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中共遂寧市委?關于以綠色智造名城為引領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3-08-24 點擊:

  中共遂寧市委關于以綠色智造名城為引領
 
  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
 
  (2023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遂寧市第八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通過)
 
  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強調要“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精準發力”,為我們構建富有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堅持以綠色智造名城為引領,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部署的使命所在、責任所系,是加快建設成渝中部現代化建設示范市和鋰電之都的大勢所趨、發展所需。為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共遂寧市委八屆七次全體會議結合市情實際進行了研究,作出如下決定。
 
  一、加快建設服務戰略全局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當前,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我國正加快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邁步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必須把推進工業化向中后期轉型作為遂寧發展的關鍵點、崛起的突破點,加快產業體系優化升級。
 
  (一)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和市第八次黨代會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堅持“1336”總體工作思路,以“產城共興、城鄉共富、區域共進”為著力重點,圍繞“3+3+3”現代工業體系,充分發揮新型工業化的主導作用,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升騰“成渝之星”。
 
  (二)主攻方向。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前瞻部署未來產業,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體支撐。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產業發展的質量、規模和效益,持續做優存量、做強增量、做大體量,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更加注重綠色發展,科學把握發展與減排、短期與長遠、總體與局部的關系,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和產業發展兩手抓,不斷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快建設綠色智造名城。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引領,始終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和科技競爭力,積極服務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更加注重數字化改造、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促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產業融合,加速構筑富有競爭力的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體系。更加注重開放合作,堅定不移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在深度參與成渝地區產業協同中厚植優勢,高質量對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新布局,加快建設成渝中部現代化建設示范市和鋰電之都。
 
  (三)發展目標。到2027年,綠色智造名城建設取得新成效,制造業增加值占比進一步提高,鋰電、能源化工、綠色食品三大千億產業集群建設取得重大成果,產業規模實現翻番。創新發展取得新突破,自主創新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顯著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全省平均增幅,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40%,形成以高新企業、高新技術、高新平臺為支撐的區域創新型經濟發展新格局。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傳統優勢產業技術迭代、市場更新能力明顯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營業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居全省前列,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體系基本形成。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保障更加有力,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服務業發展邁上新臺階,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良性循環產業生態基本形成,“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相融”協同發展格局基本構建。
 
  到2035年,制造強市、農業強市、服務業強市基本建成,更具活力和韌性的產業鏈體系、更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全面形成。三次產業發展能級和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現代化產業體系總體形成,與全國全省同步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建成全國知名的綠色智造名城。
 
  二、構建先進制造業集群梯次培育發展體系
 
  堅持工業當先、制造為重,按照“集聚集群集約化”思路,持續推動優勢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加快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助力成渝地區中部加速崛起。
 
  (一)實施“千億產業集群培育行動”。聚力建體系、育集群、強主體,推動鋰電、能源化工、綠色食品產業加速鍛造頭部供應鏈、主段產業鏈、高端價值鏈,構筑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力。
 
  ——鋰電產業。圍繞推動鋰電產業從“規模領先”向“技術領跑”轉變,按照“三園一區、全域配套”產業格局,加快推進全省首批特色優勢產業試點,建設全國一流、全球領先的關鍵鋰材料集散地、電池產品制造新高地,打造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條的千億級鋰電產業集群,助力四川打造世界級鋰電產業基地。重點強化區域鋰礦資源合作,提升高性能基礎鋰鹽供應能力,提檔升級正負極材料產能水平,加速擴展高性能隔膜、銅箔以及復合集流體等組件材料,加快補齊電解液以及液態、固態電解質材料,延伸電池終端產品及其系統集成產業鏈條,發展廢舊電池綜合回收利用產業,謀劃布局電池材料新賽道。
 
  ——能源化工產業。圍繞推動能源化工產業從“資源開采”向“精細開發”轉變,加快建設全省綠色油氣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構建“能源開采、儲氣調峰、就地轉化”綜合利用體系,加快建成結構優化、技術先進、鏈條完整的“東方氣都”。重點推動天然氣、石油煉化及精細化工、鹽化工縱向延鏈、橫向耦合,推進油氣化工融合循環發展。依托天然氣主產地優勢,大力發展天然氣制合成氣等產業及下游精細化工產業,積極發展天然氣儲氣調峰、天然氣發電、天然氣制氫,持續提高天然氣清潔能源應用規模。
 
  ——綠色食品產業。圍繞推動綠色食品產業從“生產導向”向“品牌導向”轉變,持續推進綠色食品產業品牌塑造、品牌整合、品牌營銷、品牌提升,做強“中國肉類罐頭之都”“中國白酒之鄉”。重點抓好白酒飲料行業多樣化發展,擴大市場占有率,加速建成全國優質白酒產區。推動建設集原料供應、冷鏈物流、檢驗檢測、副產物綜合利用等為一體的特色預制食品產業園,以產區優勢及產業優勢率先搶跑預制食品產業賽道。積極拓展功能性食品、寵物食品等新領域。依托渝遂綿優質蔬菜產業帶、六大特色產業帶,加快建設一批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優質、專用、高產加工原料供給基地。
 
