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海口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 年)征求意見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4-01-18 點擊:

  2024年1月15日,海口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海口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征求意見)》,發展目標方面,《征求意見》明確:
 
  1)2023-2025年為產業和市場培育階段。吸引一批人才、技術、資本等高端要素集聚發展,啟動實施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項目,促成若干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招引培育一批產業鏈關鍵企業和配套服務企業,有序推進氫能示范應用、供給體系及基礎設施建設,以氫能裝備制造及科技創新服務為特色產業布局初具雛形。在物流運輸、公共交通、環衛、倉儲、公務用車等領域燃料電池車輛示范運行力爭達到100輛,氫能及燃料電池在機場港口、旅游觀光、能源供應等領域力爭實現示范應用,建成獨立加氫站和綜合能源供給站2座。
 
  2)2026-2030年為產業成長過度階段。產業由示范培育逐步向市場拉動過渡,初步建成以燃料電池及整車制造為重點的氫能產業鏈,形成一批高水平產業研發創新服務平臺和人才階梯隊伍,掌握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引領性強的關鍵技術,集聚一批氫能先進裝備制造骨干企業與配套企業,氫能在交通、能源、工業等領域實現多元推廣應用,氫能供給儲運網絡及基礎設施建設基本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初步形成配套齊全、優勢互補的氫能裝備制造及科技創新服務特色產業集群。各類氫能車輛推廣數量力爭達到1000輛,在能源、旅游、服務業等領域打造具有示范協同效應的標志性氫能及燃料電池應用場景5個以上,建成獨立加氫站和綜合能源供給站8座。
 
  3)2031-2035年為產業快速發展階段。氫能產業成為推動海口市高質量發展的特色產業之一,氫能研發、制造、應用、交易和配套服務體系健全完善,建成可引領區域性氫能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中心、先進制造中心、檢測認證中心、市場運營中心和國際交流中心。在燃料電池及整車制造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與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氫能在交通、能源、工農業、服務業等領域實現全面應用推廣,發展成為我市除化石能源、清潔能源以外重要的能源品類之一,節能降碳成效顯著,有力支撐碳中和目標實現。
 
  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立足海口市產業基礎、突出發展優勢,以自由貿易港建設為契機,打造開放、創新、自主的現代化氫能產業體系,推動氫能產業成為海口戰略新興支柱產業。我委研究起草了《海口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現公開征求社會意見。
 
  征求意見時間:2024年1月15日至1月25日,歡迎有關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提出意見建議。聯系電話:68721750,地址:海口市長濱路市政府行政辦公區5號樓4025室,電子郵箱:nengyb haikou.gov.cn。
 
  附件:《海口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征求意見稿)
 
  海口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4年1月15日
 
  以下是節選部分:
 
  四、主要任務
 
  (一)構建氫能多元應用格局
 
  1.加快氫能在交通領域示范應用。依托海口國際物流樞紐的建設,重點推進氫燃料電池冷鏈車和廂式車等在生鮮冷鏈和貨運物流領域的示范運營。積極規劃開設氫能公交、氫能班線客運、氫能旅游巴士等客運示范線路,在倉儲、機場港口、市政和工程等應用市場有序拓展氫燃料電池叉車、重卡、牽引車、環衛車、渣土車等應用示范,以公務用車和租賃用車為切入點開展燃料電池乘用車的示范應用,建立氫燃料電池汽車與純電動汽車互補的發展模式。以公務用船和濱海景區旅游船為試點,推動氫燃料電池船舶示范應用,規劃布局岸線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發展氫燃料電池在瓊州海峽客貨運輸、港區作業等船舶的應用,不斷擴大交通領域氫能應用規模。
 
  2.促進氫能在能源領域示范應用。發揮氫能調節周期長、能量密度高等優勢,開展氫儲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調峰等場景的應用。鼓勵能源企業在天然氣發電工程、分布式天然氣綜合能源站有序開展氫混燃氣輪機的試點示范,在具備條件的工業園區探索開展天然氣摻氫的示范應用。支持在產業園區、公共服務設施、大型商業機構及居住社區等具有多種能源形式需求的場所,推進氫能熱電冷聯供、應急電源、備用電源等技術發展與應用,促進電、冷、熱、氫等多能協同供給,實現能源高效利用,減少環境污染。
 
