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釋放產業集群“磁吸效應” 為經濟發展增添強勁動能
來源:高新院 vwcr.cn 日期:2023-07-10 點擊:次
通過打通上下游產業鏈,讓一批項目“串珠成鏈”,達到集聚發展效應,是工業大省山東經濟強勁發展的重要舉措。該省依托資源稟賦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實施產業集群培育工程,打出短板產業補鏈、傳統產業強鏈、優勢產業延鏈、新興產業建鏈等產業鏈發展“組合拳”,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動能,更釋放出強大的“磁吸效應”。
山東產業門類全、規模總量大。其中,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裝備、先進材料、船舶和海工裝備、高端化工、農機裝備、醫藥、工程機械、輕工、紡織服裝等多個領域的11條標志性產業鏈,是該省工業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牡丹食品、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面膜、牡丹洗化品……在菏澤牡丹區牡丹街道辦事處的龍池牡丹實業公司展廳,牡丹系列深加工產品琳瑯滿目,展示出牡丹產業在食品加工、醫藥化工、日用化工、營養保健等多個領域縱深發展的成果。目前,牡丹區各類牡丹生產、加工、出口企業逾100家,產品260多種,推動牡丹產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
記者了解到,牡丹區加速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著力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優勢再造,鼓勵企業通過引技轉型、產業升級、劣汰優進等多項措施,一批企業實現了技術提升和轉型升級,產業集群發展精彩“聚”變,實現質效同步提升。
眼下,位于泰安市寧陽化工產業園區的山東華陽農藥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正加速生產一批出口美國、巴西等地的訂單產品。公司行政總監董鵬說,過去因廢氣、廢水收集不全面,通過壓降產能來達到環保要求的局面將“一去不復返”。“上游企業產出的化工廢料,通過公共管廊配送到下游企業,‘變廢為寶’成為生產原材料,在實現環保效益的同時,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工業廢水和廢氣處理是化工企業面臨的一個共性問題。為破解這一難題,去年以來,寧陽縣投入1.95億元(人民幣,下同)建設了6公里長的公共管廊,將園區內20多家化工企業“串聯”起來,促進企業間資源共享、相互配套。
“通過管廊架空鋪設工業氣體、污水等管道,華陽集團將產出的氯氣輸送給亞榮生物,每噸能節省運費160元,還將企業污水進行了全收集處理。”寧陽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羅世貞說,該縣通過打造循環產業鏈條,推進高端化工產業“聚鏈成群”。
位于黃河沿岸的德州市齊河縣,利用一個項目,盤活了種、養、加一體化的現代牧業“全產業鏈”一盤棋。該縣引進全球知名農牧企業、中國最大獨立奶牛牧場運營商新加坡澳亞集團,建設4處奶牛產業集群項目,通過工廠化集約養殖、立體養殖,可存欄優質奶牛6萬頭,年產鮮牛奶40萬噸、營收20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純A2A2奶牛單體牧場。
奶牛產業集群項目聯動齊河新疆天潤乳品生產高品質乳制品,協同山東龍昌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帶動山東弘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發展再生資源循環經濟。同時,納入齊源集團“黃河味道”延伸冷鏈物流,拓展銷售市場,與13個省市、500余家商超實現聯動合作,著力構建現代牧業全產業鏈。
位于濰坊市臨朐縣華建鋁業集團年產30萬噸高性能再生鋁綠色循環利用項目施工現場,項目部部長相劍介紹說,該項目是華建鋁業集團深耕上游合金制造和模具制造領域,聚焦“專精特新”技術創新,加快產品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重要一環。該項目建成后,將具備年產30萬噸高性能鋁材、3萬套鋁型材擠壓模具和2萬噸工業型材制造能力,年可實現利稅2.7億元左右。
臨朐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王明奮告訴記者,該縣聚焦落實“緊盯前沿、打造生態、沿鏈聚合、集群發展”的產業組織理念,圍繞更好地推進“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布局打造了高端鋁加工、新材料、高端食品、綠色建材、裝備制造“五大產業園區”。“臨朐著力推動新材料產業做大做強、高端食品產業擴量提質、綠色建材產業沿鏈聚合、裝備制造業前沿發展。”
商貿物流業是臨沂市的傳統優勢產業,第一批踐行數字化轉型的商貿物流企業,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位于蘭山區的新明輝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倉儲物流園內,來自11個國家的9大類30多萬種商品存放在標準化智能化云倉中。該公司的交易數據平臺上,持續更新各地交易額,可直觀感受到以大數據為支撐現代供應鏈新生態擴張的新活力。
借助大數據和互聯網科技,上述公司形成了電子商務、物流整合、智慧云倉、會展經濟等多業態共生的供應鏈生態系統。公司創新搭建工業安全品行業第一個垂直電商平臺——新明輝商城,為3萬余家終端用戶和12萬余家渠道客戶提供產品服務,實現了供應鏈上下游經營環節信息互聯互通。在蘭山區,類似新明輝這樣的數字化供應鏈平臺已有15家,每一個平臺都像一塊磁石,將數據流、現金流、貨物流深度集成,形成發展勢能。
據山東省最新出臺的《關于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暨2023年“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清單(第三批)》,該省除從補鏈、延鏈、強鏈、建鏈等方面給出一攬子激勵措施,還提出圍繞空天信息、深海極地、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等領域,重點培育10家左右未來產業集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