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dang)前位(wei)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內蒙古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規劃(2023-2025)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3-11-10 點擊:

  第一章發展現狀與形勢
 
  第一節發展現狀
 
  第二節面臨形勢
 
  第二章總體思路
 
  第一節指導思想
 
  第二節基本原則
 
  第三節發展目標
 
  第三章主要任務與重點工程
 
  第一節發展智慧農牧業提升農牧業現代化水平
 
  第二節推動全產業鏈數字化提升農畜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率
 
  第三節夯實大數據基礎提升農牧業農村牧區管理決策效能
 
  第四節建設數字鄉村縮小城鄉數字鴻溝
 
  第五節強化科技創新提升農牧業農村牧區信息化支撐能力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一節加強組織領導
 
  第二節加大政策支持
 
  第三節強化人才支撐
 
  第四節強化安全保障
 
  第五節完善監測評估
 
  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行動,是推動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的有利抓手。為貫徹落實數字中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及數字鄉村戰略,根據農業農村部《“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發展信息化規劃》、中央網信辦等10部門《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推進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發展規劃》、《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信息化發展規劃》,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規劃。
 
  01
 
  第一章發展現狀與形勢
 
  “十三五”時期,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搶抓數字化發展機遇,以建設內蒙古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為契機,按照鄉村振興戰略、數字鄉村戰略的總體要求,大力實施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建設,不斷提升“三農三牧”信息化水平,為“十四五”時期加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一節發展現狀
 
  政策支持體系初步確立。“十三五”期間,內蒙古自治區先后發布了《內蒙古自治區數字鄉村發展重點工作任務分工方案》《內蒙古自治區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數字政府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3年)》《呼包鄂烏智慧城市一體化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3年)》《推動呼包鄂烏數字農牧業發展實施方案》等行動方案,初步確立了自治區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政策支持體系。
 
  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截至2022年9月,全區行政村寬帶通達率100%,全區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159.1萬公里。2022年,5G基站達到4.1萬座,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為16.8個,高于全國平均(15.7個)。全區5G網絡已實現12個盟市市區、103個縣級和914個鄉鎮主要區域連續覆蓋。“十三五”期間建成內蒙古農牧業綜合服務平臺,有力支撐了各個業務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建成全區農牧視頻會議指揮調度系統,實現與農業農村部、各盟市和60個旗縣區農牧部門的互聯互通。其中,鄂爾多斯市、烏蘭察布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通遼市、錫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7個盟市實現了旗縣區全覆蓋,全區旗縣區覆蓋率達58%。
 
  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得到強化。自治區政務服務平臺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應接盡接,全區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標準規范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和運維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全面實現“一網通辦”。實施“萬企登云”行動,登云企業達到1.3萬戶。建成內蒙古農牧信息網、農牧廳微信公眾平臺和“12316”三農三牧服務熱線三位一體的信息服務體系,面向全區農牧民提供政務公開、新聞宣傳、技術咨詢、政策解答、生產指導和監督投訴等服務。
 
  農牧業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鄂爾多斯、呼和浩特、赤峰等盟市農業主管部門開展了農牧業數字化建設,涌現出呼倫貝爾農墾集團、現代牧業集團、內蒙古正大等一批開展了數字化轉型的涉農企業。大數據建設不斷深化,建成內蒙古海芯華夏全國設施農業大數據運營平臺、蒙牛乳業數字化工廠、華頌馬鈴薯單品種大數據平臺等示范項目。數字技術與農牧業農村牧區加速融合,2015年以來,建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農機化信息管理服務等13個業務信息系統。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數字化監測預警平臺覆蓋全區10個盟市和53個旗縣,并與國家系統無縫對接。興安盟扎賚特旗、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等2個地區成為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云計算農畜產品合格證制度試行順利啟動,制定了全國首個畜產品安全追溯地方標準,實現對牲畜肉制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遙感、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農牧業農村牧區領域廣泛應用,線上線下融合的現代農牧業蓬勃發展。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區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一是總體發展滯后,數字農牧業發展基礎薄弱,數據資源分散,農畜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體系尚未建成。農村牧區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剛剛起步,農牧民獲取數據渠道不暢。二是農牧業信息化整體偏弱,涉農涉牧數據“孤島”有待打破,無法有效滿足農牧業宏觀決策分析、微觀生產指導、農業市場分析等應用前景。三是數字農牧業創新能力不足,農牧業裝備智能化水平不高,先進適用的信息化產品裝備缺乏,數字農牧業技術瓶頸仍然存在。四是農牧業農村牧區數字化應用滯后,數字鄉村治理水平與東部地區相比差距顯著。五是數字經濟在農牧業的滲透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六是農村牧區電商“最后一公里”短板仍未補齊,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優質電商品牌較少。
 
  第二節面臨形勢
 
  農業農村數字化是生物體及環境等農業要素、生產經營管理等農業過程及鄉村治理的數字化,是一場深刻革命。展望今后一段時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將迎來難得機遇。
 
  從國際看,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在疫情沖擊全球經濟的背景下,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帶動更深層次的產業革命和科技革命,是各個國家短期走出經濟低迷、長期培育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高地。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將數字農業作為戰略重點和優先發展方向,相繼出臺了“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農業技術戰略”和“農業發展4.0框架”等戰略,構筑新一輪產業革命新優勢。
 
  從國內看,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大力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加快5G網絡建設進程,為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持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信息化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步發展,城鄉數字鴻溝加快彌合,數字技術的普惠效應有效釋放,為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我國農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農業農村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為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數字化提供廣闊的空間。
 
  從區內看,我區是國家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職責。加強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是內蒙古的五大任務之一,加快建成供給保障能力強、產業鏈韌性強、科技裝備支撐強、新型經營體系強、綠色發展水平強的農牧業強區。當前處于傳統農牧產業發展面臨生態環境壓力和增長瓶頸、數字農牧產業發展面臨基礎薄弱和未成體系的特殊時期,2022年全區農村網絡零售額197.72億元,同期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為21700億元,占比僅為0.91%,發展較為滯后。與此同時,我區也處于數字技術不斷成熟、數字產業蓬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區農牧業面臨提高農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增加優質綠色農畜產品供給,實現優質高效轉型的機遇與挑戰。
 
  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是大勢所趨,我區因時而異,緊抓數字經濟發展的時代機遇,謀劃在前,強化頂層設計,緊盯目標,搭建數字平臺、保障數字人才,加快推進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建設,抓傳統農牧業數字化改造,抓農村牧區數字化能力建設,讓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建設為鄉村全面振興插上科技和信息翅膀,積極推進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發展。
 
  02
 
  第二章總體思路
 
  第一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數字技術與農牧業農村牧區經濟各領域、各環節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以傳統農牧業數字化改造、農村牧區基層治理數字化為主要抓手,充分發揮數據生產要素作用,解放和發展數字生產力,促進農牧業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鄉村治理和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以數字化引領驅動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為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節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整體推進。面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把握數字經濟和信息技術發展新趨勢,強化頂層設計,因地制宜,重點突破,分步推進,探索富有內蒙古特色的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模式。
 
  ——協作協同、共建共享。按照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建設規律,強化部門協同,上下聯動,政企協作,調動各地各部門積極性,引導各類社會主體廣泛參與,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數據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推動資源整合,打破數據壁壘。
 
  ——創新驅動、應用導向。聚焦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瓶頸,把增強農牧業創新能力與農牧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結合起來,加強農牧業數字技術的研發,突出數字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
 
  ——安全可控、同步推進。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強化網絡安全、數據安全風險意識和保障能力,保證安全技術措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
 
  第三節發展目標
 
  到2025年,農牧業農村牧區數字化水平明顯提高,數字技術與農牧業農村牧區各環節深度融合,支撐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水平明顯增強。
 
  ——智慧農牧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基本建設全區智慧農牧業或智慧農牧區,農牧業生產信息化率達到27%,農牧業產品年網絡零售額達到200億元。爭創1-2個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爭創3-5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支持培育一批在全自治區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數字農牧業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數字農牧業先進旗縣區。
 
