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政策及新聞
- 光伏產業政策
- 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政策
- 自貿區政策
- 區域經濟政策
- 一帶一路政策
- 縣域經濟政策
- 智慧城市政策
- 創新基金政策
- 京津冀規劃政策
- 國家高新區政策
- 火炬計劃項目政策
- 高新技術企業政策
- 科技企業孵化器政策
- 創新型產業集群政策
寧波市“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
寧波市委關于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全文發布(bu)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1-06 點擊:次
中共寧波市委關于制定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015年12月25日中國共產黨寧波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通過)
(2015年12月25日中國共產黨寧波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寧波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精神,緊密結合寧波實際,研究了“十三五”時期我市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就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如下建議。
一、“十三五”時期寧波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
1.“十三五”時期發展的現實基礎。“十二五”期間,我市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要求,深入實施“六個加快”戰略和“雙驅動四治理”決策部署,扎實推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較好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為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打下了堅實基礎。始終堅持以改革創新統領全局,持續加大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力度,經濟保持穩定增長,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0萬元人民幣,邁入高收入地區行列,寧波杭州灣產業集聚區和梅山物流產業集聚區建設成效明顯,新材料科技城、國際海洋生態科技城等重大創新平臺啟動建設。始終堅持以擴大開放促進發展,深入實施城市國際化行動,積極謀劃港口經濟圈建設,全方位擴大對內對外合作交流,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吞吐量超過2000萬標箱,自營進出口總額突破1000億美元。始終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進法治寧波、平安寧波、美麗寧波建設,扎實開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著力提升城鄉品質,城市軌道交通進入網絡化運營,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全國領先,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1.81︰1,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連續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不斷加強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黨風政風明顯改善。這些都為我市今后發展進一步創造了條件。
2.“十三五”時期發展的時代背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突破,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開放全面深化,創新驅動日益凸現,區域發展更趨協同,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在“十三五”發展的新背景下,我市既面臨加快產業技術變革、構筑“一帶一路”戰略支點、統籌寧波都市區建設等重大歷史機遇,又面臨著不少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素質性矛盾,保持穩定增長動力不夠足、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環境承載壓力比較大,經濟社會領域潛在風險較多,公共服務和民生保障存在一些短板,加快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緊迫。我們必須以重任在肩的責任意識和倍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揚鞭自礪、奮發有為,在創新中打造發展新引擎,在轉型中爭創發展新優勢。
3.“十三五”時期發展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省委“八八戰略”,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按照躋身全國大城市第一方隊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好示范區”的要求,緊扣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這一中心,深入實施“六個加快”和“雙驅動四治理”戰略決策,持續推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行動計劃,著力建設創新型城市,著力打造港口經濟圈,著力構建寧波都市區,著力提升國際化水平,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面建成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打下堅實基礎。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在實際工作中必須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進一步把握以下基本要求:
必須打好轉型升級攻堅戰。加快轉型升級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的根本出路。要完善促進創業創新的體制機制,鼓勵和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實施現代產業培育工程,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著力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產率,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發展方式。
必須把港口最大資源與開放最大優勢結合起來。發揮港口和開放帶動作用,是我市再創發展新優勢的關鍵所在。要堅持在更高起點上放大港口、開放的聯動效應,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深化拓展經貿、人文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交流,增強港口經濟圈的輻射帶動能力,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全面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
必須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功能是我市實現區域經濟中心向區域中心城市轉變的關鍵之舉。要順應都市區發展規律,大力實施城市功能提升工程,強化科技創新、國際貿易、航運服務等功能,切實增強城市對高端要素的集聚輻射能力。