  (二)實施“百億產業提速倍增行動”。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拓優勢、挖潛能、育動能,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特色化發展、裝備制造產業高端化發展、智能家居產業智能化發展。
 
  ——電子信息產業。聚焦打造西部地區最大的印制電路板制造基地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大力推動電子電路、集成電路、半導體照明等特色優勢領域提能級、增活力、強后勁,重點發展汽車電子、能源電子、新型顯示、5G、傳感器、存儲、超高清、智能終端等新興領域。加快布局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衛星網絡、6G、智能駕駛等未來產業。
 
  ——裝備制造產業。聚焦建設全省重要的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泛電子和新能源電池生產裝備,做強印刷包裝、數控機床等自動化專用設備,促進工程機械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智慧農業機械,培育發展太陽能、氫能等新能源裝置及裝置組件生產設備,布局發展適老適幼器材。
 
  ——智能家居產業。聚焦居家出入智能安防,鞏固發展新型鋼質門和木門產業,加快建成集設計研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智能家居產業鏈。重點提升門窗、鎖具、家具、家紡等產業發展水平,大力發展智能門鎖、感應門窗、品牌家紡、智能照明等特色產品。引進家用自動設備和家用機器人企業,培育發展家用除塵清潔、清洗、消殺菌等智能設備。
 
  (三)實施“新興產業擴量增效行動”。著力產業集聚、轉型升級重點,加快推動現有產業新興化、新興技術產業化。
 
  ——生物醫藥產業。緊扣打造成渝中部地區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重點推動中藥連片種植和中藥材深加工有機銜接。積極培育生物疫苗、靶向藥等前端產業,發展高端原料藥、醫藥中間體、制劑藥、醫療器械等產業。大力發展動物醫藥,加快布局寵物醫藥等新領域。
 
  ——先進材料產業。緊扣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優勢產品,重點推動化工材料、鋼鐵和有色金屬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建筑材料等高端化發展,延伸全市重點產業的上游材料。積極引進新型顯示材料、先進半導體材料、柔性電子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高性能功能高分子復合材料、納米材料等高值化產業,打造前延后拓、協作配套的特色先進材料產業集群。
 
  ——節能環保產業。緊扣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油煙凈化設備制造基地,重點發展智能化、高效能的工業及民用油煙塵回收處理設備制造產業,推動節能環保裝備產業規模化發展。不斷聚集和培育發展大氣污染治理設備、固體廢物處理設備產業,加強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綜合利用,打造川渝特色節能環保產業集群。
 
  把握全球科技和產業發展新趨勢,面向產業技術前沿和新興市場需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選擇市場前景好、資源消耗低、帶動能力強、競爭優勢大、經濟效益好的領域,謀劃布局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培育和發展未來產業,開辟發展新領域、搶占制勝新賽道,不斷塑造遂寧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三、推動三次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一)現代農業全鏈條升級。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把鄉村振興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堅持“糧豬安天下”,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更好扛起糧食、生豬、油料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責任。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加強良種和良田的配套,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全域建設高標準農田,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全力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遂寧樣板區。按照“成片成帶成規模”思路,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進現代農業全生態化布局、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動,提高農產品商品轉化率和食品加工率,促進農業生產供應鏈、精深加工鏈、品牌價值鏈“三鏈同構”,按照“一縣一品”“一縣一特色”要求,培育一批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提升“3+3+3”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大力發展糧油、柑橘、菌菜、藥材、畜禽、水產等六大特色優勢產業,做好“土特產”大文章。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推進“五良”融合產業宜機化改造。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綜合農事服務,積極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建立健全聯農帶農益農機制,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挖掘農業多元價值,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
 
  (二)新型工業全方位協同。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服務型制造,積極爭取“兩業融合”試點,以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創意設計、金融服務、現代物流服務為重點,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和功能區,開展研發設計、檢測檢驗等業務,分行業分領域探索融合發展路徑。推進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創新,支持運輸成本較高的大中型工業企業成立專門的物流、運輸、倉儲公司。推進農業生產和工業制造協同發展,鼓勵工業企業發展技術支持和設備監理、保養、維修、改造、備品備件等專業化、定制化服務,提高農業生產設備運行質量。積極開發以工業遺產為載體的研學旅游精品線路,加快探索工業文化旅游新模式。
 
  (三)現代服務業全業態拓展。聚焦現代物流、數字經濟、文化旅游三大產業,以數字化、融合化、品質化、綠色化為方向,加快構建發展動能強勁、業態結構高端、區域特色鮮明、輻射功能強大的現代服務業新體系。持續推進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健全高效多式聯運物流體系,積極發展智慧物流,提升現代物流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水平。支持市河東新區加快建設國家級數字經濟產業園,建立數字經濟研究院,構建數字產業生態圈。圍繞建設養心文旅名城、區域文旅康體中心,以創建和提升天府旅游名縣、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統攬,整合培育、打造提升一批特色鮮明的文旅項目、標志性旅游景區。實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爭創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支持井鹽遺址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促進文化旅游與影視產業融合發展,聚力打造全省影視產業副中心。實施“金融+制造”工程,發展金融科技,支持建設期貨交割倉庫。實施消費提質擴容行動,推進商圈提檔升級,培育定制、智能、沉浸式新型消費,創新消費場景,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優化農村消費環境,釋放農村市場消費潛力。
 