  ——農牧業農村牧區大數據體系基本建立。建成自治區農牧業與農村牧區大數據平臺(智慧農牧業綜合服務平臺),建立統一的自治區農牧業大數據共享平臺,政務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全面實現,農牧業農村牧區資源“一張圖”基本形成,大數據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數字化成為完善鄉村治理的重要手段,“互聯網+政務服務”進一步向鄉村延伸,農牧區信息服務體系不斷健全,農牧民數字化素養大幅度提升。打造15個自治區級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場景和典型案例。
 
  ——信息化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農牧業農村牧區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關鍵核心技術與產品取得新突破,對農牧業支撐能力明顯增強。
 
  03
 
  第二章主要任務與重點工程
 
  第一節發展智慧農牧業
 
  提升農牧業現代化水平
 
  發展智慧種業。推進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優勢特色品種培育、良種化水平提升三大工程。構建重要農牧業種質資源數據庫,推進農牧業種質資源信息化管理。開展動植物表型和基因型精準鑒定評價,強化育種創新基礎。加快種業大數據平臺研發和建設,開展涵蓋科研、生產、經營等種業全鏈條的數據挖掘和分析。
 
  發展智慧農田。配合農業農村部統一工作部署,建設全區農田建設綜合監測監管平臺和全區農田建設“一張圖”,集成全區國土調查數據、耕地質量等級數據、高標準農田建設數據、多源遙感數據等,實現數據驅動的農田建設項目立項實施、竣工驗收、管護利用等全程動態數字化監管。建設基于物聯網、大數據、智能控制、衛星定位的智慧農田管理測控系統,實現農田灌排水等田間智能作業,構建耕地糧食產能評價、耕地質量監測等一體化輔助決策平臺。
 
  發展智慧種植。推進智慧農場建設,加快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推動智能感知、分析、控制等技術和裝備在大田種植和設施園藝領域集成應用,推進種植業生產經營智能管理。加快發展天空地一體化農情遙感監測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提升墑情、苗情、蟲情、災情等“四情”監測能力。加快建設農作物病蟲害測報監測網絡體系,擴大全區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數字化監測預警覆蓋范圍,進一步提升我區重大病蟲害科學防治決策水平和應急指揮能力。充分利用第三次土壤普查、耕地質量監測評價有關數據,持續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充分利用農業農村部農藥數字監督管理平臺,強化農藥生產、經營信息化管理。
 
  發展智慧畜牧業。推進智慧牧場建設,加快規模養殖場數字化改造。推廣智能設備裝置在畜禽養殖生產過程中的應用,通過對養殖環境和畜禽個體生長狀況的監測,實現精細飼喂、疫病預警和科學繁育。推動基于物聯網、大數據的智能統計分析軟件的應用,實現養殖管理數字化、智能化。加強肉蛋奶產能監測,開展行業運行態勢分析和預警。加強動物疾病監測、診斷和防控信息化建設,完善重大動物疫情測報追溯體系,實現重大動物疫情實時監測、風險研判、早期預警和態勢預報。推進養殖場(屠宰、飼料、獸藥企業等)數據直聯直報,構建“一場(企)一碼、一畜(禽)一標”動態數據庫,強化飼料、獸藥監管追溯,實現畜牧生產、流通、屠宰各環節信息互聯互通。支持乳業龍頭企業布局上下游產業,推進“智慧乳業”建設,帶動提高全產業鏈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發展智慧漁業。加快漁業物聯網示范,在水產養殖重點區域推廣水體環境實時監控等信息技術,應用水體環境實時監控、餌料自動精準投喂、水產類病害監測預警、循環水裝備控制、工程化池塘養殖等信息技術,努力實現水產養殖裝備工程化、技術精準化、生產集約化和管理智能化。
 
  發展智能農機。大力推廣基于北斗的自動駕駛、遠程監控、智能控制等技術應用,引導智能農機裝備快速發展。加快機械化生產物聯網,推進農牧業機械化生產數字化管理,推進內蒙古農機化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應用農機作業監測、遠程調度等信息化技術,實現對重要農時機械化生產的信息化管理與調度。推廣應用手機APP、人臉識別、補貼機具二維碼管理和物聯網監控等技術,加快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業務全流程線上高效安全辦理。提升農機試驗鑒定、安全監理等業務信息化管理水平,努力實現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試驗鑒定、安全監理等數據信息互聯互通,提升政策實施質量和效率。做好機械化生產數據安全管理。
 
  發展智慧農墾。依托農墾規模化、組織化、專業化、產業化優勢,發揮農墾集團、國有農牧場在全區域全鏈條全過程智慧農業示范引領作用。加強農墾基礎數據資源建設,進一步完善農墾土地資源、企業資產等數據庫,實現精準管理。加快農墾產業數字化轉型,聚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畜產品供應,率先推進智慧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應用,大力發展智能農機、農用航空,建設一批智慧農業示范基地。推動適應智慧農業發展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管理體制創新。
 
  專欄1:智慧農牧業技術創新工程
 
  1.大田種植和設施農業集成應用工程
 
  加快機械化生產物聯網建設,推進內蒙古農機化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應用農機作業監測、遠程調度等信息化技術,實現對重要農時機械化生產的信息化管理與調度。提升田間節水設施設備、水肥一體化、循環水養殖等節水農業中的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水平,推廣綠色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大數據平臺,加強“兩區”數據管控及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目標作物種植面積監測。
 
  2.畜禽養殖數字化智能化示范工程
 
  在全區推廣標準化智慧牧場示范,通過智能化養殖設備、各類物聯網傳感器,采集養殖環節數據,建立養殖數字檔案,為畜產品全流程溯源體系提供數據支撐,為畜牧金融保險提供大數據授信,為政府相關業務部門監管提供信息化服務和決策支持。全面推行養殖場直聯直報,加快推進畜牧業信息資源整合,持續完善畜牧業生產監測點、畜產品價格監測點和重點企業產銷監測點信息化監測管理手段,在主產區推廣應用自治區《智慧牧場(奶牛)標準體系》。到2023年,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等基礎信息實現全區聯網、統一編碼管理,萬頭以上大型奶牛養殖場實現數字化管理。探索“區塊鏈+存證”應用,推進養殖、屠宰、飼料、獸藥企業等數據直聯直報,建立動物強制免疫申報系統。
 
  3.智慧乳業建設工程
 
  實施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支持奶業生產大縣現代智慧牛場建設,對符合條件的奶牛養殖場開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支持數字化智能化設備(自動噴淋、環境監測、精準飼喂和監測、全自動全混合日糧攪拌機、擠奶機器人、推料機器人、產奶量自動監測設備等)、信息化采集設備(智能項圈、計步定位、自動計量、個體識別等)、智慧牧場管理平臺(發情監測系統、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匯總分析等)推廣應用。
 
  4.種業數字化工程
 
  構建統一的種業大數據平臺,打通品種創新線、種子種畜禽市場線、種業主體線,推動科研平臺、育種基地、種業企業、生產基地、加工中心和用種大戶等數據互通,加快推進數字種業數據共享平臺建設。開展重點物種DNA數據庫和遺傳評估平臺及產業運行監測體系建設,完善種業全程可追溯管理。加強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開展生物育種技術體系創新,培育突破性新品種,實現種源核心技術與戰略品種國產化,推進種業振興。
 
