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試驗開放創新打造中國開發區升級版“樣本”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1-30 點擊:次
中國與新加坡的合作呈加深趨勢。繼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生態城,中新政府間第三個合作項目花落重慶,近期該項目已被寫入重慶“十三五”規劃。
而自1994年正式啟動以來,蘇州工業園區歷經20多年發展,已然成為國內園區以及中新合作典范,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成功典范。數據顯示,蘇州工業園區以占蘇州市3.4%的土地,7.4%的人口,卻創造了驚人的15%的經濟總量,并連續多年名列“中國城市最具競爭力開發區”第一位,綜合發展指數位居國家級開發區第二位。
不過相比浦東新區和深圳特區,蘇州工業園區在產業結構方面依然還有提升空間。而今年10月中旬,國務院批復同意《蘇州工業園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總體方案》,為其優化產業結構和持續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新一輪的創業創新成為其抓手之一。
20多年的發展后,蘇州工業園區已有不錯的成績。根據該園區提供的2015年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園區生產總值達1001億元,同比增長8.1%;實際利用外資10.4億美元;進出口總額376.8億元,狀態平穩;固定資產投資281億元,下降1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9.8億元,增長10.5%。
分析蘇州工業園區20多年的發展脈絡可發現,其每年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平均達到30%左右,人均GDP僅次于上海浦東新區。
蘇州工業園區對第三產業和高新科技一直很重視,早在10年前就持續增加投入,以形成一個合理的產業結構和產業集群。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成功樣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曾將蘇州工業園區和上海浦東新區、深圳特區、天津濱海新區幾個國家級開發區做了比較分析。《報告》認為,在第三產業結構中,蘇州工業園區和上海浦東新區的現代制造產業發展強勁,兩者產業演替趨勢最為接近;蘇州工業園區和上海浦東新區、深圳特區都很好地利用了國際產業轉移契機,依托制造業優勢,培育自主知識產權高新技術企業,并加快發展第二、三產業融合促生的總部研發經濟、服務外包、創意設計等現代服務業,第三產業比重正在逐漸增加,產業融合趨勢明顯。
不過,《報告》也指出,上海浦東新區和深圳特區已經實現了“三、二、一”的產業結構,而蘇州工業園區和天津濱海新區卻還處于“二、三、一”的產業階段。
曾有媒體報道顯示,蘇州工業園區聚集了國家級的51家研發機構、外資研發機構147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665家、各類科技型創新創業企業5000余家,人才總量居全國開發區首位,創新資源豐富。不過,該園區還沒有完全形成科技進步與創新通道,創新驅動等機制方面也有待完善,還未形成對先進制造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有力支撐。這也是蘇州工業園區的第三產業稍遜于浦東新區和深圳特區的一個主因。
打造中國開發區升級版
差距是用來縮小的,蘇州工業園區依然保持奮起直追的態勢。今年10月中旬,《蘇州工業園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總體方案》獲批,其目標是“打造中國開發區升級版、建立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國際化開放合作示范區”。某方面來說,蘇州工業園區要被打造成中國園區建設發展的“樣本”。
以當下的創業創新熱潮來說,蘇州工業園區也正朝著目標付諸實際行動。
中小企業是當今市場經濟體系中最具創新活力的“經濟細胞”。但融資難同時也成為了中小企業成長道路上的“攔路虎”,很多企業在“化蝶”過程中不幸被淘汰。
怎么解決這個難題?蘇州工業園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副主任沈曉明透露,針對企業需求,他們與銀行、創投、擔保、保險、券商等110多家金融機構以及10多家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金融服務機構建立了聯系,為銀企雙方牽線搭橋,共同破解融資難。
該中心在今年還將推動科技保險、融資擔保、風險補償資金、統貸平臺管理辦法等政策出臺,完善園區科技金融政策體系。做大園區統貸平臺業務,為超過150家園區種子期、初創期企業提供2億元的信貸資金支持。推廣信用評級服務,建立園區中小企業信用體系的基本制度規范,建設超過2000家中小企業的基本信用檔案,并將評級結果應用于融資服務、政策支持等方面。
“可以說,只要你有好項目,具有足夠強大的市場前景,我們都可以幫助這個項目得到產業孵化”,沈曉明坦言,“在逐漸完善的融資平臺下,錢不是問題。”
另據了解,針對初次創業或想擴大經營的人員,蘇州工業園區就業創業政策提供創業小額擔保貸款和創業接力貸款,截至目前,830多人申請了小額擔保貸款,50多人申請了創業接力貸款,共貸出6300多萬元。新政實施后大大提高了創業接力貸款貼息力度。
而在新的創業孵化補貼政策中,園區戶籍被征地農民創業產生的租金可以申請享受三年30%的補貼,補貼力度比原先的政策翻了一番。
鼓勵自主創業不僅是解決部分人群就業問題的有效途徑,還可以帶動更多人就業。目前共有370家創業實體吸納就業困難人員1698人次,享受到了有關補貼政策。新政還提高了創業帶動就業的補貼標準,每年每新增帶動1人就業一次性給予3000元創業帶動就業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