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_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_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_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Network

當前位(wei)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 >

我國物聯網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新階段

來源:未知 日期:2016-11-23 點擊:

  物聯網作為國家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是《中國制造2025》、工業4.0及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礎,正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智能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日前舉行的2016世界物聯網博覽會“2016世界物聯網無錫峰會”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接受有關媒體的專訪時表示,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物聯網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在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應用示范推廣、產業協調發展和政策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物聯網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懷進鵬指出,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物聯網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在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應用示范推廣、產業協調發展和政策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從2009年的1700億元躍升至2015年超過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5%。其中,傳感器和無線射頻識別市場規模分別接近1000億元和373億元,機器到機器應用的終端數量超過1億,占全球總量31%,成為全球最大市場。
  
  二是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在芯片、傳感器、智能終端、中間件、架構、標準制定等領域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光纖傳感器、紅外傳感器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超高頻智能卡、微波無源無線射頻識別(RFID)、北斗芯片技術水平大幅提升,微機電系統(MEMS)傳感器實現批量生產,物聯網中間件平臺、多功能便捷式智能終端研發取得突破。
  
  三是標準體系初步構建。制定了物聯網綜合標準化體系指南,從基礎共性和行業應用兩個方面推進物聯網標準化工作,梳理標準項目共計900余項,推動物聯網概覽等成為國際標準,國際標準制定話語權明顯提升。
  
  四是區域集聚特色發展。我國已形成環渤海、長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區四大區域物聯網產業集聚發展的空間格局。無錫、重慶、杭州、福建等國家級物聯網產業基地建設初見成效,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物聯網產業園區建設蓬勃發展,眾多產業聯盟加速了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整合,物聯網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
  
  五是應用示范持續深化。在工業、農業、能源、物流等行業的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中作用明顯,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融合推動家居、健康、養老、娛樂等民生應用創新空前活躍,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設施管理、管網監測等智慧城市領域的應用顯著提升了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產業面臨的發展瓶頸
  
  懷進鵬指出,我國物聯網產業已擁有一定規模,設備制造、網絡和應用服務具備較高水平,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取得突破,物聯網與行業融合發展成效顯著。但仍要看到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面臨的瓶頸和深層次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核心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物聯網領域芯片、傳感器、操作系統等核心基礎能力依然薄弱,高端產品研發能力不強,原始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特別是傳感器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缺乏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在智能傳感器的設計、加工、制造方面與國外差距較大,高端需求大量依賴進口。標準體系仍不完善,一些重要標準研制進度較慢,跨行業應用標準制定難度較大。
  
  二是產業鏈協同性不強。具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和產業引領能力的龍頭企業數量有限,大中小企業梯次協同發展格局尚不完善,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品制造、應用部署等環節需要形成更大合力,產業示范工程對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是物聯網與行業融合發展有待進一步深化。成熟的商業模式仍然缺乏,部分行業存在管理分散、推動力度不夠的問題,發展新技術新業態面臨跨行業體制機制障礙,跨領域的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和協同還存在較多障礙。
  
  四是安全問題帶來新的挑戰。物聯網節點分布廣、數量多、環境復雜,安全性相對脆弱。隨著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推進,傳統信息系統具有的安全問題迅速擴散到智能裝備和產品。智能控制系統大量應用,其安全漏洞會帶來風險,車聯網等新興應用的安全性也面臨一定考驗。進入跨界融合新階段
  
  懷進鵬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物聯網加速進入“跨界融合、集成創新和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必須牢牢把握物聯網新一輪生態布局的戰略機遇,大力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深化物聯網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支撐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以企業為主體,加快構建政產學研用結合的創新體系。統籌銜接物聯網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品制造、應用部署等環節工作,充分調動各類創新資源,加強研發布局和協同創新。加快研發高端傳感器、低功耗廣域網、智能信息處理、操作系統等核心關鍵技術,加強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領域的集成創新。加快推進傳感器、射頻識別、低功耗廣域網、標識與解析等關鍵共性技術標準和車聯網、智能家居等產業急需應用標準的制定。
  
  二是完善產業生態。在感知識別和網絡通信設備制造、運營服務和信息處理等重要領域,發展先進產品和服務,打造一批優勢品牌。支持互聯網、電信運營、芯片制造、設備制造等領域龍頭企業以互聯網平臺化服務模式整合感知制造、應用服務等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完整解決方案并開展服務運營,推動相關技術、標準和產品加速迭代、解決方案不斷成熟,成本不斷下降,促進應用實現規模化發展。
  