  四、以重點工程提升產業發展支撐能力
 
  (一)園區升級工程。堅持把產業園區作為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大力推進產業園區全面升級,打造各具特色、主業鮮明、業態互補的園區融合發展體系,構建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產業鏈、一條鏈就是一個園的產業融合發展生態圈。堅持特色化、專業化、集約化、市場化發展方向,加快建設遂潼涪江創新產業園區和四川綠色油氣化工產業園、四川沱牌綠色生態食品產業園、遂甘園區(天齊綠色低碳產業園)等“1+3”特色優勢產業園區,加強專業化工園區建設,促進特色優勢產業園區從單一生產型向復合功能型轉變。實施園區“企業滿園提質”行動,加強批而未供土地和閑置土地處置,健全低效工業用地和廠房再開發利用機制,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綠色化改造,切實提升園區發展質效。推動產城融合發展,高標準完善園區生產基礎、物流配套、生活配套及產教融合等設施。鼓勵發展特色“飛地園區”。開放特色園區應用場景,加快新型標準廠房、信息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智能電網(分布式光伏發電)、儲能電(氣)站、“三廢”零排放處理等新設施、新網絡、新平臺、新終端建設和應用。持續理順管理體制,促進產業園區更加突出規劃建設、經濟發展、開放合作、項目建設的主責主業。
 
  推動遂寧經開區提檔升級。支持遂寧高新區爭創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四川射洪經開區爭創國家級經開區。梯次推進國家級、省級和市縣級現代農業(林業)園區建設,將園區打造成鄉村振興示范區、農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農村改革試驗區、精致農業樣板區,爭創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高質量運營“仁里水鄉”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支持打造觀音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二)主體培育工程。堅持把市場主體作為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突出內培外引、量質并舉,加快構建市場主體梯度培育格局。大力實施“轉企升規”“貢嘎培優”“雁陣培育”行動計劃,加快成長壯大一批百億級企業。積極構建優質中小企業培育梯隊,發展一批產業鏈領航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形成“龍頭領軍企業+優勢骨干企業+快速成長企業”雁陣群。堅持培優企業與做強產業相結合,支持龍頭企業主導、中小企業參與共建產業鏈供應鏈,提升鏈式協同水平,加快培育龍頭骨干“鏈主”企業、打造“鏈核”企業、引進完善配套“鏈輔”企業。實施“建筑強企”培育行動。加快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培育一批品牌示范企業。引導企業長期穩健經營,推進企業治理現代化。鼓勵三次產業市場主體跨界融合、縱深融通,促進市場活力不斷迸發、成長空間不斷拓展。
 
  堅決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加快推動“成渝之星法務區”建設。實施精準化服務監管,完善市場主體數據庫。充分發揮各類平臺作用,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更加包容和更具柔性的監管方式,全面提高線下“一窗綜辦”和線上“一網通辦”水平,探索開展“免申即享”。推進建設項目“多合一”改革,簡化審批程序、壓縮投資項目審批時限。加快構建全時在線、渠道多元的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優化線上線下融合高效服務,探索電水氣網等市政公用服務信息共享、聯合辦理。完善拖欠賬款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制,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涉企收費專項整治。推進信用體系建設。
 
  (三)創新賦能工程。堅持把創新作為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以科技創新為產業蓄勢賦能。深入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行動,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增強創新主體核心競爭力,擴大企業創新決策話語權,支持企業參與制定、修訂相關產業標準、重大技術創新計劃和規劃。深入實施創新型領軍企業頂天立地、高新技術企業擴容倍增、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三大行動”,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參與實施市校戰略合作“揭榜掛帥”項目。
 
  堅持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資源,全面提升重慶大學鋰電及新材料遂寧研究院、四川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遂寧分中心等現有平臺研發及成果轉移轉化能力,加快培育建設天齊鋰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一批國省級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推動遂寧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建成突破型、引領型創新平臺。完善技術交易市場體系,推動科技成果就近轉化應用。積極融入成渝中部地區科創大走廊、川渝毗鄰地區融合創新發展帶建設,打造涪江流域科技創新走廊,建設遂潼一體化科技創新中心。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
 
  (四)綠色智造工程。堅持把綠色智造作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全面提升產業發展含“綠”量、含“智”量。推動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樹立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等理念,推進產業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提高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生產體系。推進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支持創建綠色園區、綠色工廠。鼓勵企業對工業產品開展“碳足跡”認證,推動“碳足跡”標識國內國際互認。開展先進綠色低碳建筑技術示范應用,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推進農業、服務業減碳降耗,深入實施“電動四川”行動計劃,支持綠氫產業發展。
 
