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dang)前位置(zhi):主頁 > 新聞中心 > 園區規劃 >

河南將打造1~2個世界級、7個萬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附重點任務清單)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3-08-17 點擊:

  河南省人民政府近日印發《河南省建設制造強省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下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能級高、結構優、創新強、融合深、韌性好”為鮮明標識的先進制造業強省。
 
  其中提到,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40%、其中制造業占比穩定在30%以上,全部工業增加值力爭達到2.3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力爭突破2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力爭突破2.8萬家,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和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30%,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15%,形成1—2個世界級、7個萬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28個千億級現代化產業鏈。
 
  主要任務方面,行動計劃提出五大內容,主要聚焦加快制造業高端化發展、加快制造業智能化發展、加快制造業綠色化發展、加快制造業服務化發展、加快制造業集群化發展等內容。(重點任務清單59項內容附文末)
 
  河南省建設制造強省三年行動計劃
 
  (2023—2025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制造強國戰略和我省關于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的若干意見,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聚力新型工業化,加快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集群化發展,大力推進八項工程(產業基礎再造、重點鏈條重塑、項目投資支撐、優質企業培育、開發區提升、質量品牌建設、產業布局優化、要素保障強化)實施,推動五鏈(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深度耦合,加快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轉變、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轉變、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努力把我省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強省,為中國式現代化河南實踐奠定堅實產業支撐。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能級高、結構優、創新強、融合深、韌性好”為鮮明標識的先進制造業強省。
 
  產業能級高。先進制造業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前列,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40%、其中制造業占比穩定在30%以上,全部工業增加值力爭達到2.3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力爭突破2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力爭突破2.8萬家,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和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
 
  產業結構優。基本形成現代化制造業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30%,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15%,形成1—2個世界級、7個萬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28個千億級現代化產業鏈。
 
  產業創新強。基本建成全國制造業創新高地,規模以上制造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力爭達到2%,國家級創新平臺突破30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100%,制造業質量競爭指數達到86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知名品牌。
 
  產業融合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取得重要進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率達到80%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指數達到62,智能制造就緒率達到13%,建成省級及以上綠色園區(工廠)500家,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達到全國一流水平。
 
  產業韌性好。重點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程度明顯提升,優勢互補、分工合理的區域產業布局基本形成,重點領域“卡脖子”技術得到突破和應用,形成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的產業鏈群發展模式。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制造業高端化發展。堅持以高端制造為引領,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形成先進制造業體系硬支撐。
 
  1.提升產業能級。深入實施換道領跑戰略,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加快高位嫁接,延鏈中高端,形成“新制造”,重點推進基礎材料、傳統裝備、傳統汽車、食品和輕紡等轉型新材料、新裝備、新能源汽車和時尚消費新品牌,到2025年,力爭30%的傳統企業轉型為戰略性新興企業。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現代醫藥等新興產業,到2025年,力爭產業規模達到2.6萬億元,實現“五年倍增”。前瞻布局氫能與儲能、類腦智能、生命健康、量子信息、未來網絡、前沿新材料等未來產業,強化關鍵技術儲備與攻堅,積極創建國家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到2025年,力爭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2.發展高端制造。立足全球產業發展前沿,強化“高精尖”產業深度謀劃布局,大力發展精密數控機床、智能機器人、高端醫療機械、精密儀器儀表、智能檢測裝備、高端軸承等高端產品,加快研發制造一批填補國內外空白的高端新品。提升現代農機、礦山裝備、盾構裝備、起重裝備、新型電力裝備等高端化水平,鍛長長板,打造更多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具有河南特色優勢的新型“大國重器”。到2025年,力爭高端裝備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占裝備制造業比重提升到30%。(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3.引育高端人才。完善高端人才引育機制,按照重點產業鏈圖譜清單,精準引育高端創新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強化引進兩院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領軍人才。建立重點產業鏈與國內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定向聯系機制,強化高端人才與創新團隊柔性引進。依托國家級創新平臺和鏈主企業等加強省內一流創新人才與團隊培育。深入貫徹人才強省戰略,落實高層次人才引育各項激勵政策。加強數據、設計、基金、高技能人才同步引育,構建完善的高端人才支撐體系。到2025年,基本形成重點產業鏈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全覆蓋。(責任單位:省科技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
 
  (二)加快制造業智能化發展。堅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
 
  1.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按照企業、園區、產業鏈、集群分類實施數字化轉型行動,到2025年,力爭培育30家“數字領航”企業、300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30個數字化轉型示范區、30個制造業數字化賦能中心。培育壯大數字核心產業,加快建設省元宇宙科創產業園、中原數據要素生態產業園,構建數據交易產業鏈,推動衛星及應用產業健康發展,爭創國家元宇宙創新應用先導區、國家級數字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省委軍民融合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2.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探索開展規模以上企業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推進企業應用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對現有生產、服務和管理方式進行數字化、網絡化升級改造,全面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支持企業聚焦精益運營、質量管控、敏捷協同、設備管理、產量提升、能耗管控等關鍵環節打造“5G+”“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應用場景,累計建成1000個智能工廠(車間),創建一批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圍繞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遴選培育500個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新模式示范項目。持續實施企業上云、上平臺提升行動,到2025年,累計推動25萬家左右企業上云、上平臺。(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通信管理局)
 
