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萬億級產業集群發展現狀及加快發展建議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4-09-26 點擊:次
摘要: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工業領域區域產業集群日益壯大,萬億級產業集群數量不斷增多、實力逐步增強,有力支撐了全國各地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賽迪研究院研究顯示,我國區域萬億級產業集群占全國工業比重不斷上升,分布省份和行業不斷增加,“潛力”型萬億級產業集群數量眾多。然而,區域和行業間分化態勢顯著,不少地區和行業尚無萬億級產業集群。為此,應加強萬億級產業集群的監測及研判,注重傳統產業的提質升級與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持續完善區域合作機制,推動產業集群多元化布局,培育更多萬億級產業集群,為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關鍵詞:萬億級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區域發展
近年來,隨著產業集群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集聚牽引作用愈發顯著,各地紛紛在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培育建設萬億級產業集群,以期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打造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新形勢下,各地需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面發揮產業基礎、資源要素、政策環境等方面的優勢,全力打造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區域萬億級產業集群,引導并促進產業集群持續提升發展質量和水平。
一、我國萬億級產業集群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擁有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的工業產業體系,培育了以能源化工、機械設備、電子信息、鋼鐵、汽車等為代表的多個區域萬億級產業集群,成為引領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力量。萬億級產業集群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一是促進形成區域經濟增長極,各地紛紛將培育和發展產業集群作為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將產業集群培育形成多個經濟增長極,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二是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在培育壯大萬億級產業集群過程中,提升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三是培育孵化新興產業,通過產業集群內部、企業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促進新技術、新業態快速發展,為培育新興產業提供有力支撐。
二、我國萬億級產業集群發展現狀
為了能夠科學、全面準確地衡量我國區域萬億級產業集群的發展情況,我們依照行業分類和各地產業分類管理的慣例,將國家統計局41個工業行業合并加總為13個產業集群分類,分別是食品、紡織服裝、家具、造紙、能源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制品、機械設備、汽車、電子信息、醫藥產業集群。在此基礎上,將細分行業營業收入加總,從而得出各地13個產業集群的總營收規模及發展特征:
(一)區域萬億級產業集群數量不斷增加,占全國工業比重不斷上升,成為全國及各地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各地紛紛將培育和發展產業集群作為培育地區工業經濟增長極、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區域產業集群得以快速發展,萬億級規模的產業集群競相涌現。總體來看,區域萬億級產業集群的數量從2012年的13個增至2022年的19個,增加了6個;區域萬億級產業集群的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從2012年的22.5%升至2022年的27.0%,提升了4.5個百分點,數量與營收占比均實現提升,對全國工業發展支撐作用愈發明顯。從地區看,各地萬億級產業集群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本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多數在30%以上,成為支撐區域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柱。其中,2022年,廣東(4個)、江蘇(4個)、山西(1個)3個省份萬億級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占本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達到58.9%、56.0%、55.2%,在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創新等各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區域萬億級產業集群分布省份不斷增加,但主要集中在工業大省及部分能源大省,區域分布明顯分化
