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dang)前位置(zhi):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深圳市龍華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龍華區培育發展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的通知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4-02-19 點擊:

  為搶抓“雙區”建設、“雙區”疊加、綜合改革試點和“碳達峰、碳中和”重大發展機遇,加快培育發展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依據《“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國發〔2021〕33號)、《廣東省培育安全應急與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粵工信節能〔2020〕131號)、《深圳市培育發展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結合龍華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情況
 
  安全節能環保產業行業跨度大、領域涉及多、產業鏈長,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安全應急與節能環保市場需求持續擴大。本行動計劃中的安全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安全生產、監測預警、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重點包括城市公共安全、應急預測、LED照明與顯示、高效變頻器、高效制冷、高效電機、水污染治理、空氣凈化、節能環保材料、節能環保服務等領域。
 
  (一)發展現狀
 
  1.產業規模逐步擴大
 
  龍華區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總體發展態勢良好,2021年實現增加值42.9億元,同比增長5.4%。企業培育方面,2021年龍華區安全節能環保企業共225家,其中規上企業174家,同比增加13.0%。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做精做優,已形成年產值超十億級企業4家、超億級企業3家,涌現出匯川技術、英維克、英飛拓、萬佳安、利亞德、美兆環境等一批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企業35家,逐步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性生態。
 
  2.創新體系持續完善
 
  龍華區安全節能環保領域組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各類創新載體達57個,包括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5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個市級創新載體、8個區級創新載體。鴻富錦精密工業“手機、路由器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及實施”項目成功獲批工信部“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英維克研發的“氟泵多聯循環自然冷卻技術及機組”、“間接蒸發冷卻技術及機組”與“風墻新風冷卻技術”順利入選工信部《綠色數據中心先進適用技術產品目錄》。匯川技術“六關節工業機器人”“SCARA機器人及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等多項成果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3.空間布局不斷優化
 
  龍華區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空間布局不斷優化,基本滿足重點企業、項目空間需求。鴻信科技園和金雄達科技園聚集一批高質量安全應急龍頭企業,持續優化產業鏈,發展智能安全應急產業。綠色智慧錦繡科學園充分運用空間布局綠色化、能源利用綠色化、生態環境綠色化、資源利用綠色化、基礎設施綠色化、產業技術綠色化等方式建設成為“海綿城市節能環保產業園”“綠色生態、節能環保建筑群示范基地”。前瞻規劃鷺湖-清湖先進制造業等園區,布局高端制造業,做精做優安全應急、高效節能、先進環保產業,打造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重大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基地、技術服務優勢區。
 
  4.應用場景日益豐富
 
  工業節能方面,大力推進工業應用節能環保設備和管理技術,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十三五”期間建成能源管理體系的重點用能單位25家,建設能源管理中心并接入市級平臺的工業企業14家,完成清潔生產審核并順利通過驗收的企業152家,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的企業10家。建筑節能方面,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太陽能光熱建筑一體化等技術,安居尚龍苑項目成為深圳首個獲得國家綠色建筑三星評價標識的人才住房。新建民用建筑100%執行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標準,LED照明、電梯智能群控技術、高效制冷設備等全面普及。公共機構節能方面,全區共有26家公共機構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涉及建筑面積達52萬平方米。獲評龍華區“節水型單位”稱號的公共機構26家,其中區機關事務管理中心獲評“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稱號。園區循環化改造方面,推動富士康寶源科技園、創新硅谷產業園等8個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圓滿完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任務。銀星科技園、錦繡科學園成功申報省級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填補了省級循環化園區空白。
 
  (二)存在問題
 
  1.未形成較大規模的企業集聚。產業資源布局較為分散,尚未形成以骨干企業為核心,產業鏈業務間相互配套、功能互補的協同發展局面。細分領域領軍企業較少,制造業龍頭企業產能外遷現象較為突出,未能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并形成緊密協作的產業鏈供應鏈。
 
  2.自主創新支撐體系有待加強。產業共性技術供給能力相對薄弱,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仍顯不足,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高端復合型人才缺失,創新發展陷入瓶頸,技術研發同質化現象較為突出,缺乏基礎性、開拓性、顛覆性技術,部分關鍵設備和核心部件仍受制于人。
 
  3.針對性產業規劃與政策欠缺。安全應急產業長期缺乏針對性扶持政策,節能環保產業政策分散,整合力度不夠,影響產業政策導向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安全節能環保產業覆蓋面廣,缺乏精準招商與精準培育政策,對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吸引力不足。
 
  二、面臨形勢和機遇
 
  (一)面臨形勢
 
  1.“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要求全面開展節能減排工作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承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將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節能和提高能效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主要途徑,我國的雙碳目標承諾對各地節能減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對深度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出明確指示。同月,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了包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在內的“碳達峰十大行動”,推進實施重大節能降碳技術示范工程,支持已取得突破的綠色低碳關鍵技術開展產業化示范應用。
 
  2.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帶來綠色產業發展機遇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章節中明確提出壯大節能環保等產業,并在“構建綠色發展政策體系”中把實施有利于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政策放在重要位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一方面,發展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我國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以及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以高經濟效益、低能源消耗為主線的產業結構優化成為各地“十四五”規劃和政策制定的重點,在政策引領下以節能環保為代表的綠色產業將迎來新的一輪發展機遇。
 
  3.“雙區”建設“綜合改革試點”部署提出安全綠色要求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兩份國家級戰略規劃先后落地,對推動構建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提出了新的期待。“雙區”建設要求深圳市率先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加快低碳技術研發;加快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打造安全高效的生產空間,提升城市災害防御能力,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應急管理合作。2020年國務院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健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制度,完善產品環保強制性地方標準,建立綠色產業認定規則體系,加快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龍華區亟需加快完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積極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城區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新路徑。
 
  (二)發展機遇
 
  1.全球綠色趨勢帶來高質量發展契機
 
  全球環境問題突出,能源資源約束趨緊,極端氣候形勢嚴峻,同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加劇全球政治、經濟、環境的重大變化,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席卷全球的熱潮。面對世界格局的快速變化,各國加速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大趨勢下,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紛紛實施綠色新政、發展綠色經濟、鼓勵綠色貿易,節能環保產業正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之一,產業高質量發展迎來新契機。
 