  3.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加快推進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和智能計算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到2025年,力爭建成5G基站25萬個。加強新型數據中心和邊緣數據中心建設,支持數據中心創建國家新型數據中心典型案例。積極創建中部地區數據中心,推動鄭州數據交易中心升格為國家級數據交易場所。深入實施“1+N”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行動,培育一批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鄭州),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二級節點應用推廣。(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通信管理局)
 
  (三)加快制造業綠色化發展。堅持以“雙碳”目標為導向,加快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著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
 
  1.發展綠色低碳制造。實施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推進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產業鏈綠色化改造。加快發展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設計產品等。推進綠色技術創新載體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到2025年,力爭培育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50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50家,建成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100家。(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
 
  2.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施工業低碳行動,強化能效標桿管理,在鋼鐵、水泥、有色等重點行業推動碳達峰。統籌推進省級碳達峰試點建設,示范引領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鼓勵在重點產業鏈建設碳排放公共服務平臺,為重點產業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服務支撐。(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
 
  3.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支持各地建設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及骨干企業、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大力發展清潔生產,持續實施沿黃制造業深度節水控水行動,開展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示范。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構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加快再制造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水利廳)
 
  (四)加快制造業服務化發展。堅持以服務型制造為重點,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賦能新制造。
 
  1.培育服務型制造新業態。堅持“制造+服務”“產品+服務”發展方向,支持制造業企業大力發展總集成總承包、綜合解決方案、個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管理、共享制造、C2M(用戶到制造)、D2M(設計到制造)、遠程運維等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新業態,每年培育30個左右省級及以上服務型制造試點示范企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創建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創新研發、數據服務、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檢驗檢測、工業軟件、科技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支持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搭建面向服務型制造的專業服務平臺、綜合服務平臺和共性技術平臺,為制造業企業提供專業化、定制化服務。支持依托開發區建設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和生產服務基地,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協同升級。(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地方金融監管局)
 
  3.推動企業服務化轉型。推動有條件的制造業企業開放創新研發、檢驗檢測等平臺,完善共享服務生態,賦能上下游中小企業服務化轉型。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牽頭建設行業數據中心,加快工業數據價值化開發,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數據要素便捷服務。鼓勵制造業企業向平臺型企業轉型,發揮資本、技術、人才和品牌等優勢,整合上下游資源,發展平臺型制造新模式,形成服務型制造新的增長點。(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五)加快制造業集群化發展。堅持以集群化構建高效協同的生產制造網絡體系,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國、全球影響力的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1.創建國家級產業集群。對標國家級產業集群創建標準制定工作推進方案,積極創建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型產業集群。大力培育集群發展促進機構,協同破解科技創新、投資融資、轉型升級等瓶頸制約和共性難題,形成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良好生態,為創建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提供服務支撐。到2025年,力爭創建現代農機、先進超硬材料等10個國家級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2.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出臺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培育方案及綜合評價辦法,鼓勵各地聚焦主導產業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開展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每年掛牌命名一批千億級、百億級特色優勢產業集群,鼓勵各地創建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到2025年,力爭培育300個市域、縣域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創建10個左右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3.推動集群協同發展。發揮集群產業鏈鏈主企業作用,開展協同招商、同構創新網絡、共同拓展市場,加強集群協同發展。推動各地探索產業協同、政策協同、要素協同、機制協同等新模式,提高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配套水平。引導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主動融入國內外先進制造業集群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協同構建新發展格局。(責任單位: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三、重點工程
 
  (一)產業基礎再造工程。
 
  1.提升創新主體能級。推動產業創新平臺(實驗室、產業研究院、中試基地、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創新聯合體等)和創新型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等)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努力實現量質齊升,加快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研發活動全覆蓋,到2025年,力爭省級各類創新平臺達到8000家。在重點產業領域深度融入國家創新戰略體系,形成中國制造“河南創造”主力軍。(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
 
  2.強化關鍵技術攻堅。深入開展“五基”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聚焦基礎零部件國產替代、基礎元器件迭代更新、基礎材料擴能提級、基礎工藝技術提升、基礎軟件集成應用,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強化企業和各類創新平臺協同攻關,著力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到2025年,力爭承擔30項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突破和推廣應用100項“五基”細分領域關鍵技術與產品。(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
 
  3.推廣應用自主創新產品。加大自主創新產品政策支持力度,支持研制和使用單位建立合作機制,為研制自主創新產品提供試驗驗證場景。完善政府采購與工程招投標辦法,鼓勵使用自主創新產品。在符合條件的區域和領域,加快推進自主創新產品國產化替代。發揮內需市場優勢,強化自主創新產品供需對接,持續擴大創新產品應用,重點強化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推廣與應用。到2025年,力爭推廣應用300項自主創新產品。(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市場監管局、商務廳、財政廳)
 
  (二)重點鏈條重塑工程。
 
  1.培育千億級現代化產業鏈。統籌傳統產業提質發展、新興產業重點培育、未來產業破冰搶灘,加快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推動產業鏈制造環節向第一、第三產業延伸、融合發展,支撐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到2025年,努力建成先進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車等28個千億級重點產業鏈。(責任單位:相關重點產業鏈鏈長責任單位,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2.提高產業鏈韌性與安全水平。完善“產業大腦”,形成“云上圖譜”“數字清單”,強化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預警監測與分析。加強產業鏈備份和災害應急物資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建設,推動一批供應鏈企業納入國家安全應急物資保障平臺,支持各地創建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加快供應鏈物流體系建設,推動現代物流業與產業鏈協同一體化發展。(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商務廳、應急廳、科技廳)
 