  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與三次產業深度融合,提高數字技術對產業發展的滲透性和覆蓋性。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能源、環保等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硬件支持。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推進關鍵環節和關鍵工序智能制造單元、裝備智能化升級,培育打造一批智能制造優秀場景。推動重點產業園區“5G+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培育打造一批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支持射洪建設鋰電產業數字平臺。依托智慧遂寧云平臺,建設遂寧產業大腦,完善數據標準規范,深挖數據應用場景,打造川渝產業數據驅動數字治理標桿。
 
  (五)產教互促工程。堅持把職業教育建在產業鏈、把產業鏈布局在職教院,大力推動區域職業教育中心建設,加快形成教育與產業深度互動的新格局。推進中高職院校項目建設,推動在建高校(校區)盡快投入使用,支持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升格舉辦職業本科學校。抓實中職基礎能力建設和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實施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加快職普融通,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加強各學段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滲透融通,探索開展工匠科普體驗中心、技能開放日、勞模工匠進校園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加快產教融合,大力爭創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精準匹配職業教育資源和產業規劃布局,打造兼具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功能的市域產教聯合體。加快科教融匯,堅持“引科入教”和“引教助科”兩端發力,大力推進“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開放式協同創新,加快科教融匯育人模式創新,鼓勵教師將新科技、新技術、新工藝融入教育教學,將技術革命引入課程實驗,寓教于研,通過技術創新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搭建教學科研融合平臺,促進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加大就業扶持、貧困學生資助力度。
 
  以“遂州英才工程”為統攬,實施“金荷花領軍人才工程”和“川中明珠計劃”,積極引進培育“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爭取入選“天府峨眉計劃”“天府青城計劃”,打造成渝中部地區產業發展人才高地。健全完善柔性引才機制,靈活引進創新人才、創新團隊來遂服務。鼓勵企業建立“飛地智庫”。建立更具競爭力的人才政策體系,加大子女入學、住房保障、薪酬獎勵等方面保障服務力度。
 
  五、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生態圈
 
  (一)優化政策支撐。堅持全市一盤棋,注重因地制宜和特色發展相結合,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相匹配,推動區域均衡協同發展,加快形成市域聯動發展新格局。建立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進一步健全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為核心、以單項政策為重點的“1+N”產業發展支持政策體系,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升級、加快發展動能轉換。推進“財政+金融”聯動,探索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穩定供給機制,鼓勵金融機構改善制造業企業獲得信貸環境,加強企業上市培育,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支持新型工業化建設。鼓勵企業通過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引進戰略投資者,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積極爭取各類母基金落地,著力打造層次豐富、特色鮮明的產業基金群。強化用地保障,全面推行新增工業用地“標準地”供應,探索開展“工業上樓”和新型產業用地供給工作,鼓勵采用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等方式供應產業用地,推行工業項目提前介入和拿地即開工并聯審批的工作機制,加大閑置低效工業用地清理。強化水資源配置,加快建設涪江右岸水資源配置工程等骨干水利工程。高效推進電網建設,加快推進第二座500KV變電站建設。爭取天然氣資源地享受更大用氣量價優惠。強化考評激勵,定期通報各地工業生產、效益、投資和制造業增加值比重等指標數據,加強目標管理和進度督促。
 
  (二)深化改革開放。深化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探索建立跨區域財政協同投入機制,推動設立遂潼一體化發展基金,健全完善統計分算和利益分享機制,積極爭取川渝兩省市給予“成本就低、政策從優”的傾斜支持,推動“一體規劃、成本共擔、利益共享”建設模式在遂潼毗鄰區域起步成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開展科技創新體集群改革,全面推進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數據共享開放機制,推進數據要素創新應用,促進數據價值化。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和現代法人治理,支持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推動國有資本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布局。更好發揮環境容量的引導和把關作用,健全環評服務保障機制,完善污染物總量減排制度,鼓勵將環境資源更多向實力強、技術先進、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企業傾斜。
 
  加快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全方位推進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堅持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開行中歐、中老班列等跨境班列。高質量建設四川自貿試驗區遂寧協同改革先行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等高能級開放平臺,積極申建遂寧保稅物流中心(B型)。推動射洪鋰電產業外經貿提質增效示范項目建設。積極招引落地生產型外貿企業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平臺),夯實外貿發展基礎。深化“雙招雙引”活動,探索“以投帶引”模式,持續招大引強、招新引優。高水平辦好以重點產業為主題的重大展會。
 
  (三)強化組織保障。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和專題研究制度,健全產業發展組織領導和推進機制,由市工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落實“鏈長+鏈主”工作推進機制,一鏈一策,分產業分領域收集、協調、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以“責任制+清單制”推進目標任務落實。合理分配資源要素,通過市級統籌,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產業、優勢區域、優勢項目集中,充分調動各地區積極性。堅決遏制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避免同質化無序競爭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健全各縣(市、區)、市直園區“一把手”抓產業發展工作機制,優化目標管理和高質量發展績效管理,完善結果導向的分區分類分季激勵機制,構建新型工業化統計監測體系,完善產業安全監管體系。鮮明正確用人導向,強化紀律作風建設。加強宣傳引導,營造“抓產業、興產業、強產業”濃厚氛圍。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中共遂寧市委?關于以綠色智造名城為引領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