  2.深圳產業優勢奠定高端發展基礎
 
  深圳市具備優越的創新創業環境和電子信息產業優勢,與安全節能環保產業智能化、高端化發展需求深度契合,為拓展新業態、新模式提供了堅實產業支撐。隨著5G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安全節能環保產業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更加深入,產業結構從資本密集型、人員密集型逐漸向技術服務型優化。與此同時,企業也加速科技力量布局,紛紛尋求通過物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取得領先發展優勢。
 
  3.數字龍華戰略賦予創新發展動力
 
  “十四五”期間,龍華將深入實施“數字龍華都市核心”發展戰略,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實施產業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新技術賦能各行各業,新時期應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加速數字技術與安全節能環保產業融合,積極探索發展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推動龍華安全應急與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化創新發展。
 
  三、總體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深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以提升安全應急與綠色發展支撐保障能力為主線,以優化產業綠色發展格局、發揮低碳科技潛力、打造支撐服務體系為路徑,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培育優勢突出、創新驅動的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生態,著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構建先進城區綠色發展新格局,助力高質量完成“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驅動、集聚發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以數字技術為引領,強化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攻關力度,構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推動安全節能環保產業聚集發展。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推動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緊密結合。加強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不斷激發產業發展潛力和市場主體活力。
 
  堅持系統推進、重點突破。以系統觀念謀劃推進產業發展,以突破產業鏈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為重點,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聯動,充分激發產業數字化發展潛能,以點帶面鍛長板、補短板,實現產業梯次發展和整體躍升。
 
  堅持開放合作、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數字經濟核心區的引領作用,通過數字賦能、跨界融合培育具有龍華特色的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新動能。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體系。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龍華區安全節能環保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有效提升,大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和融通發展的良性產業生態基本構建,形成以LED照明、高效變頻器、高效制冷3大核心產業為主導領域、以高分子節能環保材料產業為成長領域、以安全節能環保服務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為新興領域的“3+1+1”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集群發展體系。
 
  產業整體規模持續提升。到2025年,全區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出達到600億元。培育骨干企業,提升產業優勢,新增上市企業5家,培育年產值超百億企業1家以上、超十億元企業20家以上、超億元企業10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0家以上。
 
  產業集聚效應充分顯現。到2025年,打造3個以上特色鮮明、規模效益顯著、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的產業園區,吸引集聚一批產業鏈上下游關鍵環節重點企業,形成以技術研發、總部基地為核心,以裝備制造、資源綜合利用為特色的產業聚集帶。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2025年建成各級各類創新載體100個以上,建設2個產學研用有機結合的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關鍵核心技術。
 
  融合開放發展持續深化。到2025年,規劃落地安全與信息技術融合示范項目1個,節能與數字技術融合示范項目6個,環保與智能監測融合發展示范項目8個,以應用示范促進安全節能環保與數字經濟產業雙向賦能。
 
  四、重點任務
 
  (一)揚長補短鞏固技術創新優勢
 
  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安全節能環保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打造高水平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引導構建以企業創新為核心,高校、科研院所、社會機構充分合作的創新網絡體系,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市級創新載體,進一步提高安全節能環保基礎技術研發、公共試驗、檢驗檢測、產業大數據等公共平臺服務水平,強化產業共性技術支撐服務能力。強化產業鏈創新協作,重點支持攻關關鍵核心技術、顛覆性技術和跨領域交叉融合技術的研發、轉化和應用,加速企業自研產品技術產業化,形成研究開發、應用推廣、產業發展貫通融合的技術創新優勢局面。(區科技創新局牽頭,區發展改革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配合)
 
  (二)暢通資源構建良性產業生態
 
  以“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技術鏈”融合為著力點,鼓勵“鏈主”企業加強與產業鏈中小企業協作配套,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融通發展的良性產業生態。圍繞安全節能環保重點鏈條,系統推動補鏈、延鏈、強鏈,加快補齊“短板”、持續鍛造“長板”,推進產業現代化發展。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外引內育打造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大型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集聚,形成產業優勢集聚區。加快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重點引進國內外細分領域頭部企業,推動涌現一批協同配套能力突出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引導大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共享設計研發、儀器設備、試驗場地等各類創新資源載體,實現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區發展改革局、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投資推廣和企業服務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先行示范打造綠色低碳標桿
 
  堅持“以應用帶動示范、以示范帶動產業”,完善政府服務監管機制,充分激發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以先行示范的標準打造國際化大都市綠色低碳標桿城區。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節能監管和環保監督檢查,進一步提高服務監管效能,促進高效節能型設備推廣。政府投資項目優先選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建材、電氣設備和用電用水設備,政府采購重點支持創新產品和服務。著力打造新型應用場景,厚植新業態新產品培育土壤,帶動安全節能環保產業創新發展。以需求側改革為市場指引,基于國家綠色發展強制性標準,引導使用先進綠色技術與設備,重點開展節能環保重點項目示范應用,充分發揮綠色低碳示范帶動作用。(區發展改革局、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住房建設局、區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監管局按職責分工)
 
  (四)融合創新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聚焦“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支持安全應急、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領域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深入貫徹“數字龍華都市核心”發展戰略,落實數字龍華“三位一體”發展思路,實施產業跨界融合示范工程,加速數字技術與安全節能環保產業交叉融合,促進關鍵技術創新和進步。在工業節能、建筑節能、環境管理、安全監控、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開展數字融合示范應用,打造一批數字工廠、智慧建筑、環保管家、數字安全與監控、互聯網回收重點示范項目。以兼容并蓄、包容審慎的原則加快建立完善服務與監管機制,促進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區發展改革局、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住房建設局、區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重點工程
 
  (一)創新策源能力提升工程
 
  立足龍華區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強化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安全應急領域技術創新,全力提升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加強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研發。
 
  1.構建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科技創新體系
 
  圍繞安全節能環保重點領域,支持匯川技術、英維克、英飛拓、萬佳安、美兆環境等龍頭企業及其他科研機構積極搭建國家、省、市級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各類創新載體,推動產學研用聯合創新,打造高水平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安全節能環保產業公共服務平臺,規范服務標準,提升服務質量,增強對科技創新、園區建設、產業鏈協同發展等方面的支撐作用。鼓勵企業完善專利的運用和保護,促進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區發展改革局牽頭,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配合)
 
