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區域經濟研究 >

“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研究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7-14 點擊:

  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包括加工區、工業園區、科技產業園區等各類經濟貿易合作區域,它具有集聚和輻射效應。2013年,中國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成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而且全方位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及降低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中的風險。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中國可參考和借鑒新加坡的成功經驗,達成政府間的合作框架協議,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等。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一哄而上、面臨各種風險、成效有待提高等,需要政府部門高度重視,落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的相關協定,加快中國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的改革步伐,統籌規劃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產業布局和空間布局。
   
  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以下簡稱境外經貿合作區)是指根據中國與東道國或地區的雙方合作意愿,在中國政府指導下,按照市場機制運作,中國境內(不合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資控股企業,通過在境外設立的中資控股的獨立法人機構,投資建設的基礎設施完備、主導產業明確、具有集聚和輻射效應的產業園區,包括加工區、工業園區、科技產業園區等各類經濟貿易合作區域。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活動急劇增加,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參與境外經貿合作區。
  
  一、“一帶一路”戰略下發展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意義

  
  新形勢下,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二大經濟體、第三大對外投資體。中國更需要發揮積極作用,促進廣大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共謀社會福利。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為落實和推進這一戰略構想,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商務部共同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以下簡稱《愿景與行動》)。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進程中,中國積極發展境外經貿合作區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平臺
  
  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體現和展示中國優秀企業、優質產品和中國文化,有利于優化配置和組合各種要素;擴大當地的就業渠道,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培訓當地的就業人員和管理人員,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最終提高了東道國的居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福祉。近四年來境外中資企業向投資所在國繳納的各種稅金超過了1000億美元,2015年末吸納外方員工近90萬人。
  
  中國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有利于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有利于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可以看出,境外經貿合作區是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平臺。
  
  (二)全方位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要求中國企業不僅遵守當地和中國的法律法規、國際公約、國際慣例,特別是環境保護、知識產權、勞工權益、企業社會責任等,而且需要適應當地文化與風俗習慣。因此,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要求中國企業走規范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與當地共同發展和成長,全方位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經營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三)降低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中的風險
  
  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巨大的挑戰,普遍存在著投資規模小而散、國際經驗不足、國際化經營人才短缺等問題。境外經貿合作區由有實力、有信譽、有成功海外經營經驗的企業進行開發建設,為中小企業“走出去”搭建在東道國進行投資生產和經營的平臺。中小企業借助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平臺,開展境外生產和經營活動,以聚集效應、規模效應來延伸產業鏈,降低成本,提升境外投資的競爭力,更容易獲得東道國政府的支持,降低海外投資風險。
  
  境外投資面臨許多風險,包括自然災害、政治風險和經濟風險等,中小企業難以承擔。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主要是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行業的龍頭企業引領上下游、配套企業等參與建設和合作,運用產業集群的規模效應,分散和降低國際合作中的各種風險。
  
  二、新加坡發展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成功經驗
  
  新加坡大力發展的海外工業園與中國的境外經貿合作區較為類似,我們有必要研究和借鑒新加坡的海外工業園。 本文來自派智庫
  
  新加坡充分利用全球化和國際市場來配置資源,在中國、越南、印尼等國家設立了海外工業園。最為成功的是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以下簡稱蘇州工業園),該工業園成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合作的旗艦項目,也是中國改革開放試驗田、國際合作示范區。其主要的成功經驗如下。
  
  (一)達成政府間的合作框架協議

  
  1994年4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和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分別代表中新兩國政府簽署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目前,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機構的中方、新方主席分別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中方成員包括商務部、外交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等部門,以及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政府,新方成員包括內政部、貿易與工業部、教育部、國家發展部等部門。
  
  新加坡與中國政府還簽訂了其他合作協議,包括天津生態城、廣州知識城、吉林食品區、川新創新科技園等,也與山東、四川、浙江、遼寧、天津、江蘇、廣東等7省市分別建有經貿合作機制。
  