  3.打造若干有示范效應的應用場景。打造氫能示范港口,利用新海港、秀英港等港口物流設施資源,推動港口集卡、叉車、輪胎吊等特種車輛及設備開展氫燃料動力替代,鼓勵氫能在港口特種車輛及設備的推廣應用。打造氫能示范機場,發揮美蘭國際機場的基礎設施優勢,推動機場行李車、接駁車、作業清掃車等專用車輛氫能化。打造氫能濱海示范景區,依托東寨港自然保護區、海口市國家帆船基地等風景旅游景區,開展濱海旅游船和公務船為試點,推動氫能在水上場景的示范應用。打造氫能綠色生活,推動便攜式氫燃料電池、氫能共享助力車、氫能無人機等示范應用,積極創建氫能綠色生活場景。打造氫能示范社區,結合我市加強低碳試點示范建設相關規劃,推廣分布式氫能熱電聯供,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建設若干近零碳排放示范社區。
 
  (二)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
 
  1.培育高水平研發創新平臺。支持海南大學海洋清潔能源創新團隊、海南師范大學海南省電化學儲能與能量轉換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創新發展與做大做強,為我市氫能產業發展持續賦能。積極推進院士工作站建設,匯聚更多氫能產業與技術資源。支持相關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圍繞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和轉化應用,整合創新資源布局建設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交叉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積極爭創國家級或省級平臺。吸引國內外氫能領域知名研發平臺、科研機構和大科學裝置等落戶我市,積極發展集研究開發、成果轉化、衍生孵化、技術服務和產業培育于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開展氫能產業戰略前沿和各類關鍵性技術的創新研究活動。
 
  2.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依托海口在汽車產業、高校科研等方面的基礎,圍繞綠氫制備、氫能儲運、氫燃料電池、氫能融合應用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力爭實現一批產業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推動一批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支持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海水制氫、光解水制氫等綠氫制取技術攻關,車載輕量化高壓儲氫、液態化合物儲氫、固體合金儲氫等高密度及高安全儲氫技術研發;聚焦高性能和低成本的膜電極、催化劑、質子交換膜、雙極板等核心材料,長壽命和大功率電堆,空壓機和氫循環系統等關鍵零部件,開展技術創新;積極推動燃料電池汽車整車成套裝備集成以及高效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技術創新,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燃料電池整車品牌;支持氫能動力前沿技術應用研究,開展氫燃料電池在分布式能源站、熱電聯供及備用電源等領域以及氫混燃氣輪機發電等前沿技術應用研究。
 
  3.加強產業人才隊伍建設。支持企業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人才管理機制,主動對接國內外“高精尖缺”人才資源,積極引進氫能領域國內外領軍人才、青年人才和優秀企業家。鼓勵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等高校優化能源、機械、材料等學科專業設置,發揮好院士工作站、院士團隊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對氫能科研人才培養作用,加大與北京、上海等地高校院所的合作,培育氫能相關學科專業,培養一批氫能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創新人才;鼓勵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開設氫能產業與技術相關專業課程,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及其他從業人員。支持氫能企業與國內外高校開展深入合作,發展“訂單式”人才培養與現代學徒制,培養一批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專業人才。
 
  (三)培育打造氫能產業集群
 
  1.建設氫能產業聚集區。以海口國家高新區、海口綜合保稅區、江東新區等園區為主平臺,充分利用區域現有產業制造基礎及開放創新型產業體系,高質量打造配套設施完善、特色鮮明的氫能裝備制造產業聚集區及科技創新服務產業聚集區,集中建設配套服務平臺和基礎設施,進一步引導氫能高端要素集聚,營造氫能產業良好發展生態。
 
