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高新區創建,濰坊緣何走在前列?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3-09-08 點擊:次
作為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高新區是科技的集聚地、創新的孵化器,已成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一面旗幟,更是創新驅動發展的主陣地。
以科技自立自強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高新區無疑是最好的承載。近日,我市又有2家高新區成功創建為省級高新區。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濰坊高新區、濰坊(壽光)高新區、坊子高新區、諸城高新區4家省級以上高新區,數量約占全省1/7(全省共27家),走在了全省前列。
從2到4,這意味著濰坊科技動力從“雙驅”躍升到“四驅”時代,數量的增加帶來的將會是能量疊加的蝶變,科創引擎更加強勁。
從2到4,這意味著濰坊的科創版圖有了質和量的更大變化,面積更大,成色更高,創新的火花更加璀璨。
省級高新區版圖面積的增長將會帶來“蝴蝶效應”,為城市增添更多的機遇,在科技創新、人才引進、招商引資等多個維度帶來利好,也使四個省級以上高新區與相鄰縣市區的“科創+產業”有更多互補的可能,產生激活“一池春水”的效應。
“下一步,市科技局將聚焦‘七個加力突破’,深化改革創新,把我市高新區打造成為支持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高地、區域創新發展的產業高地、具有吸引力的人才高地和制度與政策創新的改革高地,全面推動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趙中國說。
01
攀“高”向“新”久久為功
在各地角逐新賽道的當下,高新區有著顯著優勢。
此次省級高新區創建,緣何濰坊走在前列?
高新區是為發展高新技術而設置的特定區域,通過實行科技創新項目、平臺、人才、合作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和各項改革措施,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科研、教育和生產深度結合。
縱觀我省高新區,以占全省1.2%的土地面積創造了13%左右的地區生產總值,集聚了全省超過五分之一的高新技術企業,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有效發明專利,建設了全省60%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無愧高新區這一創新驅動發展主力軍的名號。
今年省科技廳發布了《關于印發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以此為契機,省內各地競相發力,集聚各類創新資源,努力營造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最優生態。
作為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濰坊,一直高度重視、大力支持高新區創新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新區創新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成立于1991年的濰坊高新區,1992年獲批國家級高新區,當前正加快建設千億級一流國家高新區。
在2022年省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評價中,濰坊高新區連續四年位列全省總排名第4位,鳳凰山高新產業園區、壽光高新區分別居第45位、第93位,較2021年上升49個名次和3個名次。
今年8月11日,省政府發文批復,同意將山東濰坊鳳凰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認定為山東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更名為坊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同意認定諸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山東省高新技術開發區,定名為諸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濰坊市新增2家省級高新區,數量占全省新建高新區的2/7,以實力出圈。
目前,我市4家高新區面積178.72平方公里,有高新技術企業592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680.96億元。
02
從“關鍵變量”到“最大增量”
高新區的“高”和“新”價值何在?
高新區以產業功能區為依托、高新技術為引領的產業“護城河”,不僅將更多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而且其聚集效應能夠為接下來的項目招引帶來助益。
我市此次成功創建為省級高新區的兩家高新區,無疑都是做對了“高”和“新”。
像坊子高新區,規劃面積7.72平方公里。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84.02億元,主導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87.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5.28%,全社會研發經費占GDP的比重達9.3%,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16家,園區“四上”企業86家,高新技術企業3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8家,擁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和公共服務平臺18個。
綜合起來,具有三個鮮明特點:
——科技創新有高度。濰柴雷沃重工、富源增壓器公司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產業體系有厚度。坊子高新區重新梳理高新區內產業發展脈絡,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加速育成、未來產業前瞻布局,不斷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重點打造高端裝備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兩個百億級產業集群。雷沃重工入選省“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水動力平臺、山東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園、北斗科創園3個項目列入省“十四五”規劃綱要。
——人才支撐有力度。引進高層次人才169人,為高新區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培育新興產業提供了有效支撐。
像諸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有10年發展史,2022年10月,依據省政府《山東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辦法》,聚焦做大做強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生物醫藥三大產業,建設總占地835.56公頃的埠口、蘆水、辛興“三大片區”,“三區聯動”爭創省高新區。
2022年,諸城高新區工業總產值達到180.36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102.58億元,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6.87%。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2.73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同比增長8.37%。
