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3-09-13 點擊:次
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事關我國未來發展和在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物質支撐。制造業是我國產業的優勢和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是實體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在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具有核心和主導地位。先進制造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陣地,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點和難點所在。要聚力自立自強、全鏈治理、數實融合、內外循環,加快建設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彰顯國家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聚力自立自強,提升科技支撐能力
產業體系現代化歸根到底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其第一動力是創新,其戰略支撐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緊緊抓住產業現代化和科技現代化這兩個關鍵,把強化產業支撐與強化科技支撐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科技與產業雙向奔赴、深度融合。
下好基礎研究先手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提升產業創新能力要下好基礎研究這個先手棋,從源頭和底層解決問題。要鼓勵自由探索。堅持目標導向與自由探索相結合,鼓勵基于興趣的自由探索式研究和非共識性創新研究,保護好基于好奇心的創新沖動,努力拓展認知邊界、開辟認知疆域、孕育科學突破,通過自由探索形成“無中生有”的原創性成果。完善基礎研究績效評價體系。充分考量基礎研究高難度、高風險、長周期等特點,充分尊重不同學科人才的成長規律,健全與之相適應的保障、評價和激勵機制,讓科研人員“甘坐冷板凳、能坐冷板凳”。發揮企業在基礎研究中的作用。支持跨學科的新型研發機構和企業總部研究院建設,鼓勵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科技平臺建設,充分發揮企業在基礎研究特別是應用性基礎研究中的作用。
打好關鍵核心攻堅戰。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亟待我們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打好基礎原材料、高端芯片、工業軟件、儀器設備、化學制劑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大力倡導“十年磨一劍”的原創攻關,積極引導科技人員勇闖“無人區”,實現“從0到1”原創性突破,搶占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占據未來發展制高點。集中優質資源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解決跟跑領域或并跑領域“人有我無”“人優我劣”的技術問題,切實改變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湖南要聚焦“3+3+2”先進制造業集群,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自主可控和高性能計算機、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產業為重點,積極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湖南路徑”,全力攻克一批國家戰略下的制造業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
出好“四鏈融合”組合拳。科研和經濟“兩張皮”問題,是多年來的一大痼疾。強化科技支撐,迫切需要我們用好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組合拳。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針對產業鏈的痛點、卡點、堵點,集成各類創新資源,把科技創新成果及時應用到產業發展中,形成對產業鏈發展的有效支撐。要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完善從創新鏈到產業鏈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轉化接力機制,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要圍繞創新鏈、產業鏈完善資金鏈、人才鏈,確保資金鏈、人才鏈精準對接創新鏈、產業鏈各個環節,提高資源要素在鏈條中的使用效率。
聚力全鏈治理,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當今的全球制造業競爭,正逐漸演變為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生態系統間的競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確保開放經濟條件下本國產業鏈不被“卡鏈”“斷鏈”,受到外部沖擊時能夠抵御或者能夠迅速恢復,是建設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應有之義。
培優培強鏈主企業。聚焦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核心競爭力、產業控制力強的“隱形冠軍”或鏈主企業,引導鏈主企業主動補鏈延鏈,向上下游延伸,推進鏈主企業和各種處于產業鏈“卡脖子”地位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合發展,形成自身的全產業鏈優勢,增強資源整合能力、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柔性、韌性與彈性。引導龍頭企業、鏈主企業牽頭組織融通創新聯合體,有針對性地實施一批穩鏈補鏈強鏈控鏈項目,加快實現關鍵生產設備、核心零部件和關鍵原材料的國產化替代和就地就近配套,強化重點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強化產業鏈供應鏈風險點分析研判,梳理產業鏈供應鏈斷鏈、斷供的風險點,構建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預警指標體系,建立供應鏈風險預警系統,積極搭建多元化供應鏈國際平臺,建設更加科學、穩定、可持續的供應體系和必要的產業備份系統。
聚力數實融合,推進智能制造賦能
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業融合是全球經濟增長和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加快建設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聚力數字化轉型,放大先進制造業“聰明腦袋”“強大心臟”和“起飛翅膀”的功能,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與產業鏈現代化。
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增強關鍵數字技術創新能力,提升關鍵產品的自給保障能力,完善5G、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工業互聯網等重點產業的供應鏈體系,引導和支持數據平臺企業加強數據、產品、內容等資源的整合共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深化制造業各環節的數字化應用,引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重點推進制造業產品設計數字化、制造設備數字化和生產管理數字化,提高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精益生產能力和敏捷制造能力,提升供應鏈管理數字化水平。
推動制造業智能化升級。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制造裝備,培育擁有全球競爭力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領軍企業,推進生產制造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智能化、企業管理智能化,提升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綜合競爭能力和價值鏈水平。
聚力內外循環,增強開放融合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就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強調,“要堅持開放合作,不能閉門造車”。開放融合是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的重要動力。要積極主動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接融入國內經濟大循環,加快嵌入全球價值鏈,著力擴大開放合作,加快培育參與國內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持續增強產業活力。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堅持市場導向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統籌要素稟賦、產業基礎、資源環境及“雙碳”目標,推進制造業有序轉移,優化制造業生產力布局,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供需互促、鏈條完整、暢通高效的制造業協調發展格局,有效提升原材料、中間品與制成品循環體系的效率和水平。
推進產業集群跨區域、跨領域、跨行業開放融合發展。支持地方依托集群內跨區域發展和集群間的鏈接互動形成集群網絡化生態體系,構建集群跨區域協同培育發展機制,積極推動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在產業鏈上的分工協作,推進產業集群與城市群共生共榮,構建“科技—產業—金融—人才”目標一致、對接順暢、利益共享的高水平創新循環生態,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和聯動性。
鏈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產業鏈現代化不可能關起門來在封閉條件下進行,更不可能不吸收人類先進科技成果獨立完成,必須使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協同共進。在全球價值鏈重組的背景下,更要強調自我自主開放,加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國際開放合作。充分發揮制造業配套體系完備和超大規模市場的獨特優勢,加快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促進引資引技引智相結合,大力引進高質量項目、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國際合作園區、中歐班列等產業載體和開放平臺在產業開放發展中的作用,推動制造業領軍企業建立全球研發基地、生產體系、營銷網絡,嵌入全球產業鏈、技術鏈、價值鏈,增強制造業全球競爭力。緊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建設機遇,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等高標準經貿協議,深化境內外產業鏈合作互補,提升產業鏈開放合作水平,拓展制造業國際影響力,在自立自強中謀求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對外開放中堅持高質量自立自強,進而在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建設好開放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來源: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