  2.加快產業企業主體培育。發展壯大本地企業,通過集成政策優勢、集中產業資源、提供個性化服務,引導支持海馬汽車等本地重點企業立足自身優勢加快轉型升級,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加大氫能產業關鍵環節的創新力度,拓展氫能產業業務,推動產業鏈上下延伸,發展成為具備引領帶動作用的氫能領軍型企業。大力引進知名企業,以重大項目引進為抓手,以海口國家高新區、海口綜合保稅區為主要載體,瞄準燃料電池電堆及關鍵零部件、動力系統總成及關鍵零部件、燃料電池商用車制造等重點領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國內外具有帶動作用的技術領先企業或投資項目落戶我市,依托行業頭部企業的技術儲備、產業基礎、資金優勢及影響力提升我市氫能源產業核心產品的研發和制造能力,不斷深化氫能源產業鏈。培育“小巨人”企業,圍繞燃料電池及燃料電池整車產業發展,培育一批研發能力強、制造水平高、產品質量優的產業配套中小企業,形成“龍頭+配套”企業群體。
 
  3.建立產業標準及檢測體系。依托本地高校、科研院所、重點企業,針對氫能制、儲、運、加、用及安全等領域組織開展相關標準研究與應用,鼓勵相關單位積極參與氫能應用標準、氫安全評估標準、綠氫制備標準等產業標準體系制定工作。推動氫燃料電池材料、電堆、動力系統、整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等成套檢測認證平臺建設,積極引進第三方氫能監測服務機構,鼓勵龍頭企業與檢測機構合資建設第三方氫能產品測試、認證等服務平臺;支持企業及相關機構建立氫儲運裝備、加氫裝備、燃料電池汽車等氫能相關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推進氫能產業計量測試體系建設。
 
  (四)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
 
  1.構建多渠道氫源供應。近期重點推進從洋浦、東方等氫源充裕地區引進工業副產氫,確保氫源充足穩定;積極爭取相關政策支持,在滿足安全條件下,推進分布式光伏水電解制氫、小型撬裝天然氣制氫、生物質制氫等在非化工園區的本地分布式現場制氫,降低氫能儲運成本。隨著省內海上風電、核能等清潔能源制綠氫產業的發展,提前布局與儋州、東方、昌江、萬寧等地構建綠氫供給渠道,構建以周邊地市氫源輸運為主以本地分布式制氫為輔的發展格局,多渠道保障氫源供應。
 
  2.推動氫能輸運網絡建設。充分發揮企業在氫能輸運網絡建設的主體地位,近期重點支持危化品專業運輸及銷售企業發展高壓氣態儲氫和長管拖車輸氫,逐步向液氫槽車、固態儲運、氨氫轉化、船運等儲運方式拓展。結合海口陸運、海運交通網路和氫能產業布局方向,科學規劃氫氣運輸路徑,加快完善氫氣綜合輸運網絡建設,提高氫氣輸運能力。中遠期探索建設從省內綠氫生產基地到我市的氫氣輸送管道,推動可為國內外氫源進出口提供接駁條件的氫能輸運港口建設,發展同東南亞、珠三角、長三角等國家和地區的大規模氫能貿易。
 
  3.科學推進加氫站建設。堅持安全為先、科學規劃、適度超前的原則,圍繞氫能示范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推進加氫站規范化發展,統籌推進在空港及海港物流集聚區、機場港口、產業園區、繞城高速、國省道沿線等區域布局建設加氫設施,有效滿足各類應用領域加氫需求。積極支持中石化、中海油等能源企業利用既有加油加氣站以及符合規劃要求的建設用地內布局建設加氫站,鼓勵相關企業建設涵蓋“油氣電氫”多功能供給服務為一體的綜合能源站,支持大型產業園區、物流園區、露天停車場等利用自有土地建設撬裝式加氫站,支持同場制氫、儲氫、加注一體化模式的標準化和推廣應用,推進兼顧城鄉公共交通、城際公共交通、省際公共交通和物流運輸需求的國省道(含縣鄉道)加氫站建設,推動在港口碼頭合理選取岸線建設氫能船舶加氫站。
 