必須堅持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良好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是我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要統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構建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著力建設美麗寧波,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
必須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最終目的。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4.“十三五”時期發展的主要目標。到2020年,確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面建成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打下堅實基礎,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努力建設更具創新能力的經濟強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力爭提前實現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區域創新創業體系更趨完善,主要創新發展指標躍上新臺階,進入全國創新型城市和人才強市行列。產業邁向中高端,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實效明顯,制造業水平進一步提升,服務業比重進一步上升,農業現代化取得新進展,新產業新業態形成規模,以技術、品牌、綠色為核心的經濟競爭力基本形成。改革開放取得新成效,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開放型經濟新優勢進一步確立,建成一批開放大平臺。
———基本形成更具國際影響力的港口經濟圈和制造業創新中心、經貿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務中心。寧波舟山港國際樞紐功能顯著增強,配置全球資源要素的能力大幅提升,覆蓋長三角、輻射長江經濟帶、服務“一帶一路”的港口經濟圈帶動作用進一步顯現。《中國制造2025寧波行動綱要》加快實施,制造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制造大市”加快向“智造強市”轉型。對外經貿合作質量明顯提高,大宗商品交易和跨境電子商務的帶動作用更加明顯,投資貿易便利化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形成經貿合作交流新優勢。智慧物流、航運交易、航運金融、航運保險、船舶綜合服務等能力進一步提升,國內外航運高端資源加快集聚,港口后服務業加快發展,港航物流服務體系更趨完善。
———基本形成更具集聚輻射能力的寧波都市區。都市區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建立,現代化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寧波對周邊地區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創新發展、高端服務功能不斷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大幅提高。市域統籌發展體制進一步完善,城市空間布局更加優化,戶籍人口城市化率加快提高。美麗縣城、特色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展現獨特風貌,成為全國城鄉統籌發展示范城市。
———爭創更高品質的民生幸福城市。就業更加充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更加公平完善,公共交通出行更為高效便捷。居民健康水平不斷提升,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城鄉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低保水平逐年提高,低收入群眾收入較快增長,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
———基本建成特色鮮明的文化強市。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東亞文化之都影響力不斷增強,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文化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明顯。
———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扎實推進,循環經濟體系基本確立,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黑臭河和地表水劣Ⅴ類水質斷面全面消除,PM2.5濃度明顯下降,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區域進一步擴大,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使寧波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凈、景更美。
———基本形成更加完善的治理體系。率先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地方法規體系更趨完善,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進一步推進,社會誠信體系更加健全,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城鄉居民的各項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依法保障。社會治理創新體系建立健全,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信息化支撐能力不斷增強。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
二、推進創新發展,增強經濟轉型升級新動力
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制度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1.完善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創業寧波引領計劃,壯大創新型初創企業、高成長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形成創新利益共同體,建設一批產業技術研究院。圍繞國家重大產業布局和我市產業鏈攀升需求,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建設重大創新平臺。全力推進新材料科技城和國際海洋生態科技城建設,支持中科院寧波材料所、中國兵科院寧波分院等國家級平臺做大做強。統籌優化高水平大學布局,充分發揮高校對創新發展的引領作用。提升國家高新區發展水平,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支持科技、產業基礎較好的縣市建設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主動對接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積極引進高水平研發機構和技術資源。培育壯大科技服務市場主體,完善技術市場體系,加快寧波科技大市場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創新財政科技資金分配機制,建立完善科技金融體系,大力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和科技信貸融資,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創新創業活動。全面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復制推廣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深化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鼓勵推動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員服務企業,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