  三是推動行業融合。圍繞制造業、農業、醫療、環保等關鍵領域,組織實施行業重大應用示范工程,推進物聯網集成創新和規模化應用,支持物聯網與行業深度融合。重點是支持車聯網和智慧交通、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和健康服務等領域,深化物聯網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應用,探索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市場化商業模式,強化產需對接,以應用示范帶動關鍵技術突破和壯大產業發展。
  
  四是健全安全保障。加強物聯網架構安全、異構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個人信息安全等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強化安全標準的研制、驗證和實施,滿足公共安全體系中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社會治安防控、突發事件應對等方面對物聯網技術和產品服務保障的要求。加強物聯網安全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大力發展第三方安全評估和保障服務。建立健全物聯網安全防護制度,確保工業、能源、電力、交通等涉及公共安全和基礎設施的物聯網應用的安全可控。深度支撐制造強國建設
  
  懷進鵬指出,物聯網是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世界發達國家在新工業革命中的優先布局方向和重點。物聯網的大規模應用能實現機器、車間、工廠、信息系統、勞動者乃至產業鏈與價值鏈的全面深度互聯,促進制造業產品、裝備、工藝、管理、服務的智能化,加速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懷進鵬表示,《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制造確定為主攻方向,國務院專門出臺文件部署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要求利用物聯網等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有效縮短產品研制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和資源能源消耗,并促進基于互聯網的眾創、眾包、眾籌等新業態、新模式的興起。
  
  在裝備領域,努力在智能傳感與控制、智能檢測與裝配、智能物流與倉儲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裝備,開發一批在自動感知、智能控制、管理決策、精準執行等多個方面性能優異的成套設備。
  
  在個性化定制領域,運用物聯網技術構建云制造平臺,面向行業提供云制造服務,支持企業利用互聯網采集對接用戶需求,積極開展基于個性化產品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制造業加快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
  
  在制造服務領域,推動企業面向產品和裝備的全生命周期,開展基于物聯網的故障預警、質量診斷、預測性維護、遠程智能管理等在線增值服務,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制造業深度滲透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懷進鵬表示,從以上這幾個領域來看,都需要通過物聯網技術來進行深度支撐。
  
  將重點做好七方面工作
  
  懷進鵬表示,為加快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信部將著力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打造制造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組織實施制造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建設工程,支持制造企業建設基于互聯網的“雙創”平臺,鼓勵大型制造企業開放“雙創”平臺聚集的各類資源,支持制造企業聯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各類創新平臺。
  
  二是推動互聯網企業構建制造業“雙創”服務體系。支持大型互聯網企業、基礎電信企業建設面向制造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雙創”服務平臺,營造大中小企業合作共贏的“雙創”新環境。積極發展創客空間、創新工場、開源社區等新型眾創空間,培育一批支持制造業發展的“雙創”示范基地。
  
  三是支持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融合。鼓勵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合資合作培育新的經營主體,建立適應融合發展的技術體系、標準規范、商業模式和競爭規則。推動中小企業制造資源與互聯網平臺全面對接,積極發展面向制造環節的分享經濟。支持制造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開展戰略投資、品牌培育、網上銷售、物流配送等領域合作。
  
  四是培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新模式。實施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支持企業深化質量管理與互聯網的融合,大力發展網絡化協同制造等新生產模式,支持企業開展基于個性化產品的研發、生產、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鼓勵發展面向智能產品和智能裝備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務,實現從制造向“制造+服務”轉型升級。
  
  五是強化融合發展基礎支撐。推動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加快構筑自動控制與感知、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等制造新基礎。組織實施“芯火”計劃和傳感器產業提升工程,加快傳感器、過程控制芯片、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等產業化和工業軟件產業化。
  
  六是提升融合發展系統解決方案能力。推動工業產品互聯互通的標識解析、數據交換、通信協議等技術攻關和標準研制,面向重點行業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組織開展行業系統解決方案應用試點示范,為中小企業提供標準化、專業化的系統解決方案。
  
  七是提高工業信息系統安全水平。實施工業控制系統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制定完善工業信息安全管理等政策法規,健全工業信息安全標準體系,建立工業控制系統安全風險信息采集匯總和分析通報機制,組織開展重點行業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檢查和風險評估。
  
  我國物聯網產業已擁有一定規模,設備制造、網絡和應用服務具備較高水平,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取得突破,物聯網與行業融合發展成效顯著。圖為一物聯網產業博覽會一角。



