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廣東省發展智能家電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3-2025年)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4-06-20 點擊:

廣東省發展智能家電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3-2025年)

 

 

 為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制造強省建設的工作部署,加快推進智能家電產業高質量發展,建成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群,依據省委、省政府《關于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的意見》(粵發〔2023〕7 號)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情況

 

(一)發展現狀。本產業集群包含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 3 個大類 9 個中類中的 27 個小類。2019 年,廣 東省家電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 1.3 萬億元,工業增加值 2700 億 元。2022 年,集群實現營業收入 1.6 萬億元,工業增加值 3138 億元。集群規模占全國家電產業比重近半,占世界家電市場份額近三成,其中電視機、空調、廚房電器、照明燈飾等產品規模全國第一,已形成深圳、佛山、東莞、珠海、中山、惠州、湛江、 江門為聚集地的家電產業集群,具有全球規模最大、品類最齊全的產業鏈,是全球最大的家電制造業中心。當前,我省家電產業呈現智能化、節能環保、綠色健康的發展趨勢。 
(二)存在問題。一是創新要素集聚度不高,技術創新能力不足,企業研發投入占比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創新環境有待完善;二是部分關鍵零部件、關鍵原材料、核心技術等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三是企業品牌質量優勢不明顯,市場競爭力有待加強;四是國際標準引領不明顯,國際話語權不強,互聯互通標準不統一,制約了智能家電產業的發展。 
(三)優勢與挑戰。我省家電產業具有規模優勢、集聚優勢、 產業化配套優勢及成本優勢,但隨著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和智能化技術發展,面臨逆全球化引發的貿易保護,節能環保、信息安全 法規等技術壁壘的加強,以及信息技術變革對傳統制造的挑戰。

 

