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推進新型工業化戰略高質量打造制造強國高地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3-11-10 點擊:次
省委、省政府全面貫徹中央精神,立足省情特征、著眼長遠發展,制定《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打造制造強國高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充分突出新型工業化主導作用,為突破性地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制造強國高地明確了方向、目標、路徑和政策保障。
時代大潮要求產業變革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使命。
從鴉片戰爭到民國時期,湖北工業從零起步、幾經跌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湖北工業艱苦創業、重筑根基;
“三線”建設期間,湖北工業全面布局、體系初成;
改革開放以來,湖北工業調整優化、蓄勢轉型;
中部崛起戰略階段,湖北制造跨越增長、全面升級;
當前,產業變革的時代大潮洶涌澎湃,我們必須察形辨勢、奮起直追。
省經信廳黨組書記、廳長劉海軍說,從全球經濟格局看,新型工業化是決定大國博弈的關鍵“勝負手”;從產業演進規律看,新型工業化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從區域競爭態勢看,新型工業化是服務國家大局的核心“驅動力”;從時代內涵特征看,新型工業化是制造強國建設的根本“支撐點”。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開局之年,各省份大抓工業、抓大工業呈現出你追我趕的態勢。湖北搶抓機遇,推出系統性、前瞻性舉措,努力夯實新型工業化根基。
省委、省政府出臺《意見》這一重要舉措表明,湖北加快新型工業化腳步,更大力度推進工業興省、制造強省,尋找突破口、搶占制高點,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產業地標,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上構筑新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
打造制造強國高地有了湖北“路線圖”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鄒薇認為,《意見》總體要求符合國家重大戰略方向,符合湖北發展省情特點,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湖北工業體系基礎厚實,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工業門類齊全的省份,歷年來湖北工業增加值穩居全國第一方陣,是全省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因此,湖北推進新型工業化,要充分發揮多年積累的工業基礎和優勢條件。
同時也要看到,湖北在工業增加值、制造業增加值、高新技術企業數目和增加值、工業產品進出口值、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等多項指標上,與發達省份還存在明顯差距。湖北要不斷在工業發展中推進智能化、綠色化、網絡化、數字化變革,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賽道,促使工業發展強筋健骨,活力旺盛。
鄒薇表示,《意見》提出的發展目標,非常符合湖北工業發展的基礎和格局,為未來五年“鍛長板、補短板、固底板、育新板”指明了發展方向,對全省壯大優勢產業、增強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改造傳統產業提出了明確目標,能夠激發各類企業的發展動能,形成優質企業梯隊和優質產業生態,全力打造制造強國高地。
《意見》提出的大力實施“新型工業化大推進”戰略,是一項系統性、長遠性的戰略,“新型工業化大推進”關鍵在于要在新型工業化的各領域、各維度全面推進,協同并進,形成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發展態勢。因此,《意見》提出了“七個新”的具體目標,提出了“提能”“護航”“蝶變”“登峰”“協同”“固鏈”“出海”七大行動。這七大行動既關注重點領域,又突出產業鏈群,體現了湖北推進新型工業化“破題”“出圈”“成勢”的整體思路和實施路徑。
“七大行動”相互支撐鍛長板補短板
《意見》提出的“七大行動”,相互關聯支撐,具有發展系統性。鄒薇認為,七大行動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聚焦做大做強產業和企業,包括實施產業集群“提能”、市場主體培育“護航”、萬企萬億技改“蝶變”行動。目的是充分調動和發揮湖北主導產業和各類企業的發展動能,培育孵化更多新型市場主體,促進傳統產業技改升級,融入新技術革命和新型工業化的洪流。第二層次聚焦創新驅動和空間布局,包括三鏈融合“登峰”、產業集中發展“協同”、供應鏈平臺“固鏈”行動。目的是健全“鏈長組織協調、鏈主導航引領、鏈創協同攻關”的融合創新機制;按照“布局集中、功能集成、產業集聚、要素集約”要求,優化全省產業空間布局;強化平臺效應,以供應鏈思維重構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提升產業競爭優勢。第三層次聚焦開放發展,包括湖北制造“出海”行動。目的是以企業為主體、以優勢產業為支撐,建立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系。
“七大行動”著力鍛長補短,具有措施針對性。“七大行動”注重政策措施精準得力。例如,對于我省具有優勢的光芯屏端網產業、新一代汽車產業,提出了有力、有效的“鍛長板”措施,要求以集成電路、光通信、激光產業為突破方向,發揮存儲芯片領域的龍頭帶動作用,鞏固提升光電子信息產業在全國“獨樹一幟”的領先地位;加速壯大新能源汽車規模,加快布局智能網聯汽車,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和生產基地。對于我省相對薄弱的科技成果轉化,提出了“補短板”的解決方案,指出要健全完善政產學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創新機制,發揮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院所的源頭創新作用,發揮三峽集團、中國信科集團、東風集團等央企主力軍作用,激發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打通“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聚集”轉化鏈條。
“七大行動”細化目標任務,具有效果可測性。“七大行動”不僅指明發展方向,而且提出了具體的考核目標。例如,對于縣域經濟、特別是縣域工業不強問題,提出實施工業強縣“賽馬”機制,通過強縣帶動周邊縣市協同配套,力爭規上工業營業收入超千億元的縣(市、區)達20個。對于優化供應鏈生態,提出加強數據資源互聯互通,打造智能高效的“產業大腦”,培育3—4個具有影響力的全國性供應鏈平臺,創建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60家。對于增強企業創新活力,提出力爭規上制造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覆蓋率達50%以上,深化中小微企業研發創新機制,持續選派“科技副總”1000人。這些細化、可測度的目標能夠強化“七大行動”的約束力和執行力,促進各項行動落到實處。
從5個重點維度看新型工業化
新型工業化是什么?劉海軍認為——