  2.全面提升高效節能關鍵技術支撐作用
 
  全面提升LED產業技術水平。大力推動Mini/MicroLED、UVCLED等關鍵技術攻關,發展植物照明、健康照明等新興照明產品。推動技術合作,開展MicroLED用新型MOCVD技術研發,支持有機發光材料研發與產業化,將龍華區打造為LED產業研發創新高地。重點突破高效制冷核心技術。針對龍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需求和全國新基建綠色低碳發展趨勢,支持本區企業開展數據中心、5G信息設備高效制冷系統技術攻關,重點突破液冷材料研發與液冷系統集成技術。突破高效變頻器前沿核心技術。高水平建設高效變頻器與控制器創新基地,突破高性能小功率多傳變頻器、中壓IGCT變頻器、高壓變頻器及通用變頻器平臺等關鍵技術。持續提升電梯專用變頻器、起重機械專用變頻器、張力控制專用變頻器、變頻器電機一體化等的工業設計、加工制造技術水平,重點突破先進控制器、高精度伺服驅動系統、高性能減速器等關鍵技術。推進電機系統關鍵技術創新。推動高性能伺服電機、高效節能電機、高速電機技術研發與創新,加快應用高性能變頻矢量控制、高性能伺服控制、高速直驅、大功率IGCT驅動等技術,實現更精準、更可靠、更高效的電機驅動與控制。重點開發三合一電驅動總集成技術,研發和制造下一代新能源汽車三合一電驅動總成系統產品,實現高功率密度、高轉速、低成本目標,汽車電驅動系統技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區發展改革局、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提升先進環保資源循環技術創新水平
 
  針對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背景下的廢氣治理需求,大力提升集壓縮、冷凝、膜分離一體化治理工藝的VOCs成套化治理裝備自主研發能力,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研發新型納米改性膜,開展污水治理高性能膜材料研發與制備,提升膜材料抗污性能和恢復性能。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等開展不同類型可降解塑料技術研發,支持全生物降解材料推廣應用。推動環境監測領域重點技術和重點材料研發再創新,重點開展智能化傳感器、小型化水質多參數自動監測儀器設備VOCs走航監測等環境監測領域技術攻關。(區科技創新局牽頭,區發展改革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配合)
 
  4.鼓勵安全應急產業重點領域技術創新
 
  依托英飛拓、萬佳安、哈瓦國際航空等行業內龍頭骨干企業,聚焦應急預測裝備、救援裝備等領域,大力發展數字監控系統、港口危險貨物及交通運輸監管監控系統5G應急解決方案、新型應急通信指揮裝備、基礎設施監測預警裝備、特種交通應急保障技術裝備、智能無人應急救援裝備等關鍵技術。(區科技創新局牽頭,區發展改革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應急管理局配合)
 
  (二)企業梯隊培育構建工程
 
  引進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提高配套服務能力,著力形成大、中、小企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體系。
 
  5.構建梯度培育體系
 
  聚焦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開展安全應急與節能環保產業高成長企業挖掘、遴選、培育工作。根據企業所在領域產業前景、產值增速、創新能力等指標,篩選出一批發展路徑鮮明、成長潛力大的企業,建立高成長企業培育庫,精準培育專精特新、隱形冠軍、瞪羚、獨角獸等創新型企業,構建科學合理的安全節能環保企業梯隊培育體系。(區發展改革局牽頭,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投資推廣和企業服務中心配合)
 
  6.引進龍頭骨干企業
 
  對接引進一批數據中心技術服務龍頭企業,基于數字經濟先行區發展目標,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樞紐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機遇,打造龍華數據中心節能產品和服務品牌。引進培育LED產業MOCVD外延設備、高端芯片、Mini/MicroLED等關鍵領域的研發制造企業,加快補齊LED產業鏈短板、延長價值鏈高端環節。引入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建筑節能領域綜合性龍頭企業,把握需求側改革與雙碳戰略疊加機遇,帶動節能建材、節能設備及智慧建筑等建筑節能行業產業鏈高端發展。招引集技術研發、生產制造、設備配套、工程承包、咨詢服務等全產業鏈環節于一體的環保龍頭企業,推動形成先進環保產業鏈共生發展生態。(區發展改革局、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投資推廣和企業服務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7.孵育高成長性企業
 
  重點圍繞節能電器、高效電機、環境監測儀器、環境治理技術裝備、節能建材、環保材料、綜合能源服務、數據安全等領域,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行業“小巨人”、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扶持美兆環境、高科金信等室內空氣凈化重點企業提升行業競爭力,支持英維克、康銘盛等高效節能領域骨干企業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商品化、資本化和產業化發展,推動形成品牌效應,引導提升龍華高效節能和先進環保產業競爭力。(區發展改革局牽頭,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應急管理局、區投資推廣和企業服務中心、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配合)
 
  (三)產業集聚發展推進工程
 
  支持產業園區建設,增強產業配套能力,引導產業發展要素集聚,優化產業布局,促進上下游協同發展,提升產業鏈發展能級。
 
  8.提升節能環保集聚區影響力
 
  依托龍華節能環保企業集聚基礎,加快推進龍勝樞紐片區、鷺湖-清湖先進制造園區、深圳能源-西門子龍華合作先進能源產研園等產業園區建設,打造集技術研發、高端制造轉化和市場應用于一體的節能環保產業聚集區,扶持建設一批國家級、省市級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工程研究中心,全面提高產業配套服務能力。推動資金、項目、人才聚集,促進LED照明、高效變頻器、高效電機、環境監測、先進環保材料、污染治理裝備等細分領域集聚發展,逐步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節能環保產業裝備制造與技術輸出高地。(區發展改革局牽頭,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配合)
 
  9.打造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
 
  依托鴻信科技園和金雄達科技園為代表的產業園區,優化、聚集應急產業生態鏈,重點發展安全監測、防護設備等領域。打造智能安全產業園,吸引具有國內外領先技術的安全應急裝備企業,發展壯大交通安全、城市安全、智慧安防、生物安全、數據治理等細分領域。積極引進公共安全、園區社區管理、應急處置等智慧城市治理領域的頭部企業聯合打造安全應急產業生態圈,推進安全應急技術裝備在重點行業領域的規模化應用,構筑產業上下游高端價值鏈,帶動轄區應急產業合理、有序、快速發展。(區發展改革局牽頭,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應急管理局配合)
 
  (四)重點項目應用示范工程
 
  結合轄區產業基礎和發展定位,在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謀劃打造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典型應用示范項目,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易推廣、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
 
