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融合發展政策看這里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4-01-25 點擊:次
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發展支持政策
(國家政策)
2018—2022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支持鎮(鄉)聚焦主導產業,建設標準原料基地、集約加工轉化、緊密利益聯結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強鎮,發展壯大鎮域經濟。2023年,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將支持新創建200個農業產業強鎮。在主導產業上,支持建設鄉鎮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聚焦1個優勢明顯的農業主導產業。在建設任務上,支持主導產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發展,提升種養基地、加工物流等設施裝備水平,培育主導產業經營主體,促進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在資金支持上,中央財政采取批準建設時補助300萬元、通過認定再獎補700萬元的方式,調動地方主動作為、加大投入的積極性,提升建設效果。
02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支持政策
(國家政策)
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鄉村產業振興的平臺載體。2017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7年對產業園建設做出部署,2023年,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將支持創建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在主導產業上,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支持稻谷、小麥、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牛羊、生豬、天然橡膠、棉花、食糖、乳制品、種業、設施蔬菜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農產品,適當兼顧對農民增收有突出作用的優勢特色農產品。在重點品種上,傾斜支持大豆和油菜生產,擬選擇部分種植規模大、擴種基礎好的縣區,創建大豆和油菜產業園。在建設任務上,重點推進全產業鏈建設,強化科技支撐,推進綠色發展,建立健全聯農帶農機制,促進產村融合發展。在資金支持上,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分1億元和7000萬元兩個檔次,對批準創建的國家產業園分年度予以支持,獎補資金主要支持規模種養、產業鏈供應鏈完善提升、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智慧農業建設、農產品認證與品牌培育、聯農帶農增收等方面。在建設區域上,產業園應布局在縣域內,區域范圍涉及2個及以上鄉鎮,不得整縣或跨縣創建。
03
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支持政策
(國家政策)
2020年,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啟動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省域優勢特色主導產業,推動全產業鏈開發,打造具有綜合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經濟帶。2023年,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將支持創建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通過補短板強弱項,延長產業鏈條,拓寬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元價值,提高產業增值增效空間,形成利益聯合體或共同體,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通過競爭遴選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中央財政原則上每個獎補資金總額2億元、按照1億元、0.5億元、0.5億元分三年安排。獎補資金主要用于支持規模生產基地標準化生產水平提升,農產品加工和物流設施設備、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等建設,市場品牌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以及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培育壯大等方面。支持的項目區域要合理確定在集群中的功能定位,促進各功能區合理布局、有效銜接,防止“小而全”或“各自為戰”。
04
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創建管理辦法
(省級政策)
(1)文件依據:浙江省糧食安全和推進農業現代化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浙江省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創建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浙農園辦〔2020〕1號)。
(2)申報與評審:園區創建原則上由縣級人民政府自主申報,設區市人民政府擇優推薦,經省農業“兩區”辦競爭性評審后確定。各設區市每年申報園區數量不超過2個。申報園區應符合下列條件:
①農業產業數量為1—2個,產業關聯度較高的,可適當增加1個。
②農業產業優勢明顯,原則上符合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農業全產業鏈初步形成,且與農業產業相關的投資比例不低于園區創建總投資額的50%。
③編制規劃布局科學、建設定位準確、四至范圍明晰和與相關規劃銜接的園區建設方案,規劃面積原則上不少于40平方公里。
④核心區域內功能分區明顯、產業集中度高,有一批實力較強,且有意愿承擔建設任務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
⑤園區內所有生產經營主體納入省追溯平臺,規模以上生產經營主體及其農產品全部實習追溯管理;園區生產的農產品在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中合格,且不得檢出禁用農(獸)藥等禁用物質。
⑥園區有健全的管理機構、服務體系、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
⑦縣(市、區)政府在土地、資金、金融等方面有相應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園區所在區域一般不得與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省級特色農業強鎮交叉重疊。確因規劃和建設等需要,部分區域交叉重疊的,其項目建設計劃內容、財政資金投入等不得重復。
⑧升級現代農業園區每個補助3000萬元。
05
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支持
(國家政策)
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作出的重要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強化綠色導向、標準引領和質量安全監管,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區。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把農業現代化示范區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加強資源整合、政策繼承,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創建,到2025年創建500個左右示范區,形成梯次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格局。去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啟動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工作,經縣級政府申請、省級部門擇優遴選、專家評審和社會公示后,已將北京市平谷區等100個縣(市、區)列入首批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