  3.深入落實“雙長制”。貫徹《河南省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培育重點產業鏈工作推進方案(2023—2025年)》,落實產業鏈鏈長和盟會長“雙長制”,健全“一個產業鏈、一個工作專班、一個研發機構、一套政策方案、一批項目”工作機制,堅持專班化責任推進、清單化動態管理、常態化督導考核、精準化企業服務,強化重點產業鏈培育統籌推進,推動重點產業鏈邁向千億級、晉級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責任單位:相關重點產業鏈鏈長責任單位,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三)項目投資支撐工程。
 
  1.實施產業萬億招商行動。舉辦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河南)、世界傳感器大會等活動,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實施新一輪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行動,完善承接產業轉移載體。鼓勵各地創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壓實各地先進制造業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責任,強化以商招商、資本招商、群鏈招商、央企招商等,力爭每年簽約重點產業項目1萬億元左右。(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省政府國資委,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2.實施工業萬億投資行動。強化“三個一批”等省重點產業項目推進實施,持續開展項目建設活動。完善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建立省、市級領導分級包聯重大項目機制,著力協調解決項目推進各類難題,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建立完善重點項目監測服務平臺,到2025年,力爭每年工業投資規模達到1萬億元、累計實施延鏈補鏈強鏈項目5000個以上。(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3.實施“三化”改造提升行動。加快推進制造業全鏈式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加強“三化”改造項目儲備,完善“三化”改造項目庫,積極推進“三化”改造項目入庫。力爭每年實施“三化”改造項目3000個以上,帶動全省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0%以上。(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四)優質企業培育工程。
 
  1.做強龍頭企業。聚焦先進制造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分級培育鏈主企業。持續實施頭雁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完善頭雁企業培育辦法,著力提升頭雁企業群鏈帶動力。鼓勵企業創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加快成為“獨角獸”企業。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聚焦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實現國有資本“進退流轉保”,構建“一業一企、一企一強”新格局,推動一批國有企業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標桿,成長為國內國際一流企業。到2025年,力爭新增千億級制造業企業2家,百億級頭雁企業達到60家。(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
 
  2.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按照創新型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四個梯隊,分級建立企業培育庫,分類明確評價標準體系,實施差異化精準指導,加強常態化監測幫扶,力爭每年分別培育1000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0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形成“十百千萬”梯次培育格局。支持“專精特新”企業上市融資,力爭每年上市掛牌企業達到20家。加強中小微企業孵化平臺建設,搭建“專精特新”企業生成空間,建設一批大學科技園、創客空間等創業載體,免費向大學生團隊開放,厚植“專精特新”企業生長土壤。(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地方金融監管局、河南證監局)
 
  3.培育一流企業家隊伍。積極開展企業家培訓,加強頭雁企業、鏈主企業和新升規入統民營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培訓,每年培訓企業家1000人次以上,著力打造一支具有國際視野、聚焦主業發展、勇擔社會責任的優秀企業家隊伍。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家創意創新創造活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營造重商安商護商濃厚氛圍。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賡續新時代豫商精神,樹立一批“創新發展引領者、志存高遠開拓者、一流企業建設者、社會責任履行者”優秀企業家典型。(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工商聯)
 
  (五)開發區提升工程。
 
  1.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平臺。堅持制造業為主的發展方向,因地制宜確定開發區主導產業,強化主導產業鏈招商和重大項目建設,推動開發區間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加強合作,構建主導產業明確、錯位發展、分工協作、鏈條完整的產業集群體系,到2025年,力爭全省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000億元、1000億元、500億元的開發區分別達到2個、10個和30個。開展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創建活動,引領帶動形成龍頭企業、配套企業、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公共平臺協同聯動的產業生態。(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地方金融監管局)
 
  2.推動集約節約發展。按照產業用地比例不低于60%的標準統籌優化開發區空間布局和用地結構,新增工業用地原則上布局在開發區,新建工業項目原則上在開發區選址布局。制定開發區規劃用地標準,明確開發區用地結構、容積率、建筑密度及配套設施標準。建立開發區畝均投入產出綜合評價體系和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機制,提高經濟密度和產出強度。(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發展改革委)
 
  3.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按照政企分離、管運分開的原則推行“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全面落實領導班子任期制、員工全員聘任制、工資績效薪酬制,強化專業人才和團隊招引,加快提升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水平。進一步理順開發區管委會與行政區關系,有序剝離開發區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制定開發區權責清單,明晰開發區管委會與屬地政府、職能部門權責邊界。精準實施開發區放權賦能改革,加強下放權限指導培訓和專業人員保障,確保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六)質量品牌建設工程。
 
  1.提升工業設計水平。深化“設計河南”建設,提升制造業設計能力,鼓勵大型企業積極開展設計外包,支持設計企業專業化、品牌化發展,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支持各地依托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集群建設一批工業設計園區(基地)。加大設計軟件和工具推廣應用力度,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提升設計數字化水平。到2025年,力爭建成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0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300家、特色設計園區10個。(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教育廳)
 