  第二節推動全產業鏈數字化
 
  提升農畜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率
 
  推進農牧業生產經營主體互聯網融合應用。推動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加強數字化管理,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動態調整生產計劃、精準管理資源庫存、智能分析預警決策,打造數據驅動的生產經營管理體系。鼓勵涉農涉牧企業推廣供應鏈體系和網絡化組織平臺,打造符合中小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小農(牧)戶需求的農(牧)場管理系統、集成解決方案、信息化產品和服務,帶動中小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小農(牧)戶數字化能力提升。促進農牧業生產經營主體管理系統與電商平臺、采購商系統等對接,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提高產銷對接效率。支持農牧業生產經營主體積極探索應用互聯網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發展互聯網與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現代農牧業生產經營模式,推動跨行業、跨領域數據融合和服務拓展,深度開發和利用農牧業生產、市場交易、農牧業投入品等數據資源,推廣基于大數據的授信、保險和供應鏈金融等業務模式,創新供求分析、技術推廣、產品營銷等服務方式。
 
  推進農畜產品加工信息化。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農畜產品加工領域的深度應用,研發一批集自動測量、精準控制、智能操作于一體的綠色儲糧、生鮮貯藏、快速預冷、節能干燥、品質調控等初加工技術裝備。推進農畜產品智能加工,推廣應用智能分揀、無損檢測、包裝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提高加工成套裝備信息化水平。加強農畜產品加工信息動態監測,探索品種專用、生產定制、產銷對路的精深加工引領生產發展的新模式。支持巴氏殺菌乳、低溫發酵乳、奶酪和傳統乳制品等養加一體化信息化建設,推動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奶源質量安全管控、檢驗檢測設備、冷鏈運輸流通體系建設中的應用。
 
  推進農畜產品電子商務。深入推進“互聯網+”農畜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優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提升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電子商務應用能力,擴大農村牧區電商覆蓋面。持續實施“數商興農”,打造一批綠色優質農畜產品網絡品牌。開展地方特色農畜產品認證和市場推廣,以品牌化帶動特色產業發展。積極拓展農畜產品網絡銷售渠道,完善農畜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構建工業品下鄉和農畜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格局。發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縣域電商等新模式,綜合利用線上線下渠道促進農畜產品銷售,鼓勵通過電商平臺為消費者打造個性化、定制化農畜產品,引導農畜產品電商企業逐步從價格競爭向品質競爭轉變。
 
  推進農畜產品倉儲物流信息化。加快農畜產品倉儲物流信息化建設。鼓勵農畜產品產地專業市場、農畜產品倉儲物流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加大傳感器、記錄儀、電子標簽及自動識別終端、監控設備等應用,實現對進出庫、運輸、交易等全程數字化管理。建設農畜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數字化服務平臺,促進信息互聯互通、實現物流供需匹配、提升設施運營效率。
 
  推進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大力推動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探索風險監測在線化、數字化管理,提升風險預警、專項整治、執法監管的信息化水平。加快完成與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的數據整合、相互連通、信息共享、開放統一,推廣應用“承諾達標合格證+追溯碼”模式,推動實現食用農畜產品可追溯管理。健全完善自治區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大數據智慧監管與服務平臺,實現追溯信息可查詢、來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推動建立農畜產品生產者經營者電子誠信檔案,開展信用動態測評和分等分級,提升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信用信息化能力。
 
  專欄2:數字農牧業創新應用基地建設工程
 
  “2023-2025”期間,力爭創建1-2個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建立貫通信息采集、分析決策、作業控制、智慧管理等各環節的智慧農牧業集成應用體系,提升生產經營智能化水平,示范帶動全區智慧農牧業建設。對接國家數字農業創新中心和分中心,實現相關技術產品集成應用、中試熟化、標準驗證、示范推廣等,推動探索重點品種產業數字化轉型路徑,助力培育數字農牧業企業,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數字農牧業發展生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模式。
 
  第三節夯實大數據基礎
 
  提升農牧業農村牧區管理決策效能
 
  建立健全農牧業農村牧區數據資源體系。加快自治區農牧業農村牧區大數據平臺建設。建立健全農牧業農村牧區數據管理制度,按照自治區統一數據標準體系,編制數據資源目錄,構建全區農牧業農村牧區數據資源體系。建設農牧業自然資源大數據、重要農牧業種質資源大數據、農村牧區基層數字治理大數據、農牧業經營主體大數據,農畜產品市場信息大數據。構筑農牧業農村牧區全時空四維數字空間,建設農牧業農村牧區各類業務數據圖層,形成“1張底圖+N個農牧業專題應用圖”,實現數據精細化可視化的分級展現、直觀對比和動態跟蹤,實現系統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業務協作協同。
 
  深入推進農牧業農村牧區大數據發展應用。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加強政府與市場協作,引導各類社會主體開拓農牧業農村牧區大數據應用場景,提升數據資源利用水平。構建農牧業農村牧區大數據分析相關知識庫、模型庫,開發種植業、畜牧獸醫、漁業漁政、監督管理、科技教育、資源環境、政務管理、統計填報以及農村牧區社會事業等功能模塊,為市場預警、政策評估、監管執法、資源管理、輿情分析等決策提供支持服務,促進數據融合和業務協同,提高宏觀管理的科學性。探索建立馬鈴薯、玉米等重要農產品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分析應用中心。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對農牧業農村牧區大數據進行挖掘和創新應用,培育大數據服務企業,打造大數據服務產品,充分發揮大數據在生產管理、市場營銷、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等方面的作用。
 
  推動政務信息化能力建設。加強農牧業農村牧區政務信息系統頂層設計,充分利用好現有基礎條件,按照統一數字基礎設施、統一技術支撐平臺、統一工具組件的方式設計總體架構,集約建設、統一運維、共建共享,避免重復建設。加強農牧業農村牧區網上辦事服務,提升全程電子化辦理水平。加快推進移動辦公政務信息系統建設,提升公文辦理、行政管理、應急處置等效率。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數據平臺。加快推進農牧業綜合行政執法信息化。
 
  專欄3: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建設工程
 
  1.自治區農牧大數據中心建設工程
 
  圍繞“1+1+N”建設思路,建設以自治區農牧業農村牧區大數據平臺(智慧農牧業綜合服務平臺)為核心的內蒙古農牧大數據中心,承載農牧部門業務應用。完善農牧業和農村牧區基礎數據庫和主題數據庫,推動重要農畜產品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完善農牧業和農村牧區數據資源目錄體系和標準體系,研究制定行業數據標準,推動農牧業務信息系統和農牧數據資源整合共享,探索政府部門與社會各方數據資源共享共建共用機制。
 
  2.農牧業植保和病蟲疫情防控治理智能化工程
 
  完善自治區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數字化監測預警平臺,增設一批智能化監測站點,推進病蟲害和災情信息精準管理。以草地螟、粘蟲等重大害蟲為抓手,在全區建立天地一體的遷飛性害蟲監測預警體系。應用馬鈴薯晚疫病智慧測報及減藥控害網絡體系,開展馬鈴薯晚疫病測報及減藥控害技術應用與推廣工作。推動無人機在主要農作物病蟲防控上的應用。推動農藥經營者建立健全農藥購進、儲存、銷售等電子臺賬,保障農藥經營可追溯管理。
 
  3.農村牧區智慧防疫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RFID養殖健康檔案,跟蹤國際、國內疫情動態,實現防疫免疫過程的數字化,建立疫病評估大數據分析平臺,加強動物疫病疫情的精準診斷、預警、防控,形成動物智慧防疫體系,阻止疫區動物流通。建設動物疫病防控網格化管理系統,實現精準動物疫病防疫。拓展我區水生生物疫病遠程診斷及信息管理系統應用,力爭到2023年底,由現在興安盟、鄂爾多斯和巴彥淖爾市3個盟市擴展到全區12個盟市。到2025年,達到涉漁旗縣全覆蓋。
 
  4.升級完善農牧業農村牧區數據采集系統。
 
  圍繞提升自治區農牧業農村牧區數據采集能力,拓寬數據采集通道,針對不同數據來源,采取數據匯集、對接交換、在線報送、自動采集、網絡抓取、數據購買等不同方式采集數據,重點優化數據在線報送、自動采集條件,補齊農牧業農村牧區數據采集短板。
 