2023-08-24 來源:高新院 vwcr.cn 點擊:

  中共遂寧市委關于以綠色智造名城為引領
 
  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
 
  (2023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遂寧市第八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通過)
 
  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強調要“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精準發力”,為我們構建富有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堅持以綠色智造名城為引領,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部署的使命所在、責任所系,是加快建設成渝中部現代化建設示范市和鋰電之都的大勢所趨、發展所需。為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共遂寧市委八屆七次全體會議結合市情實際進行了研究,作出如下決定。
 
  一、加快建設服務戰略全局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當前,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我國正加快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邁步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必須把推進工業化向中后期轉型作為遂寧發展的關鍵點、崛起的突破點,加快產業體系優化升級。
 
  (一)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和市第八次黨代會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堅持“1336”總體工作思路,以“產城共興、城鄉共富、區域共進”為著力重點,圍繞“3+3+3”現代工業體系,充分發揮新型工業化的主導作用,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升騰“成渝之星”。
 
  (二)主攻方向。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前瞻部署未來產業,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體支撐。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產業發展的質量、規模和效益,持續做優存量、做強增量、做大體量,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更加注重綠色發展,科學把握發展與減排、短期與長遠、總體與局部的關系,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和產業發展兩手抓,不斷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快建設綠色智造名城。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引領,始終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和科技競爭力,積極服務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更加注重數字化改造、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促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產業融合,加速構筑富有競爭力的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體系。更加注重開放合作,堅定不移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在深度參與成渝地區產業協同中厚植優勢,高質量對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新布局,加快建設成渝中部現代化建設示范市和鋰電之都。
 
  (三)發展目標。到2027年,綠色智造名城建設取得新成效,制造業增加值占比進一步提高,鋰電、能源化工、綠色食品三大千億產業集群建設取得重大成果,產業規模實現翻番。創新發展取得新突破,自主創新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顯著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全省平均增幅,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40%,形成以高新企業、高新技術、高新平臺為支撐的區域創新型經濟發展新格局。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傳統優勢產業技術迭代、市場更新能力明顯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營業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居全省前列,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體系基本形成。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保障更加有力,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服務業發展邁上新臺階,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良性循環產業生態基本形成,“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相融”協同發展格局基本構建。
 
  到2035年,制造強市、農業強市、服務業強市基本建成,更具活力和韌性的產業鏈體系、更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全面形成。三次產業發展能級和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現代化產業體系總體形成,與全國全省同步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建成全國知名的綠色智造名城。
 
  二、構建先進制造業集群梯次培育發展體系
 
  堅持工業當先、制造為重,按照“集聚集群集約化”思路,持續推動優勢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加快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助力成渝地區中部加速崛起。
 
  (一)實施“千億產業集群培育行動”。聚力建體系、育集群、強主體,推動鋰電、能源化工、綠色食品產業加速鍛造頭部供應鏈、主段產業鏈、高端價值鏈,構筑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力。
 
  ——鋰電產業。圍繞推動鋰電產業從“規模領先”向“技術領跑”轉變,按照“三園一區、全域配套”產業格局,加快推進全省首批特色優勢產業試點,建設全國一流、全球領先的關鍵鋰材料集散地、電池產品制造新高地,打造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條的千億級鋰電產業集群,助力四川打造世界級鋰電產業基地。重點強化區域鋰礦資源合作,提升高性能基礎鋰鹽供應能力,提檔升級正負極材料產能水平,加速擴展高性能隔膜、銅箔以及復合集流體等組件材料,加快補齊電解液以及液態、固態電解質材料,延伸電池終端產品及其系統集成產業鏈條,發展廢舊電池綜合回收利用產業,謀劃布局電池材料新賽道。
 
  ——能源化工產業。圍繞推動能源化工產業從“資源開采”向“精細開發”轉變,加快建設全省綠色油氣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構建“能源開采、儲氣調峰、就地轉化”綜合利用體系,加快建成結構優化、技術先進、鏈條完整的“東方氣都”。重點推動天然氣、石油煉化及精細化工、鹽化工縱向延鏈、橫向耦合,推進油氣化工融合循環發展。依托天然氣主產地優勢,大力發展天然氣制合成氣等產業及下游精細化工產業,積極發展天然氣儲氣調峰、天然氣發電、天然氣制氫,持續提高天然氣清潔能源應用規模。
 
  ——綠色食品產業。圍繞推動綠色食品產業從“生產導向”向“品牌導向”轉變,持續推進綠色食品產業品牌塑造、品牌整合、品牌營銷、品牌提升,做強“中國肉類罐頭之都”“中國白酒之鄉”。重點抓好白酒飲料行業多樣化發展,擴大市場占有率,加速建成全國優質白酒產區。推動建設集原料供應、冷鏈物流、檢驗檢測、副產物綜合利用等為一體的特色預制食品產業園,以產區優勢及產業優勢率先搶跑預制食品產業賽道。積極拓展功能性食品、寵物食品等新領域。依托渝遂綿優質蔬菜產業帶、六大特色產業帶,加快建設一批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優質、專用、高產加工原料供給基地。
 