  10.引導數據中心裝備和服務升級
 
  支持平安觀瀾數據中心、深圳市報合大數據中心、資拓龍華云數據中心、5G云數據傳輸交互中心等綠色數據中心示范應用,以先行示范標準推動數字經濟低碳化發展。鼓勵新建數據中心采用氫能源、液冷、分布式供電、模塊化機房等先進節能技術以及虛擬化、云化IT資源、超融合架構等高效系統設計方案,示范引領形成良好的數據中心產業生態。創新發展數據中心間接自然冷卻、風墻冷卻、雙循環空調等高效制冷解決方案及“云制冷”能效管理、EVO智能控制等運維管理新模式,加強數據中心國際性示范項目、國際化標準工程建設,帶動數據中心節能裝備和服務向價值鏈高端方向發展。(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區發展改革局、區科技創新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監管局配合)
 
  11.推進環境污染治理智慧化應用
 
  依托我區三大先進制造業園區布局,支持打造集監測、排污許可管理、環保設施建設運營、污染治理于一體的環保管家園區服務示范項目,創新環保服務新模式。推進龍華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借助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推進環境治理信息化,構建集在線監測、污染溯源、預警監測、數據分析、決策服務于一體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探索開展溫室氣體監測,基于二氧化碳排放空間特征與城市空間分布關聯性,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空間網格化可視化平臺。支持深水規院開展分離膜技術研發項目,建設分離膜實驗室和研發中空纖維超/微濾膜,推動水污染治理領域智慧化發展。(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牽頭,區發展改革局、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
 
  12.開展資源循環利用項目示范
 
  積極落實“無廢城市”行動,以“無廢園區”“無廢工廠”建設為抓手,持續推動有特殊環保、能耗要求的工業企業進入專業園區發展,開展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和園區循環化改造,促進工業能源資源綜合利用。高標準打造龍華能源生態園項目,實現轄區內原生生活垃圾全量焚燒和零填埋,推動龍華能源生態園項目爐渣綜合利用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一批專業化、現代化分揀中心,提高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集約化程度,支持轄區企業參與構建國際高水平收運處理體系。支持深能環保依托龍華能源生態園飛灰無害化處置設施建設項目,開展飛灰處理資源化利用工藝研究。(區發展改革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住房建設局、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推動綠色低碳試點項目建設
 
  聚焦建筑光伏一體化、綜合能源利用,在公共建筑、工業園區、保障性住房等重點領域打造一批零碳、近零碳示范工程。推進九龍山數字城、鷺湖中心城、深圳北站交通樞紐、觀瀾高新園、錦繡科學園、大浪時尚小鎮等一批綜合能源示范項目和低碳試點工程建設。以鷺湖四館(圖書館、群藝館、大劇院、科技館)等項目建設為試點,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推廣應用新型綠色節能建材,打造集綠色產能、靈活儲能、智慧用能、高效節能等多項創新理念于一體的近零碳示范建筑群,推進龍華文化體育中心、簡上綜合體等項目低碳化改造。(區發展改革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住房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工程
 
  落實數字龍華“三位一體”發展思路,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安全節能環保產業融合,促進關鍵技術創新和進步,積極打造數字建筑、智慧安全、生態環保等新場景,探索發展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推動數字化賦能安全節能環保產業創新升級。
 
  14.數字技術賦能節能環保高端化發展
 
  積極拓展“數字+節能管理”技術融合,推廣應用智能建筑解決方案,支持既有建筑智能化改造,運用物聯網、邊緣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建筑用能效率。支持LED照明與5G、環境感知設備、人工智能等先進數字技術融合發展,加快推動智能照明、智慧燈桿等新興領域產品研發應用,實現LED照明應用場景間聯動和應用空間多樣化。加快水污染治理、環境監測高效化、智能化發展,發揮觀瀾河生態優勢,探索智能河道監測預警、智慧濕地管理等未來生態管理場景,打造智慧環保新業態。(區發展改革局牽頭,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住房建設局、區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配合)
 
  15.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安全應急深度融合
 
  推進公共安全技術、信息科技、人工智能、互聯網+、物聯網等科技和新型服務模式的融合創新,推動公共安全技術研發及產品的高質量發展,以及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發展。加強智慧城市精細化管理,推進居家生活、交通出行、生產辦公等領域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建立基于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共安全監測與應急管控系統,提升龍華數字治理能力。依托物聯網、信息技術、預測預警技術,推動安全應急產業與機械裝備、公共衛生、信息通信等協同發展,以安全需求帶動相關行業發展,用相關產業成果推動安全應急產業發展。(區發展改革局牽頭,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住房建設局、區應急管理局、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配合)
 
  16.推動資源循環利用融合互聯發展
 
  鼓勵拓展“互聯+回收”“互聯+二手”模式,建立多元參與、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推動物聯網技術在生活垃圾分類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積極構建“物聯網+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系統”應用場景。延伸動力電池信息化管理鏈條,推進轄區內生動力電池有序梯次及可溯源利用,支持開展余能檢測、殘值評估、重組利用、安全管理。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眾參與機制,倡導綠色發展和低碳生活方式,將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回收循環利用與“碳普惠”機制相融合,促進資源循環產業信息化、數字化發展。(區發展改革局牽頭,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配合)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部門協作
 
  區發展改革局、科技創新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住房和建設局、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應急管理局等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圍繞政府需求和市場供給,打造產業應用場景,保持產業聯動,引導企業集聚發展。
 
  (二)加強政策激勵
 
  改革創新激勵扶持機制,通過財政、金融、產業等一攬子政策,發揮好產業引導作用和保障作用。支持金融機構開展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等綠色金融業務,支持“專精特新”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支持企業參與構建與融入多元“碳普惠”體系。
 
  (三)做好引導服務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產業專項資金導向和激勵作用,引導企業參與安全應急和節能環保等示范項目建設。建立綜合性安全節能環保服務平臺,鼓勵企業通過服務平臺加強供需對接和交流合作。
 
  (四)加強宣傳力度
 
  搭建行業交流與跨界協作平臺,及時掌握產業動態,宣傳產業政策,匯集行業訴求。結合“雙碳”目標和安全節能環保宣傳工作,創新宣傳方式、加大宣傳力度、豐富宣傳內容,動員全社會廣泛提升安全節能環保意識,深入參與節能環保工作。
 
  發布日期:2023年7月13日
 
  來源:深圳市龍華區發展和改革局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深圳市龍華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龍華區培育發展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的通知