二、工作目標
到 2025 年,形成創新要素高度集聚、區域根植性強、網絡化協同緊密、開放包容、生態體系完整、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集前沿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共性技術研發、經濟管理模式創新為一體的創新體系。集群上市企業研發投入達到營業收入 4.2%,在共性技術、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技術等領域形成突破,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 
(二)產業規模保持領先。年營業收入突破 1.8 萬億元,工業增加值超過 3300 億元;經濟效益全面提升,利潤總額比 2020 年增長 15%,空調、彩電、電飯鍋、微波爐等規模保持世界第一, 4K/8K 電視機年產量達 5000 萬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單項冠軍產品 5-10 個。 
(三)產業布局更加合理。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以粵港澳合作為基礎,形成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為核心的創新網絡,以深圳、佛山、珠海、惠州、中山、湛江、江門為核心的制造網絡,以廣州、深圳為核心的生產性服務業網絡,全球化布局進一步優化,實現技術、人才、資金等生產要素高度集聚, 創新活動活躍,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與制造業深度融合。 
(四)品牌質量明顯提升。打造全國質量品牌創新先行地, 實現從廣東產品向廣東品牌轉變,打造一批區域特色品牌和國際知名品牌,主要產品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超過 95%。到 2025 年,累計獲得“廣東省政府質量獎”企業 13 家,累計超 70 家企業 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五)國際化水平全面提高。打造國際合作高地和國際標準技術創新平臺,與國際產業集群、技術組織、標準化組織等合作更加緊密。引進和運營國際技術標準組織 2-4 家,推動 5-10 家龍頭企業走出去。高端產品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完善國際標準人才培養機制,國際標準化專家數量累計超 30 人。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創新和產業化發展。支持智能家電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開展產業共性技術研究,形成有效的技術擴散機制。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向產業鏈推廣智能產品設計、 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應用。開展智能家電產業集群專利導航和發明專利優先審查,支持開展智能家電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鼓勵管理模式創新,推動“制造+服務”融合發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市場監管局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轉型升級。支持家電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 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實施智能制造,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推進家電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打造一批家電領域的綠色產品、 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綠色園區。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 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提升工業互聯網技術應用水平,實現企業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科技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優化分工和布局。加強與香港、澳門合作,打造以廣 州、深圳為核心的電子商務、金融服務、檢驗檢測認證、國際貿易、品牌推廣、技術交流和標準化等生產性服務業網絡。強化區域合作,打造以深圳、佛山、珠海、惠州、中山、湛江、江門為核心,以電視機、空調、冰箱、洗衣機、小家電、廚房電器等為主要產品的制造基地。加強產業園區的規劃與建設,重點建設珠海南屏科技工業園、湛江廉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山北部智能家電產業園,支持江門蓬江產業園、廣梅產業轉移園建立以家電為核心的產業集聚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地方金融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動質量品牌建設。開展“三品”專項行動,引導增加 智能、節能、健康、綠色、環保、個性化家電新品種供給。實施 “雙比對、雙提升”專項行動,提升家電產品標準和品質。開展智能家電信息安全、電磁兼容、通訊可靠性、用戶體驗等測試評價方法和標準的研究制定,推進標準國際化。開展高端品質認證及質量分等分級,提高優質產品辨識度。打造國際級智能家電展會, 鼓勵企業組團參加國際、國內專業展會。積極創建全國家電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家電品牌基地。(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商務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速全球化布局。鼓勵龍頭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設計、制造基地,支持開展國際并購,建立國際生產銷售體系。依托產業梯度轉移招商引資對接平臺做好智能家電產業招商引資工作,引進國際知名企業和具有核心專利與技術的關鍵零部件企業,在我省建設生產基地、研發中心,補齊產業鏈短板。開展全球市場準入研究,加強國際信息與技術協作,拓展歐盟、北美以及新興市場的市場準入與技術法規信息渠道,突破國際貿易壁壘。(省商務廳牽頭,省市場監管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重點工程