  2.提升質量標準水平。大力推廣卓越績效、精益生產模式等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推動企業建立首席質量官制度,建立健全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提升全面質量管理水平,支持制造業企業參評中國質量獎、河南省省長質量獎。加快“標準河南”建設,鼓勵企業牽頭或參與國際、國內與行業標準制定(修訂),推動制定高于國家標準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加快提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比重,增強行業發展引領力,掌握行業發展主動權。(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廳)
 
  3.打造河南制造品牌。深入實施制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支持制造業頭雁企業、單項冠軍企業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努力建設世界一流品牌。鼓勵“專精特新”企業精耕主業、提升品質,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區域品牌。支持開發區建設商標品牌示范基地,提升開發區產業品牌標識度。引導企業參加“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廣泛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等國際性展會,提高“河南品牌”影響力。(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發展改革委、商務廳、科技廳)
 
  (七)產業布局優化工程。
 
  1.優化制造業空間布局。積極構建“中心引領、兩帶支撐、四區協同”的產業布局體系。突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與洛陽、南陽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培育全省制造業核心增長極。建設沿黃流域、沿京廣鐵路兩大制造業發展帶,支撐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以洛陽市為中心,帶動三門峽市、濟源示范區,建設豫西轉型創新發展示范區;以南陽市為中心,與信陽、駐馬店市對接淮河、漢江經濟帶,打造豫南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以商丘、周口等市為主,建設東部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推進安陽、鶴壁、濮陽市一體化發展,打造豫北跨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
 
  2.融入國內大循環布局。暢通省域產業循環,以重點產業集群和產業鏈為紐帶,強化跨市跨區域產業合作,疏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協同培育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千億級現代化產業鏈。推動重點產業鏈跨鏈融合,形成“原料—材料—零部件—終端產品”高效耦合生態。依托鏈主企業和產業鏈關鍵核心企業,把握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機遇,主動融入國內大循環,推動重點產業鏈跨省域合作,與省外先進制造業集群開展融鏈結鏈活動,嵌入中高端、融入關鍵環,協同維護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與韌性。(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商務廳、市場監管局)
 
  3.深化產業國際化布局。依托鏈主企業深化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產業合作,加快重點產業海外布局。推進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有色金屬等跨境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支持企業開展高端環節兼并重組,提升主業競爭力;建設能源原材料基地,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建設一批組裝工廠(車間)和冶煉基地,降低生產制造成本,拓展國際市場空間。深入實施自貿區提質工程,對標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借鑒海南自貿港等先進經驗,積極探索首創性、集成化、差別化改革,大力發展跨境電商、離岸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推進我省優勢產業“走出去”。(責任單位:省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廳、鄭州海關)
 
  (八)要素保障強化工程。
 
  1.攻堅破解要素瓶頸。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制造業項目新增用地計劃指標應保盡保,實行工業用地“標準地+承諾制”出讓,保障重點產業項目快速落地。落實各類產業支持政策,支持各地探索創新專項資金使用方式,引導企業用足用好各類惠企政策。統籌發揮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由基金根據產業實際推進情況,按照市場化原則采取直接投資或設立專項子基金的投資方式對重點產業予以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對重點企業的金融服務,加大制造業信貸投入。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融資和發債融資。加大能耗指標和環境指標保障力度,優化環保執法監管方式,確保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生產經營。(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財政廳、生態環境廳、地方金融監管局、金融監管總局河南監管局、河南證監局、人行鄭州中心支行)
 
  2.強化基礎要素保障。完善“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加強煤電油氣等基礎要素保障,著力降低企業基礎要素使用成本。持續深化電力市場改革,科學實施負荷管理,合理安排錯避峰用電,保障企業合理用電需求。提高成品油應急保供能力,建立健全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鼓勵各地推進大用戶直供氣,實行用氣量價掛鉤。大力實施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工程,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著力建設大樞紐、培育大龍頭、打造大平臺、形成大物流,積極暢通物流通道,加快建成供需適配、內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物流體系,降低企業物流成本。(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商務廳)
 
  3.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實施一流營商環境創建工程,謀劃實施營商環境綜合配套改革,大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基礎制度,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堅持依法行政,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防止粗暴執法、選擇性執法,防止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不斷優化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制度環境,著力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六最”營商環境。(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行政審批政務信息管理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實施。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實施本行動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建立工作臺賬,健全評價機制和統計監測機制,實行月調度、季督導、半年點評、年度總結推進機制,確保行動計劃順利實施。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制定工作方案和具體措施,抓好落實。(責任單位: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二)強化考核激勵。出臺制造強省考評辦法,每年對省直單位和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服務和發展先進制造業情況進行考評,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相關程序進行表彰獎勵。(責任單位: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三)強化企業服務。充分發揮省助企強鏈六個工作專班作用,聚焦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圍繞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攻難點、通堵點、除痛點,常態化開展產學研、用工、產銷、產融“四項對接”活動,著力打造一流產業鏈群生態,推動支柱產業優勢再造、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責任單位: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四)強化氛圍營造。深入總結行動計劃實施中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選樹一批標桿示范,加大復制推廣力度。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要結合實際,主動探索本行政區域內貫徹落實行動計劃的新機制、新舉措、新模式。要加強對行動計劃實施中先進典型和案例的宣傳報道,共同營造制造強省建設濃厚氛圍。(責任單位: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主頁 > 新聞中心 > 園區規劃 >