  (二)實施“百億產業提速倍增行動”。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拓優勢、挖潛能、育動能,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特色化發展、裝備制造產業高端化發展、智能家居產業智能化發展。
 
  ——電子信息產業。聚焦打造西部地區最大的印制電路板制造基地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大力推動電子電路、集成電路、半導體照明等特色優勢領域提能級、增活力、強后勁,重點發展汽車電子、能源電子、新型顯示、5G、傳感器、存儲、超高清、智能終端等新興領域。加快布局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衛星網絡、6G、智能駕駛等未來產業。
 
  ——裝備制造產業。聚焦建設全省重要的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泛電子和新能源電池生產裝備,做強印刷包裝、數控機床等自動化專用設備,促進工程機械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智慧農業機械,培育發展太陽能、氫能等新能源裝置及裝置組件生產設備,布局發展適老適幼器材。
 
  ——智能家居產業。聚焦居家出入智能安防,鞏固發展新型鋼質門和木門產業,加快建成集設計研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智能家居產業鏈。重點提升門窗、鎖具、家具、家紡等產業發展水平,大力發展智能門鎖、感應門窗、品牌家紡、智能照明等特色產品。引進家用自動設備和家用機器人企業,培育發展家用除塵清潔、清洗、消殺菌等智能設備。
 
  (三)實施“新興產業擴量增效行動”。著力產業集聚、轉型升級重點,加快推動現有產業新興化、新興技術產業化。
 
  ——生物醫藥產業。緊扣打造成渝中部地區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重點推動中藥連片種植和中藥材深加工有機銜接。積極培育生物疫苗、靶向藥等前端產業,發展高端原料藥、醫藥中間體、制劑藥、醫療器械等產業。大力發展動物醫藥,加快布局寵物醫藥等新領域。
 
  ——先進材料產業。緊扣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優勢產品,重點推動化工材料、鋼鐵和有色金屬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建筑材料等高端化發展,延伸全市重點產業的上游材料。積極引進新型顯示材料、先進半導體材料、柔性電子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高性能功能高分子復合材料、納米材料等高值化產業,打造前延后拓、協作配套的特色先進材料產業集群。
 
  ——節能環保產業。緊扣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油煙凈化設備制造基地,重點發展智能化、高效能的工業及民用油煙塵回收處理設備制造產業,推動節能環保裝備產業規模化發展。不斷聚集和培育發展大氣污染治理設備、固體廢物處理設備產業,加強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綜合利用,打造川渝特色節能環保產業集群。
 
  把握全球科技和產業發展新趨勢,面向產業技術前沿和新興市場需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選擇市場前景好、資源消耗低、帶動能力強、競爭優勢大、經濟效益好的領域,謀劃布局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培育和發展未來產業,開辟發展新領域、搶占制勝新賽道,不斷塑造遂寧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三、推動三次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一)現代農業全鏈條升級。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把鄉村振興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堅持“糧豬安天下”,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更好扛起糧食、生豬、油料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責任。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加強良種和良田的配套,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全域建設高標準農田,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全力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遂寧樣板區。按照“成片成帶成規模”思路,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進現代農業全生態化布局、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動,提高農產品商品轉化率和食品加工率,促進農業生產供應鏈、精深加工鏈、品牌價值鏈“三鏈同構”,按照“一縣一品”“一縣一特色”要求,培育一批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提升“3+3+3”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大力發展糧油、柑橘、菌菜、藥材、畜禽、水產等六大特色優勢產業,做好“土特產”大文章。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推進“五良”融合產業宜機化改造。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綜合農事服務,積極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建立健全聯農帶農益農機制,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挖掘農業多元價值,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
 
  (二)新型工業全方位協同。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服務型制造,積極爭取“兩業融合”試點,以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創意設計、金融服務、現代物流服務為重點,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和功能區,開展研發設計、檢測檢驗等業務,分行業分領域探索融合發展路徑。推進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創新,支持運輸成本較高的大中型工業企業成立專門的物流、運輸、倉儲公司。推進農業生產和工業制造協同發展,鼓勵工業企業發展技術支持和設備監理、保養、維修、改造、備品備件等專業化、定制化服務,提高農業生產設備運行質量。積極開發以工業遺產為載體的研學旅游精品線路,加快探索工業文化旅游新模式。
 
  (三)現代服務業全業態拓展。聚焦現代物流、數字經濟、文化旅游三大產業,以數字化、融合化、品質化、綠色化為方向,加快構建發展動能強勁、業態結構高端、區域特色鮮明、輻射功能強大的現代服務業新體系。持續推進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健全高效多式聯運物流體系,積極發展智慧物流,提升現代物流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水平。支持市河東新區加快建設國家級數字經濟產業園,建立數字經濟研究院,構建數字產業生態圈。圍繞建設養心文旅名城、區域文旅康體中心,以創建和提升天府旅游名縣、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統攬,整合培育、打造提升一批特色鮮明的文旅項目、標志性旅游景區。實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爭創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支持井鹽遺址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促進文化旅游與影視產業融合發展,聚力打造全省影視產業副中心。實施“金融+制造”工程,發展金融科技,支持建設期貨交割倉庫。實施消費提質擴容行動,推進商圈提檔升級,培育定制、智能、沉浸式新型消費,創新消費場景,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優化農村消費環境,釋放農村市場消費潛力。
 