(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1.開展應用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加強粵港澳科技合作,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加強產學研合作及應用示范研究。在基礎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方面,不斷提升變頻技術,高精度傳感技術,系統優化和仿真技術。在智能化領域,以提升用戶智慧生活體驗為導向,結合“產品硬件+軟件+服務”的綜合產品和服務,在智能生態和場景化應用上實現創新。在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及產業化層面,加快研究節能節水技術、環保減排技術、噪聲控制技術和聲品質提升技術,突破國外相關領域的技術壟斷。(省科技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進高端智能家電產品研發。支持企業設立研發、設計機構,重點圍繞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語音、圖像識別、 深度學習算法、5G、新材料和新工藝在家電產品上的融合應用, 開發高端新型智能化產品。鼓勵傳統日用品、家電、家居產品的跨界發展,開發個性化定制家電、衛生健康家電、特殊用途及特 殊人群家電等新產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科技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高質量專利培育布局。健全以科技引領技術標準水平提升、以技術標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機制措施,大力推進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鼓勵企業、科研院所參與專利導航標準化應用研究,加強先導性、創新性標準研制,將企業創新成果轉化為企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4.支持智能家電創新中心建設。整合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資源優勢,推動智能家電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發揮創新中心等平臺的作用,共同研究產業技術發展的長遠目標、階段目標及技術瓶頸,為行業戰略性前沿性共性關鍵技術超前布局及技術創新指明方向。加快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人工智能、高端芯片、傳感器、語音交互、互聯互通等共性技術在家電行業推廣應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科技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制造水平提升工程
1.培育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圍繞產業技術、工藝裝備、原材 料、關鍵零部件等領域,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或擁有核心技術企業,補齊產業短板。引導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聯合攻關,完善協同機制,實施產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突破計劃。支持企業數字化和節能環保升級改造,落實重大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項目投資。加強重點企業跟蹤,了解投資動向,做好項 目儲備,推進集群重點項目落地實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2.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培育一批具備智能家電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供應能力的專業服務商。組織實施圖像識別智能裝備、自動裝配裝備、物流信息化系統等應用項目在家電制造環節中的應用。在空調、彩電、電飯煲、微波爐等領域建設一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推廣個性化定制模式,發展網絡協同制造試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3.構造綠色產業體系。推廣應用智能家電綠色設計與評價、 高效節能環保工藝、家電產品回收與資源綜合利用等綠色制造技術。增加節能、節水、環保、低噪聲、高品質的綠色產品品種, 加快環保制冷劑替代,加大家電“以舊換新”活動的開展力度,鼓勵綠色低碳技術應用,打造一批綠色工廠。(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4.加強工業互聯網行業應用。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推動智能家電企業聯合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開展工業互聯網技術研發、 標準化、試點示范,打造覆蓋設計、生產、質量、訂單、物流、 市場、客戶、維修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基于產品生產、流通等過程的標識解析體系建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三)產品質量品牌提升工程 
1.提升標準水平。支持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開展標準研制、標準驗證、國際交流、標準比對、人才培育等活動。重點對標 IEC、ISO 等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產品設計、制造、質量體系, 推動國際標準國內轉化應用。鼓勵企業主導和參與智能家電產品 及核心部件相關國際標準制定,提升產品國際化水平。推動電飯鍋、智能照明等優勢領域的團體標準升級,助力廣東省智能家電發展技術路線推廣實施應用。(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科技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質量管理。推廣“五位一體”全程質量管理體系、卓越績效管理、阿米巴管理、精益生產管理、六西格瑪管理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開展重點地區、重點產品的質量安全風險監控,推進質量共治共建,開展質量比對提升工作。(省市場監管局牽頭)
3.強化品牌建設。鼓勵品牌企業組團參加國際大型家電消費電子展,支持舉辦順德國際家用電器博覽會等國際知名專業展覽及論壇活動,提升廣東家電品牌國際影響力。擴大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公開聲明和監督制度實施范圍,鼓勵通過第三方高端品質認證,開展質量分等分級,支撐品牌優質優價。加強工業設計創新應用,鼓勵企業參加“省長杯”“智能電器應用場景開發大賽”等國內外大賽,促進專利、名牌、工業設計創意等資源與家電制造優勢有效結合,支撐企業品牌擴張。(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商務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完善公共服務支撐體系。依托廣州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支持國家質檢中心、省級授權質檢機構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涵蓋認證、檢測、計量、咨詢、培訓等一站式技術服務體系。落實《粵港質量及檢測認證工作合作協議》,鼓勵省內檢測認證機構與境外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或組織開展交流與合作。建立家電行業知識產權數據庫,開展專利導航和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推動政銀企合作,引導設立各類產業基金,開展普惠金融、融資租賃、 天使投資等金融服務,完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國際化水平提升工程 
