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一帶一路新聞 >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金融對策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2-07 點擊:

  今年3月,經國務院授權,發改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簡稱《愿景與行動》),提出共同建設“一帶一路”的合作重點是“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
  
  按照《愿景與行動》,中國期望從以下方面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融合作。一方面,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包括擴大雙邊貨幣合作、開放債券市場、建立多邊開發機構、金融機構信貸合作等)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另一方面,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推動簽署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加強征信管理部門、征信機構和評級機構之間的跨境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各國主權基金作用,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
  
  與“一帶一路”國家金融合作前景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資金融通支持。因為建設資金有限,一些沿線國家鐵路、公路、橋梁、港口、機場和通訊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發展。亞洲開發銀行估計,從2010年到2020年,亞洲各國基礎設施投資合計大約需要8萬億美元,而現有多邊機構遠不能滿足如此巨額的資金需求。有些國家雖然儲蓄率比較高,但金融市場欠完善。正是出于這樣的背景,結合自身優勢和發展需要,中國倡議共同建立亞投行、組建絲路基金。因此,“一帶一路”建設,將為以亞投行等新的多邊區域機構為平臺的資金融通、金融合作提出了更多需求、帶來新的機會。
  
  與此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領域相互拓展,也為國內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商業銀行開展銀團貸款、銀行授信、融資咨詢等方式的雙邊或多邊金融合作展現廣闊前景。目前,我國與沿線國家在金融機構互設方面有很大空間。應積極推動我國金融機構擴大在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便利為雙邊合作提供金融服務。一是擇優支持境外業務多、有境外業務風險管理需求的銀行在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同時也歡迎沿線國家金融機構在滿足法規和審慎性要求的前提下來華設立機構,開展業務。二是鼓勵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在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方面的金融合作。鼓勵中資銀行結合“走出去”和外貿產業發展特點開展機制和產品創新,加強與沿線國家金融機構的聯系溝通,開展跨地區股權合作、銀團貸款、融資代理業務等金融合作,構建優勢互補機制。同時,進一步擴大金融合作覆蓋面,著力提升在能源、基礎設施、農業、中小企業、消費、民生等領域的金融服務水平,使我國及沿線國家的金融消費者都能切實享受到地區合作發展的成果。三是繼續充分發揮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推動與沿線國家的“五通建設”,充分發揮信息收集、規劃咨詢平臺和中長期投融資平臺作用。支持我國企業、產品、技術和標準“走出去”。支持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和資源能源開發合作,支持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大型成套設備和機電產品出口。
  
  “一帶一路”建設也是亞洲債券市場開放、發展的良好契機。“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絲路基金這樣的融資平臺,同樣需要適當的融資工具。債券正是適合基礎設施投資特點的融資工具。以亞投行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為平臺發行債券,不僅是沿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融資的手段,而且還能有效擴大亞洲債券市場規模,擴大市場投資者基礎,增強市場深度和流動性,提高市場定價效率并吸引區外投資者參與。從我國債券市場開放的角度,支持境外機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簡化管理程序,逐步豐富境外機構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主體類型,穩步擴大投資規模。
  
  人民幣國際使用在與沿線國家跨境貿易、跨境投融資等方面為各類市場主體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機遇。同時“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也會對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對貨幣合作的廣度深度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要加強與沿線國家中央銀行的溝通和協調,擴大貨幣互換規模和范圍,在保障互換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繼續推動互換資金用于支持跨境貿易和投資,提高互換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設施,加快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建設,按計劃于2015年底完成一期建設。
  
  共建“一帶一路”,金融穩定和金融監管合作必不可少。在EMEAP機制下,加強貨幣與金融穩定委員會的功能,加強宏觀經濟監測,完善區域危機管理框架。10+3機制下,繼續完善和細化儲備庫的操作程序,探討部分以本幣出資的可能性。此外,在SEACEN、中亞、黑海及巴爾干地區央行行長會議、中日韓央行行長會議等機制下與各方加強政策協調和溝通,共同維護區域金融市場穩定。
  
  進一步深化與沿線國家的區域監管合作。一是完善“一帶一路”區域監管協調機制,進一步加強與沿線國家各監管當局間的溝通協調,擴大信息共享范圍,提升在重大問題上的政策協調和監管一致性,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二是構建“一帶一路”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實現對區域內各類金融風險的有效分析、監測和預警,及時發現風險隱患,確保區域金融安全穩健運行。三是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協調各方的處置行動,共同維護區域金融穩定。區域監管合作既是資金融通的必然要求,也是政策溝通的重要方面。
  
