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3-08-09 點擊:次
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關于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廳字〔2023〕6號)及《關于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魯發〔2023〕7號),進一步向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高新區)集聚各類創新資源,營造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最優生態,制定本措施。
一、集聚創新平臺及項目資源
優先在高新區布局建設省技術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鼓勵高新區內的高校、科研院所及龍頭企業認真梳理自身優勢力量,以重點實驗室重組為契機,積極申報省級重點實驗室。將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型企業深度合作情況納入省級以上產業類創新平臺、成果轉化類平臺績效評價指標。每家技術創新中心原則上應與3家以上建設單位之外的高新區內企業結對,協助解決產業技術問題。優先支持高新區內創新主體申報省重大科技項目。
二、著力塑造產業特色優勢
圍繞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布局,深入實施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計劃,推動以高新技術企業為核心的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對高新區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的產學研合作項目,符合條件的給予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項目支持。支持高新區發展綠色產業領域高新技術,支持高新區創建生態工業園區。加大惠企政策宣傳力度,加快推進“小升高”等惠企政策落實,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三、發揮人才集聚平臺作用
對在高新區新上項目實際投資過10億元的企業,符合條件的可優先推薦申報“泰山產業領軍人才”。鼓勵高新區內高校院所、骨干企業等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著力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進一步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抓好科技人才招引,鼓勵各高新區瞄準前沿技術、產業剛需,建設梯次合理、覆蓋完全、具有產業特色的“人才庫”。爭取全省高新區盡快建成人才引領型高新區。
四、主動服務重點項目
建立省、市、高新區重點項目服務聯動機制,對新落戶高新區技術含量高、符合我省“十強”產業要求的重點項目和年內計劃投資5億元以上的項目,納入“高新區重大項目支持臺賬”,省、市、高新區優先提供平臺、項目、人才、金融支持。條件成熟的新項目,以“一事一議”方式在項目開工的同時匹配科技項目,實現建設項目與科技項目“同開工”。
五、支持科技教育融合發展
支持高新區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通過舉辦科技合作交流活動、共建院士工作站、科技合作基地等多種方式開展高層次、多渠道、寬領域的科技創新合作,匯聚高端創新資源,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力爭兩年內全省高新區全部建成兼具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功能的產教聯合體。
六、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
在高新區全面推廣企業創新積分制,及時發掘、科學評價創新型企業。與金融機構深入合作,將企業創新積分制納入企業征信重要指標,力爭2023年在國家高新區實現科技支行全覆蓋。加大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貸款貼息等科技金融政策在高新區的實施力度和范圍。
七、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用好科技成果轉化貸款等金融工具,支持高新區科技型項目建設。以省創新發展研究院、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為龍頭,在全省高新區共(聯)建山東科技大市場高新區服務網絡,加快構建市場化、模式新、績效優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推動知識產權運用、公共技術服務、科技成果評價交易和金融服務等第三方運營支撐機構在高新區發揮作用。
八、積極開展跨區域產業合作
支持高新區之間、高新區與區位相鄰的縣(市、區)開展產業飛地、產業交換、園區托管、離岸孵化等方面合作,通過園區對接、產業鏈招商等模式,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協作、開放融合的格局。
九、優化省高新區建設布局
指導高新區重新核定主導產業,開展管理體制改革。在全省經濟基礎條件好、科技創新資源集聚的縣域,布局建設一批省高新區,2023年內新建省高新區5家以上。支持全省高新區根據發展需求進行調區擴區。
十、推動實現高新區一體化管理
建立高新區成果轉化與“雙招雙引”資源庫,將在某一高新區無法落地和承載的成果及項目向全省其他高新區推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和人才項目落地率,實現資源在全省高新區共享共用。大力建設“山東省高新區智慧管理服務平臺”系統,實現線上調研、數字OA、政策宣傳、要素匹配、跨區合作等多項功能,為園區做優產業鏈條提供精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