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未來產業——浙江加快推進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3-10-17 點擊:次
未來產業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科技創新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已成為浙江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塑造競爭新優勢的又一重要抓手。浙江在2021年出臺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到2025年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引領發展的未來產業先導區。2022年,以未來技術應用和產業化為目標,全省遴選確定培育創建首批8個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省、市、縣三級聯動探索未來產業培育機制,著力構建創新資源持續匯聚、創新成果高效轉化、產業生態迭代完善的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平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發揮先導作用
首批8個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在產業分布上,2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2個深海空天產業、1個人工智能產業、1個未來網絡產業、1個柔性電子產業、1個生物工程產業;地域分布上,杭州2個,寧波、湖州、嘉興、臺州、溫州、紹興各占1個。目前,首批未來產業先導區創建進展順利。
一是產業創新支撐強化。在首批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高層次人才加速集聚,技術基礎進一步夯實,創新活動對未來產業發展的支撐不斷加強。8個先導區累計實施技術攻關項目近200項、形成發明專利1800多項,部分地區特色優勢進一步凸顯。像寧波柔性電子未來產業先導區(寧波高新區),依托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在中國柔性電子學科奠基人黃維院士的帶領下,累計承擔各類競爭性科研課題150余項,已開發多項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新材料成果,寧波柔電產業已形成發明專利220項;中國眼谷眼健康未來產業先導區(溫州龍灣區)建成國家眼視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眼科工程研發實力居全國之首)、國家藥監局眼科藥械臨床研究和評價重點實驗室(全國唯一的眼科國家藥監局重點實驗室)等,眼健康領域形成發明專利30項。
二是重大項目招引有力。各先導區聚焦特定領域的未來產業,持續加大重大項目招引力度,加快推動落地實施。截至目前,8個先導區集聚有關行業核心企業250多家,實施產業化項目140多個(含在建項目),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實現產值120多億元。其中,中國眼谷眼健康未來產業先導區、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人工智能未來產業先導區、寧波柔性電子未來產業先導區實施產業化項目分別為50個、20個、20個,在數量上位居前列。
三是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各先導區立足自身實際,切實加強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積極探索科技成果快速產業化的有效路徑,目前累計建成9個行業性中試中心,研發關鍵性產品150多項。像未來網絡(6G)未來產業先導區,借鑒姑蘇實驗室經驗,探索成果交易前置模式,解決創新成果轉化效率低下等難題,企業通過預付成果轉讓費,提前轉讓知識產權,將資金投向重大基礎研究領域。德清北斗地信未來產業先導區依托德清科技大市場,引入浙大、浙工大等7家高校技術轉移中心,成立德清華中地信科創飛地,累計培育18家行業級、場景級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四是產融結合更加緊密。未來網絡(6G)未來產業先導區設立總規模30億元“中國視谷”產業投資基金,支撐“中國視谷”核心區、未來網絡先導區技術攻關、項目招引、企業培育和平臺建設;西電杭研院成立“概念驗證基金”每年出資2000萬元,資助優勢項目加速落地。德清北斗地信未來產業先導區設立5000萬元科技創業種子資金,重點扶持未來產業方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紹興市越城區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產業先導區成立200億元的未來產業孵化基金。
找準焦點問題
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是一個探索中推進的過程,必然會碰到各種焦點、難點問題。在首批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中所存在的問題,首先是管理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其次是關鍵技術攻關機制有待進一步貫通,其三是產業創新要素有待進一步集聚。
未來產業先導區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需要配套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從目前看,8個先導區中,多數先導區通過依托原有管理體制明確相應管理主體,但也有2個先導區尚未明確管理主體,創建主體缺位,導致出現有的工作未如期達標、有的環節缺失的情況。
在未來產業領域,基礎科學研究的復雜性、系統性、協同性較傳統產業、新興產業顯著增強,提升科技攻關能力需要一套動員、組織和運行管理的基礎制度。目前,大部分先導區僅強調創新要素在先導區范圍內集聚,而缺少宏觀層面串聯創新載體、形成策源合力的機制,也未全面落實在微觀層面營造寬松自由科研環境的相關舉措、科研設備開放共享盈利模式、測試中心保密體系等。
未來產業發展中,高水平創新團隊、兼具科技和產業化能力的經營團隊、產融結合專業團隊的作用更加凸顯。但從先導區建設情況看,普遍存在領軍科學家和一流科研團隊數量少、兼具科技和產業化能力的經營團隊缺、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創投團隊弱的情況,不利于其長遠發展。
優化推進機制
未來產業先導區培育建設應以需求為導向,著力優化推進機制。
一是滾動推進培育建設。建議依托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統籌相關部門力量,健全培育工作機制,組建由一流科學家、科技領軍企業家、知名風險投資家等組成的未來產業戰略咨詢委員會,精準識別一批未來產業培育發展的細分領域,支持科教資源優勢突出、產業基礎雄厚的高新區、“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等聚焦前沿、優勢領域創建未來產業先導區;持續動態跟蹤首批先導區建設情況,建立完善先導區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充分發揮先導區的制度示范作用,挖掘各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的優秀經驗,面向全省宣傳推廣。
二是建立健全監測管理機制。探索建立未來產業統計體系,建立統一未來產業信息平臺,加強對各先導區工作進展情況的跟蹤監測。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手段,緊盯全球科技創新頭部企業和機構,動態更新未來產業知識庫。支持各先導區積極探索制定未來產業準入、監督、審批等政策,鼓勵推行包容審慎監管新模式,探索建立“容錯”機制。
三是聚焦資源人才要素打造政策特區。加強地方政府、科技領軍企業、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協作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在管理結構、資金以及管理評價要求方面賦予更大的靈活性,探索建設離岸聯合創新中心,重點引進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學科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
四是探索先導區跨區域跨領域協同創新機制。針對創新資源要素制約的現狀,既要向上爭取國家科創資源,也要考慮統籌解決省內創新要素分布不均衡的問題。一方面,建議支持各先導區加強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更多國家大科學裝置落戶浙江。推動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加快聚合創新資源,積極爭創國家未來產業科技園;支持在各先導區內部建立未來產業特色學院。另一方面,部分未來產業領域如人工智能、未來網絡等存在交叉融合空間,建議研究探索先導區之間的跨區域跨領域協同創新機制,加快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融通,推動資源共享、平臺共建、成果共用、環境共融。
五是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機制創新。建設高標準技術要素市場;持續完善技術轉移體系,加快推動高校專業化國家技術轉移機構建設,大力支持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中試基地等;強化未來產業標準引領,推動國際性標準化技術組織落戶未來產業先導區,支持相關單位主導或參與國際性未來產業標準規范制定。
六是支持創新“財政+科技金融”風投機制。支持科技金融發展,研究制定并落實相關突破性政策措施;發揮政府科技創新基金的帶動作用,探索建立科技金融風險補償政策與政府性融資擔保的融合機制,探索通過“天使投資+信貸、保險及擔保服務創新+上市發債融資”等方式,為創新型企業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務。
作者:陳王進陳革
作者單位:省經信廳技術創新處(人工智能處)處長、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