  四、以重點工程提升產業發展支撐能力
 
  (一)園區升級工程。堅持把產業園區作為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大力推進產業園區全面升級,打造各具特色、主業鮮明、業態互補的園區融合發展體系,構建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產業鏈、一條鏈就是一個園的產業融合發展生態圈。堅持特色化、專業化、集約化、市場化發展方向,加快建設遂潼涪江創新產業園區和四川綠色油氣化工產業園、四川沱牌綠色生態食品產業園、遂甘園區(天齊綠色低碳產業園)等“1+3”特色優勢產業園區,加強專業化工園區建設,促進特色優勢產業園區從單一生產型向復合功能型轉變。實施園區“企業滿園提質”行動,加強批而未供土地和閑置土地處置,健全低效工業用地和廠房再開發利用機制,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綠色化改造,切實提升園區發展質效。推動產城融合發展,高標準完善園區生產基礎、物流配套、生活配套及產教融合等設施。鼓勵發展特色“飛地園區”。開放特色園區應用場景,加快新型標準廠房、信息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智能電網(分布式光伏發電)、儲能電(氣)站、“三廢”零排放處理等新設施、新網絡、新平臺、新終端建設和應用。持續理順管理體制,促進產業園區更加突出規劃建設、經濟發展、開放合作、項目建設的主責主業。
 
  推動遂寧經開區提檔升級。支持遂寧高新區爭創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四川射洪經開區爭創國家級經開區。梯次推進國家級、省級和市縣級現代農業(林業)園區建設,將園區打造成鄉村振興示范區、農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農村改革試驗區、精致農業樣板區,爭創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高質量運營“仁里水鄉”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支持打造觀音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二)主體培育工程。堅持把市場主體作為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突出內培外引、量質并舉,加快構建市場主體梯度培育格局。大力實施“轉企升規”“貢嘎培優”“雁陣培育”行動計劃,加快成長壯大一批百億級企業。積極構建優質中小企業培育梯隊,發展一批產業鏈領航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形成“龍頭領軍企業+優勢骨干企業+快速成長企業”雁陣群。堅持培優企業與做強產業相結合,支持龍頭企業主導、中小企業參與共建產業鏈供應鏈,提升鏈式協同水平,加快培育龍頭骨干“鏈主”企業、打造“鏈核”企業、引進完善配套“鏈輔”企業。實施“建筑強企”培育行動。加快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培育一批品牌示范企業。引導企業長期穩健經營,推進企業治理現代化。鼓勵三次產業市場主體跨界融合、縱深融通,促進市場活力不斷迸發、成長空間不斷拓展。
 
  堅決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加快推動“成渝之星法務區”建設。實施精準化服務監管,完善市場主體數據庫。充分發揮各類平臺作用,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更加包容和更具柔性的監管方式,全面提高線下“一窗綜辦”和線上“一網通辦”水平,探索開展“免申即享”。推進建設項目“多合一”改革,簡化審批程序、壓縮投資項目審批時限。加快構建全時在線、渠道多元的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優化線上線下融合高效服務,探索電水氣網等市政公用服務信息共享、聯合辦理。完善拖欠賬款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制,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涉企收費專項整治。推進信用體系建設。
 
  (三)創新賦能工程。堅持把創新作為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以科技創新為產業蓄勢賦能。深入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行動,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增強創新主體核心競爭力,擴大企業創新決策話語權,支持企業參與制定、修訂相關產業標準、重大技術創新計劃和規劃。深入實施創新型領軍企業頂天立地、高新技術企業擴容倍增、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三大行動”,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參與實施市校戰略合作“揭榜掛帥”項目。
 
  堅持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資源,全面提升重慶大學鋰電及新材料遂寧研究院、四川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遂寧分中心等現有平臺研發及成果轉移轉化能力,加快培育建設天齊鋰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一批國省級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推動遂寧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建成突破型、引領型創新平臺。完善技術交易市場體系,推動科技成果就近轉化應用。積極融入成渝中部地區科創大走廊、川渝毗鄰地區融合創新發展帶建設,打造涪江流域科技創新走廊,建設遂潼一體化科技創新中心。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
 
  (四)綠色智造工程。堅持把綠色智造作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全面提升產業發展含“綠”量、含“智”量。推動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樹立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等理念,推進產業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提高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生產體系。推進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支持創建綠色園區、綠色工廠。鼓勵企業對工業產品開展“碳足跡”認證,推動“碳足跡”標識國內國際互認。開展先進綠色低碳建筑技術示范應用,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推進農業、服務業減碳降耗,深入實施“電動四川”行動計劃,支持綠氫產業發展。
 