  (二)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
  
  建設好海外工業園,新加坡還發揮了龍頭企業的作用,優化組合和配置全球的要素和資源。新加坡最著名的龍頭企業是成立于1998年的勝科集團(Sembcorp Industries)。該集團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主要業務是公用事業、海事、城鎮發展等,遍布世界五大洲。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該集團的股權結構是,淡馬錫控股、公眾分別占49.5%、50.5%。
  
  勝科集團發揮其規模優勢和市場運作機制,在中國、越南、印尼、印度等國家設立工業園或參與工業園建設,例如,蘇州工業園、新川創新科技園、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無錫新加坡工業園。多年來,勝科集團成功吸引了大批的世界500強企業進駐。
  
  此外,完善的基礎設施、良好的產業配套環境、高效規范的政府管理與服務。
  
  三、“一帶一路”戰略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發展情況

  
  21世紀以來,中國政府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到境外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中國企業建設了一些境外經貿合作區,并成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和合作的重要發展平臺。
  
  (一)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發展歷程
  
  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發展歷史較短,我們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企業自發行動階段,2005年底之前,處于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初期,境外開發區主要是為開發企業自身服務。海爾和福建的華僑實業都是這一時期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標志性先行者。
  
  第二階段是中國政府扶持階段,自2006年至2013年底,處于中國“走出去”戰略的深化時期。伴隨中國的國際地位提升,雙邊經貿合作需求意愿增加,中國政府扶持境外經貿合作區。2006年6月18日,商務部出臺《境外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的基本要求和申辦程序》,啟動了扶持企業建設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的工作。《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確認考核暫行辦法》是最重要的文件,2013年6月5日進一步修訂為《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確認考核和年度考核管理辦法》。
  
  第三階段是政府支持企業市場運作階段,自2014年至今。中國政府倡議“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后,進一步規劃和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從扶持轉向支持和服務,企業成為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真正主體,進一步推進和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商務部同多個部委、機構建立了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合作機制,包括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確認與考核管理辦法、風險防范、服務機制、項目協調和信息共享等聯合工作機制。
  
  (二)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發展情況
  
  經過幾年的摸索,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分布在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白俄羅斯、泰國、埃及等。近年來,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紛紛設立境外經貿合作區。例如,浙江設立了3個國家級、2家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前者是華立集團在泰國的泰中羅勇工業區、康奈集團在俄羅斯的烏蘇里斯克工業園、前江在越南的龍江工業園,后者是越美集團在尼日利亞的越美(尼日利亞)工業園、金盛公司在烏茲別克斯坦的鵬盛工業園。
  
  截止到2015年底,中國已經設立了75個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分布在34個國家,共帶動投資近180億美元,吸引入區企業1141家,包括中資控股企業711家,有13個合作區已通過商務部、財政部的確認考核。其中,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泰中羅勇工業園等成效顯著。
  
  從級別來看,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有國家級和省市級;從類型來看,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有加工制造型園區(如,中埃合作區)、農業產業型園區(如,印尼農業產業合作區)、商貿物流型園區(如,中歐商貿物流合作園區)、資源利用型園區、技術創新型園區、科技產業型園區等類型;從歷程來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第一批是2006年的8個,第二批是2007年的11個(見下表);從規劃面積來看,最少是1.03平方公里的巴基斯坦海爾魯巴經濟區,尼日利亞萊基自由貿易區的規劃面積達到了165平方公里。
  
  (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境外經貿合作區的主要問題
  
   1.一哄而上的市場秩序問題。政府扶持境外經貿合作區,如外經貿專項資金、優惠貸款、稅收優惠、招標制度等,國內許多企業對外投資熱情強烈,卻忽視面臨的困難和重大問題,一哄而上,招致損失。