河南將打造1~2個世界級、7個萬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附重點任務清單)

2023-08-17 來源:高新院 vwcr.cn 點擊:

  河南省人民政府近日印發《河南省建設制造強省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下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能級高、結構優、創新強、融合深、韌性好”為鮮明標識的先進制造業強省。
 
  其中提到,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40%、其中制造業占比穩定在30%以上,全部工業增加值力爭達到2.3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力爭突破2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力爭突破2.8萬家,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和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30%,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15%,形成1—2個世界級、7個萬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28個千億級現代化產業鏈。
 
  主要任務方面,行動計劃提出五大內容,主要聚焦加快制造業高端化發展、加快制造業智能化發展、加快制造業綠色化發展、加快制造業服務化發展、加快制造業集群化發展等內容。(重點任務清單59項內容附文末)
 
  河南省建設制造強省三年行動計劃
 
  (2023—2025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制造強國戰略和我省關于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的若干意見,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聚力新型工業化,加快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集群化發展,大力推進八項工程(產業基礎再造、重點鏈條重塑、項目投資支撐、優質企業培育、開發區提升、質量品牌建設、產業布局優化、要素保障強化)實施,推動五鏈(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深度耦合,加快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轉變、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轉變、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努力把我省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強省,為中國式現代化河南實踐奠定堅實產業支撐。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能級高、結構優、創新強、融合深、韌性好”為鮮明標識的先進制造業強省。
 
  產業能級高。先進制造業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前列,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40%、其中制造業占比穩定在30%以上,全部工業增加值力爭達到2.3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力爭突破2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力爭突破2.8萬家,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和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
 
  產業結構優。基本形成現代化制造業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30%,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15%,形成1—2個世界級、7個萬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28個千億級現代化產業鏈。
 
  產業創新強。基本建成全國制造業創新高地,規模以上制造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力爭達到2%,國家級創新平臺突破30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100%,制造業質量競爭指數達到86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知名品牌。
 
  產業融合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取得重要進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率達到80%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指數達到62,智能制造就緒率達到13%,建成省級及以上綠色園區(工廠)500家,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達到全國一流水平。
 
  產業韌性好。重點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程度明顯提升,優勢互補、分工合理的區域產業布局基本形成,重點領域“卡脖子”技術得到突破和應用,形成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的產業鏈群發展模式。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制造業高端化發展。堅持以高端制造為引領,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形成先進制造業體系硬支撐。
 
  1.提升產業能級。深入實施換道領跑戰略,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加快高位嫁接,延鏈中高端,形成“新制造”,重點推進基礎材料、傳統裝備、傳統汽車、食品和輕紡等轉型新材料、新裝備、新能源汽車和時尚消費新品牌,到2025年,力爭30%的傳統企業轉型為戰略性新興企業。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現代醫藥等新興產業,到2025年,力爭產業規模達到2.6萬億元,實現“五年倍增”。前瞻布局氫能與儲能、類腦智能、生命健康、量子信息、未來網絡、前沿新材料等未來產業,強化關鍵技術儲備與攻堅,積極創建國家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到2025年,力爭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2.發展高端制造。立足全球產業發展前沿,強化“高精尖”產業深度謀劃布局,大力發展精密數控機床、智能機器人、高端醫療機械、精密儀器儀表、智能檢測裝備、高端軸承等高端產品,加快研發制造一批填補國內外空白的高端新品。提升現代農機、礦山裝備、盾構裝備、起重裝備、新型電力裝備等高端化水平,鍛長長板,打造更多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具有河南特色優勢的新型“大國重器”。到2025年,力爭高端裝備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占裝備制造業比重提升到30%。(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3.引育高端人才。完善高端人才引育機制,按照重點產業鏈圖譜清單,精準引育高端創新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強化引進兩院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領軍人才。建立重點產業鏈與國內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定向聯系機制,強化高端人才與創新團隊柔性引進。依托國家級創新平臺和鏈主企業等加強省內一流創新人才與團隊培育。深入貫徹人才強省戰略,落實高層次人才引育各項激勵政策。加強數據、設計、基金、高技能人才同步引育,構建完善的高端人才支撐體系。到2025年,基本形成重點產業鏈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全覆蓋。(責任單位:省科技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
 
  (二)加快制造業智能化發展。堅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
 
  1.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按照企業、園區、產業鏈、集群分類實施數字化轉型行動,到2025年,力爭培育30家“數字領航”企業、300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30個數字化轉型示范區、30個制造業數字化賦能中心。培育壯大數字核心產業,加快建設省元宇宙科創產業園、中原數據要素生態產業園,構建數據交易產業鏈,推動衛星及應用產業健康發展,爭創國家元宇宙創新應用先導區、國家級數字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省委軍民融合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2.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探索開展規模以上企業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推進企業應用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對現有生產、服務和管理方式進行數字化、網絡化升級改造,全面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支持企業聚焦精益運營、質量管控、敏捷協同、設備管理、產量提升、能耗管控等關鍵環節打造“5G+”“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應用場景,累計建成1000個智能工廠(車間),創建一批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圍繞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遴選培育500個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新模式示范項目。持續實施企業上云、上平臺提升行動,到2025年,累計推動25萬家左右企業上云、上平臺。(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通信管理局)
 