2022年,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部署,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再創100個左右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并持續推進示范區建設工作。一是加強指導服務。推動首批承擔示范區創建任務的縣(市、區)細化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促進示范區建設整體上水平。二是加強政策扶持。指導各地用足用好中央三農支持政策,加快把政策轉化為行動計劃、建設項目。推動各地統籌用好財政資金,推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等向示范區集中,支持示范區創建。三是加強監測評估。完善創建工作監測指標體系和建設成效評估指標體系,跟蹤調度各示范區機制建設、工作進展、政策落實等方面情況,加強對示范區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建設水平評價。
06
推進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田建設
(國家政策)
2016年,農業部作為農業對外合作部際聯席會議總召集人單位,牽頭啟動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和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試點遴選認定工作。2017年,認定10個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和10個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開展首批建設試點。2018年和2021年,推動濰坊國家農業對外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和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獲批設立。2022年,農業農村部將深入推進相關工作,依據《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管理辦法》加強試驗區規范管理和政策先行先試,啟動新一批試驗區認定工作。視情開展新的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業對外合作“兩區”建設的指導和宣傳,開展經驗交流活動,實現高質量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對外開放發展。
07
農業綠色發展建設
(國家和省級政策)
(1)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國家政策)
按照中辦、國辦《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要求,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8部門,先后評估認定了79個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各先行區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區域特點和突出問題,積極創新農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總結凝練一批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模式,示范引領全國農業綠色發展。目前,先行區已成為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綜合性試驗平臺。2022年,繼續組織開展第三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工作,指導先行區全域開展農業生產“三品一標”試點示范,持續推進農業資源保護、面源污染治理、農業生態修復、綠色低碳產業鏈打造、綠色技術創新等重點任務。適時組織科研單位開展先行區建設成效第三方評價,探索建立優進劣出的動態調整機制。組織先行區系統總結技術應用、體制機制創新等成果,遴選推介一批不同生態類型和不同作物品種的典型案例,集成創新一批綠色生產技術模式,推動制修訂一批農業綠色生產標準。
(2)農業綠色發展(省級政策)
對10個“肥藥兩制”改革綜合試點縣分別補助500萬元。加大對農業投入品廢棄物回收處置、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扶持力度。支持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主要農作物配方肥。開展土壤普查。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開展土壤健康行動。加強農作物病蟲害智能監測預警網絡體系建設。
08
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支持
(國家政策)
2022年,農業農村部將采取有力有效政策措施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引導各地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多縣一帶”,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布局不斷優化,集聚化、規模化、專業化水平顯著提升,區域資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資源優勢逐漸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
一是新認定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加大力度培育主導產業突出、創業創新活躍、聯農帶農緊密的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引導發展布局集中、規模適中、特色鮮明、效益明顯的鄉村產業微型經濟圈,形成一村帶數村、多村連成片的發展格局。
二是培育鄉村特色產業品牌。按照“有標采標、無標創標、全程貫標“要求,以質量信譽為基礎,創響一批鄉村特色知名品牌,擴大市場影響力。
2022年,將發掘推介一批鄉土特色鮮明的鄉村特色產品和產業發展帶動力強的鄉村工匠,編印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品和鄉村工匠目錄,講好產品、產業和鄉土工匠故事,創響“獨一份”“特別”“好中優”“鄉字號”“土字號”特色產品品牌#引領農民就業創業、增收致富。
09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保障
(國家政策)
為破解鄉村發展用地難題,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省級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應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2021年,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的通知》,在混合型產業用地范圍、用地空間布局、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盤活存量用地和優先增量用地、優化用地手續等5個方面有突破。尤其是在用地空間布局上,提出縣域、鄉鎮和村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的主要類型。引導盤活存量用地和每年新增用地向鄉村產業項目和鄉村產業聚集區傾斜。2022年,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推動各省制定配套實施細則,確保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政策落實落細。
10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政策
(國家政策)
國家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目前,全國縣級以上龍頭企業超過9萬家,其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959家。加快培育龍頭企業牽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廣大農戶參與的產業化聯合體,已形成7000多個聯合體.2022年,農業農村部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繼續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一是壯大龍頭企業隊伍。開展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監測、淘汰、遞補一批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推介2022年度農業產業化頭部企業,發布主要品牌商標,形成典型案例模式。以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認定監測為“指揮棒”指導各地培育一批省、市、縣級龍頭企業,形成“四級聯動”的龍頭企業發展格局。二是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制定國家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設標準,開展國家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培育建設,引導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家庭農場、小農戶共同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落實《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中國農業銀行辦公室關于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意見》,加大對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金融支持力度,緩解聯合體發展融資難題。三是引導龍頭企業助力共同富裕。重點加大脫貧地區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帶動當地產業提檔升級,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結合脫貧地區重點產業、重要基地,組織發達地區龍頭企業到脫貧地區考察對接,促進投資興業、產銷銜接;組織脫貧地區龍頭企業到發達地區開展學習交流,開拓視野,提升能力。
