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dang)前位置:主頁 > 森林城市 > 高層關注 >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一周年·足跡之光】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年 守護生態綻放美麗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1-25 點擊:

  青山巍峨,天空蔚藍;水清地靈,綠色浸染。這是彩云之南最靚麗的景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在云南已從共識成為自覺行動。一年來,全省各級各部門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和全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狠抓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生態立省、環境優先”戰略,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高位推動 完善機制
  
  2015年3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實施意見》,從全面推進環境監管全覆蓋、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嚴格規范環境執法行為、形成環境監管執法合力、加強環境監管能力建設5個部分共17個方面,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貫徹落實措施,為全省嚴格環境監管執法提供了依據。
  
  隨后,省環保廳、省財政廳聯合制定印發《云南省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與考核辦法(試行)》,在全國率先探索出覆蓋全省的全面生態指標考核體系。對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引入“一票否決制”,用環境質量倒逼環境管理轉型,引導和督促基層政府真正履行其生態環境保護的公共職責,推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7月,省委常委會議審議并原則同意《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實施意見》,要求各級各地各部門要緊緊圍繞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以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為抓手,以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重點,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利用,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大力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弘揚民族生態文化,倡導綠色生活,加快建設美麗云南,使云南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空氣更清新。
  
  結合貫徹落實新《環境保護法》,我省還啟動了修訂《云南省環境保護條例》,編制《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草案)》《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云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方案(草案)》,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等工作。與此同時,首個以自然生態資源為對象的保護與建設規劃——《云南省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4—2020年)》在昆明通過評審,以生態底色繪就未來發展藍圖。
  
  防污治污 修復生態
  
  去年初,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云南考察洱海保護和治理情況時強調:“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一年來,為拯救母親湖,大理白族自治州啟動洱海保護的升級版模式。
  
  為確保洱海保護治理工作全面順利推進,大理州堅持在依法治湖上求突破,深入貫徹執行新《環境保護法》和新修訂的《洱海保護管理條例》,嚴厲打擊洱海流域環境違法行為,持續加強洱海流域環境執法。與此同時,強化工程治湖,啟動實施大理市北片區綜合管網和環湖截污PPP項目。據了解,目前,洱海水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四大類20項工程49個子項目完成投資26.89億元,占規劃總投資39.21億元的68.6%,去年底前完成竣工驗收28項。
  
  去年以來洱海水質繼續保持穩定,1至4月、11月為Ⅱ類,5至10月為Ⅲ類,成為全國城市近郊保護得最好的湖泊之一。
  
  “九湖治,云南興;九湖清,云南美。”守護云南的九大高原湖泊,就是善待云南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家園。省委、省政府始終把九湖治理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擺在全省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持續開展保護和治理工作。目前,九湖水質總體保持穩定,主要入湖污染物總量基本得到控制,重污染湖泊水質惡化趨勢得到遏制,主要污染指標有明顯改善。
  
  我省把滇池治理作為全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立足點和突破口。“環湖截污及交通、農業農村面源治理、生態修復與建設、入湖河道整治、生態清淤、外流域調水及節水”6大工程為重點的治理思路,真正找到了一條符合滇池水污染防治的新路子。去年1至3月,滇池外海連續4個月水質已轉變為輕度富營養化。同時,滇池藍藻水華暴發的時間推遲、周期縮短、頻次減少、面積縮小、藻生物量減少。
  
  一年來,七彩云南保護行動、森林云南建設深入推進,全省水污染防治、重金屬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退耕還林還草、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工作成效卓著。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優化,綠水青山成了各族群眾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
  
  綠色發展 科學謀劃
  

  一年多來,盡管全省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但緊繃在各級各部門心頭那根生態環保的弦絲毫沒有松動。面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約束,只有依靠自主創新,掌握先進技術和生產工藝,減少發展對資源環境的過度依賴,才能真正實現綠色發展。
  
  在探索科學發展的路上,我省堅持把節能減排,化解過剩產能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和諧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強化節能目標考核,確保責任落實。通過開展試點示范,積極建立節能新機制。按照技術先進適用、節能效果良好、示范作用明顯的原則,去年我省繼續篩選發布了年度重點推進的100項節能示范項目,項目總投資47.72億元,完工達產后預計年可新增節能能力106.89萬噸標準煤。與此同時,積極推進電機能效提升計劃、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工程等重點工作。
  
  據省工信委介紹,通過努力,預計全年我省萬元GDP能耗下降8%左右,“十二五”累計下降20%左右,完成目標進度135%。全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3%左右,“十二五”累計下降30%左右,完成目標進度158%。淘汰落后產能方面,在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務的基礎上,截至2015年10月,全省又已淘汰煉鐵108萬噸、煉鋼25萬噸、鐵合金6.5萬噸、銅冶煉0.48萬噸、水泥190萬噸、黃磷1萬噸、鋅冶煉0.15萬噸;停產煉鐵9萬噸、焦炭50萬噸、鐵合金9.6萬噸、銅冶煉2.63萬噸、水泥200.8萬噸。
  
  依靠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變廢為寶,實現綠色發展。在積極探索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節能減排壓力變成了我們企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楚雄滇中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春銀說。以滇中有色公司為例,通過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因地制宜發展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
  
  洱海 碧水長流山更青

  
  大理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初在大理的叮囑:“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近一年過去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如何確保洱海青山永在、碧水長流?洱海保護的成效又如何?
  