2.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著力培育支撐寧波未來發展的大產業。深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集中力量做大做強高端裝備、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港航物流服務、生命健康五大產業,進一步提升綠色石化、智能家電、時尚紡織服裝等優勢制造業,著力在文化創意、金融、旅游、海洋高技術、新能源汽車、通航產業等重點領域形成一批新增長點。加快培育各類特色小鎮,形成產業特色明顯、創新要素集聚的新載體。創新產業引導扶持政策,放大產業基金的引導帶動效應。
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制造業創新中心。爭取“中國制造2025”示范城市試點,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生產方式和組織模式創新,提高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推廣智能制造、協同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實施工業強基工程,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全面提高企業裝備水平。優化工業發展布局,改造提升工業集聚區,建設一批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推動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變。鼓勵龍頭企業強化產業鏈整合,加快向系統集成服務商轉型。健全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推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更多隱形冠軍。
創新發展服務經濟。做精做強生產性服務業,增強工業設計、現代金融、信息服務和電子商務的國際競爭力。建設特色工業設計園區,推動工業設計產業化。依托寧波電商城和電商經濟創新區,建設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適應消費升級新趨勢,擴大服務消費,推動健康休閑、教育文化等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推進流通現代化,促進傳統商貿服務業轉型升級。實施社區鄰里中心建設計劃,建設“月光經濟”夜市街區。依托豐富的山湖海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優勢,發展山地旅游、湖泊旅游、海洋旅游、都市文化旅游,推進東錢湖旅游度假區、天一閣·月湖景區、雪竇山風景名勝區、四明山生態旅游區、三江口濱江休閑區等重點特色旅游區塊建設,建成國內一流的休閑旅游目的地。實施千億旅游投資工程和兩千億旅游消費工程,推進華強中華復興文化園、華僑城歡樂港灣、象山影視城等重大項目建設,全面提升景區品質,打響“香約寧波”品牌。進一步深化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優化服務業發展環境。積極吸引國內外大型服務機構落戶寧波,鼓勵服務業企業兼并重組,強化服務業標準化和品牌化建設,推動服務業企業提質增效、做強做大。
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全面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主導產業集聚區和綠色都市農業示范區建設,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快發展綠色都市農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農產品物流和休閑農業,建設農業全產業鏈。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加快建立農業擔保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全面建成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提高農民素質。健全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提升現代種業發展水平。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推進農業信息化。
加快發展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貫徹網絡強國戰略,實施寧波“互聯網+”行動計劃,建設互聯網創新平臺,加快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新興產業融合發展。實施大數據戰略,加快城市大數據中心建設,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加快發展信息經濟。優化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空間,推動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打造眾創之城。
3.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四張清單”動態調整機制,優化行政審批制度,提升政務服務網功能。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完善政府性債務管理和防范化解債務風險體系,合理劃分市區兩級財權、事權和支出責任,加大財政專項資金統籌使用力度。深化信用寧波建設,建立全社會信用等基礎數據統一平臺,完善聯合懲戒機制,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堅持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探索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優化重組,提高國有資本投資效益。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非國有資本參與國企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動國企改制上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企業薪酬分配體系和內部用人體制機制。
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全面放開競爭性行業和壟斷行業競爭性業務,消除民間資本進入的各種隱性壁壘。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大力培育新生代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隊伍,提升企業家隊伍素質。鼓勵民營企業開展兼并重組,盤活存量資產。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推進金融創新發展。以金融生態示范區建設為引領,推動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和創新發展,打造“一帶一路”海洋金融創新服務中心和特色財富管理中心,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積極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做大做強,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新型金融業態,發展民營銀行。開展普惠金融綜合示范區建設,完善普惠金融組織服務體系,實現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創建國家保險創新綜合示范區,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完善巨災保險制度。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構建金融風險防范體系,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三、推進協調發展,構建港口經濟圈和寧波都市區聯動融合新格局
堅持港口經濟圈與寧波都市區互促共進,統籌推進區域協調、城鄉一體、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軍民融合發展,實現整個城市高水平均衡發展和整體資源要素的高效利用。