1.支持龍頭企業“走出去”。支持龍頭企業優化全球布局,在重點市場設立研發機構、設計中心、生產基地和銷售渠道,通過產業鏈布局提升在原材料及零部件采購、產品國際定價等方面的話語權。擴大出口市場范圍,積極開拓與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合作。(省商務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支持國際知名企業和機構“引進來”。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重點引進在芯片、傳感器、高性能電機、超高清視頻前端攝錄設備等領域具有核心技術的國際知名企業,到我省設立制造基地、研發中心。支持引進國際技術標準組織分支機構和國際標準化專家,開展國際標準化合作與研究,提升標準國際話語權。(省商務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自然資源廳、地方金融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提升國際貿易服務能力。建立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出口貿易政策預警機制,完善國際貿易法律法規咨詢服務體系,為企業開展國際貿易提供全方位咨詢服務。支持開展全球市場準入法規、指令、標準研究,搭建覆蓋全球的國際市場準入信息平臺, 增強國際貿易技術服務能力。(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總部大產業提升工程 
1.重點發展“四增長極”“五支柱”。加速家電產品技術迭代, 快速滿足細分市場社交、養老、育幼、助殘、健康、護理等差異化需求,培育發展生活電器、個人護理電器、健康家電、高端家 電“四大新增長極”。引領新技術、新工藝、新功能、新材料、新設計的行業應用,鞏固空調、冰箱、彩電及影音設備、廚房電器和照明電器等我省家電“五大支柱”產品優勢。(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家電產業強鏈補鏈延鏈。依托家電龍頭企業開展產業鏈靶向精準招商,補齊產業鏈短板。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開展家電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專項行動,支持產業鏈協同創新與戰略急需基礎產品攻關,不斷增強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國產芯片研發及產業化,打造芯片設計-整機應用平臺,分級分類推進解決智能家電產業芯片國產化問題。促進產業鏈供需對接,引導“鏈主”企業、大型企業面向中小企業發布產品和服務采購計劃,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業生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科技廳、商務廳,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 負責) 
3.引培總部企業推動提質升級。加強總部企業招商力度,按照引進和培育兩大方向分別建立總部企業目標名錄、重點項目清單,開展精準招商。支持開展企業梯度培育,支持千億級企業進 一步規劃全球布局做大做強,積極推動小微工業企業上規模規范發展,加大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力度,健全逐級后備、逐級遞進的梯度培育機制。(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商務廳,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開拓內外市場培育兩大基地。開拓全球家電消費市場,推進“五外聯動”,打造全球性高端資源和要素集聚的樞紐。培育世界級家電展銷服務基地,支持廣州、深圳培育建設國際會展之都, 依托跨境電商示范省建設,充分發揮廣交會鏈接國內外市場的平臺樞紐作用,高質量培育深圳三大會展集聚區。建設全球家電元器件及零配件集散基地,充分發揮我省家電產業鏈條完善的優勢,支持深圳、東莞建設成為全球家電元器件及零配件集散基地, 多部門協同推進基地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實施。(省商務廳牽頭,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建立省市協同推進的協調機制。依托廣東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統籌謀劃全省智能家電產業發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專項和重要工作安排。由具有較強影響力和號召力的產業聯盟、骨干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高校等各類主體牽頭成立智能家電產業集群促進機構,承擔產業集群溝通交流、監督激勵、協調管理、國際合作等工作任務。(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營造良好環境。完善及落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在用地、用電、融資、吸引外資等方面支持智能家電產業發展,降低企業成本。推動簡政放權,完善信用體系,建立健全智能家電專利快速審查、確權和維權機制,打擊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優化公平、公正、公開的政策服務環境,增強產業集群對國內外企業、資本的吸引力。(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 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商務廳,省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智能家電人才需求目錄,實施高端引智行動,大力培育優秀技能型人才。充分發揮現有財政資金和省產業發展基金的引導帶動作用,吸引社會資金,支持智能家電產業集群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將質量水平、標準水平和品牌價值的評價結果作為融資授信參考因素。推動專業孵化器和投資平臺支持智能家電企業的創業創新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掛牌上市。推動金融支持企業并購、重組、業務分拆。(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教育廳、科技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地方金融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健全重點項目服務機制。建立重點項目工作臺賬,跟蹤掌握重點項目進展情況。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協調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加強重大項目在資金、土地、環評等方面服務保障。依托“數字政府”平臺, 完善“粵商通”“粵政易”服務功能,推行“一站式”服務。(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科技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市場監管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來源: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廣東省發展智能家電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3-2025年)