我國第一批和第二批共19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

序號 合作區名稱 本文來自派智庫 牽頭企業 獲批時間 主導產業
1 巴基斯坦海爾—魯巴經濟區 海爾集團(山東) 派智庫:政經資訊專家 2006 建材、家電、紡織等
2 俄羅斯烏蘇里克經貿合作區 康吉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浙江) 2006 輕工、機電、木業等
3 毛里求斯晉非經貿合作區 晉非投資有限公司(山西) 2006 產品加工及物流倉儲、商務商貿、綠色能源等
4 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2006 金屬冶煉、商貿服務業、加工制造業等
5 泰國泰中羅勇工業區 中國華立集團(浙江) 2006 汽配、家電和電子、建材等
6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 紅豆集團(江蘇) 2006 紡織服裝、五金機械、輕工家電
7 尼日利亞廣東經貿合作區 新廣國際集團中非投資有限公司(廣東) 2006 家具、建材、陶瓷、五金、醫藥、電子等
8 俄羅斯圣彼得堡波羅地海經濟貿易合作區 實業集團(上海) 2006 房地產開發為主
9 尼日利亞萊基自由貿易區 中非萊基投資有限公司(江蘇) 2007 高端制造業、產業裝配業、城市服務業等
10 中俄托木斯克木材工貿合作區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2007 森林撫育采伐業、商貿物流業等
11 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 永元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2007 冶金、建材、機電等
12 越南龍江工業園 海亮集團有限公司(浙江) 2007 電子、機械、輕工、建材等
13 墨西哥中國寧波吉利工業經貿合作區 吉利控股集團為主(浙江) 2007 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生產等
14 委內瑞拉庫阿科技工貿區 浪潮集團(山東) 派智庫:政經資訊專家 2007 電子、家電、農業機械等
15 韓國韓中工業園 東泰華安國際投資有限公司(重慶) 2007 汽車、摩托車、生物技術、物流及批發業等
16 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 中非泰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2007 紡織服裝、石油裝備、新型建材及精細化工等
17 中國—印度尼西亞經貿合作區 派智庫:政經資訊專家 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廣西) 2007 機械制造、生物制藥、建材、家用電器等
18 阿爾及利亞中國江鈴經貿合作區 中鼎國際、江鈴汽車集團(江西) 2007 汽車及配件、建筑材料等
19 越南中國(深圳—海防)經貿合作區 深越聯合投資有限公司(深圳) 2007 紡織輕工、機械電子、醫藥生物

資料來源:作者收集整理。

  2.境外經貿合作區面臨的風險。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具有“初期投資大,融資成本高、收益周期長”的特點,其挑戰和風險要遠遠大于國內的經濟開發區;境外經貿合作區大多設立在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東道國給予的優惠政策或法律法規存在巨大的變動風險。
  
  3.境外經貿合作區管理難、成效有待提高。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協調難度較大,許多東道國政府支持少、政策力度弱,投資環境不理想,簽訂的各項協議很難保證順利實施,無法與中國開發區相比,以及缺乏龍頭企業、跨國企業管理人才、產業配套能力。
  
  一些境外經貿合作區處于發展初期,中國各級政府部門不知道如何監管和提供服務,甚至違背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和年度考核不合理;一些發展較好的境外經貿合作區,不善于利用當地媒體,宣傳其良好的社會形象;一些經營過程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正處于關鍵時期,不善于利用國內外綜合優勢,成效不理想,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一帶一路”戰略下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政策建議
  
  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建設周期長,短期評估和考核不符合其發展規律。因此,不能用非黑即白的二分法,簡單評估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成功或失敗。
  
  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不僅牽涉到國內外的法律法規,而且更主要的是當地經濟基礎和社會條件與中國企業的有效組合。除了開發企業的規范經營、謹慎選擇項目、盡職調查外,加快推進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等平臺建設,我們對政府部門提出如下建議。
  
  (一)落實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的相關協定
  
  迄今為止,中國已與130多個國家簽訂了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與100多個國家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與100多個國家建立了經貿混委會或聯委會機制,為我國企業“走出去”和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提供了法律保障。
  
  積極穩妥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迫切需要落實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的雙邊投資協定,進一步細化雙邊各自的權益,特別是投資爭端、風險防范的相關條款,以避免和降低東道國法律政策變動的風險。
  