  跨境征信合作是與“一帶一路”國家金融合作的重要內容。一是加強征信管理部門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征信管理部門在培育征信市場發展、征信機構監管、建立信用評級體系和標準、防范信用風險、保護信息主體合法權益等方面的溝通,及時交流各國的征信立法情況,增進相互之間的理解和認識。二是加強征信機構、評級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鼓勵國內規模較大的征信機構、評級機構在產品設計和開發、信用服務方式、信息安全保障、拓展信用服務領域等方面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同類機構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扎實推進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金融合作
  
  (一)加強國際公關與推介。“一帶一路”建設畢竟不是單靠中國自身就可以解決的事,需要沿線國家在充分了解、理解“一帶一路”意圖的基礎上,互利共贏,密切合作,共同建設。這需要切實有效的國際公關和推介。
  
  (二)夯實國別調研。扎實、深入的國別調研是確保對當地投資環境準確判斷,從而將投資風險降低到最低的前提。因缺乏扎實、深入的國別調研,導致中國海外投資越來越呈現高風險的案例,近年來不斷涌現。在東南亞的泰國、緬甸,在拉美洲有的國家,中國的大型投資項目不斷擱淺,其中多為東道國政府更迭或外部勢力介入引起,造成國有資產的損失。調研的扎實和深入與否,直接關乎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安全。例如,當前南海危機對中國落實“海上絲綢之路”的風險有多大?哪些東南亞國家會受其影響?這些都直接關乎“海上絲綢之路”的成功落實。
  
  (三)處理好市場、企業和政府的關系。“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這是《愿景與行動》提出的“一帶一路”共建原則,金融合作無疑要遵循這一原則。雖然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但人均國民收入仍然較低,財政支出壓力較大,政府直接對外提供資金和援助的能力有限,因此政府應多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和創造便利條件。企業發揮主渠道作用,在遵循市場驅動和商業化運作原則的基礎上,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平等地開展經濟金融合作。一方面,開發新的市場,帶動我國相關行業出口和對外投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豐富的資源,彌補我國經濟建設中的短板。
  
  (四)注重合作的可持續性。比如,絲路基金雖然投資期限比較長,但必然是追求效益和回報,不含有援助性或捐贈性的資金來源。絲路基金將秉承商業化運作、互利共贏、開放包容的理念,實現合理的財務收益和中長期可持續發展。
  
  (五)既要發揮亞投行等多邊機構對沿線國家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融資支持作用,也要充分考慮并且重視我國現有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商業性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作用。比如,國開行在一些“一帶一路”國家設立了工作組,許多項目具備融資基礎。


主頁 > 新聞中心 > 一帶一路新聞 >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金融對策

2015-12-07 來源:未知 點擊:

  今年3月,經國務院授權,發改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簡稱《愿景與行動》),提出共同建設“一帶一路”的合作重點是“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
  
  按照《愿景與行動》,中國期望從以下方面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融合作。一方面,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包括擴大雙邊貨幣合作、開放債券市場、建立多邊開發機構、金融機構信貸合作等)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另一方面,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推動簽署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加強征信管理部門、征信機構和評級機構之間的跨境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各國主權基金作用,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
  
  與“一帶一路”國家金融合作前景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資金融通支持。因為建設資金有限,一些沿線國家鐵路、公路、橋梁、港口、機場和通訊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發展。亞洲開發銀行估計,從2010年到2020年,亞洲各國基礎設施投資合計大約需要8萬億美元,而現有多邊機構遠不能滿足如此巨額的資金需求。有些國家雖然儲蓄率比較高,但金融市場欠完善。正是出于這樣的背景,結合自身優勢和發展需要,中國倡議共同建立亞投行、組建絲路基金。因此,“一帶一路”建設,將為以亞投行等新的多邊區域機構為平臺的資金融通、金融合作提出了更多需求、帶來新的機會。
  
  與此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領域相互拓展,也為國內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商業銀行開展銀團貸款、銀行授信、融資咨詢等方式的雙邊或多邊金融合作展現廣闊前景。目前,我國與沿線國家在金融機構互設方面有很大空間。應積極推動我國金融機構擴大在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便利為雙邊合作提供金融服務。一是擇優支持境外業務多、有境外業務風險管理需求的銀行在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同時也歡迎沿線國家金融機構在滿足法規和審慎性要求的前提下來華設立機構,開展業務。二是鼓勵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在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方面的金融合作。鼓勵中資銀行結合“走出去”和外貿產業發展特點開展機制和產品創新,加強與沿線國家金融機構的聯系溝通,開展跨地區股權合作、銀團貸款、融資代理業務等金融合作,構建優勢互補機制。同時,進一步擴大金融合作覆蓋面,著力提升在能源、基礎設施、農業、中小企業、消費、民生等領域的金融服務水平,使我國及沿線國家的金融消費者都能切實享受到地區合作發展的成果。三是繼續充分發揮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推動與沿線國家的“五通建設”,充分發揮信息收集、規劃咨詢平臺和中長期投融資平臺作用。支持我國企業、產品、技術和標準“走出去”。支持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和資源能源開發合作,支持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大型成套設備和機電產品出口。
  