1.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港口經濟圈。構建“一帶一路”戰略支點。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港口的資本經營合作,建立國際港口聯盟。加強與中東歐、東南亞等國家在裝備制造、能源資源、海洋經濟等領域的經貿產業合作,重點推進中意(寧波)生態園、中東歐(寧波)產業園及境外產業合作園建設。促進與長江中上游和中西部地區合作交流,積極協同建設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不斷提高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水平。
建設以全球一流現代化樞紐港為重點的綜合交通體系。支持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發展,協同推進重點港區開發、港口集疏運基礎設施建設、海事航運服務和口岸監管,提升港口綜合競爭力。加強與國家綜合運輸通道的銜接,形成沿海南北、沿江東西、甬昆西南三大通道。推進甬金鐵路、甬舟鐵路建設,謀劃推進滬甬跨海鐵路、滬甬城際、杭甬城際以及甬溫沿海高鐵項目,完善寧波鐵路樞紐。加快建設甬臺溫高速復線、杭甬高速復線。完成櫟社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拓展國際客貨運和全貨機新航線,建設全國重要干線機場。創建國家海鐵聯運綜合試驗區,積極推進多式聯運發展,拓展內陸無水港,加快建設寧波—華東地區集裝箱海鐵聯運通道和“甬新歐”貿易物流線。
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港航物流服務中心。積極開展全國示范物流園區創建工作,統籌港口物流園區功能布局,大力發展保稅物流、冷鏈物流、智慧物流等新型物流模式,拓展國際中轉配送、流通加工等功能,健全港航物流供應鏈管理服務體系。加快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建設,做大做強液體化工、塑料、鐵礦石等交易品種,建設一批儲運基地和交割倉,積極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大宗商品和能源貿易,建成華東地區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多商品定價中心和交易中心。以寧波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寧波航運交易所、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船級社、甬易第三方支付平臺等為載體,集聚航運資源要素,豐富完善“海上絲綢之路”指數體系,提升航運金融、航運人才、船舶交易等服務水平。引進和扶持船舶補給、海事仲裁、海員培訓等服務機構,打造國際海事服務基地。
推動海洋經濟與灣區經濟聯動發展。加快海洋經濟核心示范區建設,加大海洋經濟產業基金引導力度,打造海工裝備及高端船舶等海洋特色產業基地,發展海洋智能制造、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應用材料等新興產業。建設海洋牧場、現代水產種業、現代漁業園區和示范基地,提升發展遠洋漁業和休閑漁業。加強寧波海洋研究與教育機構建設,構筑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技創新基地。統籌推進杭州灣、三門灣、象山港保護與開發建設,推進美麗海島建設,實現海港、海灣、海島“三海聯動”。加強灣區基礎設施互聯、海域環境共治、沿灣產業提升和灣區新城建設,打造陸海統籌發展的戰略支點、港產城融合的戰略基地和海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加快形成全省一流的灣區經濟發展新格局。
2.推動寧波都市區發展。深化落實寧波都市區規劃。推進寧波與舟山協調發展,擴大與臺州、紹興、嘉興等周邊城市的合作,建立健全都市區協調發展機制,推動創業創新互促共進、交通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協同共保。推進協同創新平臺共建,促進區域科技人才資源共享,實現都市區產業合理分布和資源優化配置。鞏固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推動各類公共交通“零距離換乘”,構筑以寧波為中心的“一小時”都市區交通圈,促進都市區內部通勤一體化。加強能源、通訊、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探索電信、金融服務同城化。建設跨區域教育共同體、醫療聯合體,推進公園卡、交通卡、醫保卡等一體化。
加快推進市域統籌發展。按照全市“一張圖、一盤棋”的要求,實施市域統籌規劃,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推進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環境功能區劃等“多規融合”。依托城市軌道交通和城際鐵路建設,加強緊湊型多功能組團和城鎮的規劃建設,完善市域城鎮體系。積極推進東部新城、姚江新城、空港新區等重大區塊建設,著力增強中心城區集聚輻射功能。推進余姚、慈溪和寧波杭州灣新區聯動發展,優化整合空間布局和資源要素,打造寧波都市區副中心。加大奉化、寧海、象山統籌力度,增強區域綜合承載能力和建設品位,提升生態經濟和海洋經濟發展水平。調整優化行政區劃,改革完善市與縣(市)區的建設管理機制,理順市級功能區與行政區體制關系。實施四明山生態經濟區建設提升工程,加快四明山區域發展步伐。
3.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全面提升城鄉品質。牢固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切實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實施中心城區品質提升工程,抓好“三江六岸”核心景觀系統建設,加快中山路綜合整治和重點區塊開發,推進城市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促進城市有機更新。大力實施美麗縣城創建專項規劃,推進衛星城和中心鎮改革發展。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統籌優化農村布局規劃,改進農民改善型住房建設方式,加強農村自然風貌、傳統建筑和農俗文化保護,充分展現浙東民居特色。加大城鄉綠道、郊野公園建設力度,提高綠色休閑水平。加強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和名人故居保護利用,傳承歷史文脈。深入推進“三改一拆”,建立依法治違長效機制,基本實現縣縣無違建,建成基本無違建市。
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提高戶籍人口城市化率。穩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賦予抵押、擔保、流轉、轉讓等權能,建立健全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完善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機制,促進城鄉市場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相融合。推進城鄉公路、供水、供電、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增強城市對農村的反哺能力、帶動能力,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4.同步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成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2號線二期、3號線一期、4號線、5號線一期,積極推進中心城區至各縣(市)城際鐵路建設,基本形成覆蓋市域的城際鐵路網。實施國省道提升工程,推進中心城區快速路工程和跨江橋梁工程建設,完善城市組團通道。創建國家公交都市,構建以軌道交通和中運量公交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車為補充、公共自行車為延伸的“四位一體”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基本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導地位。完善三江口核心區慢行交通設施,構建與公共交通無縫銜接、安全便捷的慢行系統。實施地下空間與綜合管廊建設,促進地上地下空間的高效利用。推進特高壓電網、天然氣主干管網建設,啟動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規劃和建設,保障居民用電用氣需求。加強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加大引調水力度,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強化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推進雨污分流及再生水利用。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甬江、姚江、奉化江治理和城市內澇防治,提高城市防洪防澇能力。