  (五)加強產業開放協同合作
 
  1.融入全省氫能產業發展格局。聚焦周邊市縣的氫能資源優勢及應用場景優勢,發揮“海澄文定”經濟圈的帶動作用,推動形成海口與周邊區域的產業協同發展。積極建立與洋浦、東方等地工業副產氫的消納合作,提前布局與儋州等地可再生能源發電制綠氫的消納體系建設;與文昌聯合開展氫能材料、氫氣液化、液氫儲運等領域的研發應用;同海口至三亞東、中、西高速沿線各城市開展城際燃料電池旅游客運大巴、物流車示范運營,促進海口與三亞兩地打造氫能經濟示范區。
 
  2.大力推進氫能產業區域協同。積極對接在氫能產業鏈上具備發展優勢的國內城市,通過資源共享、產業互補、聯合開發等方式建立氫能產業合作機制,共同申報打造國家氫能產業示范城市群。支持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等國內氫能產業發展先行區域的企業和機構,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創新應用、產品推廣等方面開展合作交流,建立互惠共贏的穩定伙伴關系,提升產業創新發展能力和競爭力。加強與先行區域重點城市在氫能配套設施建設標準規范、產品質量認證、政策法規出臺等方面溝通互動,推動形成氫能產業統一標準法規和服務體系,為氫能產業跨區域合作和產品推廣應用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3.深化全球產業技術合作交流。發揮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優勢,深入落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加強與日韓歐美等氫能技術領先國家地區的頭部企業、知名科研機構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交流、平臺建設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構建國際氫能創新鏈、產業鏈。協同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海口國際新能源汽車暨智能網聯汽車展覽會、海南世界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等國際交流平臺,定期舉辦氫能國際技術峰會、學術交流會、技術成果展覽會等行業交流活動,推動全球氫能先進技術、產品和應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鼓勵本地企業及科研機構加入國際氫能產業相關協會及合作組織,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規則的制定。率先探索與東盟國家開展氫能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產品開發等方面的合作,推動氫能裝備走出去。
 
  (六)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1.加快產業政策創新突破。強化氫的能源屬性,在市級事權范圍內推動突破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制約。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攻關支持政策,在車輛運營停放、道路運輸、氣瓶檢測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優化相關管理辦法。探索出臺支持加氫站站內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加氫一體化等相關政策,在具備條件的非化工園區用地開展制氫加氫一體化項目建設。建立氫能產業項目落地協調工作機制與跟蹤服務機制,探索出臺綠色通道制度、直通車制度、企業問題直報制度、跟蹤監察制度等,全方位服務項目落地投產。
 
  2.推動產業融入新發展格局。依托海南打造“一帶一路”國際交流合作、海洋發展合作、中國(海南)-東盟優勢產業合作等示范區的有利契機,以自貿港政策為催化劑,謀劃若干具有操作價值的商業模式,推動產業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通過自貿港特殊政策和銷售渠道,搭建為國內消費者提供高品質、低價格、多種類的國際氫能商品和服務市場;利用自貿港原輔料“零關稅”和加工增值30%以上進入內地免征進口關稅的政策疊加,為國內外氫能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供先進制造基地;發揮好自貿港在國際合作中的樞紐作用,將我市打造成為國內氫能企業進入全球市場進行投資和貿易的總部基地;利用好江東新區離岸創新創業、國際綜合服務等功能,為國內企業與境外企業、科研機構合作建立全球研發生產機構以及國外人才創新創業,提供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的空間環境。
 
  3.推動數字化創新為產業賦能。積極吸引培育優質的數字化企業,發展氫能數字化產業。建設氫燃料電池車等整機裝備示范運行的大數據中心,對氫燃料電池汽車、船舶、特種車輛等示范應用進行全過程數據采集、監控和分析;建設氫能儲運及加注監控調度服務平臺,實現對氫氣制備、儲存、運輸、使用全流程的跟蹤監測和分析預警,構建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氫氣制儲運用綜合管理調配系統;建設氫能在燃氣發電機組及分布式電源等示范應用項目的數據監控服務平臺,保障氫氣在能源領域的安全高效應用。
 
  來源:海口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海口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 年)征求意見