11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支持政策
(國家政策)
2020年,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提出要優化鄉村旅游業,聚焦重點區域、注重品質提升、實施精品工程、提升服務水平。2021年,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以生態農業為基、田園風光為韻,村落民宅為形、農耕文化為魂,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進一步做精做優鄉村休閑旅游業。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實施鄉村休閑旅游提升計劃,支持農民直接經營或參與經營的鄉村民宿、農家樂特色村(點);將符合要求的鄉村休閑旅游項目納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學學農勞動實踐基地。2022年,農業農村部將深入發掘農業的食品保障、生態涵養、休閑體驗,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促進農業與休閑、旅游、康養、生態、文化、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豐富鄉村產業的類型,提升鄉村經濟價值,推動鄉村休閑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一是打造精品工程。遴選一批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推動產村融合發展,帶動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價值提升;推介一批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線路,打造一批鄉村休閑旅游優勢品牌和城鄉居民休閑旅游“打卡地”;建設一批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打造鄉村休閑旅游先行區。二是提升服務水平。完善餐飲,住宿,休閑,體驗,購物,停車,廁所等設施條件;研究制定休閑農業行業服務指南,促進行業規范化發展,落實金融支持休閑農業發展的政策;加強從業人員培訓,開展行業發展情況調查。三是創新發展業態。發掘地方文化、民族特色、傳統工藝等資源,開發研學教育、田園養生、親子體驗、拓展訓練等項目,引導有條件的休閑農業園建設科普基地和中小學生學農勞動實踐基(營)地。
12
農村創業創新支持政策
(國家政策)
2020年6月,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退役軍人部和銀保監會等八部門印發《關于深入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引導返鄉農民工,入鄉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以及在鄉能人創業創新。到2025年,培育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100萬以上,基本實現農業重點縣的行政村全覆蓋。支持落實創業扶持政策,有條件的地區對首次創業、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可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支持擴大創業培訓范圍,將有培訓需求的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全部納入創業培訓范圍,組建專業化、規模化、制度化的創業創新導師隊伍和專家顧問團,建立“一對一”“師帶徒”培養機制。鼓勵建設農村創業創新平臺載體,設立創業服務專門窗口,為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就地就近提供一站式服務。2020年11月,農業農村部聯合科技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和銀保監會等六部門印《關于推進返鄉入鄉創業園建設提升農村創業創新水平的意見》,明確提出以培育初創型和成長型企業為重點,依托現有相關園區存量資源,配套創業服務功能,爭取到2025年,在全國縣域建設1500個功能全、服務優、覆蓋面廣、承載力強、孵化率高的返鄉入鄉創業園,基本覆蓋農牧漁業大縣(市)和勞務輸出重點縣(市),吸引300萬返鄉入鄉人員創業創新.2022年,進一步深入實施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培育行動,加強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培訓,認定一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示范園區(基地),優化農村創業創新環境,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在鄉創業創新。
13
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建設政策
(國家政策)
2021年,農業農村部啟動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以下簡稱“國貿基地”)建設,已認定兩批共231個國貿基地,2023年繼續開展國貿基地認定培育工作,認定不超過100個國貿基地,培育打造產業集聚度高、生產標準高、出口附加值高、品牌認可度高、綜合服務水平高的農業外貿骨干力量。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建設的通知》(農辦外〔2023〕1號)中明確的建設方向,圍繞提升出口農產品品質和國際化、標準化、組織化、品牌化水平,著力補短板、強弱項,重點推進國際認證認可、國際標準應用、自主品牌培育、出口產業鏈價值鏈提升和貿易促進公共服務。對各地各級機構在推動前兩批國貿基地建設中獲得普遍認可、取得明顯成效的支持措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實現機制化常態化。
14
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政策
(國家政策)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持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基層供銷合作社等各類主體大力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服務。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農業農村部將進一步推動主體壯大、模式創新、領域拓展、資源整合、行業規范,更好地引領小農戶和農業現代化發展。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圍繞糧食和大豆油料生產,支持各類服務主體集中連片開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托管等服務,提高技術到位率、服務覆蓋面和補貼精準性,推動節本增效和農民增收。加快主體培育。按照主體多元、形式多樣、服務專業、競爭充分的要求,引導支持各類服務主體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創新服務機制,深入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指導試點單位圍繞試點任務,積極探索和總結試點在創新服務模式和組織形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等方面的有效方法路徑。整合服務資源,鼓勵服務主體圍繞農業生產主體的迫切需求,為其提供集農資供應、技術集成、農機作業、倉儲物流、農產品營銷等服務于一體的農業生產經營綜合解決方案,探索建設聯盟、協會、指導服務中心等多種類型的行業組織,破解生產主體和服務主體做不了、做不好的共性難題。規范行業發展,指導各地分行業制定服務標準和規范,推廣使用示范合同文本,建立縣級服務組織名錄庫,探索形成服務主體監管有效機制。組織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遴選推介,總結推廣一批典型服務模式、服務標準、綜合解決方案等,指導各地實施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聚焦糧食和大豆油料等重要農產品生產,聚焦關鍵薄弱環節和小農戶,因地制宜發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