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推動信息技術和城市發展全面深度融合,確保智慧城市建設繼續走在前列。深入開展“三網融合”建設,加快構筑智能化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推動互聯網出口帶寬提速提質,鼓勵企業和園區開通國際出口直連業務,實現重點公共場所免費無線網絡全覆蓋。積極打造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加快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和開放應用,實現政務流程優化和業務協同。深入推進健康、交通、教育、社會保障、社會治理等智慧應用系統建設,打造普惠化的智慧民生服務體系。
加強城市長效綜合管理。推進執法體制改革,構建權責明晰、服務為先、管理優化、執法規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體制。加快執法重心和執法力量下移,堅持依法、規范、文明執法。創新完善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機制,加強源頭化解、前端管控和事前防范,實現城市管理常態化、全覆蓋。深入實施交通擁堵治理工程,完善城市交通管理。
5.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加強先進文化引領。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工作,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深入實施“崇德甬城、愛心寧波”品牌工程,弘揚“誠信、務實、開放、創新”的寧波精神和鄉賢文化,開展“寧波好人”“最美寧波人”和道德模范宣傳,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建設全域化更高水平文明之城。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健全社會輿情引導機制,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大力傳播網上正能量。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統籌重大文化設施建設,建成一批標志性公共文化平臺。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均衡覆蓋,提升鄉風文明。加強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推進更多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向社會開放,完善“十五分鐘文化活動圈”。進一步辦好市民文化藝術節,深入開展“書香寧波”全民閱讀活動。
加強優秀文化產品創作生產。以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和文化精品工程為抓手,創作一批深受群眾歡迎的精品力作。鼓勵原創和藝術創新,推動影視劇、舞臺劇、廣播劇等精品生產,大力扶持文學、戲劇、音樂、美術、書法等優勢文藝門類。加強城市歷史文化挖掘保護,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申遺。支持檔案史志事業發展,實施地域文化研究出版工程。開發網絡文化產品,引導網絡文化發展。創新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機制,扶持具有競爭優勢的文藝團體,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藝精品創作生產。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和引進文化名家、優秀復合型文化人才,激發文化人才創作活力。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優化文化產業結構,推動文化用品制造業、文化創意設計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現代傳媒業、影視制作業、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和文化會展業等新興產業,培育骨干文化企業和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實施“文化+”行動計劃,推進文化與制造、金融、科技、旅游、特色農業深度融合,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加強文化產業示范園區規劃建設,著力提高寧波影視文化產業區、外灘創意時尚街區、環月湖歷史文化街區發展水平。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辦好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搭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國家文化金融合作試驗區等平臺,推動文化“走出去”。培育地方特色文化,擴大文化消費,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6.推動軍民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發揮軍民結合產業基地的引領示范作用,開展軍民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打造軍民融合技術轉移基地,推動軍民兩用技術雙向轉化。充分發揮軍民結合產業基地的引領示范作用,促進新材料、航空航天、高技術船舶等軍民結合產業集聚和規模化發展。加大重點軍工企業的引進力度,積極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國防科研生產,鼓勵企業參與軍民兩用技術和產品研發。
加強國防動員體系和能力建設,深入開展雙擁模范城(縣)創建活動,提高全社會國防意識。
四、推進綠色發展,展現美麗寧波新面貌
堅持綠色富市、綠色惠民,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領域和全過程,大力實施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創建行動,全面建設生態宜居、山海宜游之城。
1.大力推進低碳循環發展。開展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力爭在2018年達到碳排放峰值。推進循環經濟試點市建設,加強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化改造,推行全產業鏈循環經濟模式,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大重污染高耗能行業整治,堅決淘汰落后產能,鼓勵企業進行工藝技術裝備的清潔更新,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林下經濟、生態旅游等產業,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優勢。
2.加強資源節約高效利用。深入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落實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開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低碳行動和重點產業能效提升行動。推進交通運輸低碳發展,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完善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全面推進建筑節能。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嚴格土地利用規劃管控和用途管制,有效盤活存量土地,統籌低丘緩坡、灘涂資源的綜合利用,實現建設用地減量增長。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礦產資源高效利用。