2024-01-18 來源:高新院 vwcr.cn 點擊:

  2024年1月15日,海口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海口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征求意見)》,發展目標方面,《征求意見》明確:
 
  1)2023-2025年為產業和市場培育階段。吸引一批人才、技術、資本等高端要素集聚發展,啟動實施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項目,促成若干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招引培育一批產業鏈關鍵企業和配套服務企業,有序推進氫能示范應用、供給體系及基礎設施建設,以氫能裝備制造及科技創新服務為特色產業布局初具雛形。在物流運輸、公共交通、環衛、倉儲、公務用車等領域燃料電池車輛示范運行力爭達到100輛,氫能及燃料電池在機場港口、旅游觀光、能源供應等領域力爭實現示范應用,建成獨立加氫站和綜合能源供給站2座。
 
  2)2026-2030年為產業成長過度階段。產業由示范培育逐步向市場拉動過渡,初步建成以燃料電池及整車制造為重點的氫能產業鏈,形成一批高水平產業研發創新服務平臺和人才階梯隊伍,掌握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引領性強的關鍵技術,集聚一批氫能先進裝備制造骨干企業與配套企業,氫能在交通、能源、工業等領域實現多元推廣應用,氫能供給儲運網絡及基礎設施建設基本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初步形成配套齊全、優勢互補的氫能裝備制造及科技創新服務特色產業集群。各類氫能車輛推廣數量力爭達到1000輛,在能源、旅游、服務業等領域打造具有示范協同效應的標志性氫能及燃料電池應用場景5個以上,建成獨立加氫站和綜合能源供給站8座。
 
  3)2031-2035年為產業快速發展階段。氫能產業成為推動海口市高質量發展的特色產業之一,氫能研發、制造、應用、交易和配套服務體系健全完善,建成可引領區域性氫能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中心、先進制造中心、檢測認證中心、市場運營中心和國際交流中心。在燃料電池及整車制造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與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氫能在交通、能源、工農業、服務業等領域實現全面應用推廣,發展成為我市除化石能源、清潔能源以外重要的能源品類之一,節能降碳成效顯著,有力支撐碳中和目標實現。
 
  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立足海口市產業基礎、突出發展優勢,以自由貿易港建設為契機,打造開放、創新、自主的現代化氫能產業體系,推動氫能產業成為海口戰略新興支柱產業。我委研究起草了《海口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現公開征求社會意見。
 
  征求意見時間:2024年1月15日至1月25日,歡迎有關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提出意見建議。聯系電話:68721750,地址:海口市長濱路市政府行政辦公區5號樓4025室,電子郵箱:nengyb haikou.gov.cn。
 
  附件:《海口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征求意見稿)
 
  海口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4年1月15日
 
  以下是節選部分:
 
  四、主要任務
 
  (一)構建氫能多元應用格局
 
  1.加快氫能在交通領域示范應用。依托海口國際物流樞紐的建設,重點推進氫燃料電池冷鏈車和廂式車等在生鮮冷鏈和貨運物流領域的示范運營。積極規劃開設氫能公交、氫能班線客運、氫能旅游巴士等客運示范線路,在倉儲、機場港口、市政和工程等應用市場有序拓展氫燃料電池叉車、重卡、牽引車、環衛車、渣土車等應用示范,以公務用車和租賃用車為切入點開展燃料電池乘用車的示范應用,建立氫燃料電池汽車與純電動汽車互補的發展模式。以公務用船和濱海景區旅游船為試點,推動氫燃料電池船舶示范應用,規劃布局岸線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發展氫燃料電池在瓊州海峽客貨運輸、港區作業等船舶的應用,不斷擴大交通領域氫能應用規模。
 
  2.促進氫能在能源領域示范應用。發揮氫能調節周期長、能量密度高等優勢,開展氫儲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調峰等場景的應用。鼓勵能源企業在天然氣發電工程、分布式天然氣綜合能源站有序開展氫混燃氣輪機的試點示范,在具備條件的工業園區探索開展天然氣摻氫的示范應用。支持在產業園區、公共服務設施、大型商業機構及居住社區等具有多種能源形式需求的場所,推進氫能熱電冷聯供、應急電源、備用電源等技術發展與應用,促進電、冷、熱、氫等多能協同供給,實現能源高效利用,減少環境污染。
 