  5.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工程
 
  建設高標準農田管理系統,完成我區現有高標準農田基礎數據庫建設,涉及高標準農田的所有要素指標數據全部上圖入庫,形成高標準農田基礎數據“一張圖”。
 
  第四節建設數字鄉村縮小城鄉數字鴻溝
 
  加強農村牧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面向農牧業生產、農牧民生活用網基本需求,深入實施電信普遍服務,推動農村牧區光纖和4G網絡廣度和深度覆蓋,逐步推動5G和千兆光纖網絡向有條件、有需求的農村牧區延伸,不斷提升農村牧區通信網絡質量和覆蓋水平。推進IPv6在農村牧區信息基礎設施中的部署和應用。推進各類信息終端、技術產品、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普及應用。逐步提升農牧業生產中北斗和遙感衛星等天基設施服務能力和應用水平。
 
  推進鄉村治理數字化。發揮數字化在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中的基礎支撐作用,繁榮發展鄉村網絡文化,構建嘎查村數字治理新體系。推動政務服務向農村牧區延伸,提升涉農服務事項辦理水平。推動“互聯網+黨務+村務”,促進智慧群團建設,暢通社情民意。建設鄉村治理數字化平臺,逐步完善“互聯網+網格治理”服務管理模式,加強農村牧區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在線監督。建設農村牧區智慧應急管理體系,提升鄉村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能力。
 
  發展鄉村信息服務。建立健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牧業農村牧區綜合信息服務體系,提升農村牧區公共服務水平。廣泛依托現有各類“三農”服務網絡體系,持續匯聚涉農涉牧服務資源,推進涉農信息服務共享。促進12316服務數字化轉型,加強專家服務隊伍建設,提升服務規范化、精準化水平。推動“互聯網+”教育、醫療、法律、金融、科技、文化等向嘎查村延伸,鼓勵開發適應“三農三牧”特點的定位終端、信息終端、技術產品、移動互聯網應用(APP)軟件,不斷提高“三農三牧”信息服務能力。充分用好各類農牧民培訓資源,構建多元參與格局,優化培訓方式內容,加快培育高素質農牧民,全面提升農牧民數字素養。
 
  培育鄉村數字經濟。推進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向農村地區集聚,形成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的數字經濟發展模式。優化鄉村數字經濟發展環境,鼓勵互聯網企業向鄉村拓展業務。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定制農牧業、創意農牧業、共享農牧業、認養農牧業、云農場、云牧場等新模式新業態。鼓勵發展智慧休閑農牧業,引導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美麗休閑鄉村等開展在線經營,推廣大眾參與式評價、數字創意漫游、沉浸式體驗等經營新模式。發展適宜鄉村特點、滿足農牧民需求的信息產品和服務,促進鄉村信息消費,打造新型鄉村數字生活。
 
  專欄4:數字鄉村建設工程
 
  1.農村牧區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數字化工程
 
  完善農村牧區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信息數據庫,形成全區土地承包信息“一張圖”。推進確權數據在農牧業補貼發放、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農業保險等領域的應用,推進農村牧區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成果信息應用。
 
  2.農村牧區集體資產數字化工程
 
  推進農村牧區集體資產管理信息化,建立集體資產登記、保管、使用、處置等管理電子臺賬,加強對國有農牧業資產占有、使用、收益和處置的監管,引導農村牧區產權規范流轉和交易,規范數據收集、傳輸、利用與共享標準。
 
  第五節強化科技創新
 
  提升農牧業農村牧區信息化支撐能力
 
  強化科技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建設跨界交叉領域的協同創新平臺,探索實施技術研發“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農牧業農村牧區信息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一批自治區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創新基地,面向農牧業農村牧區數字化應用創新需求,重點推進技術創新和智能裝備應用,推動相關領域共性關鍵標準與通用技術規范的制修訂。加強信息技術示范指導,把信息技術產品納入農技推廣范圍,鼓勵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各類信息技術服務。
 
  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頂層設計,制定農牧業農村牧區信息化技術攻關路線圖,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項目,重點攻關動植物生長信息獲取及生產調控機理模型、畜牧業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實施農牧業機器人發展戰略,推進無人機智能化集成與應用示范。加強農畜產品柔性加工、區塊鏈+農牧業、人工智能+農牧業、5G+農牧業等新技術研究和攻關,推動相關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區塊鏈技術在農牧業資源監測、質量安全溯源、農村牧區金融保險等方面的創新應用。
 
  壯大農牧業農村牧區信息技術產業體系。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加快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推進標準體系建設,增加標準有效供給,強化標準應用實施,加快構建統一、融合、開放的農牧業農村牧區信息化標準體系。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突出、市場競爭力強、帶動作用顯著的農牧業農村牧區信息化龍頭企業和專業服務機構,建立健全智慧農業裝備和軟件檢驗檢測體系,逐步形成產業鏈條健全、專業協作機制完善的農牧業農村牧區信息技術產業集群和社會化技術服務體系。鼓勵舉辦各類農牧業農村牧區信息化展會、論壇,促進交流合作。
 
  04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一節加強組織領導
 
  在自治區數字鄉村建設發展統籌協調機制框架下,農牧廳、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統籌推進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建設工作,研究重大政策、重大問題和重點工作安排,跟蹤和督促規劃各項任務落實。建立規劃實施和工作推進機制,細化落實措施明確路線圖、時間表,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切實保障各項政策措施和工程項目順利實施。各盟市農牧業主管部門要將數字化理念融入農牧業農村牧區工作全過程,爭取黨委政府和各部門的重視支持,引導各類社會主體廣泛參與,形成推進合力。加快工作流程數字化改造,構建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的管理體系。
 
  第二節加大政策支持
 
  將農牧業數字化轉型作為鄉村振興的重點,加大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投入力度,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貸款貼息等方式,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采取投資補助、以獎代補、風險補償、財政貼息等多種方式,有序引導工商資本、金融資本投入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建設。優先安排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用地,對符合條件的數字農牧業專用設備和農牧業物聯網設備按照相關規定享受補貼。推動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牧領域的應用,加快信息系統和農牧數據資源整理利用。推進農牧業農村牧區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管理服務流程,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強化土地、資金、信息支持,發揮創業投資、股權(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引領作用。積極支持和培育壯大農牧業農村牧區數字產業化主體。
 
  第三節強化人才支撐
 
  充分發揮專家智庫作用,建立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專家決策咨詢制度,加強規劃實施指導,為科學決策和工程實施提供智力支持。建立現代農牧業產業技術體系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科技創新團隊。鼓勵區內企業、高校與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和企業開展合作,引進、培養數字農牧業學科帶頭人才、技術領軍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加強數字農牧業領域培訓,開展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下鄉活動,多形式、多渠道開展現代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培訓工作,提高“三農三牧”干部、新型經營主體、高素質農牧民技術應用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推動科研體制創新,強化激勵機制,促進關鍵適用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第四節強化安全保障
 
  完善市場準入交易法規、規章,探索數據立法。針對原始數據采集、傳輸、匯總、管理和應用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加強云平臺安全管理和網絡空間實體身份管理。定期開展信息安全檢查、等級評測和風險評估,健全網絡安全風險預警、情報共享、研判處置和應急協調機制,完善相關應急預案。加強網絡巡查監督,遏制消極文化網絡傳播。提升對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態勢感知能力,強化對新技術應用的風險防范。落實互聯網平臺管理責任,引導互聯網平臺加強內部管理、安全保障和規范經營。
 
  第五節完善監測評估
 
  加強對規劃落實情況的跟蹤監測、成效分析,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及時發現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推動完成好規劃目標任務。建立規劃實施督促檢查和第三方評價機制,加強對規劃主要預期性指標完成情況的跟蹤監測,開展規劃實施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終期總結工作。建立農牧業生產信息化率指標并開展監測,推動納入數字內蒙古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綜合考評。建立健全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水平評價體系,完善評價指標,對各盟市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水平進行監測評估,定期發布《內蒙古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報告》,引導各盟市加快發展。
 
  信息來源: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內蒙古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規劃(2023-2025)