在這組成長性的數字背后,是科創力量的引擎拉動標志性產業鏈快速發展,彰顯著諸城高新區的特色優勢。
——科企扎堆,創新活躍。諸城高新區全社會研發經費占GDP的比重6.89%。集聚高新技術企業3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1家、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16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和公共服務平臺24個、省級以上雙創服務機構12個。
——主導產業,特色鮮明。諸城高新區形成以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為主導、以生物醫藥和高端智能裝備產業為重點的產業發展格局,三大重點產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96.34%。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已匯聚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型商用車生產基地;生物醫藥產業形成完善的玉米精深加工產業鏈條;高端裝備產業可生產全國70%的食品機械、50%的環保機械。
——產業興旺,人才集聚。諸城高新區擁有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企業100余家,上市企業3家。生物醫藥產業與40多家國內百強企業、2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高端智能裝備產業已基本形成產業體系,擁有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引進高端技術人才386人,多元化人才集聚效應初顯。
坊子高新區、諸城高新區躋身省級高新區,拼的是科創力度,靠的是產業實力。
03
科技之犁深耕產業之樹生根
一家高新區,帶動一座城。持續提升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高新區責無旁貸。
近年來,我市聚焦科技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建強科技創新主陣地,以科技自立自強引領高質量發展,最大限度激發高新區發展潛力,讓每一個高新區成為“產、城、人”深度融合的創新創業產業園。
無論是原來的兩家高新區,還是新創建的兩家高新區,都在一方熱土上拉動科技之犁深耕細耘,強化科技創新同現實生產力對接,借創新之力強鏈補鏈延鏈,使高質量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進一步推動標志性產業鏈與創新鏈、人才鏈協同發力、有機融合。
升級之后的兩個高新區都在暗暗發力,在拼經濟上多出力多出工。
坊子高新區在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上深耕多年,將通過集聚發展、創新驅動、深化改革、產城融合、數智賦能,打造世界級創新性產業集群和創新創業活力示范區,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建設高品質科創新城區,提高園區數字化建設。
——逐步構建具有長遠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優勢重點產業,打造世界級創新性產業集群。
——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加快專業孵化服務體系建設,著力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高成長性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
——引導區域內產業園區差異化、特色化、高端化發展,主動對接把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省會都市圈等區域發展機遇,形成區域協同發展新優勢。
——依托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優化空間發展布局,實現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人口集聚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推動“產業園區”向“科技新城”轉變,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專業園區智慧運營,加快城市智慧高效管理,完善園區數字化專業服務。
諸城高新區錨定建設省內一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堅持高點定位,集中力量、集聚資源,實施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創新驅動、數智賦能、生態優化“四大工程”,不斷做大產業規模、提升發展層次。
——實施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工程。頂格發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全力提升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打造世界級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核心區。全鏈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打造產業鏈條完善、創新能力突出、綠色循環高效的“雨林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創新發展高端裝備產業,打造百億級智能裝備產業集群。前瞻布局現代新興產業,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新產業賽道集聚,進一步激發新創造、定位新坐標、塑成新優勢,打造支撐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量、新引擎。
——實施創新驅動工程。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突破關鍵性核心技術,完善高水平人才支撐,提升企業家創新能力。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試點“組閣揭榜”、項目經費“包干制”,全力突破“特超高強度胎圈鋼絲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基于3D視覺的乘用車輪胎智能裝配機器人系統”等行業共性關鍵技術。
——實施數智賦能工程。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構建產業數字化鏈條,打造集群數字化生態,培育壯大數字化應用。加快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及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重點支持高新區企業從產品供應商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
——實施生態優化工程。推進產城深度融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活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對外開放合作。大力實施“融青”發展戰略,深化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落實重點產業鏈全球招商計劃,實施“千企百展”國際市場開拓行動,深耕歐美日韓市場,推動與國內外先進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深度融合。
打好科技創新牌,下好創建省級高新區先手棋。在科創動力由“雙驅”變“四驅”的強勁推力下,我市四家省級以上高新區激情澎湃,全面提質發展,“科創+產業”齊發力,將為提升經濟發展韌勁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