  3.打造若干有示范效應的應用場景。打造氫能示范港口,利用新海港、秀英港等港口物流設施資源,推動港口集卡、叉車、輪胎吊等特種車輛及設備開展氫燃料動力替代,鼓勵氫能在港口特種車輛及設備的推廣應用。打造氫能示范機場,發揮美蘭國際機場的基礎設施優勢,推動機場行李車、接駁車、作業清掃車等專用車輛氫能化。打造氫能濱海示范景區,依托東寨港自然保護區、海口市國家帆船基地等風景旅游景區,開展濱海旅游船和公務船為試點,推動氫能在水上場景的示范應用。打造氫能綠色生活,推動便攜式氫燃料電池、氫能共享助力車、氫能無人機等示范應用,積極創建氫能綠色生活場景。打造氫能示范社區,結合我市加強低碳試點示范建設相關規劃,推廣分布式氫能熱電聯供,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建設若干近零碳排放示范社區。
 
  (二)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
 
  1.培育高水平研發創新平臺。支持海南大學海洋清潔能源創新團隊、海南師范大學海南省電化學儲能與能量轉換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創新發展與做大做強,為我市氫能產業發展持續賦能。積極推進院士工作站建設,匯聚更多氫能產業與技術資源。支持相關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圍繞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和轉化應用,整合創新資源布局建設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交叉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積極爭創國家級或省級平臺。吸引國內外氫能領域知名研發平臺、科研機構和大科學裝置等落戶我市,積極發展集研究開發、成果轉化、衍生孵化、技術服務和產業培育于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開展氫能產業戰略前沿和各類關鍵性技術的創新研究活動。
 
  2.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依托海口在汽車產業、高校科研等方面的基礎,圍繞綠氫制備、氫能儲運、氫燃料電池、氫能融合應用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力爭實現一批產業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推動一批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支持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海水制氫、光解水制氫等綠氫制取技術攻關,車載輕量化高壓儲氫、液態化合物儲氫、固體合金儲氫等高密度及高安全儲氫技術研發;聚焦高性能和低成本的膜電極、催化劑、質子交換膜、雙極板等核心材料,長壽命和大功率電堆,空壓機和氫循環系統等關鍵零部件,開展技術創新;積極推動燃料電池汽車整車成套裝備集成以及高效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技術創新,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燃料電池整車品牌;支持氫能動力前沿技術應用研究,開展氫燃料電池在分布式能源站、熱電聯供及備用電源等領域以及氫混燃氣輪機發電等前沿技術應用研究。
 
  3.加強產業人才隊伍建設。支持企業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人才管理機制,主動對接國內外“高精尖缺”人才資源,積極引進氫能領域國內外領軍人才、青年人才和優秀企業家。鼓勵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等高校優化能源、機械、材料等學科專業設置,發揮好院士工作站、院士團隊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對氫能科研人才培養作用,加大與北京、上海等地高校院所的合作,培育氫能相關學科專業,培養一批氫能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創新人才;鼓勵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開設氫能產業與技術相關專業課程,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及其他從業人員。支持氫能企業與國內外高校開展深入合作,發展“訂單式”人才培養與現代學徒制,培養一批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專業人才。
 
  (三)培育打造氫能產業集群
 
  1.建設氫能產業聚集區。以海口國家高新區、海口綜合保稅區、江東新區等園區為主平臺,充分利用區域現有產業制造基礎及開放創新型產業體系,高質量打造配套設施完善、特色鮮明的氫能裝備制造產業聚集區及科技創新服務產業聚集區,集中建設配套服務平臺和基礎設施,進一步引導氫能高端要素集聚,營造氫能產業良好發展生態。
 