2024-02-19 來源:高新院 vwcr.cn 點擊:

  為搶抓“雙區”建設、“雙區”疊加、綜合改革試點和“碳達峰、碳中和”重大發展機遇,加快培育發展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依據《“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國發〔2021〕33號)、《廣東省培育安全應急與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粵工信節能〔2020〕131號)、《深圳市培育發展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結合龍華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情況
 
  安全節能環保產業行業跨度大、領域涉及多、產業鏈長,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安全應急與節能環保市場需求持續擴大。本行動計劃中的安全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安全生產、監測預警、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重點包括城市公共安全、應急預測、LED照明與顯示、高效變頻器、高效制冷、高效電機、水污染治理、空氣凈化、節能環保材料、節能環保服務等領域。
 
  (一)發展現狀
 
  1.產業規模逐步擴大
 
  龍華區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總體發展態勢良好,2021年實現增加值42.9億元,同比增長5.4%。企業培育方面,2021年龍華區安全節能環保企業共225家,其中規上企業174家,同比增加13.0%。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做精做優,已形成年產值超十億級企業4家、超億級企業3家,涌現出匯川技術、英維克、英飛拓、萬佳安、利亞德、美兆環境等一批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企業35家,逐步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性生態。
 
  2.創新體系持續完善
 
  龍華區安全節能環保領域組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各類創新載體達57個,包括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5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個市級創新載體、8個區級創新載體。鴻富錦精密工業“手機、路由器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及實施”項目成功獲批工信部“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英維克研發的“氟泵多聯循環自然冷卻技術及機組”、“間接蒸發冷卻技術及機組”與“風墻新風冷卻技術”順利入選工信部《綠色數據中心先進適用技術產品目錄》。匯川技術“六關節工業機器人”“SCARA機器人及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等多項成果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3.空間布局不斷優化
 
  龍華區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空間布局不斷優化,基本滿足重點企業、項目空間需求。鴻信科技園和金雄達科技園聚集一批高質量安全應急龍頭企業,持續優化產業鏈,發展智能安全應急產業。綠色智慧錦繡科學園充分運用空間布局綠色化、能源利用綠色化、生態環境綠色化、資源利用綠色化、基礎設施綠色化、產業技術綠色化等方式建設成為“海綿城市節能環保產業園”“綠色生態、節能環保建筑群示范基地”。前瞻規劃鷺湖-清湖先進制造業等園區,布局高端制造業,做精做優安全應急、高效節能、先進環保產業,打造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重大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基地、技術服務優勢區。
 
  4.應用場景日益豐富
 
  工業節能方面,大力推進工業應用節能環保設備和管理技術,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十三五”期間建成能源管理體系的重點用能單位25家,建設能源管理中心并接入市級平臺的工業企業14家,完成清潔生產審核并順利通過驗收的企業152家,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的企業10家。建筑節能方面,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太陽能光熱建筑一體化等技術,安居尚龍苑項目成為深圳首個獲得國家綠色建筑三星評價標識的人才住房。新建民用建筑100%執行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標準,LED照明、電梯智能群控技術、高效制冷設備等全面普及。公共機構節能方面,全區共有26家公共機構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涉及建筑面積達52萬平方米。獲評龍華區“節水型單位”稱號的公共機構26家,其中區機關事務管理中心獲評“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稱號。園區循環化改造方面,推動富士康寶源科技園、創新硅谷產業園等8個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圓滿完成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任務。銀星科技園、錦繡科學園成功申報省級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填補了省級循環化園區空白。
 
  (二)存在問題
 
  1.未形成較大規模的企業集聚。產業資源布局較為分散,尚未形成以骨干企業為核心,產業鏈業務間相互配套、功能互補的協同發展局面。細分領域領軍企業較少,制造業龍頭企業產能外遷現象較為突出,未能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并形成緊密協作的產業鏈供應鏈。
 
  2.自主創新支撐體系有待加強。產業共性技術供給能力相對薄弱,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仍顯不足,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高端復合型人才缺失,創新發展陷入瓶頸,技術研發同質化現象較為突出,缺乏基礎性、開拓性、顛覆性技術,部分關鍵設備和核心部件仍受制于人。
 
  3.針對性產業規劃與政策欠缺。安全應急產業長期缺乏針對性扶持政策,節能環保產業政策分散,整合力度不夠,影響產業政策導向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安全節能環保產業覆蓋面廣,缺乏精準招商與精準培育政策,對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吸引力不足。
 
  二、面臨形勢和機遇
 
  (一)面臨形勢
 
  1.“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要求全面開展節能減排工作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承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將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節能和提高能效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主要途徑,我國的雙碳目標承諾對各地節能減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對深度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出明確指示。同月,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了包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在內的“碳達峰十大行動”,推進實施重大節能降碳技術示范工程,支持已取得突破的綠色低碳關鍵技術開展產業化示范應用。
 
  2.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帶來綠色產業發展機遇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章節中明確提出壯大節能環保等產業,并在“構建綠色發展政策體系”中把實施有利于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政策放在重要位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一方面,發展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我國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以及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以高經濟效益、低能源消耗為主線的產業結構優化成為各地“十四五”規劃和政策制定的重點,在政策引領下以節能環保為代表的綠色產業將迎來新的一輪發展機遇。
 
  3.“雙區”建設“綜合改革試點”部署提出安全綠色要求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兩份國家級戰略規劃先后落地,對推動構建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提出了新的期待。“雙區”建設要求深圳市率先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加快低碳技術研發;加快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打造安全高效的生產空間,提升城市災害防御能力,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應急管理合作。2020年國務院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健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制度,完善產品環保強制性地方標準,建立綠色產業認定規則體系,加快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龍華區亟需加快完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積極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城區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新路徑。
 
  (二)發展機遇
 
  1.全球綠色趨勢帶來高質量發展契機
 
  全球環境問題突出,能源資源約束趨緊,極端氣候形勢嚴峻,同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加劇全球政治、經濟、環境的重大變化,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席卷全球的熱潮。面對世界格局的快速變化,各國加速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大趨勢下,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紛紛實施綠色新政、發展綠色經濟、鼓勵綠色貿易,節能環保產業正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之一,產業高質量發展迎來新契機。
 