3.持續推進環境治理。深入開展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加大“五水共治”力度,加強重點流域河道綜合整治,深化農村“千里清水河道”工程,推動城鎮截污納管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積極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擴大禁燃區范圍,大力推進工業廢氣、車船尾氣、餐飲油煙、秸稈焚燒和建筑揚塵“五氣共治”,全面提升大氣環境質量。開展土壤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推進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綜合防治,強化農田土壤重點污染區的治理和修復,確保全市耕地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完善垃圾分類管理體系,推進農村廢棄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廚垃圾等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生態循環畜牧業發展。
4.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功能區布局,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強對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永續利用,積極申報國家公園試點,構建以四明山綠色生態涵養區、沿海藍色生態帶、三江流域休閑生態走廊為骨架的生態安全格局。持續推進“四邊三化”,加快城市組團和功能區間生態廊道建設,規劃建設城區通風廊道。深化“森林寧波”“彩化城市”行動,加大公園綠地和平原綠化建設,加強濕地生態修復,推動生態公益林擴面提質,構建覆蓋城鄉、顯山露水的生態網絡。
5.強化生態文明制度保障。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和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建立自然資源資產核算體系,實施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和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完善反映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區域發展績效評價體系。健全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加強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建設,優化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鼓勵各類投資進入環保市場。加大政府綠色采購力度,推廣綠色信貸。完善生態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多元化補償機制,逐步提高生態補償標準,增加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
健全生態環境共同參與保護和監督機制。強化政府環境信息發布制度,規范排污單位信息公開和信用等級評價制度。完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機制,拓寬公眾參與渠道,全方位構建生態環境社會監督體系。積極培育和弘揚生態文化,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強化全社會的生態倫理、生態道德和生態價值意識。
五、推進開放發展,培育國際化競爭合作新優勢
堅持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改革完善開放發展的體制機制,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推動開放大市向開放強市轉變。
1.打造高能級開放合作平臺。加快提升口岸開發開放水平,爭取設立自由貿易港區,打造面向環太平洋經濟圈的海上開放門戶。統籌特殊監管區發展,推動寧波保稅區、梅山保稅港區及各類保稅物流園區整合優化提升。推進寧波出口加工區轉型升級,加快象保合作區開發建設,爭取設立寧波綜合保稅區。提高重點開發區國際合作水平,探索企業化園區開發模式,建設特色產業專業園。以東部新城、南部商務區和老城區外貿特色樓宇為重點,加強服務配套,著力打造寧波國際貿易總部基地和平臺。
2.整體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轉變外貿發展方式。鞏固傳統出口市場,積極拓展新興市場,提高自主品牌和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及零部件、緊缺資源性產品進口,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和國際商品交易集散中心。積極培育新的貿易增長點,推動文化、旅游等服務貿易發展,拓展服務外包新業務、新業態,爭創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
進一步集聚全球高端資源。抓住全球新一輪產業轉移的機遇,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引導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創新外資利用方式,鼓勵外資以參股、并購等形式參與企業兼并重組,促進外資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深化與中央企業、世界500強企業合作,大力引進一批跨國公司和品牌企業。創新招商引資激勵政策,強化重大項目招商市級統籌。
積極推動企業走出去。鼓勵企業開拓全球市場,支持龍頭企業加大跨國兼并力度,培育壯大本土跨國企業。支持企業在境外開展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實驗基地、全球營銷與服務網絡。建設境外產業集聚區,提高就地加工轉化率,推動產品、資本、技術、標準、品牌走出去。完善境外投資管理,健全對外投資促進政策和服務體系。
3.創新優化開放合作的制度環境。開展投資貿易便利化行動,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進一步擴大高端制造業和服務業等領域對外開放。發揮開放口岸功能,建設進出口商品采購貿易改革示范區、梅山口岸貿易便利化示范區。推進和完善長江流域通關和檢驗檢疫一體化改革,實現口岸執法部門信息系統互聯共享,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深化跨境電子商務服務改革試點,打造網上絲綢之路。大力發展以大宗商品為特色的跨境電子商務,探索建立海關監管、檢驗檢疫、進出口退稅、跨境支付、國際物流等支撐系統,加快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和海外倉建設,爭取跨境電商支付牌照和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試點。
4.擴大國際合作交流。深化發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友好城市關系,加大友好城市結對工作力度。提升中國寧波-中東歐市長論壇的國際影響力,推動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永久落戶寧波。拓展國際文化交流渠道,推動城市文化藝術國際合作。建設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綜合改革試驗區,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與國際著名研究型大學共建高水平學科,推進優質職業院校境外辦學,打造海絲之路人才交流培養基地。加強人口與健康領域國際合作,促進國際健康商業保險業務交流。開展國際體育交流,積極申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特色體育賽事。發揮海外“寧波幫”和“幫寧波”人士的獨特作用。
5.全面推進區域合作與發展。加強國內經濟協作的制度創新,主動加強與上海戰略對接,積極參與長三角城市群建設,深化醫療、教育、旅游、環保等領域合作,探索共建科研院所、研發產業園和成果轉化基地。深入開展“寧波周”“寧波行”系列活動,推進浙商甬商回歸。加強與資源富集省份的合作交流,進一步做好對口支援和對口幫扶工作。加強與我省周邊城市的合作交流,深入實施山海協作工程。辦好甬港經濟合作論壇,加大“東引臺資”力度,建設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拓展與港澳臺合作空間。
六、推進共享發展,共創幸福美好新生活