  3.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加快推進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和智能計算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到2025年,力爭建成5G基站25萬個。加強新型數據中心和邊緣數據中心建設,支持數據中心創建國家新型數據中心典型案例。積極創建中部地區數據中心,推動鄭州數據交易中心升格為國家級數據交易場所。深入實施“1+N”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行動,培育一批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鄭州),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二級節點應用推廣。(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通信管理局)
 
  (三)加快制造業綠色化發展。堅持以“雙碳”目標為導向,加快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著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
 
  1.發展綠色低碳制造。實施制造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推進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產業鏈綠色化改造。加快發展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設計產品等。推進綠色技術創新載體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到2025年,力爭培育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50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50家,建成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100家。(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
 
  2.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施工業低碳行動,強化能效標桿管理,在鋼鐵、水泥、有色等重點行業推動碳達峰。統籌推進省級碳達峰試點建設,示范引領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鼓勵在重點產業鏈建設碳排放公共服務平臺,為重點產業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服務支撐。(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
 
  3.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支持各地建設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及骨干企業、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大力發展清潔生產,持續實施沿黃制造業深度節水控水行動,開展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示范。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構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加快再制造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水利廳)
 
  (四)加快制造業服務化發展。堅持以服務型制造為重點,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賦能新制造。
 
  1.培育服務型制造新業態。堅持“制造+服務”“產品+服務”發展方向,支持制造業企業大力發展總集成總承包、綜合解決方案、個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管理、共享制造、C2M(用戶到制造)、D2M(設計到制造)、遠程運維等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新業態,每年培育30個左右省級及以上服務型制造試點示范企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創建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創新研發、數據服務、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檢驗檢測、工業軟件、科技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支持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搭建面向服務型制造的專業服務平臺、綜合服務平臺和共性技術平臺,為制造業企業提供專業化、定制化服務。支持依托開發區建設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和生產服務基地,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協同升級。(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地方金融監管局)
 
  3.推動企業服務化轉型。推動有條件的制造業企業開放創新研發、檢驗檢測等平臺,完善共享服務生態,賦能上下游中小企業服務化轉型。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牽頭建設行業數據中心,加快工業數據價值化開發,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數據要素便捷服務。鼓勵制造業企業向平臺型企業轉型,發揮資本、技術、人才和品牌等優勢,整合上下游資源,發展平臺型制造新模式,形成服務型制造新的增長點。(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五)加快制造業集群化發展。堅持以集群化構建高效協同的生產制造網絡體系,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國、全球影響力的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1.創建國家級產業集群。對標國家級產業集群創建標準制定工作推進方案,積極創建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型產業集群。大力培育集群發展促進機構,協同破解科技創新、投資融資、轉型升級等瓶頸制約和共性難題,形成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良好生態,為創建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提供服務支撐。到2025年,力爭創建現代農機、先進超硬材料等10個國家級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2.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出臺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培育方案及綜合評價辦法,鼓勵各地聚焦主導產業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開展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每年掛牌命名一批千億級、百億級特色優勢產業集群,鼓勵各地創建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到2025年,力爭培育300個市域、縣域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創建10個左右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3.推動集群協同發展。發揮集群產業鏈鏈主企業作用,開展協同招商、同構創新網絡、共同拓展市場,加強集群協同發展。推動各地探索產業協同、政策協同、要素協同、機制協同等新模式,提高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配套水平。引導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主動融入國內外先進制造業集群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協同構建新發展格局。(責任單位: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三、重點工程
 
  (一)產業基礎再造工程。
 
  1.提升創新主體能級。推動產業創新平臺(實驗室、產業研究院、中試基地、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創新聯合體等)和創新型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等)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努力實現量質齊升,加快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研發活動全覆蓋,到2025年,力爭省級各類創新平臺達到8000家。在重點產業領域深度融入國家創新戰略體系,形成中國制造“河南創造”主力軍。(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
 
  2.強化關鍵技術攻堅。深入開展“五基”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聚焦基礎零部件國產替代、基礎元器件迭代更新、基礎材料擴能提級、基礎工藝技術提升、基礎軟件集成應用,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強化企業和各類創新平臺協同攻關,著力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到2025年,力爭承擔30項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突破和推廣應用100項“五基”細分領域關鍵技術與產品。(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
 
  3.推廣應用自主創新產品。加大自主創新產品政策支持力度,支持研制和使用單位建立合作機制,為研制自主創新產品提供試驗驗證場景。完善政府采購與工程招投標辦法,鼓勵使用自主創新產品。在符合條件的區域和領域,加快推進自主創新產品國產化替代。發揮內需市場優勢,強化自主創新產品供需對接,持續擴大創新產品應用,重點強化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推廣與應用。到2025年,力爭推廣應用300項自主創新產品。(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市場監管局、商務廳、財政廳)
 
  (二)重點鏈條重塑工程。
 
  1.培育千億級現代化產業鏈。統籌傳統產業提質發展、新興產業重點培育、未來產業破冰搶灘,加快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推動產業鏈制造環節向第一、第三產業延伸、融合發展,支撐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到2025年,努力建成先進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車等28個千億級重點產業鏈。(責任單位:相關重點產業鏈鏈長責任單位,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2.提高產業鏈韌性與安全水平。完善“產業大腦”,形成“云上圖譜”“數字清單”,強化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預警監測與分析。加強產業鏈備份和災害應急物資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建設,推動一批供應鏈企業納入國家安全應急物資保障平臺,支持各地創建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加快供應鏈物流體系建設,推動現代物流業與產業鏈協同一體化發展。(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商務廳、應急廳、科技廳)
 