2024-06-20 來源:高新院 vwcr.cn 點擊:

廣東省發展智能家電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3-2025年)

 

 

 為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制造強省建設的工作部署,加快推進智能家電產業高質量發展,建成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群,依據省委、省政府《關于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的意見》(粵發〔2023〕7 號)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情況

 

(一)發展現狀。本產業集群包含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 3 個大類 9 個中類中的 27 個小類。2019 年,廣 東省家電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 1.3 萬億元,工業增加值 2700 億 元。2022 年,集群實現營業收入 1.6 萬億元,工業增加值 3138 億元。集群規模占全國家電產業比重近半,占世界家電市場份額近三成,其中電視機、空調、廚房電器、照明燈飾等產品規模全國第一,已形成深圳、佛山、東莞、珠海、中山、惠州、湛江、 江門為聚集地的家電產業集群,具有全球規模最大、品類最齊全的產業鏈,是全球最大的家電制造業中心。當前,我省家電產業呈現智能化、節能環保、綠色健康的發展趨勢。 
(二)存在問題。一是創新要素集聚度不高,技術創新能力不足,企業研發投入占比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創新環境有待完善;二是部分關鍵零部件、關鍵原材料、核心技術等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三是企業品牌質量優勢不明顯,市場競爭力有待加強;四是國際標準引領不明顯,國際話語權不強,互聯互通標準不統一,制約了智能家電產業的發展。 
(三)優勢與挑戰。我省家電產業具有規模優勢、集聚優勢、 產業化配套優勢及成本優勢,但隨著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和智能化技術發展,面臨逆全球化引發的貿易保護,節能環保、信息安全 法規等技術壁壘的加強,以及信息技術變革對傳統制造的挑戰。

 