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優先導向,努力提供廣覆蓋、多層次、有質量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1.辦好更加優質的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教育發展主要指標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持續推動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以農村為重點全面推進幼兒園標準化建設。積極推行“名校集團化”“城鄉學校共同體”等辦學機制,整體提升義務教育辦學水平。推動普通高中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著力提高高等教育發展質量,推動高水平大學和特色學院建設,支持高校加強應用型建設,提升高校引領創新、服務發展的能力。深化國家職業教育與產業協同創新試驗區建設,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國家職業教育開放示范區。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辦學,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改革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水平。
2.推進健康寧波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大力引進優質醫療資源,加快建設區域醫療中心,不斷滿足群眾就醫需求。加快市縣兩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進一步推進醫療衛生“雙下沉、兩提升”工作,深化醫聯體建設,發展契約式家庭醫生制服務,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體系。推進社會辦醫,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特色化醫療機構和健康服務業。加強傳染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綜合防控,進一步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推進傳統中醫傳承創新。
加強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深入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理順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完善醫保支付制度,發揮醫保在疾病風險分擔、管控醫療費用、監督醫療服務行為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推進奧體中心等重大體育設施建設,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均衡協調配置,規劃建設健身步道,建立健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構建“十五分鐘健身圈”。鼓勵支持體育消費,加快體育產業與旅游、傳媒、金融等業態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體育產業的發展規模和層次。
3.著力提升就業質量。支持創業帶動高質量就業,大力扶持發展各類創業基地、創業園區,廣泛開展“青年創業扶持計劃”,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新機制。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加強對農業轉移人口和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工作。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平等就業制度和均等化服務機制,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創新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4.促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勞動報酬增長機制,確保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健全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完善行業平均工資信息發布制度、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深化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完善以激勵為導向的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健全市場評價要素的報酬制度。積極發展農家樂、民宿民居等“美麗經濟”,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健全社會保障待遇正常調整機制,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完善低收入群體精準幫扶機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移民搬遷安置、低保政策兜底、生產就業幫扶、轉移支付保障等工作力度,做到幫扶精準到村到戶,不斷提高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水平。
5.構建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參保擴面工作力度,大力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依法加強和規范社會保險費征繳,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健全多繳多得的基本養老保險激勵機制,建立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拓展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渠道,提高資本收益率。發展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統籌整合各類醫療保險制度,健全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鼓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健全臨時救助制度,大力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和慈善事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加快改善困難群眾居住條件。
6.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落實中央關于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養老服務產業,以居家養老為重點統籌推進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鼓勵發展民辦養老機構,加快推進老年宜居社區建設。推進醫養融合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納入醫保聯網,推動居家醫療護理、醫保支付全覆蓋。加強老年人權益保護,重視婦女、兒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推廣積分落戶制度,切實把外來常住人口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公共服務體系。
7.加強公共安全保障。牢固樹立安全發展觀念,加強全民安全意識教育,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加大失職問責力度。加強危險化學品等高危行業生產、倉儲安全監管,強化人員密集場所的應急管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實施最嚴格的食品藥品質量追溯制度,形成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確保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完善防災減災體系,普及應急救護和防災減災知識,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能力。
