的考核指標,結合長治高新區實際制定考評方案,對各部門開展年度考評。強化考評結果應用,對工作成績突出、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子以通報表揚,對推進落實不力、進度滯后的進行約談,對嚴重損害營商環境的,依紀依法向有關部門移交問題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