2012—2022年,我國擁有過萬億產業集群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由5個增加至10個,除原有的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河北外,又新增了福建、山西、內蒙古、陜西、遼寧,覆蓋范圍進一步拓寬。其中,截至2022年底,廣東(4個)、江蘇(4個)、浙江(3個)、山東(2個)這4個頭部省份共有13個過萬億產業集群,總營收占全國工業的21.0%;擁有6個過兩萬億產業集群,總營收占全國工業的14.5%,對全國工業起著重要支撐作用。此外,山西、內蒙古、陜西、遼寧等地依托能源資源稟賦,于2020—2022年陸續形成能源化工領域萬億級產業集群,有力支撐了當地工業發展。但也需注意,當前萬億級產業集群的分布區域分化態勢明顯,除上述4個頭部省份外,其他省(自治區)份萬億級產業集群占全國工業比重僅為6.2%;一些工業大省仍未形成萬億級產業集群,河南、湖北、湖南甚至尚未形成8000億以上產業集群,區域分布明顯分化。
(三)萬億級產業集群行業覆蓋面和規模均有所擴大,新興行業占比提升,但行業發展不均衡現象凸顯
總體來看,截至2022年底,區域萬億級產業集群涉及能源化工(8個)、機械設備(3個)、電子信息(2個)、鋼鐵(2個)、紡織服裝(2個)、食品(1個)、汽車(1個)7個行業。電子信息、汽車、機械設備等行業萬億級產業集群數量合計達到6個,占比為31.6%,成為區域萬億級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力量。從規模變化來看,與2012年相比,2022年我國營收超2萬億的產業集群仍集中在能源化工、機械設備和電子信息領域,但數量均有所增長(見表1)。能源化工由1個增至2個(山東、山西),機械設備由1個增至3個(江蘇、廣東、浙江),電子信息由1個增至2個(廣東、江蘇)。其中,廣東的電子信息(4.67萬億元)、江蘇的機械設備(4.18萬億元)是全國僅有的兩個突破4萬億的區域產業集群,展現出強大的增長動力。但整體來看,我國能源化工領域的萬億級產業集群數量占比高達42.1%,然而家具、造紙、建材、有色、金屬制品、醫藥6個行業尚未形成萬億級產業集群。其中,醫藥行業尚無省份(自治區、直轄市)營收突破4000億元,凸顯了行業分布的不均衡狀況(見表1)。
(四)“潛力”萬億級產業(5000億-10000億元)集群達到51個,但短期內可能成長為萬億級集群的仍主要集中在東部工業大省
總體來看,隨著各地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在已經成型的區域萬億級產業集群之外,我國還有一批未來有“潛力”達到萬億級規模的產業集群。總體看,2022年,我國規模達到5000億-10000億元的區域產業集群為51個,其中機械設備(9個)、電子信息(7個)、能源化工(7個)、食品(7個)行業數量較多(見表2)。分區域來看,51個5000億-10000億元的區域產業集群分布在全國18個省份,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分別為26個、15個、8個、2個,中部地區近年來重點產業發展成效明顯。但14個8000億-10000億元的區域產業集群只分布在全國10個省份,其中江蘇(3個)、廣東(2個)、上海(2個)3個省份占比就達到了50%,區域分化比較明顯。上海2個(機械設備、汽車)、江蘇2個(紡織服裝、汽車)、安徽1個(機械設備)、山東1個(機械設備)產業集群更是達到9000億—10000億,從相關行業和區域發展潛力看,短期內成為萬億級產業集群的可能性較大。
三、加快發展建議
(一)加強產業集群發展情況的監測與研判,培育壯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和潛在萬億級產業集群
一是加強對萬億級產業集群和潛在萬億級產業集群的常態化監測分析,重點監測區域萬億級產業和潛在萬億級產業集群發展情況,及時發現制約產業集群培育壯大的堵點、難點問題。
二是強化對萬億級產業集群和潛力萬億級產業集群運行和發展中重大問題的分析研判,組織各地產業管理部門、龍頭企業、相關行業協會定期召開座談會,分析研判萬億級產業集群發展態勢,做好預警、預案措施,及時制訂穩增長保障預案。
三是提前謀劃能源化工、機械設備、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穩增長政策的接續政策,出臺支持區域萬億級產業集群和潛在萬億級產業集群培育發展的政策措施,依托產業集群推動地區工業經濟穩定增長。
(二)持續完善區域合作機制,推動區域間產業集群分級和多元化發展
一是鼓勵區域間加強產業合作、技術合作,建立健全區域間政府對話協商機制、組織協調機制、利益共享補償機制與合作約束機制,為地區間擴大產業合作提供有力保障,通過區域間產業合作培育更多萬億級產業集群和潛力萬億級產業集群,推動區域間產業集群均衡發展。
二是樹立產業生態發展理念,完善財政、稅收、土地、環保等政策,引導相關產業或產業鏈不同環節在優勢區域合理布局,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壯大優勢產業集群。
三是鼓勵各地充分發揮地區優勢、資源優勢,推動一批具有戰略性、支撐性的區域產業集群向國家級集群躍升,支持國家級產業集群加快向世界級先進集群邁進。
(三)傳統產業提質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并重,培育更多行業領域的萬億級產業集群
一是充分利用本輪大規模設備更新發展契機,推動鋼鐵、家具、造紙、建材、有色等傳統行業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生成式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進行改造提升,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動傳統產業集群提質擴量。
二是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的支持力度,支持企業不斷向價值鏈中高端延伸,培育更多單項冠軍企業、獨角獸企業,加快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
三是加強新技術、新業態發展促進工作,定期召開新技術、新業態座談會,加強政策評估,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推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快速發展,積極打造新增長點,培育更多“潛力”萬億級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