主頁 > 新聞中心 > 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 >

我國物聯網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新階段

2016-11-23 來源:未知 點擊:

  物聯網作為國家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是《中國制造2025》、工業4.0及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礎,正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智能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日前舉行的2016世界物聯網博覽會“2016世界物聯網無錫峰會”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接受有關媒體的專訪時表示,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物聯網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在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應用示范推廣、產業協調發展和政策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物聯網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懷進鵬指出,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物聯網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在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應用示范推廣、產業協調發展和政策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從2009年的1700億元躍升至2015年超過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5%。其中,傳感器和無線射頻識別市場規模分別接近1000億元和373億元,機器到機器應用的終端數量超過1億,占全球總量31%,成為全球最大市場。
  
  二是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在芯片、傳感器、智能終端、中間件、架構、標準制定等領域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光纖傳感器、紅外傳感器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超高頻智能卡、微波無源無線射頻識別(RFID)、北斗芯片技術水平大幅提升,微機電系統(MEMS)傳感器實現批量生產,物聯網中間件平臺、多功能便捷式智能終端研發取得突破。
  
  三是標準體系初步構建。制定了物聯網綜合標準化體系指南,從基礎共性和行業應用兩個方面推進物聯網標準化工作,梳理標準項目共計900余項,推動物聯網概覽等成為國際標準,國際標準制定話語權明顯提升。
  
  四是區域集聚特色發展。我國已形成環渤海、長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區四大區域物聯網產業集聚發展的空間格局。無錫、重慶、杭州、福建等國家級物聯網產業基地建設初見成效,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物聯網產業園區建設蓬勃發展,眾多產業聯盟加速了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整合,物聯網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
  
  五是應用示范持續深化。在工業、農業、能源、物流等行業的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中作用明顯,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融合推動家居、健康、養老、娛樂等民生應用創新空前活躍,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設施管理、管網監測等智慧城市領域的應用顯著提升了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產業面臨的發展瓶頸
  
  懷進鵬指出,我國物聯網產業已擁有一定規模,設備制造、網絡和應用服務具備較高水平,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取得突破,物聯網與行業融合發展成效顯著。但仍要看到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面臨的瓶頸和深層次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核心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物聯網領域芯片、傳感器、操作系統等核心基礎能力依然薄弱,高端產品研發能力不強,原始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特別是傳感器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缺乏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在智能傳感器的設計、加工、制造方面與國外差距較大,高端需求大量依賴進口。標準體系仍不完善,一些重要標準研制進度較慢,跨行業應用標準制定難度較大。
  
  二是產業鏈協同性不強。具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和產業引領能力的龍頭企業數量有限,大中小企業梯次協同發展格局尚不完善,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品制造、應用部署等環節需要形成更大合力,產業示范工程對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是物聯網與行業融合發展有待進一步深化。成熟的商業模式仍然缺乏,部分行業存在管理分散、推動力度不夠的問題,發展新技術新業態面臨跨行業體制機制障礙,跨領域的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和協同還存在較多障礙。
  
  四是安全問題帶來新的挑戰。物聯網節點分布廣、數量多、環境復雜,安全性相對脆弱。隨著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推進,傳統信息系統具有的安全問題迅速擴散到智能裝備和產品。智能控制系統大量應用,其安全漏洞會帶來風險,車聯網等新興應用的安全性也面臨一定考驗。進入跨界融合新階段
  
  懷進鵬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物聯網加速進入“跨界融合、集成創新和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必須牢牢把握物聯網新一輪生態布局的戰略機遇,大力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深化物聯網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支撐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以企業為主體,加快構建政產學研用結合的創新體系。統籌銜接物聯網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品制造、應用部署等環節工作,充分調動各類創新資源,加強研發布局和協同創新。加快研發高端傳感器、低功耗廣域網、智能信息處理、操作系統等核心關鍵技術,加強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領域的集成創新。加快推進傳感器、射頻識別、低功耗廣域網、標識與解析等關鍵共性技術標準和車聯網、智能家居等產業急需應用標準的制定。
  
  二是完善產業生態。在感知識別和網絡通信設備制造、運營服務和信息處理等重要領域,發展先進產品和服務,打造一批優勢品牌。支持互聯網、電信運營、芯片制造、設備制造等領域龍頭企業以互聯網平臺化服務模式整合感知制造、應用服務等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完整解決方案并開展服務運營,推動相關技術、標準和產品加速迭代、解決方案不斷成熟,成本不斷下降,促進應用實現規模化發展。
  