  3.深入落實“雙長制”。貫徹《河南省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培育重點產業鏈工作推進方案(2023—2025年)》,落實產業鏈鏈長和盟會長“雙長制”,健全“一個產業鏈、一個工作專班、一個研發機構、一套政策方案、一批項目”工作機制,堅持專班化責任推進、清單化動態管理、常態化督導考核、精準化企業服務,強化重點產業鏈培育統籌推進,推動重點產業鏈邁向千億級、晉級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責任單位:相關重點產業鏈鏈長責任單位,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三)項目投資支撐工程。
 
  1.實施產業萬億招商行動。舉辦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河南)、世界傳感器大會等活動,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實施新一輪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行動,完善承接產業轉移載體。鼓勵各地創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壓實各地先進制造業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責任,強化以商招商、資本招商、群鏈招商、央企招商等,力爭每年簽約重點產業項目1萬億元左右。(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省政府國資委,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2.實施工業萬億投資行動。強化“三個一批”等省重點產業項目推進實施,持續開展項目建設活動。完善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建立省、市級領導分級包聯重大項目機制,著力協調解決項目推進各類難題,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建立完善重點項目監測服務平臺,到2025年,力爭每年工業投資規模達到1萬億元、累計實施延鏈補鏈強鏈項目5000個以上。(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3.實施“三化”改造提升行動。加快推進制造業全鏈式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加強“三化”改造項目儲備,完善“三化”改造項目庫,積極推進“三化”改造項目入庫。力爭每年實施“三化”改造項目3000個以上,帶動全省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0%以上。(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四)優質企業培育工程。
 
  1.做強龍頭企業。聚焦先進制造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分級培育鏈主企業。持續實施頭雁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完善頭雁企業培育辦法,著力提升頭雁企業群鏈帶動力。鼓勵企業創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加快成為“獨角獸”企業。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聚焦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實現國有資本“進退流轉保”,構建“一業一企、一企一強”新格局,推動一批國有企業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標桿,成長為國內國際一流企業。到2025年,力爭新增千億級制造業企業2家,百億級頭雁企業達到60家。(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
 
  2.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按照創新型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四個梯隊,分級建立企業培育庫,分類明確評價標準體系,實施差異化精準指導,加強常態化監測幫扶,力爭每年分別培育1000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0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形成“十百千萬”梯次培育格局。支持“專精特新”企業上市融資,力爭每年上市掛牌企業達到20家。加強中小微企業孵化平臺建設,搭建“專精特新”企業生成空間,建設一批大學科技園、創客空間等創業載體,免費向大學生團隊開放,厚植“專精特新”企業生長土壤。(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地方金融監管局、河南證監局)
 
  3.培育一流企業家隊伍。積極開展企業家培訓,加強頭雁企業、鏈主企業和新升規入統民營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培訓,每年培訓企業家1000人次以上,著力打造一支具有國際視野、聚焦主業發展、勇擔社會責任的優秀企業家隊伍。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家創意創新創造活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營造重商安商護商濃厚氛圍。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賡續新時代豫商精神,樹立一批“創新發展引領者、志存高遠開拓者、一流企業建設者、社會責任履行者”優秀企業家典型。(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工商聯)
 
  (五)開發區提升工程。
 
  1.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平臺。堅持制造業為主的發展方向,因地制宜確定開發區主導產業,強化主導產業鏈招商和重大項目建設,推動開發區間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加強合作,構建主導產業明確、錯位發展、分工協作、鏈條完整的產業集群體系,到2025年,力爭全省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000億元、1000億元、500億元的開發區分別達到2個、10個和30個。開展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創建活動,引領帶動形成龍頭企業、配套企業、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公共平臺協同聯動的產業生態。(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地方金融監管局)
 
  2.推動集約節約發展。按照產業用地比例不低于60%的標準統籌優化開發區空間布局和用地結構,新增工業用地原則上布局在開發區,新建工業項目原則上在開發區選址布局。制定開發區規劃用地標準,明確開發區用地結構、容積率、建筑密度及配套設施標準。建立開發區畝均投入產出綜合評價體系和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機制,提高經濟密度和產出強度。(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發展改革委)
 
  3.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按照政企分離、管運分開的原則推行“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全面落實領導班子任期制、員工全員聘任制、工資績效薪酬制,強化專業人才和團隊招引,加快提升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水平。進一步理順開發區管委會與行政區關系,有序剝離開發區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制定開發區權責清單,明晰開發區管委會與屬地政府、職能部門權責邊界。精準實施開發區放權賦能改革,加強下放權限指導培訓和專業人員保障,確保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六)質量品牌建設工程。
 
  1.提升工業設計水平。深化“設計河南”建設,提升制造業設計能力,鼓勵大型企業積極開展設計外包,支持設計企業專業化、品牌化發展,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支持各地依托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集群建設一批工業設計園區(基地)。加大設計軟件和工具推廣應用力度,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提升設計數字化水平。到2025年,力爭建成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0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300家、特色設計園區10個。(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教育廳)
 