  春去冬來,大理把洱海治理當成頭等大事,頭號工程,緊緊圍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多管齊下,采取綜合措施,堅持“依法治湖、工程治湖、科學治湖、全民治湖,推進網格化管理”,洱海保護治理取得新的成效,“十二五”以來的Ⅱ類水質總體優于“十一五”期間。
  
  湖濱生態濕地逐漸恢復

  
  2015年12月9日,記者在洱海上游的大理市上關鎮小街排灌溝低污染水處理濕地,只見剛剛建成的濕地里野鴨成群,一個個清澈見底的濕地塘中,白色的海菜花競相綻放。“海菜花是好水質的‘標志物’,Ⅲ類以下的水質就不長。”大理市洱海流域保護局項目部工程師段能說,大理市今年完成了3.8萬平方米的海菜花種植,不但凈化水質,還成了一大景觀。
  
  在羅時江河口濕地,亭臺樓宇、小橋流水,美不勝收。段能指著中間的亭子說,羅時江濕地約有1500余畝,所有羅時江的水都會進入濕地,經過凈化后流入洱海,使得洱海水質有了明顯提升。現在,洱海邊建成的洱海月濕地公園、波羅江入湖河口、上關片區江前江尾生態濕地等,點線成片,將洱海包圍。目前,已建成5486畝,在建的有6251畝,并同時規劃建設干海子、大茂坪等零星庫塘、湖濱、河口、生態溝渠等濕地7955畝,共計將恢復濕地20000畝。
  
  “大理市20000畝、洱源縣10000畝,共計規劃30000畝濕地建設。”大理州洱海流域保護局局長段彪說,今年以來,共流轉土地8150畝,完成綠色水稻等生態種植9萬畝,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7萬畝,建成農業尾水生物凈化多塘系統85個,洱海生物多樣性正漸漸恢復好轉。
  
  有力遏制面源點源污染

  
  “做夢也沒有想到糞便能賣錢。”大理市上關鎮和尾村村民董洪明說:“原來在路邊放牛,牛糞倒處都是,下雨就會順著雨水流到洱海中,現在,家里養了30頭豬,7頭牛,順手揀起路邊的牛糞,每天兩次把糞便送往收集站,就有30元收入,算下來一個月能收入上千元。不但有了零花錢,小孩子的學費也不愁了”。
  
  云南順豐洱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關收集站負責人介紹,近幾個月,收集站每天能收集糞便180噸左右,牛糞每噸80元,雞糞每噸120元,豬糞每噸100元,他們設在大理的三個點,估計今年能收20萬噸糞便,公司將其制成有機肥出售,不僅減少了對洱海的污染,也達到生態效應與經濟效益雙贏。
  
  “大理市和洱源縣建成有機肥加工廠及8個配套畜禽糞便收集站,推廣使用有機肥1.1萬噸。” 段彪說,大理切實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快現代生態農業建設,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同時積極鼓勵土地流轉,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此外,大理啟動全長6.2公里的大理市北片區綜合管網建設,引入PPP模式實施環湖截污(一)期工程,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5座、重點集鎮污水處理廠9座、村落污水處理系統114座、截污干管渠40.5公里,支管網602公里,建成垃圾轉運站10座、垃圾填埋場3座和垃圾焚燒發電廠1座,日處理垃圾1010噸。加大執法力度,共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17件,移送公安機關處理6件,行政拘留4人,公開審理“電捕魚”典型違法案例2件,封堵排污口1378個。
  
  洱海保護制度化全覆蓋
  
  “洱海保護治理是2015年大理最重要的工作,掀起了陣陣治理高潮。”大理市委副書記羅松全說,他的手機上每天都會收到短信,當天大理收集處理垃圾的量清清楚楚。排名連續倒數的鄉鎮,就會找鄉鎮領導談話。
  
  大理州州長楊寧說,大理新組建大理州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調整充實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洱海流域保護治理領導小組,組建州、縣市洱海流域保護管理機構和綜合執法機構,配齊流域鄉鎮專職領導和鄉鎮環保工作站所,嚴格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
  
  同時,編制《洱海綠色流域建設與水污染綜合防治規劃(2010——2030年)》,編制《洱海流域保護治理與流域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及7個專項子規劃,科學指導保護治理。深入開展“三清潔”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采取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同步推進的工作實績考核機制,按照“黨政同責、屬地為主、部門掛鉤、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的工作原則,實現洱海流域主要入湖河道、溝渠、村莊、道路環境綜合治理責任制的全覆蓋。
  