  其次,根據我國發展戰略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加強與沿線國家的交流溝通,簽署國際產能合作等相關備忘錄和協定,加快自由貿易區的談判,積極推進多邊貿易和投資等工作,特別是巴厘路線圖中的貿易便利化等協定。近年來,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簽署了國際產能合作備忘錄,以及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政府間協定。
  
  再次,中國與東道國政府部門落實好稅收協定,避免企業遭受雙重征稅,減輕企業的稅收費用負擔,幫助企業享受正常的國民待遇和東道國提供的優惠待遇,特別是與境外經貿合作區相類似東道國特殊經濟區的優惠政策。
  
  (二)加快中國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的改革步伐
  
  2014年以來,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改革是有成效的,其核心就是簡政放權,減少審批。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離不開中國政府和東道國政府之間的協作,中國政府需要不斷深化境外投資的管理改革,推動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的政府間合作機制。簽署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政府間框架協議,建立兩國政府間的磋商機制,為其整體發展提供指導;成立兩國政府相關部門參加的境外經貿合作區雙邊工作委員會,協調解決合作區建設中遇到的諸如投資便利化等重大問題等。
  
  (三)統籌規劃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產業布局和空間布局

  
  根據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發展目標,中國將在“一帶一路”沿線的23個國家建設77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其中3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處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沿線國家,分別位于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等國家;42個境外經貿合作區處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分別位于東南亞地區、南亞地區、非洲地區等等。
  
  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中,中國政府應加強宏觀規劃、統籌協調。產業布局上,要有利于中國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空間布局上,要充分調查研究,與外交、文化、教育等部門加強交流與溝通,選擇與中國關系好、政治局勢穩定的國家和地區,符合國家利益和全球戰略布局。
  
   實現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科學發展、合理規劃,促進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環境協調發展,境外經貿合作區的主管部門、機構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化、行之有效的機制,尋求短期效益與長遠利益的最佳結合,發揮開發企業的作用,修正和完善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布局。





相關文章推薦:

主頁 > 新聞中心 > 區域經濟研究 >

“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研究

2016-07-14 來源:未知 點擊:

  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包括加工區、工業園區、科技產業園區等各類經濟貿易合作區域,它具有集聚和輻射效應。2013年,中國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成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而且全方位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及降低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中的風險。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中國可參考和借鑒新加坡的成功經驗,達成政府間的合作框架協議,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等。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一哄而上、面臨各種風險、成效有待提高等,需要政府部門高度重視,落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的相關協定,加快中國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的改革步伐,統籌規劃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產業布局和空間布局。
   
  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以下簡稱境外經貿合作區)是指根據中國與東道國或地區的雙方合作意愿,在中國政府指導下,按照市場機制運作,中國境內(不合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資控股企業,通過在境外設立的中資控股的獨立法人機構,投資建設的基礎設施完備、主導產業明確、具有集聚和輻射效應的產業園區,包括加工區、工業園區、科技產業園區等各類經濟貿易合作區域。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活動急劇增加,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參與境外經貿合作區。
  
  一、“一帶一路”戰略下發展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意義

  
  新形勢下,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二大經濟體、第三大對外投資體。中國更需要發揮積極作用,促進廣大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共謀社會福利。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為落實和推進這一戰略構想,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商務部共同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以下簡稱《愿景與行動》)。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進程中,中國積極發展境外經貿合作區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平臺
  
  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體現和展示中國優秀企業、優質產品和中國文化,有利于優化配置和組合各種要素;擴大當地的就業渠道,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培訓當地的就業人員和管理人員,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最終提高了東道國的居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福祉。近四年來境外中資企業向投資所在國繳納的各種稅金超過了1000億美元,2015年末吸納外方員工近90萬人。
  
  中國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有利于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有利于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可以看出,境外經貿合作區是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平臺。
  
  (二)全方位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要求中國企業不僅遵守當地和中國的法律法規、國際公約、國際慣例,特別是環境保護、知識產權、勞工權益、企業社會責任等,而且需要適應當地文化與風俗習慣。因此,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要求中國企業走規范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與當地共同發展和成長,全方位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經營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三)降低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中的風險
  