  2.提升質量標準水平。大力推廣卓越績效、精益生產模式等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推動企業建立首席質量官制度,建立健全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提升全面質量管理水平,支持制造業企業參評中國質量獎、河南省省長質量獎。加快“標準河南”建設,鼓勵企業牽頭或參與國際、國內與行業標準制定(修訂),推動制定高于國家標準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加快提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比重,增強行業發展引領力,掌握行業發展主動權。(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廳)
 
  3.打造河南制造品牌。深入實施制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支持制造業頭雁企業、單項冠軍企業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努力建設世界一流品牌。鼓勵“專精特新”企業精耕主業、提升品質,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區域品牌。支持開發區建設商標品牌示范基地,提升開發區產業品牌標識度。引導企業參加“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廣泛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等國際性展會,提高“河南品牌”影響力。(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發展改革委、商務廳、科技廳)
 
  (七)產業布局優化工程。
 
  1.優化制造業空間布局。積極構建“中心引領、兩帶支撐、四區協同”的產業布局體系。突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與洛陽、南陽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培育全省制造業核心增長極。建設沿黃流域、沿京廣鐵路兩大制造業發展帶,支撐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以洛陽市為中心,帶動三門峽市、濟源示范區,建設豫西轉型創新發展示范區;以南陽市為中心,與信陽、駐馬店市對接淮河、漢江經濟帶,打造豫南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以商丘、周口等市為主,建設東部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推進安陽、鶴壁、濮陽市一體化發展,打造豫北跨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
 
  2.融入國內大循環布局。暢通省域產業循環,以重點產業集群和產業鏈為紐帶,強化跨市跨區域產業合作,疏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協同培育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千億級現代化產業鏈。推動重點產業鏈跨鏈融合,形成“原料—材料—零部件—終端產品”高效耦合生態。依托鏈主企業和產業鏈關鍵核心企業,把握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機遇,主動融入國內大循環,推動重點產業鏈跨省域合作,與省外先進制造業集群開展融鏈結鏈活動,嵌入中高端、融入關鍵環,協同維護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與韌性。(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商務廳、市場監管局)
 
  3.深化產業國際化布局。依托鏈主企業深化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產業合作,加快重點產業海外布局。推進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有色金屬等跨境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支持企業開展高端環節兼并重組,提升主業競爭力;建設能源原材料基地,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建設一批組裝工廠(車間)和冶煉基地,降低生產制造成本,拓展國際市場空間。深入實施自貿區提質工程,對標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借鑒海南自貿港等先進經驗,積極探索首創性、集成化、差別化改革,大力發展跨境電商、離岸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推進我省優勢產業“走出去”。(責任單位:省商務廳、工業和信息化廳、鄭州海關)
 
  (八)要素保障強化工程。
 
  1.攻堅破解要素瓶頸。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制造業項目新增用地計劃指標應保盡保,實行工業用地“標準地+承諾制”出讓,保障重點產業項目快速落地。落實各類產業支持政策,支持各地探索創新專項資金使用方式,引導企業用足用好各類惠企政策。統籌發揮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由基金根據產業實際推進情況,按照市場化原則采取直接投資或設立專項子基金的投資方式對重點產業予以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對重點企業的金融服務,加大制造業信貸投入。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融資和發債融資。加大能耗指標和環境指標保障力度,優化環保執法監管方式,確保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生產經營。(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財政廳、生態環境廳、地方金融監管局、金融監管總局河南監管局、河南證監局、人行鄭州中心支行)
 
  2.強化基礎要素保障。完善“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加強煤電油氣等基礎要素保障,著力降低企業基礎要素使用成本。持續深化電力市場改革,科學實施負荷管理,合理安排錯避峰用電,保障企業合理用電需求。提高成品油應急保供能力,建立健全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鼓勵各地推進大用戶直供氣,實行用氣量價掛鉤。大力實施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工程,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著力建設大樞紐、培育大龍頭、打造大平臺、形成大物流,積極暢通物流通道,加快建成供需適配、內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物流體系,降低企業物流成本。(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商務廳)
 
  3.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實施一流營商環境創建工程,謀劃實施營商環境綜合配套改革,大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基礎制度,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堅持依法行政,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防止粗暴執法、選擇性執法,防止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不斷優化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制度環境,著力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六最”營商環境。(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行政審批政務信息管理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實施。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實施本行動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建立工作臺賬,健全評價機制和統計監測機制,實行月調度、季督導、半年點評、年度總結推進機制,確保行動計劃順利實施。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制定工作方案和具體措施,抓好落實。(責任單位: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二)強化考核激勵。出臺制造強省考評辦法,每年對省直單位和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服務和發展先進制造業情況進行考評,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相關程序進行表彰獎勵。(責任單位: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三)強化企業服務。充分發揮省助企強鏈六個工作專班作用,聚焦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圍繞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攻難點、通堵點、除痛點,常態化開展產學研、用工、產銷、產融“四項對接”活動,著力打造一流產業鏈群生態,推動支柱產業優勢再造、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責任單位: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
 
  (四)強化氛圍營造。深入總結行動計劃實施中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選樹一批標桿示范,加大復制推廣力度。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要結合實際,主動探索本行政區域內貫徹落實行動計劃的新機制、新舉措、新模式。要加強對行動計劃實施中先進典型和案例的宣傳報道,共同營造制造強省建設濃厚氛圍。(責任單位: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范區、航空港區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