  2.深圳產業優勢奠定高端發展基礎
 
  深圳市具備優越的創新創業環境和電子信息產業優勢,與安全節能環保產業智能化、高端化發展需求深度契合,為拓展新業態、新模式提供了堅實產業支撐。隨著5G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安全節能環保產業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更加深入,產業結構從資本密集型、人員密集型逐漸向技術服務型優化。與此同時,企業也加速科技力量布局,紛紛尋求通過物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取得領先發展優勢。
 
  3.數字龍華戰略賦予創新發展動力
 
  “十四五”期間,龍華將深入實施“數字龍華都市核心”發展戰略,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實施產業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新技術賦能各行各業,新時期應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加速數字技術與安全節能環保產業融合,積極探索發展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推動龍華安全應急與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化創新發展。
 
  三、總體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深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以提升安全應急與綠色發展支撐保障能力為主線,以優化產業綠色發展格局、發揮低碳科技潛力、打造支撐服務體系為路徑,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培育優勢突出、創新驅動的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生態,著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構建先進城區綠色發展新格局,助力高質量完成“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驅動、集聚發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以數字技術為引領,強化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攻關力度,構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推動安全節能環保產業聚集發展。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推動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緊密結合。加強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不斷激發產業發展潛力和市場主體活力。
 
  堅持系統推進、重點突破。以系統觀念謀劃推進產業發展,以突破產業鏈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為重點,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聯動,充分激發產業數字化發展潛能,以點帶面鍛長板、補短板,實現產業梯次發展和整體躍升。
 
  堅持開放合作、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數字經濟核心區的引領作用,通過數字賦能、跨界融合培育具有龍華特色的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新動能。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體系。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龍華區安全節能環保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有效提升,大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和融通發展的良性產業生態基本構建,形成以LED照明、高效變頻器、高效制冷3大核心產業為主導領域、以高分子節能環保材料產業為成長領域、以安全節能環保服務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為新興領域的“3+1+1”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集群發展體系。
 
  產業整體規模持續提升。到2025年,全區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出達到600億元。培育骨干企業,提升產業優勢,新增上市企業5家,培育年產值超百億企業1家以上、超十億元企業20家以上、超億元企業10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0家以上。
 
  產業集聚效應充分顯現。到2025年,打造3個以上特色鮮明、規模效益顯著、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的產業園區,吸引集聚一批產業鏈上下游關鍵環節重點企業,形成以技術研發、總部基地為核心,以裝備制造、資源綜合利用為特色的產業聚集帶。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2025年建成各級各類創新載體100個以上,建設2個產學研用有機結合的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關鍵核心技術。
 
  融合開放發展持續深化。到2025年,規劃落地安全與信息技術融合示范項目1個,節能與數字技術融合示范項目6個,環保與智能監測融合發展示范項目8個,以應用示范促進安全節能環保與數字經濟產業雙向賦能。
 
  四、重點任務
 
  (一)揚長補短鞏固技術創新優勢
 
  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安全節能環保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打造高水平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引導構建以企業創新為核心,高校、科研院所、社會機構充分合作的創新網絡體系,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市級創新載體,進一步提高安全節能環保基礎技術研發、公共試驗、檢驗檢測、產業大數據等公共平臺服務水平,強化產業共性技術支撐服務能力。強化產業鏈創新協作,重點支持攻關關鍵核心技術、顛覆性技術和跨領域交叉融合技術的研發、轉化和應用,加速企業自研產品技術產業化,形成研究開發、應用推廣、產業發展貫通融合的技術創新優勢局面。(區科技創新局牽頭,區發展改革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配合)
 
  (二)暢通資源構建良性產業生態
 
  以“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技術鏈”融合為著力點,鼓勵“鏈主”企業加強與產業鏈中小企業協作配套,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融通發展的良性產業生態。圍繞安全節能環保重點鏈條,系統推動補鏈、延鏈、強鏈,加快補齊“短板”、持續鍛造“長板”,推進產業現代化發展。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外引內育打造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大型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集聚,形成產業優勢集聚區。加快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重點引進國內外細分領域頭部企業,推動涌現一批協同配套能力突出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引導大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共享設計研發、儀器設備、試驗場地等各類創新資源載體,實現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區發展改革局、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投資推廣和企業服務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先行示范打造綠色低碳標桿
 
  堅持“以應用帶動示范、以示范帶動產業”,完善政府服務監管機制,充分激發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以先行示范的標準打造國際化大都市綠色低碳標桿城區。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節能監管和環保監督檢查,進一步提高服務監管效能,促進高效節能型設備推廣。政府投資項目優先選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建材、電氣設備和用電用水設備,政府采購重點支持創新產品和服務。著力打造新型應用場景,厚植新業態新產品培育土壤,帶動安全節能環保產業創新發展。以需求側改革為市場指引,基于國家綠色發展強制性標準,引導使用先進綠色技術與設備,重點開展節能環保重點項目示范應用,充分發揮綠色低碳示范帶動作用。(區發展改革局、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住房建設局、區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監管局按職責分工)
 
  (四)融合創新提升產業發展能級
 
  聚焦“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支持安全應急、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領域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深入貫徹“數字龍華都市核心”發展戰略,落實數字龍華“三位一體”發展思路,實施產業跨界融合示范工程,加速數字技術與安全節能環保產業交叉融合,促進關鍵技術創新和進步。在工業節能、建筑節能、環境管理、安全監控、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開展數字融合示范應用,打造一批數字工廠、智慧建筑、環保管家、數字安全與監控、互聯網回收重點示范項目。以兼容并蓄、包容審慎的原則加快建立完善服務與監管機制,促進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區發展改革局、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住房建設局、區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重點工程
 
  (一)創新策源能力提升工程
 
  立足龍華區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強化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安全應急領域技術創新,全力提升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加強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研發。
 
  1.構建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科技創新體系
 
  圍繞安全節能環保重點領域,支持匯川技術、英維克、英飛拓、萬佳安、美兆環境等龍頭企業及其他科研機構積極搭建國家、省、市級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各類創新載體,推動產學研用聯合創新,打造高水平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安全節能環保產業公共服務平臺,規范服務標準,提升服務質量,增強對科技創新、園區建設、產業鏈協同發展等方面的支撐作用。鼓勵企業完善專利的運用和保護,促進安全節能環保產業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區發展改革局牽頭,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配合)
 