  2.加快產業企業主體培育。發展壯大本地企業,通過集成政策優勢、集中產業資源、提供個性化服務,引導支持海馬汽車等本地重點企業立足自身優勢加快轉型升級,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加大氫能產業關鍵環節的創新力度,拓展氫能產業業務,推動產業鏈上下延伸,發展成為具備引領帶動作用的氫能領軍型企業。大力引進知名企業,以重大項目引進為抓手,以海口國家高新區、海口綜合保稅區為主要載體,瞄準燃料電池電堆及關鍵零部件、動力系統總成及關鍵零部件、燃料電池商用車制造等重點領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國內外具有帶動作用的技術領先企業或投資項目落戶我市,依托行業頭部企業的技術儲備、產業基礎、資金優勢及影響力提升我市氫能源產業核心產品的研發和制造能力,不斷深化氫能源產業鏈。培育“小巨人”企業,圍繞燃料電池及燃料電池整車產業發展,培育一批研發能力強、制造水平高、產品質量優的產業配套中小企業,形成“龍頭+配套”企業群體。
 
  3.建立產業標準及檢測體系。依托本地高校、科研院所、重點企業,針對氫能制、儲、運、加、用及安全等領域組織開展相關標準研究與應用,鼓勵相關單位積極參與氫能應用標準、氫安全評估標準、綠氫制備標準等產業標準體系制定工作。推動氫燃料電池材料、電堆、動力系統、整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等成套檢測認證平臺建設,積極引進第三方氫能監測服務機構,鼓勵龍頭企業與檢測機構合資建設第三方氫能產品測試、認證等服務平臺;支持企業及相關機構建立氫儲運裝備、加氫裝備、燃料電池汽車等氫能相關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推進氫能產業計量測試體系建設。
 
  (四)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
 
  1.構建多渠道氫源供應。近期重點推進從洋浦、東方等氫源充裕地區引進工業副產氫,確保氫源充足穩定;積極爭取相關政策支持,在滿足安全條件下,推進分布式光伏水電解制氫、小型撬裝天然氣制氫、生物質制氫等在非化工園區的本地分布式現場制氫,降低氫能儲運成本。隨著省內海上風電、核能等清潔能源制綠氫產業的發展,提前布局與儋州、東方、昌江、萬寧等地構建綠氫供給渠道,構建以周邊地市氫源輸運為主以本地分布式制氫為輔的發展格局,多渠道保障氫源供應。
 
  2.推動氫能輸運網絡建設。充分發揮企業在氫能輸運網絡建設的主體地位,近期重點支持危化品專業運輸及銷售企業發展高壓氣態儲氫和長管拖車輸氫,逐步向液氫槽車、固態儲運、氨氫轉化、船運等儲運方式拓展。結合海口陸運、海運交通網路和氫能產業布局方向,科學規劃氫氣運輸路徑,加快完善氫氣綜合輸運網絡建設,提高氫氣輸運能力。中遠期探索建設從省內綠氫生產基地到我市的氫氣輸送管道,推動可為國內外氫源進出口提供接駁條件的氫能輸運港口建設,發展同東南亞、珠三角、長三角等國家和地區的大規模氫能貿易。
 
  3.科學推進加氫站建設。堅持安全為先、科學規劃、適度超前的原則,圍繞氫能示范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推進加氫站規范化發展,統籌推進在空港及海港物流集聚區、機場港口、產業園區、繞城高速、國省道沿線等區域布局建設加氫設施,有效滿足各類應用領域加氫需求。積極支持中石化、中海油等能源企業利用既有加油加氣站以及符合規劃要求的建設用地內布局建設加氫站,鼓勵相關企業建設涵蓋“油氣電氫”多功能供給服務為一體的綜合能源站,支持大型產業園區、物流園區、露天停車場等利用自有土地建設撬裝式加氫站,支持同場制氫、儲氫、加注一體化模式的標準化和推廣應用,推進兼顧城鄉公共交通、城際公共交通、省際公共交通和物流運輸需求的國省道(含縣鄉道)加氫站建設,推動在港口碼頭合理選取岸線建設氫能船舶加氫站。
 