2023-11-10 來源:高新院 vwcr.cn 點擊:

  第一章發展現狀與形勢
 
  第一節發展現狀
 
  第二節面臨形勢
 
  第二章總體思路
 
  第一節指導思想
 
  第二節基本原則
 
  第三節發展目標
 
  第三章主要任務與重點工程
 
  第一節發展智慧農牧業提升農牧業現代化水平
 
  第二節推動全產業鏈數字化提升農畜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率
 
  第三節夯實大數據基礎提升農牧業農村牧區管理決策效能
 
  第四節建設數字鄉村縮小城鄉數字鴻溝
 
  第五節強化科技創新提升農牧業農村牧區信息化支撐能力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一節加強組織領導
 
  第二節加大政策支持
 
  第三節強化人才支撐
 
  第四節強化安全保障
 
  第五節完善監測評估
 
  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行動,是推動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的有利抓手。為貫徹落實數字中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及數字鄉村戰略,根據農業農村部《“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發展信息化規劃》、中央網信辦等10部門《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推進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發展規劃》、《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信息化發展規劃》,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規劃。
 
  01
 
  第一章發展現狀與形勢
 
  “十三五”時期,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搶抓數字化發展機遇,以建設內蒙古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為契機,按照鄉村振興戰略、數字鄉村戰略的總體要求,大力實施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建設,不斷提升“三農三牧”信息化水平,為“十四五”時期加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一節發展現狀
 
  政策支持體系初步確立。“十三五”期間,內蒙古自治區先后發布了《內蒙古自治區數字鄉村發展重點工作任務分工方案》《內蒙古自治區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數字政府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3年)》《呼包鄂烏智慧城市一體化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3年)》《推動呼包鄂烏數字農牧業發展實施方案》等行動方案,初步確立了自治區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政策支持體系。
 
  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截至2022年9月,全區行政村寬帶通達率100%,全區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159.1萬公里。2022年,5G基站達到4.1萬座,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為16.8個,高于全國平均(15.7個)。全區5G網絡已實現12個盟市市區、103個縣級和914個鄉鎮主要區域連續覆蓋。“十三五”期間建成內蒙古農牧業綜合服務平臺,有力支撐了各個業務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建成全區農牧視頻會議指揮調度系統,實現與農業農村部、各盟市和60個旗縣區農牧部門的互聯互通。其中,鄂爾多斯市、烏蘭察布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通遼市、錫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7個盟市實現了旗縣區全覆蓋,全區旗縣區覆蓋率達58%。
 
  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得到強化。自治區政務服務平臺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應接盡接,全區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標準規范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和運維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全面實現“一網通辦”。實施“萬企登云”行動,登云企業達到1.3萬戶。建成內蒙古農牧信息網、農牧廳微信公眾平臺和“12316”三農三牧服務熱線三位一體的信息服務體系,面向全區農牧民提供政務公開、新聞宣傳、技術咨詢、政策解答、生產指導和監督投訴等服務。
 
  農牧業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鄂爾多斯、呼和浩特、赤峰等盟市農業主管部門開展了農牧業數字化建設,涌現出呼倫貝爾農墾集團、現代牧業集團、內蒙古正大等一批開展了數字化轉型的涉農企業。大數據建設不斷深化,建成內蒙古海芯華夏全國設施農業大數據運營平臺、蒙牛乳業數字化工廠、華頌馬鈴薯單品種大數據平臺等示范項目。數字技術與農牧業農村牧區加速融合,2015年以來,建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農機化信息管理服務等13個業務信息系統。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數字化監測預警平臺覆蓋全區10個盟市和53個旗縣,并與國家系統無縫對接。興安盟扎賚特旗、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等2個地區成為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云計算農畜產品合格證制度試行順利啟動,制定了全國首個畜產品安全追溯地方標準,實現對牲畜肉制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遙感、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農牧業農村牧區領域廣泛應用,線上線下融合的現代農牧業蓬勃發展。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區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一是總體發展滯后,數字農牧業發展基礎薄弱,數據資源分散,農畜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體系尚未建成。農村牧區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剛剛起步,農牧民獲取數據渠道不暢。二是農牧業信息化整體偏弱,涉農涉牧數據“孤島”有待打破,無法有效滿足農牧業宏觀決策分析、微觀生產指導、農業市場分析等應用前景。三是數字農牧業創新能力不足,農牧業裝備智能化水平不高,先進適用的信息化產品裝備缺乏,數字農牧業技術瓶頸仍然存在。四是農牧業農村牧區數字化應用滯后,數字鄉村治理水平與東部地區相比差距顯著。五是數字經濟在農牧業的滲透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六是農村牧區電商“最后一公里”短板仍未補齊,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優質電商品牌較少。
 
  第二節面臨形勢
 
  農業農村數字化是生物體及環境等農業要素、生產經營管理等農業過程及鄉村治理的數字化,是一場深刻革命。展望今后一段時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將迎來難得機遇。
 
  從國際看,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在疫情沖擊全球經濟的背景下,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帶動更深層次的產業革命和科技革命,是各個國家短期走出經濟低迷、長期培育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高地。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將數字農業作為戰略重點和優先發展方向,相繼出臺了“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農業技術戰略”和“農業發展4.0框架”等戰略,構筑新一輪產業革命新優勢。
 
  從國內看,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大力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加快5G網絡建設進程,為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持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信息化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步發展,城鄉數字鴻溝加快彌合,數字技術的普惠效應有效釋放,為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我國農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農業農村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為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數字化提供廣闊的空間。
 
  從區內看,我區是國家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職責。加強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是內蒙古的五大任務之一,加快建成供給保障能力強、產業鏈韌性強、科技裝備支撐強、新型經營體系強、綠色發展水平強的農牧業強區。當前處于傳統農牧產業發展面臨生態環境壓力和增長瓶頸、數字農牧產業發展面臨基礎薄弱和未成體系的特殊時期,2022年全區農村網絡零售額197.72億元,同期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為21700億元,占比僅為0.91%,發展較為滯后。與此同時,我區也處于數字技術不斷成熟、數字產業蓬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區農牧業面臨提高農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增加優質綠色農畜產品供給,實現優質高效轉型的機遇與挑戰。
 
  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是大勢所趨,我區因時而異,緊抓數字經濟發展的時代機遇,謀劃在前,強化頂層設計,緊盯目標,搭建數字平臺、保障數字人才,加快推進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建設,抓傳統農牧業數字化改造,抓農村牧區數字化能力建設,讓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建設為鄉村全面振興插上科技和信息翅膀,積極推進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發展。
 
  02
 
  第二章總體思路
 
  第一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數字技術與農牧業農村牧區經濟各領域、各環節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以傳統農牧業數字化改造、農村牧區基層治理數字化為主要抓手,充分發揮數據生產要素作用,解放和發展數字生產力,促進農牧業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鄉村治理和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以數字化引領驅動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為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節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整體推進。面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把握數字經濟和信息技術發展新趨勢,強化頂層設計,因地制宜,重點突破,分步推進,探索富有內蒙古特色的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模式。
 
  ——協作協同、共建共享。按照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建設規律,強化部門協同,上下聯動,政企協作,調動各地各部門積極性,引導各類社會主體廣泛參與,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數據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推動資源整合,打破數據壁壘。
 
  ——創新驅動、應用導向。聚焦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瓶頸,把增強農牧業創新能力與農牧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結合起來,加強農牧業數字技術的研發,突出數字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
 
  ——安全可控、同步推進。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強化網絡安全、數據安全風險意識和保障能力,保證安全技術措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
 
  第三節發展目標
 
  到2025年,農牧業農村牧區數字化水平明顯提高,數字技術與農牧業農村牧區各環節深度融合,支撐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水平明顯增強。
 
  ——智慧農牧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基本建設全區智慧農牧業或智慧農牧區,農牧業生產信息化率達到27%,農牧業產品年網絡零售額達到200億元。爭創1-2個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爭創3-5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支持培育一批在全自治區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數字農牧業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數字農牧業先進旗縣區。
 