  2.全面提升高效節能關鍵技術支撐作用
 
  全面提升LED產業技術水平。大力推動Mini/MicroLED、UVCLED等關鍵技術攻關,發展植物照明、健康照明等新興照明產品。推動技術合作,開展MicroLED用新型MOCVD技術研發,支持有機發光材料研發與產業化,將龍華區打造為LED產業研發創新高地。重點突破高效制冷核心技術。針對龍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需求和全國新基建綠色低碳發展趨勢,支持本區企業開展數據中心、5G信息設備高效制冷系統技術攻關,重點突破液冷材料研發與液冷系統集成技術。突破高效變頻器前沿核心技術。高水平建設高效變頻器與控制器創新基地,突破高性能小功率多傳變頻器、中壓IGCT變頻器、高壓變頻器及通用變頻器平臺等關鍵技術。持續提升電梯專用變頻器、起重機械專用變頻器、張力控制專用變頻器、變頻器電機一體化等的工業設計、加工制造技術水平,重點突破先進控制器、高精度伺服驅動系統、高性能減速器等關鍵技術。推進電機系統關鍵技術創新。推動高性能伺服電機、高效節能電機、高速電機技術研發與創新,加快應用高性能變頻矢量控制、高性能伺服控制、高速直驅、大功率IGCT驅動等技術,實現更精準、更可靠、更高效的電機驅動與控制。重點開發三合一電驅動總集成技術,研發和制造下一代新能源汽車三合一電驅動總成系統產品,實現高功率密度、高轉速、低成本目標,汽車電驅動系統技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區發展改革局、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提升先進環保資源循環技術創新水平
 
  針對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背景下的廢氣治理需求,大力提升集壓縮、冷凝、膜分離一體化治理工藝的VOCs成套化治理裝備自主研發能力,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研發新型納米改性膜,開展污水治理高性能膜材料研發與制備,提升膜材料抗污性能和恢復性能。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等開展不同類型可降解塑料技術研發,支持全生物降解材料推廣應用。推動環境監測領域重點技術和重點材料研發再創新,重點開展智能化傳感器、小型化水質多參數自動監測儀器設備VOCs走航監測等環境監測領域技術攻關。(區科技創新局牽頭,區發展改革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配合)
 
  4.鼓勵安全應急產業重點領域技術創新
 
  依托英飛拓、萬佳安、哈瓦國際航空等行業內龍頭骨干企業,聚焦應急預測裝備、救援裝備等領域,大力發展數字監控系統、港口危險貨物及交通運輸監管監控系統5G應急解決方案、新型應急通信指揮裝備、基礎設施監測預警裝備、特種交通應急保障技術裝備、智能無人應急救援裝備等關鍵技術。(區科技創新局牽頭,區發展改革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應急管理局配合)
 
  (二)企業梯隊培育構建工程
 
  引進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提高配套服務能力,著力形成大、中、小企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安全節能環保產業體系。
 
  5.構建梯度培育體系
 
  聚焦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開展安全應急與節能環保產業高成長企業挖掘、遴選、培育工作。根據企業所在領域產業前景、產值增速、創新能力等指標,篩選出一批發展路徑鮮明、成長潛力大的企業,建立高成長企業培育庫,精準培育專精特新、隱形冠軍、瞪羚、獨角獸等創新型企業,構建科學合理的安全節能環保企業梯隊培育體系。(區發展改革局牽頭,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投資推廣和企業服務中心配合)
 
  6.引進龍頭骨干企業
 
  對接引進一批數據中心技術服務龍頭企業,基于數字經濟先行區發展目標,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樞紐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機遇,打造龍華數據中心節能產品和服務品牌。引進培育LED產業MOCVD外延設備、高端芯片、Mini/MicroLED等關鍵領域的研發制造企業,加快補齊LED產業鏈短板、延長價值鏈高端環節。引入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建筑節能領域綜合性龍頭企業,把握需求側改革與雙碳戰略疊加機遇,帶動節能建材、節能設備及智慧建筑等建筑節能行業產業鏈高端發展。招引集技術研發、生產制造、設備配套、工程承包、咨詢服務等全產業鏈環節于一體的環保龍頭企業,推動形成先進環保產業鏈共生發展生態。(區發展改革局、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投資推廣和企業服務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7.孵育高成長性企業
 
  重點圍繞節能電器、高效電機、環境監測儀器、環境治理技術裝備、節能建材、環保材料、綜合能源服務、數據安全等領域,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行業“小巨人”、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扶持美兆環境、高科金信等室內空氣凈化重點企業提升行業競爭力,支持英維克、康銘盛等高效節能領域骨干企業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商品化、資本化和產業化發展,推動形成品牌效應,引導提升龍華高效節能和先進環保產業競爭力。(區發展改革局牽頭,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應急管理局、區投資推廣和企業服務中心、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配合)
 
  (三)產業集聚發展推進工程
 
  支持產業園區建設,增強產業配套能力,引導產業發展要素集聚,優化產業布局,促進上下游協同發展,提升產業鏈發展能級。
 
  8.提升節能環保集聚區影響力
 
  依托龍華節能環保企業集聚基礎,加快推進龍勝樞紐片區、鷺湖-清湖先進制造園區、深圳能源-西門子龍華合作先進能源產研園等產業園區建設,打造集技術研發、高端制造轉化和市場應用于一體的節能環保產業聚集區,扶持建設一批國家級、省市級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工程研究中心,全面提高產業配套服務能力。推動資金、項目、人才聚集,促進LED照明、高效變頻器、高效電機、環境監測、先進環保材料、污染治理裝備等細分領域集聚發展,逐步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節能環保產業裝備制造與技術輸出高地。(區發展改革局牽頭,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配合)
 
  9.打造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
 
  依托鴻信科技園和金雄達科技園為代表的產業園區,優化、聚集應急產業生態鏈,重點發展安全監測、防護設備等領域。打造智能安全產業園,吸引具有國內外領先技術的安全應急裝備企業,發展壯大交通安全、城市安全、智慧安防、生物安全、數據治理等細分領域。積極引進公共安全、園區社區管理、應急處置等智慧城市治理領域的頭部企業聯合打造安全應急產業生態圈,推進安全應急技術裝備在重點行業領域的規模化應用,構筑產業上下游高端價值鏈,帶動轄區應急產業合理、有序、快速發展。(區發展改革局牽頭,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應急管理局配合)
 
  (四)重點項目應用示范工程
 
  結合轄區產業基礎和發展定位,在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謀劃打造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典型應用示范項目,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易推廣、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
 