  “一帶一路”建設也是亞洲債券市場開放、發展的良好契機。“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絲路基金這樣的融資平臺,同樣需要適當的融資工具。債券正是適合基礎設施投資特點的融資工具。以亞投行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為平臺發行債券,不僅是沿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融資的手段,而且還能有效擴大亞洲債券市場規模,擴大市場投資者基礎,增強市場深度和流動性,提高市場定價效率并吸引區外投資者參與。從我國債券市場開放的角度,支持境外機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簡化管理程序,逐步豐富境外機構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主體類型,穩步擴大投資規模。
  
  人民幣國際使用在與沿線國家跨境貿易、跨境投融資等方面為各類市場主體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機遇。同時“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也會對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對貨幣合作的廣度深度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要加強與沿線國家中央銀行的溝通和協調,擴大貨幣互換規模和范圍,在保障互換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繼續推動互換資金用于支持跨境貿易和投資,提高互換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設施,加快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建設,按計劃于2015年底完成一期建設。
  
  共建“一帶一路”,金融穩定和金融監管合作必不可少。在EMEAP機制下,加強貨幣與金融穩定委員會的功能,加強宏觀經濟監測,完善區域危機管理框架。10+3機制下,繼續完善和細化儲備庫的操作程序,探討部分以本幣出資的可能性。此外,在SEACEN、中亞、黑海及巴爾干地區央行行長會議、中日韓央行行長會議等機制下與各方加強政策協調和溝通,共同維護區域金融市場穩定。
  
  進一步深化與沿線國家的區域監管合作。一是完善“一帶一路”區域監管協調機制,進一步加強與沿線國家各監管當局間的溝通協調,擴大信息共享范圍,提升在重大問題上的政策協調和監管一致性,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二是構建“一帶一路”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實現對區域內各類金融風險的有效分析、監測和預警,及時發現風險隱患,確保區域金融安全穩健運行。三是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協調各方的處置行動,共同維護區域金融穩定。區域監管合作既是資金融通的必然要求,也是政策溝通的重要方面。
  
  跨境征信合作是與“一帶一路”國家金融合作的重要內容。一是加強征信管理部門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征信管理部門在培育征信市場發展、征信機構監管、建立信用評級體系和標準、防范信用風險、保護信息主體合法權益等方面的溝通,及時交流各國的征信立法情況,增進相互之間的理解和認識。二是加強征信機構、評級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鼓勵國內規模較大的征信機構、評級機構在產品設計和開發、信用服務方式、信息安全保障、拓展信用服務領域等方面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同類機構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扎實推進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金融合作
  
  (一)加強國際公關與推介。“一帶一路”建設畢竟不是單靠中國自身就可以解決的事,需要沿線國家在充分了解、理解“一帶一路”意圖的基礎上,互利共贏,密切合作,共同建設。這需要切實有效的國際公關和推介。
  
  (二)夯實國別調研。扎實、深入的國別調研是確保對當地投資環境準確判斷,從而將投資風險降低到最低的前提。因缺乏扎實、深入的國別調研,導致中國海外投資越來越呈現高風險的案例,近年來不斷涌現。在東南亞的泰國、緬甸,在拉美洲有的國家,中國的大型投資項目不斷擱淺,其中多為東道國政府更迭或外部勢力介入引起,造成國有資產的損失。調研的扎實和深入與否,直接關乎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安全。例如,當前南海危機對中國落實“海上絲綢之路”的風險有多大?哪些東南亞國家會受其影響?這些都直接關乎“海上絲綢之路”的成功落實。
  
  (三)處理好市場、企業和政府的關系。“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這是《愿景與行動》提出的“一帶一路”共建原則,金融合作無疑要遵循這一原則。雖然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但人均國民收入仍然較低,財政支出壓力較大,政府直接對外提供資金和援助的能力有限,因此政府應多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和創造便利條件。企業發揮主渠道作用,在遵循市場驅動和商業化運作原則的基礎上,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平等地開展經濟金融合作。一方面,開發新的市場,帶動我國相關行業出口和對外投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豐富的資源,彌補我國經濟建設中的短板。
  
  (四)注重合作的可持續性。比如,絲路基金雖然投資期限比較長,但必然是追求效益和回報,不含有援助性或捐贈性的資金來源。絲路基金將秉承商業化運作、互利共贏、開放包容的理念,實現合理的財務收益和中長期可持續發展。
  
   (五)既要發揮亞投行等多邊機構對沿線國家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融資支持作用,也要充分考慮并且重視我國現有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商業性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作用。比如,國開行在一些“一帶一路”國家設立了工作組,許多項目具備融資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