  目前洱海水質已超過“十一五”期間Ⅱ類水質標準月份總數7個月。流域生態系統進一步恢復,洱海沉水植物生物量由2006年的16萬噸增加到現在的19萬噸,洱海水生植物漸漸恢復達35種,湖內已絕跡多年的洱海土著螺螄、圓被角無齒蚌等物種又重新出現。蒼山森林植被覆蓋率從73%提高到96.78%,洱海保護治理取得新的成效。
  
  林業管護站站長斯那定主:“讓綠色發展富民興藏”
  
  現年40余歲的斯那定主,是德欽縣云嶺鄉林業管護站任站長。“每年4月底我們就進山,開展森林撫育、人工造林、防火期巡山工作,一年至少有10個月在山上度過。”在云嶺鄉斯百姓農村委會的山上,他在召集村民撫育森林的同時,還在山坳里搭建帳篷護林。幾年來,節假日對他來說只是一個概念,由于林場管護面積達四五千平方公里,星夜趕赴火場對他來說已經是平常事。
  
  森林撫育、人工造林、模擬飛播造林、防火巡山,每一樣工作斯那定主都是第一線工作者,每個項目都要和當地群眾打交道,每次都要雇請幾十名村民參加勞動。10多年來,他和同事每年的森林撫育面積超過5000畝、人工造林面積也超過了5000畝,每座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和汗水。
  
  在斯那定主和同事們的努力下,德欽縣10多年沒有發生過一起超過100畝的森林火災,15年林場共封山育林近24萬畝,人工造林24000多畝,模擬飛播造林2萬多畝,森林撫育6.6萬多畝,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綠裝。為此,2008年,斯那定主被評為“全州森林防火先進個人”,2010年被評為“全州集體林權改革先進工作者”。
  
  斯那定主說:“以前大家砍樹只為臨時致富,現在大家植樹是為養山是永久致富。如今我們已走上了保護生態和產業發展的雙贏路,期望國家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讓綠色發展富民興藏。”
  
  春林實業有限公司李春林:“生態怒江讓群眾更富有”

  
  2003年,李春林創建了春林實業有限公司,經過10多年的艱苦努力,李春林有了一定的積累。當看到自己的家鄉瀘水縣魯掌鎮一些山坡常年荒廢,一些鄉親在荒山上種玉米“種一了山坡、收得一土鍋”,而且植被遭到破壞的現狀時,心情十分沉重。于是他承包了鄉親們的荒山荒坡,同時動員群眾用土地入股,大力發展經濟林果,在綠化荒山的同時,增加農村收入。
  
  魯掌村村民李鳳芝家庭十分困難,李春林便動員她用土地入股參與核桃種植,并把她吸納到公司打工,如今,李鳳芝每年不僅能從核桃種植中獲得分成,在核桃種植基地打工的收入也有5萬多元,建蓋了新房,日子還越過越紅火。
  
  如今,核桃基地的核桃幾乎都已經掛果,李春林又帶著鄉親們開始探索發展林下種植。他自己先種成功后,花了20萬多元購買了魔芋種子,免費發放給村里的300多戶農戶種植,目前已種植2000多畝。
  
  如今,李春林帶領鄉親們已種植核桃4500畝,各類水果2300畝,中藥材900畝,林下魔芋2000多畝,水冬瓜樹5200畝,昔日的荒山禿嶺披上綠色,過去惡劣的自然環境得到改善,群眾的收入也得到增加。李春林說:“‘生態怒江’讓群眾更富有,我們要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主動而為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當霧霾頻頻來襲,藍天白云備受追捧,在微博、微信上曬藍天成為一種時尚。在彩云之南,盡管并未受到霧霾侵擾,但人們保護環境,守護生態的自覺并未因此而懈怠。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沒有美好的生態環境,難言百姓的幸福生活,更談不上高質量的發展。以生態立省的云南懂得綠色的珍貴,靠生態強省的云南深知綠水青山之于富民強滇的重要意義。
  
  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全省上下一盤棋,強化體制機制創新。全省各級相關部門堅持把中央、省委及省政府主要領導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講話精神、指示要求與全省環保工作實際相結合,做到認識到位、領會到位、貫徹到位。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堅持點面結合全覆蓋,城市、鄉村,空氣、水體、山林、土壤等一樣都不少。進一步推進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加大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低效林改造和陡坡地生態治理力度,加強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九大高原湖泊水環境綜合治理,提高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深入推進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強化環境監管,對違法排污、破壞生態的行為嚴厲查處。
  
  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云南與時俱進,發展理念不斷更新。堅持“生態立省、環境優先”的戰略不動搖,在生態環境保護上,堅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面對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全省上下堅持把節能減排作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通過規劃引導、制度保障、政策激勵等多種手段,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水平,深入推進低碳試點省、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等工作,統籌處理好穩增長與節能減排的關系,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云南有優勢、有自信,有思路、有措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各級各部門要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切實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抓緊抓好。為子孫們留住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一周年·足跡之光】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年 守護生態綻放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