  ——農牧業農村牧區大數據體系基本建立。建成自治區農牧業與農村牧區大數據平臺(智慧農牧業綜合服務平臺),建立統一的自治區農牧業大數據共享平臺,政務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全面實現,農牧業農村牧區資源“一張圖”基本形成,大數據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數字化成為完善鄉村治理的重要手段,“互聯網+政務服務”進一步向鄉村延伸,農牧區信息服務體系不斷健全,農牧民數字化素養大幅度提升。打造15個自治區級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場景和典型案例。
 
  ——信息化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農牧業農村牧區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關鍵核心技術與產品取得新突破,對農牧業支撐能力明顯增強。
 
  03
 
  第二章主要任務與重點工程
 
  第一節發展智慧農牧業
 
  提升農牧業現代化水平
 
  發展智慧種業。推進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優勢特色品種培育、良種化水平提升三大工程。構建重要農牧業種質資源數據庫,推進農牧業種質資源信息化管理。開展動植物表型和基因型精準鑒定評價,強化育種創新基礎。加快種業大數據平臺研發和建設,開展涵蓋科研、生產、經營等種業全鏈條的數據挖掘和分析。
 
  發展智慧農田。配合農業農村部統一工作部署,建設全區農田建設綜合監測監管平臺和全區農田建設“一張圖”,集成全區國土調查數據、耕地質量等級數據、高標準農田建設數據、多源遙感數據等,實現數據驅動的農田建設項目立項實施、竣工驗收、管護利用等全程動態數字化監管。建設基于物聯網、大數據、智能控制、衛星定位的智慧農田管理測控系統,實現農田灌排水等田間智能作業,構建耕地糧食產能評價、耕地質量監測等一體化輔助決策平臺。
 
  發展智慧種植。推進智慧農場建設,加快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推動智能感知、分析、控制等技術和裝備在大田種植和設施園藝領域集成應用,推進種植業生產經營智能管理。加快發展天空地一體化農情遙感監測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提升墑情、苗情、蟲情、災情等“四情”監測能力。加快建設農作物病蟲害測報監測網絡體系,擴大全區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數字化監測預警覆蓋范圍,進一步提升我區重大病蟲害科學防治決策水平和應急指揮能力。充分利用第三次土壤普查、耕地質量監測評價有關數據,持續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充分利用農業農村部農藥數字監督管理平臺,強化農藥生產、經營信息化管理。
 
  發展智慧畜牧業。推進智慧牧場建設,加快規模養殖場數字化改造。推廣智能設備裝置在畜禽養殖生產過程中的應用,通過對養殖環境和畜禽個體生長狀況的監測,實現精細飼喂、疫病預警和科學繁育。推動基于物聯網、大數據的智能統計分析軟件的應用,實現養殖管理數字化、智能化。加強肉蛋奶產能監測,開展行業運行態勢分析和預警。加強動物疾病監測、診斷和防控信息化建設,完善重大動物疫情測報追溯體系,實現重大動物疫情實時監測、風險研判、早期預警和態勢預報。推進養殖場(屠宰、飼料、獸藥企業等)數據直聯直報,構建“一場(企)一碼、一畜(禽)一標”動態數據庫,強化飼料、獸藥監管追溯,實現畜牧生產、流通、屠宰各環節信息互聯互通。支持乳業龍頭企業布局上下游產業,推進“智慧乳業”建設,帶動提高全產業鏈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發展智慧漁業。加快漁業物聯網示范,在水產養殖重點區域推廣水體環境實時監控等信息技術,應用水體環境實時監控、餌料自動精準投喂、水產類病害監測預警、循環水裝備控制、工程化池塘養殖等信息技術,努力實現水產養殖裝備工程化、技術精準化、生產集約化和管理智能化。
 
  發展智能農機。大力推廣基于北斗的自動駕駛、遠程監控、智能控制等技術應用,引導智能農機裝備快速發展。加快機械化生產物聯網,推進農牧業機械化生產數字化管理,推進內蒙古農機化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應用農機作業監測、遠程調度等信息化技術,實現對重要農時機械化生產的信息化管理與調度。推廣應用手機APP、人臉識別、補貼機具二維碼管理和物聯網監控等技術,加快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業務全流程線上高效安全辦理。提升農機試驗鑒定、安全監理等業務信息化管理水平,努力實現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試驗鑒定、安全監理等數據信息互聯互通,提升政策實施質量和效率。做好機械化生產數據安全管理。
 
  發展智慧農墾。依托農墾規模化、組織化、專業化、產業化優勢,發揮農墾集團、國有農牧場在全區域全鏈條全過程智慧農業示范引領作用。加強農墾基礎數據資源建設,進一步完善農墾土地資源、企業資產等數據庫,實現精準管理。加快農墾產業數字化轉型,聚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畜產品供應,率先推進智慧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應用,大力發展智能農機、農用航空,建設一批智慧農業示范基地。推動適應智慧農業發展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管理體制創新。
 
  專欄1:智慧農牧業技術創新工程
 
  1.大田種植和設施農業集成應用工程
 
  加快機械化生產物聯網建設,推進內蒙古農機化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應用農機作業監測、遠程調度等信息化技術,實現對重要農時機械化生產的信息化管理與調度。提升田間節水設施設備、水肥一體化、循環水養殖等節水農業中的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水平,推廣綠色節水灌溉自動化技術。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大數據平臺,加強“兩區”數據管控及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目標作物種植面積監測。
 
  2.畜禽養殖數字化智能化示范工程
 
  在全區推廣標準化智慧牧場示范,通過智能化養殖設備、各類物聯網傳感器,采集養殖環節數據,建立養殖數字檔案,為畜產品全流程溯源體系提供數據支撐,為畜牧金融保險提供大數據授信,為政府相關業務部門監管提供信息化服務和決策支持。全面推行養殖場直聯直報,加快推進畜牧業信息資源整合,持續完善畜牧業生產監測點、畜產品價格監測點和重點企業產銷監測點信息化監測管理手段,在主產區推廣應用自治區《智慧牧場(奶牛)標準體系》。到2023年,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等基礎信息實現全區聯網、統一編碼管理,萬頭以上大型奶牛養殖場實現數字化管理。探索“區塊鏈+存證”應用,推進養殖、屠宰、飼料、獸藥企業等數據直聯直報,建立動物強制免疫申報系統。
 
  3.智慧乳業建設工程
 
  實施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支持奶業生產大縣現代智慧牛場建設,對符合條件的奶牛養殖場開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支持數字化智能化設備(自動噴淋、環境監測、精準飼喂和監測、全自動全混合日糧攪拌機、擠奶機器人、推料機器人、產奶量自動監測設備等)、信息化采集設備(智能項圈、計步定位、自動計量、個體識別等)、智慧牧場管理平臺(發情監測系統、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匯總分析等)推廣應用。
 
  4.種業數字化工程
 
  構建統一的種業大數據平臺,打通品種創新線、種子種畜禽市場線、種業主體線,推動科研平臺、育種基地、種業企業、生產基地、加工中心和用種大戶等數據互通,加快推進數字種業數據共享平臺建設。開展重點物種DNA數據庫和遺傳評估平臺及產業運行監測體系建設,完善種業全程可追溯管理。加強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開展生物育種技術體系創新,培育突破性新品種,實現種源核心技術與戰略品種國產化,推進種業振興。
 