  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與三次產業深度融合,提高數字技術對產業發展的滲透性和覆蓋性。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能源、環保等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硬件支持。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推進關鍵環節和關鍵工序智能制造單元、裝備智能化升級,培育打造一批智能制造優秀場景。推動重點產業園區“5G+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培育打造一批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支持射洪建設鋰電產業數字平臺。依托智慧遂寧云平臺,建設遂寧產業大腦,完善數據標準規范,深挖數據應用場景,打造川渝產業數據驅動數字治理標桿。
 
  (五)產教互促工程。堅持把職業教育建在產業鏈、把產業鏈布局在職教院,大力推動區域職業教育中心建設,加快形成教育與產業深度互動的新格局。推進中高職院校項目建設,推動在建高校(校區)盡快投入使用,支持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升格舉辦職業本科學校。抓實中職基礎能力建設和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實施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加快職普融通,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加強各學段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滲透融通,探索開展工匠科普體驗中心、技能開放日、勞模工匠進校園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加快產教融合,大力爭創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精準匹配職業教育資源和產業規劃布局,打造兼具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功能的市域產教聯合體。加快科教融匯,堅持“引科入教”和“引教助科”兩端發力,大力推進“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開放式協同創新,加快科教融匯育人模式創新,鼓勵教師將新科技、新技術、新工藝融入教育教學,將技術革命引入課程實驗,寓教于研,通過技術創新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搭建教學科研融合平臺,促進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加大就業扶持、貧困學生資助力度。
 
  以“遂州英才工程”為統攬,實施“金荷花領軍人才工程”和“川中明珠計劃”,積極引進培育“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爭取入選“天府峨眉計劃”“天府青城計劃”,打造成渝中部地區產業發展人才高地。健全完善柔性引才機制,靈活引進創新人才、創新團隊來遂服務。鼓勵企業建立“飛地智庫”。建立更具競爭力的人才政策體系,加大子女入學、住房保障、薪酬獎勵等方面保障服務力度。
 
  五、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生態圈
 
  (一)優化政策支撐。堅持全市一盤棋,注重因地制宜和特色發展相結合,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相匹配,推動區域均衡協同發展,加快形成市域聯動發展新格局。建立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進一步健全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為核心、以單項政策為重點的“1+N”產業發展支持政策體系,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升級、加快發展動能轉換。推進“財政+金融”聯動,探索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穩定供給機制,鼓勵金融機構改善制造業企業獲得信貸環境,加強企業上市培育,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支持新型工業化建設。鼓勵企業通過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引進戰略投資者,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積極爭取各類母基金落地,著力打造層次豐富、特色鮮明的產業基金群。強化用地保障,全面推行新增工業用地“標準地”供應,探索開展“工業上樓”和新型產業用地供給工作,鼓勵采用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等方式供應產業用地,推行工業項目提前介入和拿地即開工并聯審批的工作機制,加大閑置低效工業用地清理。強化水資源配置,加快建設涪江右岸水資源配置工程等骨干水利工程。高效推進電網建設,加快推進第二座500KV變電站建設。爭取天然氣資源地享受更大用氣量價優惠。強化考評激勵,定期通報各地工業生產、效益、投資和制造業增加值比重等指標數據,加強目標管理和進度督促。
 
  (二)深化改革開放。深化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探索建立跨區域財政協同投入機制,推動設立遂潼一體化發展基金,健全完善統計分算和利益分享機制,積極爭取川渝兩省市給予“成本就低、政策從優”的傾斜支持,推動“一體規劃、成本共擔、利益共享”建設模式在遂潼毗鄰區域起步成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開展科技創新體集群改革,全面推進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數據共享開放機制,推進數據要素創新應用,促進數據價值化。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和現代法人治理,支持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推動國有資本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布局。更好發揮環境容量的引導和把關作用,健全環評服務保障機制,完善污染物總量減排制度,鼓勵將環境資源更多向實力強、技術先進、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企業傾斜。
 
  加快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全方位推進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堅持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開行中歐、中老班列等跨境班列。高質量建設四川自貿試驗區遂寧協同改革先行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等高能級開放平臺,積極申建遂寧保稅物流中心(B型)。推動射洪鋰電產業外經貿提質增效示范項目建設。積極招引落地生產型外貿企業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平臺),夯實外貿發展基礎。深化“雙招雙引”活動,探索“以投帶引”模式,持續招大引強、招新引優。高水平辦好以重點產業為主題的重大展會。
 
  (三)強化組織保障。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和專題研究制度,健全產業發展組織領導和推進機制,由市工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落實“鏈長+鏈主”工作推進機制,一鏈一策,分產業分領域收集、協調、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以“責任制+清單制”推進目標任務落實。合理分配資源要素,通過市級統籌,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產業、優勢區域、優勢項目集中,充分調動各地區積極性。堅決遏制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避免同質化無序競爭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健全各縣(市、區)、市直園區“一把手”抓產業發展工作機制,優化目標管理和高質量發展績效管理,完善結果導向的分區分類分季激勵機制,構建新型工業化統計監測體系,完善產業安全監管體系。鮮明正確用人導向,強化紀律作風建設。加強宣傳引導,營造“抓產業、興產業、強產業”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