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開發區經濟發展持續提質增效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2-25 點擊:次
2018年,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7.2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7.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5%;實現進出口總額39.31億美元,占秦皇島市的73.3%
從在1.9平方公里土地上開始艱苦創業,到規劃控制面積達到128平方公里,成為秦皇島市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極;從第一家外資企業邦迪管路系統有限公司落戶,到一大批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和國內知名大企業前來投資興業……秦皇島開發區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區域經濟發展不斷提質增效。2018年,秦皇島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297.2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7.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5%;實現進出口總額39.31億美元,占秦皇島市的73.3%。
瞄準重大項目助力經濟騰飛
秦皇島開發區作為國家首批經濟技術開發區,在發展初期享有政策優勢。然而,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由局部先行先試發展到全面推進,開發區的政策優勢逐步弱化,單純依靠外延引路、數量擴張、粗放管理的方式難以實現經濟的長足發展。為此,秦皇島開發區主動調整發展思路,從依靠政策優勢向依靠綜合環境優勢轉變,從注重吸引外資的規模向吸引外資的質量轉變,從經濟開發轉向經濟技術開發并重。
開發區瞄準跨國公司,著眼特色產業,注重依托骨干企業,興建配套產業、服務業及上下游產業,延伸產業鏈,同時確立了“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導向”的奮斗目標,制定一系列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的政策,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視單位產出、質量產出、科技含量和引進項目的關聯效應,力求“單位土地面積經濟產出量最大化”。
目前,依托鵬泰面粉、邦迪管路、戴卡興龍、中秦興龍等龍頭企業和項目,開發區糧油食品加工、汽車零部件、重大裝備制造、冶金及金屬壓延等特色產業已經迅速崛起,特色產業產值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比重達到70%以上,形成中國最大汽車輪轂生產基地和北方重要的重大裝備制造基地、最大糧油食品加工基地。
從1992年“國家火炬計劃項目”鍍銅鋼帶正式投入生產,實現邦迪管原材料國產化的目標進而填補國內空白,到2014年第13億米邦迪雙層管下線,再到成為國內汽車制動燃油管路系統的領頭企業……首家落戶開發區的外資企業邦迪管路系統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印證著開發區為企業提供了發展沃土。“開發區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周到服務,讓我們對公司未來發展充滿信心。”該公司行政主管譚玉梅感觸良多。
著眼創新轉型積蓄發展動力
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近年來,開發區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助推升級、支撐發展、引領綠色”的科技工作方針,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催生了新工藝、新產品、新業態,使科技創新成為實現經濟跨越發展的內生動力,掀起新一輪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熱潮。
借鑒國外“孵化器”培育企業的先進經驗并結合自身實際,1998年,開發區成立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投入大量資金支持“孵化器”建設,并通過設立種子資金等措施,扶持在孵企業發展。1999年,燕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被確定為秦皇島市一號工程,計算機軟件、汽車配件等8個高科技項目在這里落戶,建園第一年又有21個項目申請入園,完成投資2.5億元。同時,開發區緊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北島博智、e谷創想空間等眾創空間和創新創業生態建設成為秦皇島市科技工作新亮點,一批優秀創新企業已成為帶動全區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領頭羊”,成為推動開發區跨越發展的主力軍。
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重大國家戰略后,開發區積極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引進更多科技含量高、帶動輻射性強的項目。相繼與北京大學合作共建了北大(秦皇島)科技產業園,與中科院北京分院合作共建了秦皇島(中科院)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基地,與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合作建成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陸續引進盧秉恒、譚天偉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約20名。一大批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手段的企業在開發區落地生根,形成規模聚集效應。
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發展活力
秦皇島信立倉儲服務有限公司自2016年入駐秦皇島出口加工區以來,出口業務增長迅猛。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衛華說:“開發區在場地配套設施、政策等方面為我們企業走出國門、拓展海外市場提供了大力支持,從而更好地幫助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2003年,秦皇島出口加工區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進入封關運行。該出口加工區的建成,對提高環渤海地區對外開放水平、促進我省特別是秦皇島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成為秦皇島對外開放的前沿和窗口。
近年來,秦皇島出口加工區充分發揮地域特色優勢,實施管委會、海關、檢驗檢疫“三位一體”的服務機制,實行“境內關外”的管理體制,對于區內企業采取領辦制度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進了一批重大項目的達產達效。目前,出口加工區內已有中信戴卡、一心西服、關東針織、海東青、飛凱特等15家生產、物流企業入駐,涉及汽車零部件、紡織、服裝、食品等行業。
出口加工區助力企業蓬勃發展,是秦皇島開發區擁抱改革、創新服務、持續打造優質營商環境的一個寫照。多年來,秦皇島開發區不斷優化服務舉措,創新服務內容,全力打造與國際慣例和國際市場接軌的投資軟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外資企業設立、變更與備案手續實現一天內辦結,并積極構建出口企業風險保障與融資平臺,設立專項扶持資金。2015年開發區成立行政審批局,實現一個部門、一枚印章管審批。開展“最多跑一次”事項整理專項工作、“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提高辦公效率……一件件惠民的舉措,一項項政策的落實,是秦皇島開發區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的有力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