  三是推動行業融合。圍繞制造業、農業、醫療、環保等關鍵領域,組織實施行業重大應用示范工程,推進物聯網集成創新和規模化應用,支持物聯網與行業深度融合。重點是支持車聯網和智慧交通、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和健康服務等領域,深化物聯網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應用,探索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市場化商業模式,強化產需對接,以應用示范帶動關鍵技術突破和壯大產業發展。
  
  四是健全安全保障。加強物聯網架構安全、異構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個人信息安全等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強化安全標準的研制、驗證和實施,滿足公共安全體系中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社會治安防控、突發事件應對等方面對物聯網技術和產品服務保障的要求。加強物聯網安全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大力發展第三方安全評估和保障服務。建立健全物聯網安全防護制度,確保工業、能源、電力、交通等涉及公共安全和基礎設施的物聯網應用的安全可控。深度支撐制造強國建設
  
  懷進鵬指出,物聯網是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世界發達國家在新工業革命中的優先布局方向和重點。物聯網的大規模應用能實現機器、車間、工廠、信息系統、勞動者乃至產業鏈與價值鏈的全面深度互聯,促進制造業產品、裝備、工藝、管理、服務的智能化,加速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懷進鵬表示,《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制造確定為主攻方向,國務院專門出臺文件部署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要求利用物聯網等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有效縮短產品研制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和資源能源消耗,并促進基于互聯網的眾創、眾包、眾籌等新業態、新模式的興起。
  
  在裝備領域,努力在智能傳感與控制、智能檢測與裝配、智能物流與倉儲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裝備,開發一批在自動感知、智能控制、管理決策、精準執行等多個方面性能優異的成套設備。
  
  在個性化定制領域,運用物聯網技術構建云制造平臺,面向行業提供云制造服務,支持企業利用互聯網采集對接用戶需求,積極開展基于個性化產品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制造業加快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
  
  在制造服務領域,推動企業面向產品和裝備的全生命周期,開展基于物聯網的故障預警、質量診斷、預測性維護、遠程智能管理等在線增值服務,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制造業深度滲透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懷進鵬表示,從以上這幾個領域來看,都需要通過物聯網技術來進行深度支撐。
  
  將重點做好七方面工作
  
  懷進鵬表示,為加快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信部將著力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打造制造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組織實施制造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建設工程,支持制造企業建設基于互聯網的“雙創”平臺,鼓勵大型制造企業開放“雙創”平臺聚集的各類資源,支持制造企業聯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各類創新平臺。
  
  二是推動互聯網企業構建制造業“雙創”服務體系。支持大型互聯網企業、基礎電信企業建設面向制造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雙創”服務平臺,營造大中小企業合作共贏的“雙創”新環境。積極發展創客空間、創新工場、開源社區等新型眾創空間,培育一批支持制造業發展的“雙創”示范基地。
  
  三是支持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融合。鼓勵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合資合作培育新的經營主體,建立適應融合發展的技術體系、標準規范、商業模式和競爭規則。推動中小企業制造資源與互聯網平臺全面對接,積極發展面向制造環節的分享經濟。支持制造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開展戰略投資、品牌培育、網上銷售、物流配送等領域合作。
  
  四是培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新模式。實施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支持企業深化質量管理與互聯網的融合,大力發展網絡化協同制造等新生產模式,支持企業開展基于個性化產品的研發、生產、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鼓勵發展面向智能產品和智能裝備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務,實現從制造向“制造+服務”轉型升級。
  
  五是強化融合發展基礎支撐。推動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加快構筑自動控制與感知、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等制造新基礎。組織實施“芯火”計劃和傳感器產業提升工程,加快傳感器、過程控制芯片、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等產業化和工業軟件產業化。
  
  六是提升融合發展系統解決方案能力。推動工業產品互聯互通的標識解析、數據交換、通信協議等技術攻關和標準研制,面向重點行業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組織開展行業系統解決方案應用試點示范,為中小企業提供標準化、專業化的系統解決方案。
  
  七是提高工業信息系統安全水平。實施工業控制系統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制定完善工業信息安全管理等政策法規,健全工業信息安全標準體系,建立工業控制系統安全風險信息采集匯總和分析通報機制,組織開展重點行業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檢查和風險評估。
  
  我國物聯網產業已擁有一定規模,設備制造、網絡和應用服務具備較高水平,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取得突破,物聯網與行業融合發展成效顯著。圖為一物聯網產業博覽會一角。