新型工業化是生態優先、集約節約的工業化。要堅持綠色低碳、遵循“生態化”發展原則,把綠色低碳轉型貫穿于推進新型工業化全過程,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提高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生產體系。
新型工業化是科技自強、源頭突破的工業化。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依托我國超大市場優勢,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全力推動國產替代,實現科技、產業前沿領域由“跟跑”向“并跑”“領跑”跨越。
新型工業化是基礎再造、循環暢通的工業化。要發揮超大市場優勢,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加強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產能備份,切實解決“卡脖子”風險,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增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韌性。
新型工業化是兩化融合、數智賦能的工業化。我國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38.6%提高到2022年的41.5%,制造業增加值占比也從26.1%提高到27.4%。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5G、數據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深化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
新型工業化是三鏈融合、集群躍升的工業化。要發揮“三鏈”【鏈長+鏈主+鏈創】融合作用,通過重構產業鏈各環節,重組生產系統中的要素配置,推動有效市場、有為政府和有力創新的更好結合,促進上下游產業鏈條協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實現從“點的突破”轉為“鏈的協同”,再到“群的躍升”。要以供應鏈體系建設為抓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持湖北楚象、國控、長江汽車、華紡鏈等供應鏈平臺的建設,搭建智慧高效的供應鏈平臺,培育3—4個具有影響力的全國性供應鏈平臺,重塑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更好匯聚生產服務要素、促進供需對接、融合國企民企,推動發展動力轉換。
《意見》摘錄
總體要求
堅持制造業優先,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集群發展為關鍵抓手,以綠色低碳為基本路徑,大力實施“新型工業化大推進”戰略,以新型工業化引領帶動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著力構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提供堅實支撐。
到2027年,全省制造業產值將達到8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0%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制造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0%以上,培育10家千億級制造業企業、20家500億級制造業企業、4萬家高新技術企業、60家百億級制造業企業、8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形成“12468”優質企業梯隊,力爭邁進全國制造強省第一梯隊行列,產業基礎不斷夯實,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地位進一步鞏固,基本建成制造強國高地。
七大重點任務
《意見》提出,實施產業集群“提能”、市場主體培育“護航”、萬企萬億技改“蝶變”、三鏈融合“登峰”、產業集中發展“協同”、供應鏈平臺“固鏈”、湖北制造“出海”等七大行動,明確重構集聚發展新優勢、打造優質企業新梯隊、激發轉型升級新動能、打造產業創新新生態、優化區域發展新布局、建設供應鏈產業鏈新體系、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等“七個新”的思路舉措,細化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點任務。
一是實施產業集群“提能”行動,重構集聚發展新優勢。包括深化“51020”現代產業集群建設、突破性發展五大優勢產業、加快發展九個新興特色產業、前瞻布局六個未來產業。重點從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明確產業定位以及強化產業集群、優勢產業、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抓手的角度,提出部省共建、省市協同打造世界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等重點任務。
二是實施市場主體培育“護航”行動,打造優質企業新梯隊。包括促進優勢企業規模提升,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倍增,鞏固專精特新企業梯隊優勢。重點從產業鏈頭部企業、“鏈主”企業引領,高新技術企業突破,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支撐等方面,細化實化打造“12468”優質企業梯隊的重點任務。
三是實施萬企萬億技改“蝶變”行動,激發轉型升級新動能。包括推動傳統制造業改造升級、加快推進智能化賦能、加快推進綠色化升級、加快推動品質化提升。重點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引領等維度,提出產業轉型升級重點任務,明確重點產業轉型升級具體路徑、支持企業“智改數轉”等舉措。
四是實施三鏈融合“登峰”行動,打造產業創新新生態。包括加強產業基礎技術攻關、做強產業鏈創新平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重點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用為導向的產業創新體系,健全產業鏈協同創新機制,推動形成以“三鏈融合”為重點的大創新格局,探索湖北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有效路徑,努力拓展新領域、開辟新賽道。
五是實施產業集中發展“協同”行動,優化區域發展新布局。包括推進三大都市圈產業協同、推動市(州)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實施工業強縣“賽馬”機制、推進園區整合升級。重點是優化產業布局,集中優勢資源,推進產業協同,支持每個市(州)發展3-5個重點產業、重點縣(市)發展2-3個主導產業。
六是實施供應鏈平臺“固鏈”行動,建設供應鏈產業鏈新體系。包括構建制造業供應鏈體系、搭建智慧高效的供應鏈平臺、打造融合互促的供應鏈生態。重點推進以制造業供應鏈重構為核心的體制機制創新,以搭建供應鏈服務平臺重塑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形成高效協同、安全可靠的制造業供應鏈體系,為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提供產業支撐。
七是實施湖北制造“出海”行動,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包括加強國內大循環產業鏈接、加快制造業“走出去”步伐。聚焦重點優勢產業,推動制造業在“雙循環”中深度參與,構建要素鏈接、產能鏈接、市場鏈接,建成內陸開放新高地。
策劃:省經信廳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