二、工作目標
到 2025 年,形成創新要素高度集聚、區域根植性強、網絡化協同緊密、開放包容、生態體系完整、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集前沿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共性技術研發、經濟管理模式創新為一體的創新體系。集群上市企業研發投入達到營業收入 4.2%,在共性技術、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技術等領域形成突破,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 
(二)產業規模保持領先。年營業收入突破 1.8 萬億元,工業增加值超過 3300 億元;經濟效益全面提升,利潤總額比 2020 年增長 15%,空調、彩電、電飯鍋、微波爐等規模保持世界第一, 4K/8K 電視機年產量達 5000 萬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單項冠軍產品 5-10 個。 
(三)產業布局更加合理。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以粵港澳合作為基礎,形成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為核心的創新網絡,以深圳、佛山、珠海、惠州、中山、湛江、江門為核心的制造網絡,以廣州、深圳為核心的生產性服務業網絡,全球化布局進一步優化,實現技術、人才、資金等生產要素高度集聚, 創新活動活躍,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與制造業深度融合。 
(四)品牌質量明顯提升。打造全國質量品牌創新先行地, 實現從廣東產品向廣東品牌轉變,打造一批區域特色品牌和國際知名品牌,主要產品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超過 95%。到 2025 年,累計獲得“廣東省政府質量獎”企業 13 家,累計超 70 家企業 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五)國際化水平全面提高。打造國際合作高地和國際標準技術創新平臺,與國際產業集群、技術組織、標準化組織等合作更加緊密。引進和運營國際技術標準組織 2-4 家,推動 5-10 家龍頭企業走出去。高端產品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完善國際標準人才培養機制,國際標準化專家數量累計超 30 人。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創新和產業化發展。支持智能家電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開展產業共性技術研究,形成有效的技術擴散機制。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向產業鏈推廣智能產品設計、 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應用。開展智能家電產業集群專利導航和發明專利優先審查,支持開展智能家電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鼓勵管理模式創新,推動“制造+服務”融合發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市場監管局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轉型升級。支持家電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 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實施智能制造,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推進家電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打造一批家電領域的綠色產品、 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綠色園區。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 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提升工業互聯網技術應用水平,實現企業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科技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優化分工和布局。加強與香港、澳門合作,打造以廣 州、深圳為核心的電子商務、金融服務、檢驗檢測認證、國際貿易、品牌推廣、技術交流和標準化等生產性服務業網絡。強化區域合作,打造以深圳、佛山、珠海、惠州、中山、湛江、江門為核心,以電視機、空調、冰箱、洗衣機、小家電、廚房電器等為主要產品的制造基地。加強產業園區的規劃與建設,重點建設珠海南屏科技工業園、湛江廉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山北部智能家電產業園,支持江門蓬江產業園、廣梅產業轉移園建立以家電為核心的產業集聚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地方金融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動質量品牌建設。開展“三品”專項行動,引導增加 智能、節能、健康、綠色、環保、個性化家電新品種供給。實施 “雙比對、雙提升”專項行動,提升家電產品標準和品質。開展智能家電信息安全、電磁兼容、通訊可靠性、用戶體驗等測試評價方法和標準的研究制定,推進標準國際化。開展高端品質認證及質量分等分級,提高優質產品辨識度。打造國際級智能家電展會, 鼓勵企業組團參加國際、國內專業展會。積極創建全國家電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家電品牌基地。(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商務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速全球化布局。鼓勵龍頭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設計、制造基地,支持開展國際并購,建立國際生產銷售體系。依托產業梯度轉移招商引資對接平臺做好智能家電產業招商引資工作,引進國際知名企業和具有核心專利與技術的關鍵零部件企業,在我省建設生產基地、研發中心,補齊產業鏈短板。開展全球市場準入研究,加強國際信息與技術協作,拓展歐盟、北美以及新興市場的市場準入與技術法規信息渠道,突破國際貿易壁壘。(省商務廳牽頭,省市場監管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重點工程
(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1.開展應用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加強粵港澳科技合作,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加強產學研合作及應用示范研究。在基礎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方面,不斷提升變頻技術,高精度傳感技術,系統優化和仿真技術。在智能化領域,以提升用戶智慧生活體驗為導向,結合“產品硬件+軟件+服務”的綜合產品和服務,在智能生態和場景化應用上實現創新。在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及產業化層面,加快研究節能節水技術、環保減排技術、噪聲控制技術和聲品質提升技術,突破國外相關領域的技術壟斷。(省科技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進高端智能家電產品研發。支持企業設立研發、設計機構,重點圍繞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語音、圖像識別、 深度學習算法、5G、新材料和新工藝在家電產品上的融合應用, 開發高端新型智能化產品。鼓勵傳統日用品、家電、家居產品的跨界發展,開發個性化定制家電、衛生健康家電、特殊用途及特 殊人群家電等新產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科技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高質量專利培育布局。健全以科技引領技術標準水平提升、以技術標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機制措施,大力推進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鼓勵企業、科研院所參與專利導航標準化應用研究,加強先導性、創新性標準研制,將企業創新成果轉化為企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4.支持智能家電創新中心建設。整合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資源優勢,推動智能家電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發揮創新中心等平臺的作用,共同研究產業技術發展的長遠目標、階段目標及技術瓶頸,為行業戰略性前沿性共性關鍵技術超前布局及技術創新指明方向。加快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人工智能、高端芯片、傳感器、語音交互、互聯互通等共性技術在家電行業推廣應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科技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制造水平提升工程
1.培育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圍繞產業技術、工藝裝備、原材 料、關鍵零部件等領域,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或擁有核心技術企業,補齊產業短板。引導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聯合攻關,完善協同機制,實施產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突破計劃。支持企業數字化和節能環保升級改造,落實重大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項目投資。加強重點企業跟蹤,了解投資動向,做好項 目儲備,推進集群重點項目落地實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2.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培育一批具備智能家電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供應能力的專業服務商。組織實施圖像識別智能裝備、自動裝配裝備、物流信息化系統等應用項目在家電制造環節中的應用。在空調、彩電、電飯煲、微波爐等領域建設一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推廣個性化定制模式,發展網絡協同制造試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3.構造綠色產業體系。推廣應用智能家電綠色設計與評價、 高效節能環保工藝、家電產品回收與資源綜合利用等綠色制造技術。增加節能、節水、環保、低噪聲、高品質的綠色產品品種, 加快環保制冷劑替代,加大家電“以舊換新”活動的開展力度,鼓勵綠色低碳技術應用,打造一批綠色工廠。(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4.加強工業互聯網行業應用。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推動智能家電企業聯合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開展工業互聯網技術研發、 標準化、試點示范,打造覆蓋設計、生產、質量、訂單、物流、 市場、客戶、維修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基于產品生產、流通等過程的標識解析體系建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三)產品質量品牌提升工程 
