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廣西有多少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4-01-24 點擊:次
現代農業園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廣西將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鄉村振興牽引性全局性工作,強化政策支持,創新管理機制,堅持“姓農、務農、為農、興農”建園宗旨,加快“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務”五位一體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步伐。
截至2023年年底,廣西累計支持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級8個、自治區級44個、市縣級650個。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產業園累計投入各類財政資金超99億元,有效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707億元,實現總產值1786億元,吸納就業農民人數147.9萬人,帶動脫貧人口超13萬人。許多產業園成為全區乃至全國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和行業排頭兵,成為引領帶動全區鄉村產業振興的平臺載體和農業現代化的強大引擎。
1、產業立園效益凸顯
又到甘蔗成熟季,走進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糖料蔗基地,甘蔗郁郁蔥蔥,空氣甜甜蜜蜜。
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于2018年通過認定,2019年作為首批認定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正式授牌,是全國最大的以甘蔗為主導產業的農業產業園、蔗糖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全國示范基地,種植糖料蔗面積達20萬畝,糖料蔗最高畝產達8噸。
2017年以來,我區累計落實中央財政獎補資金5.5億元,撬動金融社會資本投入347億元,實施設施農業、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等重大工程項目,高位推進橫州茉莉花、來賓甘蔗、柳南螺螄粉、都安肉牛肉羊、全州稻米、蒼梧六堡茶、平桂設施蔬菜、東興對蝦8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
我區農業農村部門指導各產業園按照“生產+加工+科技”一體化發展要求,加快建設大基地、發展大加工、創新大科技、開展大服務、培育大品牌。8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主導產業均為當地特色優勢產業,集中度高、上下游連接緊密,其中有6個產業園以單個主導產業為主。主導產業綜合效益指標勞動生產率超20萬元/人,遠高于目標值;土地產出率1.1萬元/畝,比上一年提升15%;主導產業產值占總產值的75.3%,上一年提升3.3個百分點。橫州茉莉花、來賓甘蔗、柳南螺螄粉、蒼梧六堡茶、全州稻米等產業園已成為全區乃至全國同類型產業發展的行業排頭兵,8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總產值園平均達80億元以上,比上一年增長13%。
2、科技興園綠色強園
每年可屠宰肉牛10萬頭、肉羊30萬只、生豬60萬頭,可一次性倉儲農產品6萬噸,每年加工中轉農產品500萬噸以上……都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引進3家省級及以上農業重點龍頭企業,建成廣西首條國內一流的集牛羊屠宰、分割、精深加工于一體的加工生產線,成為西南冷鏈倉儲物流關鍵節點和澳寒羊冷鏈加工中心。
我區各產業園生產設施條件不斷改善,技術創新能力強,精準化、集約化、智能化發展水平較高,物聯網、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得到大力推廣應用,勞動生產效率顯著提高。8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高標準農田覆蓋率超68%,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7.5%,分別高于全區11個和8個百分點。
“超級稻+再生稻+魚+油”“優質稻+魚+油”“優質稻+魚+玉米”……全州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力推廣各種優種模式,推動稻米全產業鏈綜合循環綠色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認定總數達21個,產量達16.9萬噸。
全區各產業園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長效機制基本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檢測體系和追溯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域推進農產品生產“三品一標”,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和達標合格農產品,大力推行循環農業和清潔養殖發展模式,畜禽實現高效生態養殖,水產實現循環生態養殖。持續推進化肥、化學農藥減量增效工作;因地因品種推廣使用高效節水灌溉,控制農業灌溉用水總量增長,園區節水灌溉覆蓋率80%以上。園區農藥化肥施用強度持續下降,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園均達92%以上;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認證數量園均達22個,產量30.4萬噸,占比達48%;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均達99.8%以上,農業綠色發展持續向好。
3、融合發展聯農帶農
蒼梧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體、茶農參與”的模式,創新建立土地流轉、利益共享、資金支持、收益分紅、延長產業鏈條等五大措施,帶動6200多戶脫貧戶,受益群眾3.1萬人,預計2023年園區內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15萬元,高于當地平均水平55%。
緊緊圍繞帶動農民增收,我區各產業園著力開辟渠道、創新機制,通過土地入股等方式,構建“農戶+合作社+加工營銷”的利益聯合體,把產業鏈的就業崗位留在農村、增值收益留給農民。8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農戶23萬戶,其中與合作社或龍頭企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的農戶比重為88%,高于全區30%;預計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76萬元,比全區平均水平高45%左右;園內村集體經濟平均收入約13.6萬元,產業園區發展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幅達15%左右。
各地充分發揮園區主導產業優勢,統籌農業生產、科技創新、休閑旅游等要素,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加快新主體培育,國家級產業園園內省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2家、農民合作社1935家、家庭農場697家,帶動園區適度規模經營率達68%,高于全區18個百分點。
推進產加銷一體,支持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農業生產加工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從產品研發、生產加工到營銷服務的全產業供應鏈,園區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值提升至3.3∶1,遠高于全區2∶1的平均水平;二、三產業產值占總產值的80.6%,高于監測目標值10.6個百分點。
推動農文旅融合,整合鄉村旅游資源打造農耕文化旅游線路,2023年國家級產業園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達45億元。各產業園區與農村社區、生態景區“三區同建”,建設了一批生態宜居的集體經濟強村,形成了“產業圍著新村轉、新村圍著產業建”的良性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