  第二節推動全產業鏈數字化
 
  提升農畜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率
 
  推進農牧業生產經營主體互聯網融合應用。推動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加強數字化管理,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動態調整生產計劃、精準管理資源庫存、智能分析預警決策,打造數據驅動的生產經營管理體系。鼓勵涉農涉牧企業推廣供應鏈體系和網絡化組織平臺,打造符合中小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小農(牧)戶需求的農(牧)場管理系統、集成解決方案、信息化產品和服務,帶動中小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小農(牧)戶數字化能力提升。促進農牧業生產經營主體管理系統與電商平臺、采購商系統等對接,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提高產銷對接效率。支持農牧業生產經營主體積極探索應用互聯網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發展互聯網與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現代農牧業生產經營模式,推動跨行業、跨領域數據融合和服務拓展,深度開發和利用農牧業生產、市場交易、農牧業投入品等數據資源,推廣基于大數據的授信、保險和供應鏈金融等業務模式,創新供求分析、技術推廣、產品營銷等服務方式。
 
  推進農畜產品加工信息化。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農畜產品加工領域的深度應用,研發一批集自動測量、精準控制、智能操作于一體的綠色儲糧、生鮮貯藏、快速預冷、節能干燥、品質調控等初加工技術裝備。推進農畜產品智能加工,推廣應用智能分揀、無損檢測、包裝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提高加工成套裝備信息化水平。加強農畜產品加工信息動態監測,探索品種專用、生產定制、產銷對路的精深加工引領生產發展的新模式。支持巴氏殺菌乳、低溫發酵乳、奶酪和傳統乳制品等養加一體化信息化建設,推動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奶源質量安全管控、檢驗檢測設備、冷鏈運輸流通體系建設中的應用。
 
  推進農畜產品電子商務。深入推進“互聯網+”農畜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優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提升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電子商務應用能力,擴大農村牧區電商覆蓋面。持續實施“數商興農”,打造一批綠色優質農畜產品網絡品牌。開展地方特色農畜產品認證和市場推廣,以品牌化帶動特色產業發展。積極拓展農畜產品網絡銷售渠道,完善農畜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構建工業品下鄉和農畜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格局。發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縣域電商等新模式,綜合利用線上線下渠道促進農畜產品銷售,鼓勵通過電商平臺為消費者打造個性化、定制化農畜產品,引導農畜產品電商企業逐步從價格競爭向品質競爭轉變。
 
  推進農畜產品倉儲物流信息化。加快農畜產品倉儲物流信息化建設。鼓勵農畜產品產地專業市場、農畜產品倉儲物流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加大傳感器、記錄儀、電子標簽及自動識別終端、監控設備等應用,實現對進出庫、運輸、交易等全程數字化管理。建設農畜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數字化服務平臺,促進信息互聯互通、實現物流供需匹配、提升設施運營效率。
 
  推進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大力推動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探索風險監測在線化、數字化管理,提升風險預警、專項整治、執法監管的信息化水平。加快完成與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的數據整合、相互連通、信息共享、開放統一,推廣應用“承諾達標合格證+追溯碼”模式,推動實現食用農畜產品可追溯管理。健全完善自治區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大數據智慧監管與服務平臺,實現追溯信息可查詢、來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推動建立農畜產品生產者經營者電子誠信檔案,開展信用動態測評和分等分級,提升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信用信息化能力。
 
  專欄2:數字農牧業創新應用基地建設工程
 
  “2023-2025”期間,力爭創建1-2個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建立貫通信息采集、分析決策、作業控制、智慧管理等各環節的智慧農牧業集成應用體系,提升生產經營智能化水平,示范帶動全區智慧農牧業建設。對接國家數字農業創新中心和分中心,實現相關技術產品集成應用、中試熟化、標準驗證、示范推廣等,推動探索重點品種產業數字化轉型路徑,助力培育數字農牧業企業,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數字農牧業發展生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模式。
 
  第三節夯實大數據基礎
 
  提升農牧業農村牧區管理決策效能
 
  建立健全農牧業農村牧區數據資源體系。加快自治區農牧業農村牧區大數據平臺建設。建立健全農牧業農村牧區數據管理制度,按照自治區統一數據標準體系,編制數據資源目錄,構建全區農牧業農村牧區數據資源體系。建設農牧業自然資源大數據、重要農牧業種質資源大數據、農村牧區基層數字治理大數據、農牧業經營主體大數據,農畜產品市場信息大數據。構筑農牧業農村牧區全時空四維數字空間,建設農牧業農村牧區各類業務數據圖層,形成“1張底圖+N個農牧業專題應用圖”,實現數據精細化可視化的分級展現、直觀對比和動態跟蹤,實現系統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業務協作協同。
 
  深入推進農牧業農村牧區大數據發展應用。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加強政府與市場協作,引導各類社會主體開拓農牧業農村牧區大數據應用場景,提升數據資源利用水平。構建農牧業農村牧區大數據分析相關知識庫、模型庫,開發種植業、畜牧獸醫、漁業漁政、監督管理、科技教育、資源環境、政務管理、統計填報以及農村牧區社會事業等功能模塊,為市場預警、政策評估、監管執法、資源管理、輿情分析等決策提供支持服務,促進數據融合和業務協同,提高宏觀管理的科學性。探索建立馬鈴薯、玉米等重要農產品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分析應用中心。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對農牧業農村牧區大數據進行挖掘和創新應用,培育大數據服務企業,打造大數據服務產品,充分發揮大數據在生產管理、市場營銷、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等方面的作用。
 
  推動政務信息化能力建設。加強農牧業農村牧區政務信息系統頂層設計,充分利用好現有基礎條件,按照統一數字基礎設施、統一技術支撐平臺、統一工具組件的方式設計總體架構,集約建設、統一運維、共建共享,避免重復建設。加強農牧業農村牧區網上辦事服務,提升全程電子化辦理水平。加快推進移動辦公政務信息系統建設,提升公文辦理、行政管理、應急處置等效率。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數據平臺。加快推進農牧業綜合行政執法信息化。
 
  專欄3: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建設工程
 
  1.自治區農牧大數據中心建設工程
 
  圍繞“1+1+N”建設思路,建設以自治區農牧業農村牧區大數據平臺(智慧農牧業綜合服務平臺)為核心的內蒙古農牧大數據中心,承載農牧部門業務應用。完善農牧業和農村牧區基礎數據庫和主題數據庫,推動重要農畜產品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完善農牧業和農村牧區數據資源目錄體系和標準體系,研究制定行業數據標準,推動農牧業務信息系統和農牧數據資源整合共享,探索政府部門與社會各方數據資源共享共建共用機制。
 
  2.農牧業植保和病蟲疫情防控治理智能化工程
 
  完善自治區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數字化監測預警平臺,增設一批智能化監測站點,推進病蟲害和災情信息精準管理。以草地螟、粘蟲等重大害蟲為抓手,在全區建立天地一體的遷飛性害蟲監測預警體系。應用馬鈴薯晚疫病智慧測報及減藥控害網絡體系,開展馬鈴薯晚疫病測報及減藥控害技術應用與推廣工作。推動無人機在主要農作物病蟲防控上的應用。推動農藥經營者建立健全農藥購進、儲存、銷售等電子臺賬,保障農藥經營可追溯管理。
 
  3.農村牧區智慧防疫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RFID養殖健康檔案,跟蹤國際、國內疫情動態,實現防疫免疫過程的數字化,建立疫病評估大數據分析平臺,加強動物疫病疫情的精準診斷、預警、防控,形成動物智慧防疫體系,阻止疫區動物流通。建設動物疫病防控網格化管理系統,實現精準動物疫病防疫。拓展我區水生生物疫病遠程診斷及信息管理系統應用,力爭到2023年底,由現在興安盟、鄂爾多斯和巴彥淖爾市3個盟市擴展到全區12個盟市。到2025年,達到涉漁旗縣全覆蓋。
 
  4.升級完善農牧業農村牧區數據采集系統。
 
  圍繞提升自治區農牧業農村牧區數據采集能力,拓寬數據采集通道,針對不同數據來源,采取數據匯集、對接交換、在線報送、自動采集、網絡抓取、數據購買等不同方式采集數據,重點優化數據在線報送、自動采集條件,補齊農牧業農村牧區數據采集短板。
 