  10.引導數據中心裝備和服務升級
 
  支持平安觀瀾數據中心、深圳市報合大數據中心、資拓龍華云數據中心、5G云數據傳輸交互中心等綠色數據中心示范應用,以先行示范標準推動數字經濟低碳化發展。鼓勵新建數據中心采用氫能源、液冷、分布式供電、模塊化機房等先進節能技術以及虛擬化、云化IT資源、超融合架構等高效系統設計方案,示范引領形成良好的數據中心產業生態。創新發展數據中心間接自然冷卻、風墻冷卻、雙循環空調等高效制冷解決方案及“云制冷”能效管理、EVO智能控制等運維管理新模式,加強數據中心國際性示范項目、國際化標準工程建設,帶動數據中心節能裝備和服務向價值鏈高端方向發展。(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區發展改革局、區科技創新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監管局配合)
 
  11.推進環境污染治理智慧化應用
 
  依托我區三大先進制造業園區布局,支持打造集監測、排污許可管理、環保設施建設運營、污染治理于一體的環保管家園區服務示范項目,創新環保服務新模式。推進龍華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借助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推進環境治理信息化,構建集在線監測、污染溯源、預警監測、數據分析、決策服務于一體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探索開展溫室氣體監測,基于二氧化碳排放空間特征與城市空間分布關聯性,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空間網格化可視化平臺。支持深水規院開展分離膜技術研發項目,建設分離膜實驗室和研發中空纖維超/微濾膜,推動水污染治理領域智慧化發展。(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牽頭,區發展改革局、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
 
  12.開展資源循環利用項目示范
 
  積極落實“無廢城市”行動,以“無廢園區”“無廢工廠”建設為抓手,持續推動有特殊環保、能耗要求的工業企業進入專業園區發展,開展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和園區循環化改造,促進工業能源資源綜合利用。高標準打造龍華能源生態園項目,實現轄區內原生生活垃圾全量焚燒和零填埋,推動龍華能源生態園項目爐渣綜合利用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一批專業化、現代化分揀中心,提高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集約化程度,支持轄區企業參與構建國際高水平收運處理體系。支持深能環保依托龍華能源生態園飛灰無害化處置設施建設項目,開展飛灰處理資源化利用工藝研究。(區發展改革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住房建設局、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推動綠色低碳試點項目建設
 
  聚焦建筑光伏一體化、綜合能源利用,在公共建筑、工業園區、保障性住房等重點領域打造一批零碳、近零碳示范工程。推進九龍山數字城、鷺湖中心城、深圳北站交通樞紐、觀瀾高新園、錦繡科學園、大浪時尚小鎮等一批綜合能源示范項目和低碳試點工程建設。以鷺湖四館(圖書館、群藝館、大劇院、科技館)等項目建設為試點,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推廣應用新型綠色節能建材,打造集綠色產能、靈活儲能、智慧用能、高效節能等多項創新理念于一體的近零碳示范建筑群,推進龍華文化體育中心、簡上綜合體等項目低碳化改造。(區發展改革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住房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工程
 
  落實數字龍華“三位一體”發展思路,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安全節能環保產業融合,促進關鍵技術創新和進步,積極打造數字建筑、智慧安全、生態環保等新場景,探索發展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推動數字化賦能安全節能環保產業創新升級。
 
  14.數字技術賦能節能環保高端化發展
 
  積極拓展“數字+節能管理”技術融合,推廣應用智能建筑解決方案,支持既有建筑智能化改造,運用物聯網、邊緣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建筑用能效率。支持LED照明與5G、環境感知設備、人工智能等先進數字技術融合發展,加快推動智能照明、智慧燈桿等新興領域產品研發應用,實現LED照明應用場景間聯動和應用空間多樣化。加快水污染治理、環境監測高效化、智能化發展,發揮觀瀾河生態優勢,探索智能河道監測預警、智慧濕地管理等未來生態管理場景,打造智慧環保新業態。(區發展改革局牽頭,區科技創新局、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住房建設局、區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配合)
 
  15.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安全應急深度融合
 
  推進公共安全技術、信息科技、人工智能、互聯網+、物聯網等科技和新型服務模式的融合創新,推動公共安全技術研發及產品的高質量發展,以及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發展。加強智慧城市精細化管理,推進居家生活、交通出行、生產辦公等領域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建立基于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共安全監測與應急管控系統,提升龍華數字治理能力。依托物聯網、信息技術、預測預警技術,推動安全應急產業與機械裝備、公共衛生、信息通信等協同發展,以安全需求帶動相關行業發展,用相關產業成果推動安全應急產業發展。(區發展改革局牽頭,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住房建設局、區應急管理局、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配合)
 
  16.推動資源循環利用融合互聯發展
 
  鼓勵拓展“互聯+回收”“互聯+二手”模式,建立多元參與、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推動物聯網技術在生活垃圾分類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積極構建“物聯網+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系統”應用場景。延伸動力電池信息化管理鏈條,推進轄區內生動力電池有序梯次及可溯源利用,支持開展余能檢測、殘值評估、重組利用、安全管理。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眾參與機制,倡導綠色發展和低碳生活方式,將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回收循環利用與“碳普惠”機制相融合,促進資源循環產業信息化、數字化發展。(區發展改革局牽頭,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配合)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部門協作
 
  區發展改革局、科技創新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住房和建設局、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應急管理局等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圍繞政府需求和市場供給,打造產業應用場景,保持產業聯動,引導企業集聚發展。
 
  (二)加強政策激勵
 
  改革創新激勵扶持機制,通過財政、金融、產業等一攬子政策,發揮好產業引導作用和保障作用。支持金融機構開展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等綠色金融業務,支持“專精特新”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支持企業參與構建與融入多元“碳普惠”體系。
 
  (三)做好引導服務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產業專項資金導向和激勵作用,引導企業參與安全應急和節能環保等示范項目建設。建立綜合性安全節能環保服務平臺,鼓勵企業通過服務平臺加強供需對接和交流合作。
 
  (四)加強宣傳力度
 
  搭建行業交流與跨界協作平臺,及時掌握產業動態,宣傳產業政策,匯集行業訴求。結合“雙碳”目標和安全節能環保宣傳工作,創新宣傳方式、加大宣傳力度、豐富宣傳內容,動員全社會廣泛提升安全節能環保意識,深入參與節能環保工作。
 
  發布日期:2023年7月13日
 
  來源:深圳市龍華區發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