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專題研究 > 農業科技園區專題研究 > 農業科技園區動態 >
山東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服務中心:上半年,園區共完成1200個雜交小麥組合及1500個雜交種試驗,推廣種植5000畝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2-08-10 點擊:次
7月30日,濱州市政府工作部門、單位“扛牢使命亮進展”政務公開活動舉行。活動中,市政府35個工作部門、8個直屬事業單位主要負責同志依次上臺發言,圍繞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對照年初“解放思想亮目標”主要內容,就上半年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匯報。以下為各部門單位的匯報發言——
濱州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山東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服務中心黨組書記張程鵬
2022年,山東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承擔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2項,目前全部按時序穩步推進。其他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取得階段性成效,多項工作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對上項目爭取實現新突破
一是積極參與全國“進園入縣”行動。科技部在全國295家農業科技園區中開展優秀科技成果“進園入縣”行動,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成功入圍,成為全國入選的7家園區之一,也是山東省唯一入圍園區,并成功簽約“綠色高效增值肥料轉移轉化”項目。獲市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二是成功入選國家作物種子示范主陣地。園區扎實開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今年入選科技部農業種子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三年行動方案。成為山東省唯一入選“五大農作物種子示范主陣地”和融入科技部“科技成果轉化示范體系”的園區。
三是健全完善雜交小麥科研平臺體系。加強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合作交流,共建雜交小麥產業技術濱州研究院,引進“環渤海濱海鹽堿地國家雜交小麥區域試驗站”,雜交小麥種質創新和推廣能力再上新臺階。
良種繁育工作實現新突破
一是雜交小麥新品種測產創佳績。上半年,園區共完成1200個雜交小麥組合及1500個雜交種試驗,推廣種植5000畝。與常規小麥相對比,增產20%以上,節水30%—50%,用種量減少30%以上。在平均鹽堿度為2‰—3‰的試驗地塊,京麥189實測畝產達647.5公斤。獲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二是航天育種工作再推進。著力開展一年三熟玉米研究,推進高產多抗玉米新品種選育,完成航天玉米和903個玉米新組合的播種工作。遴選推薦航天大豆“天洲2號”參加省區試,深入開展大豆、高粱、水稻等21個航天品種種植試驗,完成4個航天品種冬小麥的考種采樣。
三是作物多樣化引種出成效。貫徹“大食物觀”,完成藜麥種質資源管理統計378份、試驗種植20份。藜麥推廣基地建設實現零的突破,藜麥、大豆輪作模式探索進展順利。成功進行臺灣鮮食毛豆、冰激凌甘薯引種試驗。
鹽堿地開發利用實現新突破
一是“棗菌間作”新模式展現增收潛力。開展鹽堿地種植羊肚菌技術研究,深挖冬棗大棚設施潛力,成功探索冬棗休眠期林下種植羊肚菌“棗菌間作”新模式,增收潛力巨大。
二是耐鹽堿林果良種選育和栽培呈現新局面。強化冬棗鹽堿地改良研究,推進“樹下生草”“生物防治和藥物防治相結合”等技術試驗,開展冬棗省級研發創新項目2項。主持、參與制定冬棗相關地方標準4項,目前已頒布實施。耐鹽堿林木種質資源庫建設取得新進展,深化與河北農業大學、一逸農林合作,加快推進梨產業體系綜合試驗點建設,“三耐桃”、杜梨、豆梨砧木培養效果良好。
三是區域特色珍稀植物保護與擴繁項目啟動。園區與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濱州學院合作,共建“濱州珍稀植物保護與擴繁基地”,對珍稀野生植物進行調研、匯集以及種質保護和擴繁,現已完成場地建設和部分品種種植。
產研融合發展實現新突破
一是彩色小麥引種及深加工項目順利推進。采取“園區黨組+合作社+企業”合作模式,開展彩色小麥鹽堿地高效栽培試驗500畝,推廣種植2300畝。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延長鏈條、提升效益,建成年生產能力7000噸的彩色小麥膳食纖維粉深加工項目。
二是啟動微生物發酵與功能保健食品研發。深入挖掘鹽堿地藜麥、中草藥等特色產品潛力,建成名貴中草藥微生物釀制和功能輔助食品實驗室,探索特色耐鹽堿作物開發利用新路徑。
下一步,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將進一步突出科技引領,強化基礎支撐,服務黃河戰略,走在前、開新局,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為建設更高水平富強濱州貢獻園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