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謀跨市同城化發展 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合肥、淮南共建“合肥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合淮合作區)”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3-02-23 點擊:次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安徽省認真貫徹落實,高位部署實施,合肥、淮南兩市跨市域合作共建園區--合肥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合淮合作區)首個項目--蔚來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電驅動二期開工建設,標志著合肥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合淮合作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合肥西北角,淮南橋頭堡。為助推合肥都市圈提質升級、輻射帶動皖北高質量發展,探索跨市域合作新路徑,支持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集成電路兩大世界級主導產業快速發展,2022年3月,合肥經開區與淮南市壽縣牽手相連,簽署《合肥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合淮合作區)合作共建協議》,創新做實區域合作機制,著力形成互聯互通、協同創新、共建共享新格局。
強規劃搭建承載平臺
合肥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位于合肥、淮南兩市交界,系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北區。經過十年建設發展,聚集形成境內關外、線上線下、天上地下的開放資源,初步形成集成電路、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兩大世界級主導產業。
作為安徽省首個跨市域合作共建園區,合淮合作區位于合淮產業走廊重點區域,緊鄰合肥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2022年12月,兩市結合實際,聯合完成《合肥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合淮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
根據規劃,合淮合作區以“合作樣板帶動區域共富、低碳示范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發展理念,著力構建“一個創新服務核、兩個城市服務功能區、三個產業園組團”功能布局,規劃面積20.53平方公里,其中一期4.98平方公里。
近一年來,兩市堅持一切為了合作區發展,打基礎、管根本、利長遠,成立共建領導小組,組建合作共建辦公室,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實現規劃編制、土地林地報批、征遷安置、平臺公司組建等工作打破常規、快速推進,并系統謀劃水電氣路、學校、醫院、養老、生態環境等基礎設施項目,徹底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聯手共建、補齊短板。
創機制打破發展瓶頸
營商環境是核心競爭力。
深化“一改兩為”、提升工作效能。合作區注重體制機制創新,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主動破除區域壁壘,起草《部分行政管理職權和執法事項改革試點方案》《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統計及分配方案》《稅費分成方案》三個方案,努力實現合作區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市場、統一管理、統一執法。
其中,《改革試點方案》明確指出,將合作區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及組織實施等13項行政管理職權和市場監管執法等9項行政執法事項,由淮南市調整至合肥市,由合肥經開區具體實施,壽縣則選拔精兵強將,駐點服務,打通綠色通道,加快形成密切協作的工作合力,聯動打造、迅速形成與國際化產業相匹配的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機制一活全盤活。在此基礎上,合作區還深化“管委會+公司”改革,成立安徽合淮新橋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資本紐帶、市場邏輯,承接合作區開發建設、運營管理和投融資功能,強化自我造血、成片開發能力。
繪藍圖產業協同共鏈
合肥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是安徽戰新產業的重要承載地。自2021年4月蔚來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開工建設以來,示范區圍繞整車、核心零部件、自動駕駛等產業的生產和研發,引進汽車模具、內外飾件等30多家核心供應商,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引領性的創新鏈,建設成為世界級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集群。
產業協同是合淮合作區的重要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合作區將以蔚來汽車為龍頭,建設F2、F3工廠以及電驅動、電池廠,總投資約426億元。項目全面達產后,新能源汽車產能將達100萬輛,產值將超過5000億元,吸引產業工人4萬人、研發人員1萬人。
除蔚來汽車外,根據規劃,合作區將緊扣“合淮一體化”主題,按照“資源整合、要素集聚、功能拓展、優化布局”的原則,實施區域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工程,構建“三主(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兩輔(現代物流業、科技服務業)”產業體系,形成良性循環,合力跑出“加速度”,建設成為合肥都市圈產業發展的主引擎和強勁增長極。
時光向前,安徽向上。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今年是合淮合作區全面建設的開局之年,合作區將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合肥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強力推進園區合作共建、產業協作配套、交通互聯互通等工作,不松勁、不停步、再出發,全力打造世界級優勢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推動實現更高水平合作、更深層次共建、更高質量發展。
至2025年,合淮合作區將重點在蔚來汽車產業園二、三期及基礎設施綜合配套上發力,力爭GDP達100億元、產值超千億元;遠期至2035年,將重點實施北側工業組團和科創谷,在生活品質上進行提檔升級,奮力實現GDP500億元的發展目標。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