  (五)加強產業開放協同合作
 
  1.融入全省氫能產業發展格局。聚焦周邊市縣的氫能資源優勢及應用場景優勢,發揮“海澄文定”經濟圈的帶動作用,推動形成海口與周邊區域的產業協同發展。積極建立與洋浦、東方等地工業副產氫的消納合作,提前布局與儋州等地可再生能源發電制綠氫的消納體系建設;與文昌聯合開展氫能材料、氫氣液化、液氫儲運等領域的研發應用;同海口至三亞東、中、西高速沿線各城市開展城際燃料電池旅游客運大巴、物流車示范運營,促進海口與三亞兩地打造氫能經濟示范區。
 
  2.大力推進氫能產業區域協同。積極對接在氫能產業鏈上具備發展優勢的國內城市,通過資源共享、產業互補、聯合開發等方式建立氫能產業合作機制,共同申報打造國家氫能產業示范城市群。支持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等國內氫能產業發展先行區域的企業和機構,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創新應用、產品推廣等方面開展合作交流,建立互惠共贏的穩定伙伴關系,提升產業創新發展能力和競爭力。加強與先行區域重點城市在氫能配套設施建設標準規范、產品質量認證、政策法規出臺等方面溝通互動,推動形成氫能產業統一標準法規和服務體系,為氫能產業跨區域合作和產品推廣應用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3.深化全球產業技術合作交流。發揮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優勢,深入落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加強與日韓歐美等氫能技術領先國家地區的頭部企業、知名科研機構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交流、平臺建設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構建國際氫能創新鏈、產業鏈。協同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海口國際新能源汽車暨智能網聯汽車展覽會、海南世界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等國際交流平臺,定期舉辦氫能國際技術峰會、學術交流會、技術成果展覽會等行業交流活動,推動全球氫能先進技術、產品和應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鼓勵本地企業及科研機構加入國際氫能產業相關協會及合作組織,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規則的制定。率先探索與東盟國家開展氫能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產品開發等方面的合作,推動氫能裝備走出去。
 
  (六)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1.加快產業政策創新突破。強化氫的能源屬性,在市級事權范圍內推動突破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制約。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攻關支持政策,在車輛運營停放、道路運輸、氣瓶檢測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優化相關管理辦法。探索出臺支持加氫站站內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加氫一體化等相關政策,在具備條件的非化工園區用地開展制氫加氫一體化項目建設。建立氫能產業項目落地協調工作機制與跟蹤服務機制,探索出臺綠色通道制度、直通車制度、企業問題直報制度、跟蹤監察制度等,全方位服務項目落地投產。
 
  2.推動產業融入新發展格局。依托海南打造“一帶一路”國際交流合作、海洋發展合作、中國(海南)-東盟優勢產業合作等示范區的有利契機,以自貿港政策為催化劑,謀劃若干具有操作價值的商業模式,推動產業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通過自貿港特殊政策和銷售渠道,搭建為國內消費者提供高品質、低價格、多種類的國際氫能商品和服務市場;利用自貿港原輔料“零關稅”和加工增值30%以上進入內地免征進口關稅的政策疊加,為國內外氫能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供先進制造基地;發揮好自貿港在國際合作中的樞紐作用,將我市打造成為國內氫能企業進入全球市場進行投資和貿易的總部基地;利用好江東新區離岸創新創業、國際綜合服務等功能,為國內企業與境外企業、科研機構合作建立全球研發生產機構以及國外人才創新創業,提供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的空間環境。
 
  3.推動數字化創新為產業賦能。積極吸引培育優質的數字化企業,發展氫能數字化產業。建設氫燃料電池車等整機裝備示范運行的大數據中心,對氫燃料電池汽車、船舶、特種車輛等示范應用進行全過程數據采集、監控和分析;建設氫能儲運及加注監控調度服務平臺,實現對氫氣制備、儲存、運輸、使用全流程的跟蹤監測和分析預警,構建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氫氣制儲運用綜合管理調配系統;建設氫能在燃氣發電機組及分布式電源等示范應用項目的數據監控服務平臺,保障氫氣在能源領域的安全高效應用。
 
  來源:海口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