  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巨大的挑戰,普遍存在著投資規模小而散、國際經驗不足、國際化經營人才短缺等問題。境外經貿合作區由有實力、有信譽、有成功海外經營經驗的企業進行開發建設,為中小企業“走出去”搭建在東道國進行投資生產和經營的平臺。中小企業借助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平臺,開展境外生產和經營活動,以聚集效應、規模效應來延伸產業鏈,降低成本,提升境外投資的競爭力,更容易獲得東道國政府的支持,降低海外投資風險。
  
  境外投資面臨許多風險,包括自然災害、政治風險和經濟風險等,中小企業難以承擔。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主要是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行業的龍頭企業引領上下游、配套企業等參與建設和合作,運用產業集群的規模效應,分散和降低國際合作中的各種風險。
  
  二、新加坡發展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成功經驗
  
  新加坡大力發展的海外工業園與中國的境外經貿合作區較為類似,我們有必要研究和借鑒新加坡的海外工業園。 本文來自派智庫
  
  新加坡充分利用全球化和國際市場來配置資源,在中國、越南、印尼等國家設立了海外工業園。最為成功的是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以下簡稱蘇州工業園),該工業園成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合作的旗艦項目,也是中國改革開放試驗田、國際合作示范區。其主要的成功經驗如下。
  
  (一)達成政府間的合作框架協議

  
  1994年4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和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分別代表中新兩國政府簽署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目前,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機構的中方、新方主席分別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中方成員包括商務部、外交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等部門,以及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政府,新方成員包括內政部、貿易與工業部、教育部、國家發展部等部門。
  
  新加坡與中國政府還簽訂了其他合作協議,包括天津生態城、廣州知識城、吉林食品區、川新創新科技園等,也與山東、四川、浙江、遼寧、天津、江蘇、廣東等7省市分別建有經貿合作機制。
  
  (二)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
  
  建設好海外工業園,新加坡還發揮了龍頭企業的作用,優化組合和配置全球的要素和資源。新加坡最著名的龍頭企業是成立于1998年的勝科集團(Sembcorp Industries)。該集團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主要業務是公用事業、海事、城鎮發展等,遍布世界五大洲。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該集團的股權結構是,淡馬錫控股、公眾分別占49.5%、50.5%。
  
  勝科集團發揮其規模優勢和市場運作機制,在中國、越南、印尼、印度等國家設立工業園或參與工業園建設,例如,蘇州工業園、新川創新科技園、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無錫新加坡工業園。多年來,勝科集團成功吸引了大批的世界500強企業進駐。
  
  此外,完善的基礎設施、良好的產業配套環境、高效規范的政府管理與服務。
  
  三、“一帶一路”戰略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發展情況

  
  21世紀以來,中國政府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到境外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中國企業建設了一些境外經貿合作區,并成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和合作的重要發展平臺。
  
  (一)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發展歷程
  
  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發展歷史較短,我們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企業自發行動階段,2005年底之前,處于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初期,境外開發區主要是為開發企業自身服務。海爾和福建的華僑實業都是這一時期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標志性先行者。
  
  第二階段是中國政府扶持階段,自2006年至2013年底,處于中國“走出去”戰略的深化時期。伴隨中國的國際地位提升,雙邊經貿合作需求意愿增加,中國政府扶持境外經貿合作區。2006年6月18日,商務部出臺《境外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的基本要求和申辦程序》,啟動了扶持企業建設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的工作。《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確認考核暫行辦法》是最重要的文件,2013年6月5日進一步修訂為《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確認考核和年度考核管理辦法》。
  
  第三階段是政府支持企業市場運作階段,自2014年至今。中國政府倡議“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后,進一步規劃和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從扶持轉向支持和服務,企業成為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真正主體,進一步推進和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商務部同多個部委、機構建立了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合作機制,包括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確認與考核管理辦法、風險防范、服務機制、項目協調和信息共享等聯合工作機制。
  