七、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實現“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保證
全市各級黨組織必須不斷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適應引領新常態的能力和水平,確保“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1.完善黨委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充分發揮黨委(黨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制度化建設,改進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強化全委會決策和監督作用,進一步形成黨委領導下的人大、政府、政協各司其職、團結奮進的工作格局。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社會形勢、研究重大政策舉措的工作機制,健全決策咨詢機制。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深入實施“班長工程”,大力選拔有擔當、有作為、有口碑的“獅子型”干部,優化班子整體功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選拔任用機制、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加大干部跨條塊跨部門跨區域交流力度,推進干部能上能下常態化。支持各級領導干部敢于擔當、銳意進取,營造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干事創業環境。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提高基層帶頭人隊伍和黨員隊伍能力素質。
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嚴格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切實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持不懈糾正“四風”,扎實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加強權力運行監督和制約,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2.加快建設人才生態最優市。推進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打造“蔚藍智谷”。深入實施“3315計劃”和“泛3315計劃”,大力引進和培養各類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引育一批緊缺實用型高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造就一批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深化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著力抓好“千人計劃”產業園等重點創業創新平臺,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人才開發模式。加強人才發展投入,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社會組織積極參與人才資源開發。發展人才資源服務產業,提升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服務聯盟效能,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創新、人人皆可樂業的人才發展良好環境。
3.提高城市法治化水平。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促進改革、推動發展、改善民生,使法治成為城市治理的基本方式。各級領導干部要成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表率,著力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圍繞中心工作及時出臺相關法規,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規范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推進行政執法全流程標準化改革,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提升執法規范化水平。推進落實司法體制改革,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發展公共法律服務,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體系。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增強全民法治觀念。
4.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入推進平安寧波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市“一張網”的基層社會治理網格體系,加強鄉鎮(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建設,深化鄉鎮(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城鄉社區治理機制,增強基層服務管理能力。理順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制機制,建設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完善社會矛盾排查管控機制,健全調解、仲裁、行政裁決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深化信訪工作制度改革。依法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極端宗教活動,嚴密防范、依法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5.凝聚全社會共建共享的強大合力。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加強和改進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建設,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作用,動員組織人民群眾共同奮斗。充分發揮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協商。各級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按照“三嚴三實”要求,以更嚴更實的作風,健全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制度,激發廣大群眾共建共享的主人翁意識,把“十三五”發展的目標任務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具體行動。
制定“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要落實本建議確定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增加明確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指標,增加政府履行職責的約束性指標,把市委全會確定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使命光榮、任務艱巨。全市廣大干部群眾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永無止境的追求干在實處,以要謀新篇的擔當走在前列,奮發有為,爭先進位,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全面建成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邁進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