  5.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工程
 
  建設高標準農田管理系統,完成我區現有高標準農田基礎數據庫建設,涉及高標準農田的所有要素指標數據全部上圖入庫,形成高標準農田基礎數據“一張圖”。
 
  第四節建設數字鄉村縮小城鄉數字鴻溝
 
  加強農村牧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面向農牧業生產、農牧民生活用網基本需求,深入實施電信普遍服務,推動農村牧區光纖和4G網絡廣度和深度覆蓋,逐步推動5G和千兆光纖網絡向有條件、有需求的農村牧區延伸,不斷提升農村牧區通信網絡質量和覆蓋水平。推進IPv6在農村牧區信息基礎設施中的部署和應用。推進各類信息終端、技術產品、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普及應用。逐步提升農牧業生產中北斗和遙感衛星等天基設施服務能力和應用水平。
 
  推進鄉村治理數字化。發揮數字化在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中的基礎支撐作用,繁榮發展鄉村網絡文化,構建嘎查村數字治理新體系。推動政務服務向農村牧區延伸,提升涉農服務事項辦理水平。推動“互聯網+黨務+村務”,促進智慧群團建設,暢通社情民意。建設鄉村治理數字化平臺,逐步完善“互聯網+網格治理”服務管理模式,加強農村牧區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在線監督。建設農村牧區智慧應急管理體系,提升鄉村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能力。
 
  發展鄉村信息服務。建立健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牧業農村牧區綜合信息服務體系,提升農村牧區公共服務水平。廣泛依托現有各類“三農”服務網絡體系,持續匯聚涉農涉牧服務資源,推進涉農信息服務共享。促進12316服務數字化轉型,加強專家服務隊伍建設,提升服務規范化、精準化水平。推動“互聯網+”教育、醫療、法律、金融、科技、文化等向嘎查村延伸,鼓勵開發適應“三農三牧”特點的定位終端、信息終端、技術產品、移動互聯網應用(APP)軟件,不斷提高“三農三牧”信息服務能力。充分用好各類農牧民培訓資源,構建多元參與格局,優化培訓方式內容,加快培育高素質農牧民,全面提升農牧民數字素養。
 
  培育鄉村數字經濟。推進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向農村地區集聚,形成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的數字經濟發展模式。優化鄉村數字經濟發展環境,鼓勵互聯網企業向鄉村拓展業務。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定制農牧業、創意農牧業、共享農牧業、認養農牧業、云農場、云牧場等新模式新業態。鼓勵發展智慧休閑農牧業,引導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美麗休閑鄉村等開展在線經營,推廣大眾參與式評價、數字創意漫游、沉浸式體驗等經營新模式。發展適宜鄉村特點、滿足農牧民需求的信息產品和服務,促進鄉村信息消費,打造新型鄉村數字生活。
 
  專欄4:數字鄉村建設工程
 
  1.農村牧區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數字化工程
 
  完善農村牧區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信息數據庫,形成全區土地承包信息“一張圖”。推進確權數據在農牧業補貼發放、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農業保險等領域的應用,推進農村牧區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成果信息應用。
 
  2.農村牧區集體資產數字化工程
 
  推進農村牧區集體資產管理信息化,建立集體資產登記、保管、使用、處置等管理電子臺賬,加強對國有農牧業資產占有、使用、收益和處置的監管,引導農村牧區產權規范流轉和交易,規范數據收集、傳輸、利用與共享標準。
 
  第五節強化科技創新
 
  提升農牧業農村牧區信息化支撐能力
 
  強化科技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建設跨界交叉領域的協同創新平臺,探索實施技術研發“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農牧業農村牧區信息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一批自治區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創新基地,面向農牧業農村牧區數字化應用創新需求,重點推進技術創新和智能裝備應用,推動相關領域共性關鍵標準與通用技術規范的制修訂。加強信息技術示范指導,把信息技術產品納入農技推廣范圍,鼓勵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各類信息技術服務。
 
  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頂層設計,制定農牧業農村牧區信息化技術攻關路線圖,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項目,重點攻關動植物生長信息獲取及生產調控機理模型、畜牧業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實施農牧業機器人發展戰略,推進無人機智能化集成與應用示范。加強農畜產品柔性加工、區塊鏈+農牧業、人工智能+農牧業、5G+農牧業等新技術研究和攻關,推動相關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區塊鏈技術在農牧業資源監測、質量安全溯源、農村牧區金融保險等方面的創新應用。
 
  壯大農牧業農村牧區信息技術產業體系。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加快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推進標準體系建設,增加標準有效供給,強化標準應用實施,加快構建統一、融合、開放的農牧業農村牧區信息化標準體系。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突出、市場競爭力強、帶動作用顯著的農牧業農村牧區信息化龍頭企業和專業服務機構,建立健全智慧農業裝備和軟件檢驗檢測體系,逐步形成產業鏈條健全、專業協作機制完善的農牧業農村牧區信息技術產業集群和社會化技術服務體系。鼓勵舉辦各類農牧業農村牧區信息化展會、論壇,促進交流合作。
 
  04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一節加強組織領導
 
  在自治區數字鄉村建設發展統籌協調機制框架下,農牧廳、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統籌推進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建設工作,研究重大政策、重大問題和重點工作安排,跟蹤和督促規劃各項任務落實。建立規劃實施和工作推進機制,細化落實措施明確路線圖、時間表,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切實保障各項政策措施和工程項目順利實施。各盟市農牧業主管部門要將數字化理念融入農牧業農村牧區工作全過程,爭取黨委政府和各部門的重視支持,引導各類社會主體廣泛參與,形成推進合力。加快工作流程數字化改造,構建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的管理體系。
 
  第二節加大政策支持
 
  將農牧業數字化轉型作為鄉村振興的重點,加大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投入力度,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貸款貼息等方式,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采取投資補助、以獎代補、風險補償、財政貼息等多種方式,有序引導工商資本、金融資本投入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建設。優先安排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用地,對符合條件的數字農牧業專用設備和農牧業物聯網設備按照相關規定享受補貼。推動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牧領域的應用,加快信息系統和農牧數據資源整理利用。推進農牧業農村牧區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管理服務流程,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強化土地、資金、信息支持,發揮創業投資、股權(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引領作用。積極支持和培育壯大農牧業農村牧區數字產業化主體。
 
  第三節強化人才支撐
 
  充分發揮專家智庫作用,建立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專家決策咨詢制度,加強規劃實施指導,為科學決策和工程實施提供智力支持。建立現代農牧業產業技術體系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科技創新團隊。鼓勵區內企業、高校與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和企業開展合作,引進、培養數字農牧業學科帶頭人才、技術領軍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加強數字農牧業領域培訓,開展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下鄉活動,多形式、多渠道開展現代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培訓工作,提高“三農三牧”干部、新型經營主體、高素質農牧民技術應用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推動科研體制創新,強化激勵機制,促進關鍵適用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第四節強化安全保障
 
  完善市場準入交易法規、規章,探索數據立法。針對原始數據采集、傳輸、匯總、管理和應用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加強云平臺安全管理和網絡空間實體身份管理。定期開展信息安全檢查、等級評測和風險評估,健全網絡安全風險預警、情報共享、研判處置和應急協調機制,完善相關應急預案。加強網絡巡查監督,遏制消極文化網絡傳播。提升對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態勢感知能力,強化對新技術應用的風險防范。落實互聯網平臺管理責任,引導互聯網平臺加強內部管理、安全保障和規范經營。
 
  第五節完善監測評估
 
  加強對規劃落實情況的跟蹤監測、成效分析,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及時發現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推動完成好規劃目標任務。建立規劃實施督促檢查和第三方評價機制,加強對規劃主要預期性指標完成情況的跟蹤監測,開展規劃實施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終期總結工作。建立農牧業生產信息化率指標并開展監測,推動納入數字內蒙古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綜合考評。建立健全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水平評價體系,完善評價指標,對各盟市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水平進行監測評估,定期發布《內蒙古數字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報告》,引導各盟市加快發展。
 
  信息來源: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