  (二)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發展情況
  
  經過幾年的摸索,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分布在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白俄羅斯、泰國、埃及等。近年來,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紛紛設立境外經貿合作區。例如,浙江設立了3個國家級、2家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前者是華立集團在泰國的泰中羅勇工業區、康奈集團在俄羅斯的烏蘇里斯克工業園、前江在越南的龍江工業園,后者是越美集團在尼日利亞的越美(尼日利亞)工業園、金盛公司在烏茲別克斯坦的鵬盛工業園。
  
  截止到2015年底,中國已經設立了75個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分布在34個國家,共帶動投資近180億美元,吸引入區企業1141家,包括中資控股企業711家,有13個合作區已通過商務部、財政部的確認考核。其中,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泰中羅勇工業園等成效顯著。
  
  從級別來看,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有國家級和省市級;從類型來看,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有加工制造型園區(如,中埃合作區)、農業產業型園區(如,印尼農業產業合作區)、商貿物流型園區(如,中歐商貿物流合作園區)、資源利用型園區、技術創新型園區、科技產業型園區等類型;從歷程來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第一批是2006年的8個,第二批是2007年的11個(見下表);從規劃面積來看,最少是1.03平方公里的巴基斯坦海爾魯巴經濟區,尼日利亞萊基自由貿易區的規劃面積達到了165平方公里。
  
  (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境外經貿合作區的主要問題
  
   1.一哄而上的市場秩序問題。政府扶持境外經貿合作區,如外經貿專項資金、優惠貸款、稅收優惠、招標制度等,國內許多企業對外投資熱情強烈,卻忽視面臨的困難和重大問題,一哄而上,招致損失。


我國第一批和第二批共19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

序號 合作區名稱 本文來自派智庫 牽頭企業 獲批時間 主導產業
1 巴基斯坦海爾—魯巴經濟區 海爾集團(山東) 派智庫:政經資訊專家 2006 建材、家電、紡織等
2 俄羅斯烏蘇里克經貿合作區 康吉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浙江) 2006 輕工、機電、木業等
3 毛里求斯晉非經貿合作區 晉非投資有限公司(山西) 2006 產品加工及物流倉儲、商務商貿、綠色能源等
4 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2006 金屬冶煉、商貿服務業、加工制造業等
5 泰國泰中羅勇工業區 中國華立集團(浙江) 2006 汽配、家電和電子、建材等
6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 紅豆集團(江蘇) 2006 紡織服裝、五金機械、輕工家電
7 尼日利亞廣東經貿合作區 新廣國際集團中非投資有限公司(廣東) 2006 家具、建材、陶瓷、五金、醫藥、電子等
8 俄羅斯圣彼得堡波羅地海經濟貿易合作區 實業集團(上海) 2006 房地產開發為主
9 尼日利亞萊基自由貿易區 中非萊基投資有限公司(江蘇) 2007 高端制造業、產業裝配業、城市服務業等
10 中俄托木斯克木材工貿合作區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2007 森林撫育采伐業、商貿物流業等
11 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 永元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2007 冶金、建材、機電等
12 越南龍江工業園 海亮集團有限公司(浙江) 2007 電子、機械、輕工、建材等
13 墨西哥中國寧波吉利工業經貿合作區 吉利控股集團為主(浙江) 2007 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生產等
14 委內瑞拉庫阿科技工貿區 浪潮集團(山東) 派智庫:政經資訊專家 2007 電子、家電、農業機械等
15 韓國韓中工業園 東泰華安國際投資有限公司(重慶) 2007 汽車、摩托車、生物技術、物流及批發業等
16 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 中非泰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2007 紡織服裝、石油裝備、新型建材及精細化工等
17 中國—印度尼西亞經貿合作區 派智庫:政經資訊專家 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廣西) 2007 機械制造、生物制藥、建材、家用電器等
18 阿爾及利亞中國江鈴經貿合作區 中鼎國際、江鈴汽車集團(江西) 2007 汽車及配件、建筑材料等
19 越南中國(深圳—海防)經貿合作區 深越聯合投資有限公司(深圳) 2007 紡織輕工、機械電子、醫藥生物