1.提升標準水平。支持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開展標準研制、標準驗證、國際交流、標準比對、人才培育等活動。重點對標 IEC、ISO 等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產品設計、制造、質量體系, 推動國際標準國內轉化應用。鼓勵企業主導和參與智能家電產品 及核心部件相關國際標準制定,提升產品國際化水平。推動電飯鍋、智能照明等優勢領域的團體標準升級,助力廣東省智能家電發展技術路線推廣實施應用。(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科技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質量管理。推廣“五位一體”全程質量管理體系、卓越績效管理、阿米巴管理、精益生產管理、六西格瑪管理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開展重點地區、重點產品的質量安全風險監控,推進質量共治共建,開展質量比對提升工作。(省市場監管局牽頭)
3.強化品牌建設。鼓勵品牌企業組團參加國際大型家電消費電子展,支持舉辦順德國際家用電器博覽會等國際知名專業展覽及論壇活動,提升廣東家電品牌國際影響力。擴大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公開聲明和監督制度實施范圍,鼓勵通過第三方高端品質認證,開展質量分等分級,支撐品牌優質優價。加強工業設計創新應用,鼓勵企業參加“省長杯”“智能電器應用場景開發大賽”等國內外大賽,促進專利、名牌、工業設計創意等資源與家電制造優勢有效結合,支撐企業品牌擴張。(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商務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完善公共服務支撐體系。依托廣州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支持國家質檢中心、省級授權質檢機構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涵蓋認證、檢測、計量、咨詢、培訓等一站式技術服務體系。落實《粵港質量及檢測認證工作合作協議》,鼓勵省內檢測認證機構與境外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或組織開展交流與合作。建立家電行業知識產權數據庫,開展專利導航和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推動政銀企合作,引導設立各類產業基金,開展普惠金融、融資租賃、 天使投資等金融服務,完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國際化水平提升工程 
1.支持龍頭企業“走出去”。支持龍頭企業優化全球布局,在重點市場設立研發機構、設計中心、生產基地和銷售渠道,通過產業鏈布局提升在原材料及零部件采購、產品國際定價等方面的話語權。擴大出口市場范圍,積極開拓與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合作。(省商務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支持國際知名企業和機構“引進來”。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重點引進在芯片、傳感器、高性能電機、超高清視頻前端攝錄設備等領域具有核心技術的國際知名企業,到我省設立制造基地、研發中心。支持引進國際技術標準組織分支機構和國際標準化專家,開展國際標準化合作與研究,提升標準國際話語權。(省商務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自然資源廳、地方金融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提升國際貿易服務能力。建立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出口貿易政策預警機制,完善國際貿易法律法規咨詢服務體系,為企業開展國際貿易提供全方位咨詢服務。支持開展全球市場準入法規、指令、標準研究,搭建覆蓋全球的國際市場準入信息平臺, 增強國際貿易技術服務能力。(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總部大產業提升工程 
1.重點發展“四增長極”“五支柱”。加速家電產品技術迭代, 快速滿足細分市場社交、養老、育幼、助殘、健康、護理等差異化需求,培育發展生活電器、個人護理電器、健康家電、高端家 電“四大新增長極”。引領新技術、新工藝、新功能、新材料、新設計的行業應用,鞏固空調、冰箱、彩電及影音設備、廚房電器和照明電器等我省家電“五大支柱”產品優勢。(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家電產業強鏈補鏈延鏈。依托家電龍頭企業開展產業鏈靶向精準招商,補齊產業鏈短板。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開展家電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專項行動,支持產業鏈協同創新與戰略急需基礎產品攻關,不斷增強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國產芯片研發及產業化,打造芯片設計-整機應用平臺,分級分類推進解決智能家電產業芯片國產化問題。促進產業鏈供需對接,引導“鏈主”企業、大型企業面向中小企業發布產品和服務采購計劃,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業生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科技廳、商務廳,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 負責) 
3.引培總部企業推動提質升級。加強總部企業招商力度,按照引進和培育兩大方向分別建立總部企業目標名錄、重點項目清單,開展精準招商。支持開展企業梯度培育,支持千億級企業進 一步規劃全球布局做大做強,積極推動小微工業企業上規模規范發展,加大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力度,健全逐級后備、逐級遞進的梯度培育機制。(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商務廳,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開拓內外市場培育兩大基地。開拓全球家電消費市場,推進“五外聯動”,打造全球性高端資源和要素集聚的樞紐。培育世界級家電展銷服務基地,支持廣州、深圳培育建設國際會展之都, 依托跨境電商示范省建設,充分發揮廣交會鏈接國內外市場的平臺樞紐作用,高質量培育深圳三大會展集聚區。建設全球家電元器件及零配件集散基地,充分發揮我省家電產業鏈條完善的優勢,支持深圳、東莞建設成為全球家電元器件及零配件集散基地, 多部門協同推進基地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實施。(省商務廳牽頭,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建立省市協同推進的協調機制。依托廣東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統籌謀劃全省智能家電產業發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專項和重要工作安排。由具有較強影響力和號召力的產業聯盟、骨干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高校等各類主體牽頭成立智能家電產業集群促進機構,承擔產業集群溝通交流、監督激勵、協調管理、國際合作等工作任務。(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營造良好環境。完善及落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在用地、用電、融資、吸引外資等方面支持智能家電產業發展,降低企業成本。推動簡政放權,完善信用體系,建立健全智能家電專利快速審查、確權和維權機制,打擊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優化公平、公正、公開的政策服務環境,增強產業集群對國內外企業、資本的吸引力。(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 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商務廳,省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智能家電人才需求目錄,實施高端引智行動,大力培育優秀技能型人才。充分發揮現有財政資金和省產業發展基金的引導帶動作用,吸引社會資金,支持智能家電產業集群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將質量水平、標準水平和品牌價值的評價結果作為融資授信參考因素。推動專業孵化器和投資平臺支持智能家電企業的創業創新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掛牌上市。推動金融支持企業并購、重組、業務分拆。(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教育廳、科技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地方金融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健全重點項目服務機制。建立重點項目工作臺賬,跟蹤掌握重點項目進展情況。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協調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加強重大項目在資金、土地、環評等方面服務保障。依托“數字政府”平臺, 完善“粵商通”“粵政易”服務功能,推行“一站式”服務。(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科技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市場監管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來源: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