資料來源:作者收集整理。

  2.境外經貿合作區面臨的風險。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具有“初期投資大,融資成本高、收益周期長”的特點,其挑戰和風險要遠遠大于國內的經濟開發區;境外經貿合作區大多設立在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東道國給予的優惠政策或法律法規存在巨大的變動風險。
  
  3.境外經貿合作區管理難、成效有待提高。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協調難度較大,許多東道國政府支持少、政策力度弱,投資環境不理想,簽訂的各項協議很難保證順利實施,無法與中國開發區相比,以及缺乏龍頭企業、跨國企業管理人才、產業配套能力。
  
  一些境外經貿合作區處于發展初期,中國各級政府部門不知道如何監管和提供服務,甚至違背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和年度考核不合理;一些發展較好的境外經貿合作區,不善于利用當地媒體,宣傳其良好的社會形象;一些經營過程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正處于關鍵時期,不善于利用國內外綜合優勢,成效不理想,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一帶一路”戰略下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政策建議
  
  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建設周期長,短期評估和考核不符合其發展規律。因此,不能用非黑即白的二分法,簡單評估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成功或失敗。
  
  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不僅牽涉到國內外的法律法規,而且更主要的是當地經濟基礎和社會條件與中國企業的有效組合。除了開發企業的規范經營、謹慎選擇項目、盡職調查外,加快推進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等平臺建設,我們對政府部門提出如下建議。
  
  (一)落實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的相關協定
  
  迄今為止,中國已與130多個國家簽訂了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與100多個國家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與100多個國家建立了經貿混委會或聯委會機制,為我國企業“走出去”和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提供了法律保障。
  
  積極穩妥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迫切需要落實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的雙邊投資協定,進一步細化雙邊各自的權益,特別是投資爭端、風險防范的相關條款,以避免和降低東道國法律政策變動的風險。
  
  其次,根據我國發展戰略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加強與沿線國家的交流溝通,簽署國際產能合作等相關備忘錄和協定,加快自由貿易區的談判,積極推進多邊貿易和投資等工作,特別是巴厘路線圖中的貿易便利化等協定。近年來,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簽署了國際產能合作備忘錄,以及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政府間協定。
  
  再次,中國與東道國政府部門落實好稅收協定,避免企業遭受雙重征稅,減輕企業的稅收費用負擔,幫助企業享受正常的國民待遇和東道國提供的優惠待遇,特別是與境外經貿合作區相類似東道國特殊經濟區的優惠政策。
  
  (二)加快中國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的改革步伐
  
  2014年以來,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改革是有成效的,其核心就是簡政放權,減少審批。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離不開中國政府和東道國政府之間的協作,中國政府需要不斷深化境外投資的管理改革,推動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的政府間合作機制。簽署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政府間框架協議,建立兩國政府間的磋商機制,為其整體發展提供指導;成立兩國政府相關部門參加的境外經貿合作區雙邊工作委員會,協調解決合作區建設中遇到的諸如投資便利化等重大問題等。
  
  (三)統籌規劃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產業布局和空間布局

  
  根據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發展目標,中國將在“一帶一路”沿線的23個國家建設77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其中3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處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沿線國家,分別位于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等國家;42個境外經貿合作區處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分別位于東南亞地區、南亞地區、非洲地區等等。
  
  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中,中國政府應加強宏觀規劃、統籌協調。產業布局上,要有利于中國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空間布局上,要充分調查研究,與外交、文化、教育等部門加強交流與溝通,選擇與中國關系好、政治局勢穩定的國家和地區,符合國家利益和全球戰略布局。
  
   實現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科學發展、合理規劃,促進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環境協調發展,境外經貿合作區的主管部門、機構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化、行之有效的機制,尋求短期效益與長遠利益的最佳結合,發揮開發企業的作用,修正和完善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布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